在中國詩詞大會上的雷海為。
雷海為曾是外賣小哥。
「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
2003年,雷海為在金庸武俠劇《俠客行》裡,看到了李白的《俠客行》,非常喜歡,「這麼好的一首詩,我一定要找全,背下來。」
當時他不會用網絡,就一本一本地在茫茫的書海裡找。李白傳記,詩詞書籍,甚至還去黃浦區圖書館找金庸的《俠客行》原文來讀。但就是沒找到。直到一年後,他偶然翻閱一本詩詞合集時,突然看到這首詩。他很激動,當場就在書店將這首詩背下來了。
因為有這次經歷,雷海為遇到喜歡的詩詞一定要背下來才會安心。此時的雷海為,在上海一家公司做禮品銷售。他的業務成績不錯,也不用坐班。一有空,他就拐到書店看書、背詩。
在上海書城看書時,雷海為偶然讀到一本叫《詩詞寫作必讀》的書。不同於詩詞書多是關於鑑賞,這本講古典詩詞寫作的書,讓雷海為對詩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因此弄明白了詩的結構、格律、韻律、平仄。對一個事物的了解,程度越深,興趣就越大。直到今天,這本被他稱為「開竅」的書,還被他時常帶在身邊。15年過去了,這本書乾乾淨淨,沒有任何寫寫畫畫的痕跡。
之後,禮品公司改制,失去工作的雷海為選擇去杭州,「想看看杭州是不是像詩詞裡描繪的那麼好。」江南水鄉沒有讓他失望。但是現實終究是現實。他想繼續找銷售的工作,但都不如意。為了生存下去,他去送外賣。這個時候的雷海為,對詩詞的興趣更加熾熱。在送外賣的間隙裡,在等待的紅燈前,雷海為都在用這一點一滴的時間學習著詩詞。
當大家不送外賣聚集在店裡,有人拿著手機打遊戲,有人拿著手機瀏覽網頁,雷海為也拿著手機看,只不過他看的是詩詞。周圍的環境難道不會影響到自己麼?「都是一個人一個角落嘛,各坐各的。」此時的雷海為還不知道,詩詞正成為他生命裡的一道光,將照亮他的人生。
人生或許有很多個分叉路口,但關鍵的路口,往往就那麼一兩次。
雷海為中學畢業後,考上了縣裡一所很好的高中。家中長輩想著要安排他轉學去市裡高中讀書,為便於轉學,先暫時去質量一般的高中就讀一年。但事後,卻因為戶口等問題,不能轉學到市裡,只能留在質量一般的高中繼續讀。這讓雷海為心理有了落差,很難再調整好自己的學習狀態,成績就此一落千丈,考大學沒有了希望。之後,雷海為就去了一所中專學校學習機電。
2018年4月,雷海為以「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作為獲獎感言的開篇,完成了自己在詩詞大會的徵程。在社會上歷練所學的知識,未必比在一所大學裡學到的東西少。沒進大學讀過書,缺少的往往還不只是系統的知識學習,更多的則缺少的是遇到同道、自由發揮興趣的機會,以及進入某一領域內的平臺。除了古典詩詞,雷海為還有其他愛好,比如戲曲、民樂、爬山、漢服。但由於工作原因,諸多愛好都只好放棄。
如今跟很多年輕大學畢業生一起工作,但雷海為還是覺得,未能讀大學,是他人生中難以釋懷的遺憾。「雖然這種遺憾,也以另外的形式彌補了。但我缺少的是一段校園經歷。而人生最重要的是經歷。」
時過境遷,雷海為有清晰的自我總結,「其實,就算留在那所很一般的高中,好好學習,也是可以考上大學的。但是因為轉學未成而造成的心理落差,擊垮了我。由此可見,心態真的很重要。」
多年後,站在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上,他的內心也有過波動,想急於求勝。他想到了高中時那次挫折。他及時調整好心態:「就享受參加詩詞大賽的過程。本來背誦古典詩詞,就是一件純粹的興趣愛好,主要是想獲得一種精神上的快樂,靈魂的歸宿感。本來也沒想到要靠背誦詩詞,作為改變生活和命運的敲門磚。」
心態擺正後,雷海為順利奪冠。「心態決定成敗。面對無法改變客觀發生的事情,人要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這些看似很簡單的,甚至顯得有點心靈雞湯的感受,卻是雷海為用活生生的生命體驗換來的。
獲得詩詞大會的冠軍後,有出版社編輯找到雷海為,要給他出書,他拿出了珍藏已久的文稿。
2008年,雷海為在杭州花了一年的時間,寫下了1997年至2007年的經歷,有23萬字。按照一般的看法,這十年間,他活得很不如意,未能讀好高中,失落大學夢,進入社會上跌打滾爬,為何專門記這十年?
