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與開創」 第五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在臺北舉行

2020-12-17 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9月30日電 以增進兩岸藝術交流、推動兩岸藝術進步、促進兩岸同胞彼此了解的「第五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9月26日首度移師臺灣臺北市。此次論壇提升了參與城市的規格,將論壇交流層次推至更高層樓。

第五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由上海黃浦區臺胞臺屬聯誼會、臺灣東門美術館及黎書廊共同舉辦,地點設於臺北市花木扶疏的仁愛園環邊上的黎書廊。黎書廊是個圓形環狀空間,動線圓圓滿滿,相當別致特殊。

由於強臺梅姬於9月27日橫掃臺灣全島,開幕典禮緊急於9月26日下午6時提前舉行。此次上海黃浦區臺胞臺屬聯誼會藝術家團隊由會長程彝敏帶團,隨行有三位副會長孫憲、張煜、沈培榮,藝術家代表則有張建強、李鳴(底謂)、李守白、王偉(王味之)。

臺灣東門美術館館長卓來成、黎畫廊經理陳亞昕連袂主持歡迎儀式,李奉、陳威宏、陳建大明、張立曄、薛幼春等臺灣藝術家、多位畫廊同業及藏家參與此次活動。

原訂於9月27日舉行的「傳承與開創——兩岸文化之差異對當代藝術的影響力」論壇,因強臺來襲不得不取消。9月28日風停雨歇,論壇成員爭取時間前往新竹參觀半畝塘若山會館及若山茶書院,觀摩建設物業如何跨界實踐生活美學,為兩岸未來推動文創產業交流提供參考。

臺灣東門美術館館長卓來成對此次風災攪局行程被迫調整表示遺憾,但非常欣慰大家能不畏風雨遠道而來,可謂風雨生信心,兩岸一條心,「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一定能成為兩岸藝術交流的典範。

黃浦區臺聯會會長程彝敏表示,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能夠順利進入第五年,是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努力的結果,相信未來的另一個五年一定更能發揮交流的精度與密度,促進兩岸藝術及文創領域的深度對話。2017年上海方將作為輪值方,盛情邀請大家明年相見。(韓慶)

藝術家介紹:

李奉(本名李文賓)

一九五七年出生於臺灣嘉義市布袋過溝村

國立藝專美術科

美國Fontbonne College 藝術碩士

【展覽經歷】

2014 臺北黎畫廊個展 - 大自然的儀禮

2014 上海納德畫廊 - 大象希音

2014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2014 上海「海峽兩岸-藝術新天地」交流展

2014 臺南東門美術館 - 大象希音

2015 義大利米蘭Boscolo Hotel 個展

2015 兩岸藝術名家聯展暨藝術論壇(湖南站)

2015 上海「海峽兩岸-藝術新天地」交流展

2015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陳威宏

1965生於臺灣彰化

1981 入李仲生畫室

1989 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畢業

【展覽經歷】

2011 黎畫廊「噯唷餵呀!」個展 臺北

     東門美術館「噯唷餵呀」個展臺南

2012 第一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 上海

     臺北國際藝術博覽會 臺北

     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15屆 北京

2013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 Asia Modern開幕展 從顛覆真實到創造真實 臺中

2013 第二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 臺南

2014 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 北京

     第三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 龍 美術館 上海

2015 第四屆兩岸藝術新天地論壇

 

陳建大明

1968 出生

2000 碩士,國立臺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臺南,臺灣

1992 學士,私立東海大學美術系,臺中,臺灣

【展覽經歷】

2011 羅漢非羅漢—陳建明個展,東門美術館,臺南,臺灣

2011 花非花—陳建明個展,美好時光,臺南,臺灣

2010 花非花—陳建明個展,東門美術館,臺北,臺灣

2009 花非花—陳建明個展,禾禮藝術中心,臺南,臺灣

2008 花非花—陳建明個展,紫米玫瑰藝文中心,臺南,臺灣

2004 悠悠之境與異想世界,60號咖啡藝術中心,南投,臺灣

2001 穿梭心靈的某種狀態—陳建明個展,風山雲水藝術中心,嘉義,臺灣

 

薛幼春

1957 生於屏東縣

1981 與李永裕先生結婚

1988-1993 新店市中正國小美術老師

【展覽經歷】

1992 龐畢度藝術中心陶藝展

2000 李永裕?薛幼春受邀北京中央電視臺採訪

2002 11月南畫廊小品展

2003 研華科技文教基金會個展

2005 政大藝文中心個展

2005-2006 北市商廣告設計科老師

2007 萬芳醫院十周年邀請個展

2008 北京中華博覽會邀請展

2008 國泰世華藝術中心李永裕?薛幼春夫妻聯展

2015 「亙古.初顏」個展 金寶隆藝廊

 