「人生有很多個十年,但是我認為16至25歲是人生最青春年少的十年,也是會影響人一生的十年,因此想要記錄下來,不管是失意得意,很多年後回頭來看都是懷念的,即便是失敗的經歷也可以得到教訓。」寫的時候,沒想到以後有機會出版,「我是一個很念舊的人。初衷只是想要讓若干年後的自己還能夠很清晰地回憶起年少時代。」書名他已經初步想好了:《少年行》。
雷海為奪冠以後,人們感慨說,詩意,屬於武亦姝、彭敏這樣的「才女」「才子」,也屬於外賣送餐員雷海為、「饅頭哥」雷小平這樣的普通青年。禮品銷售、拉電纜小工、洗車工、傳菜員、推銷員,這些職業,都很難跟詩詞聯繫起來。這些工作本身並不低賤,而是它們帶來的環境,不太允許人有心境、足夠的時間去接觸詩詞。
雷海為說:「如果我站在世俗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我也會覺得一個外賣小哥愛好詩詞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是雷海為堅持熱愛自己的熱愛,充分超越自己的環境,為自己的靈魂視野去爭取空間。這也給每一個在匆忙時代壓力爆棚的年輕人一些啟發:不管你在任何環境下,只要你還有一份高雅的熱愛,你就還擁有一份超越此在,去期待未來和明天的機會。
一個年輕人有機會接觸古典詩詞,背大量的詩詞,登上中國詩詞大會的舞臺,其實並不是罕見的事情了。但是,假如一個人早早就要為生活打拼,做電工、做銷售、做洗車工、傳菜員、送外賣,卻在央視舞臺上打敗如雲高手,獲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就不是誰都能做到的事情了。在生活的汪洋大海中,還能探出頭來,呼吸出詩歌的馨香,這並非易事。畢竟,一個人要超越、大於自己身處的環境,需要非凡的定力、毅力和一份超凡的純粹心。
雷海為,湖南邵陽人。2018年4月,在與北大才子、《詩刊》編輯彭敏的雙人對決中獲勝。更顯得戲劇性的是,出生於1981年的雷海為,在中專學電工畢業後,去深圳當過一年電工,去上海做過禮品銷售。在杭州當外賣快遞員的期間,詩詞的愛好給他帶來了命運的改變。奪冠後,他得到了很多人的讚美、肯定以及更好的工作機會。有20多家企業向他發來工作的邀約。包括國學培訓機構、文化旅遊企業,有的甚至開出了百萬年薪。在眾多拋來的橄欖枝中,他選擇來到成都,在一家語文教育機構擔任教研人員。
2019年春天的一天,在成都天府廣場附近一幢辦公大廈裡,封面新聞記者約訪到雷海為。
著裝整潔素淨,襯衫筆挺,工作證服帖地掛在雷海為胸前。辦公區裡的同事們,年輕,有活力。雷海為在自己獨立的辦公室裡,負責一些講稿、教材的審核工作,有時他也會錄製一些線上教學的視頻。他再不用到大街上東奔西跑送外賣,在等紅燈的間隙,拿出手機看一眼詩詞了。雷海為對自己現在的工作很滿意,「環境很好,待遇也不錯,關鍵是這份工作與自己的愛好息息相關,也能找到和自己共談詩詞的友人。」
如今的古典語文教研工作,讓雷海為有機會接觸到更多的詩詞,而且有更深的拓展。他已經不僅僅背誦詩詞,還在學習一些哲學經典,讀《春秋》《荀子》《易經》《論語》等。
雷海為曾經最羨慕跟他同臺的彭敏。「覺得彭敏好像是我理想化的一個化身,他是北大的高材生。北大是我當年學生時代最夢寐以求的一所高校。彭敏他本身喜歡詩詞,他做的是《詩刊》編輯,工作跟他的愛好息息相關,這是我最羨慕的。」
現在的雷海為,不再那麼羨慕彭敏了,比起如果有機會去詩詞刊物當編輯,他更喜歡現在的教育工作。「雜誌刊物畢竟是大人在看,不是從小孩子開始的。而教育的影響力更大。小孩子是一張白紙,興趣的話從小培養也更容易培養一些,我就因為很小的時候,父親很注意這方面的培養,所以培養出我對詩詞的興趣。」
小時候,雷海為的父親會把每個月三分之一的工資拿來買書。據雷海為回憶,家裡有個書架,上面全是他買的書。父親在雷海為的心中種下了一顆詩詞的種子,後來這顆心中的種子長成了大樹,也鮮少有人知道,甚至包括他的父親。第三屆中國詩詞大會最後一期播出時,雷海為仍舊在杭州做著送外賣的工作,「我能夠想像到我父親在電視機面前是喜極而泣的。」
雷海為不只喜歡詩詞,他還喜歡漢服,在杭州有時間就會去參加漢服會。來到成都,他了解到成都的漢服文化很濃厚,他也計劃著什麼時候去參加。他不否認因為這次在中國詩詞大會中的成績,讓他得到了更好的工作機會,但他真誠表示,此前的確沒想過有一天,靠著詩詞去為自己帶來什麼利益。但其實,很多時候,一個人如果有足夠的定力,外界的看法,並沒有那麼重要。詩詞才是離心最近的存在。
經過豐富歷練的人,通常都會將深沉博大的杜甫,視為心頭最愛。然而,雷海為最愛的詩人是李白。「李白飄逸的風格、浪漫的思想、豁達的情懷和樂觀的精神,尤其是他身上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東西,視野放得很寬,這是非常吸引我的。」這或許正是雷海為成功的密碼之一。王爾德說,「吾輩皆身處溝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縱然站在淤泥中,雷海為仰望的是天空。縱然生活艱苦,他內心有清泉。正是這天空,這清泉,引領他到美好的路途上。
封面新聞記者張杰 實習生劉可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