張立曄

1967 生於臺灣嘉義

1991 東吳大學社會系畢業

【展覽經歷】

2012 「春花夢露」黎畫廊,臺北,臺灣

        北京國際藝術博覽會,北京,中國

        玄奘大學藝文中心,新竹,臺灣

2011 「水上回光」金變堂,新竹,臺灣

2010 「護法金剛」旻谷畫廊,臺北,臺灣

2009 「土石流」苑裡濱海藝文中心,苗慄,臺灣

 

底謂

上海古籍出版社編輯部主任、高級編輯、哲學家、油畫家,他們年赴陝北延安插隊,其間師從徐悲鴻、吳作人、齊百石等大師的嫡傳弟子了,中央美院創始人之一的靳之林教授學習素描、速寫、油畫及創作。

1976年底從軍於古絲綢之路,創作了《衝上去》、《小憩》等大量軍旅速寫、水粉、油畫及新聞攝影作品,見諸於多家軍隊報刊。讀大學期間,在探索油畫創新理念的過程中,深究東、西方美學,並對世界哲學的現狀提出諸多疑問,歷30年完成了極富開拓意義的哲學著作《萬物中介律》的寫作與出版。

自1976年水粉創作《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白毛女〉》入選全國農民畫展後,相繼撰寫並繪圖出版有《我與大師一起畫》(三冊,上海科教出版社)、《禪話與商機》(上海古籍出版社)、動漫文學腳本《藍湖英雄》(遠東出版社)等著作。另有《作客於三千年前》、《中國人是怎樣的人》、《俗大乃雅》等數十篇散文、議論文,先後發表於各類報刊雜誌上。

先後應邀為《新聞晨報》撰寫藝術評文化專欄文章,並在新浪網開始藝術講座視頻,創新了《兩條垂直的視平線》、《虛擬文明》、《磁場》、《三重生》、《結構相似曲》、《彼此穿越的時空》、《黑洞》等諸多油畫作品,開啟了「本體主義」的造型藝術的創作領域。

2015年6月成功興趣辦了由形而下的「寄情主義」和形而上的「本體主義」兩個系列組成的,《兩極穿行著》個人繪畫藝術交流展。作品廣為美國、法國、德國、日本、臺灣、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藝術品藏家所收藏。

 

王味之(《上海城隍廟風俗圖》的作者)

上海大學數碼藝術學院老師,中國美術學院兼職老師,中國壁畫學會會員,上海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水墨緣工作室成員,海上雲水人文藝術傳播與王味之工作室主持。山東諸城人,山東師範大學中國畫專業本簡直,中國美術學院藝術鑑藏專業碩士,上海中國畫院高研班結業,畫中國畫,亦涉及公共藝術、詩歌、評論,美術教育,作品注重人文關懷。

重要作品

《上海城隍廟風俗圖》,250*500cm,上海歷史文脈美術創作工程百件作品之一,中華藝術宮收藏並陳列,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術展,合作者初旖。

2014《2010,海上盛世圖卷》,21*2010 cm,2010年上海市重大文藝創作項目立項,入選第六屆上海美術大展,2011,第三屆全國壁畫大展。

2014《5.12汶川護生圖卷》,32*34 cm,入選大同國際壁畫雙年展,2012,同名圖書由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

2011《陝西文化藝術長廊》,60*7200 cm,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第二屆全國壁畫大展,獲「大展獎」,合作者,初旖。

2009《為抗日英列做一場藝術的祭》,180*180 cm,一幅被廣為傳播的主題性綜合藝術作品,入選第八屆上海美術大展。

2015《仫佬族依飯節》,120*120 cm,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收藏。《西園書捲圖》,67*67 cm,寧夏美術館收藏。

2014《佛陀聖跡,法界源流》陝西法門寺佛教文化景區千米佛光大道景觀雕塑理念設計,16組紙本設計,7組實施完成。

2007《魏晉風度》系列,34*137*10 cm。2015年上海中國畫大展、上海中國畫院中青年藝術沙龍展。

 

李守白

1962年出生於上海的藝術世家

6歲起隨父習畫和剪紙,在藝術創作上富有天賦,尤其拜師林曦明教授,在林教授悉心指導下,使其藝術作品碩果纍纍。在40多年的藝術歷程中,已有500多件作品陸續在國內外各大報刊雜誌、各類藝術展會亮相和收藏。其中包括,荷中友好協會、上海美術館收藏委員會、中國剪紙博物館、比利時白鶴高畫廊、美國星巴克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奧地利慈善機構「Licht ins Dunkel」等國內外各大機構。

  作為當代重彩畫家、海派剪紙大師,李守白一直以創新精神激勵著自己,在藝術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他將自己對生活的敏銳感,通過不同的藝術角度,細膩的描繪了上海的人和事,用獨特的重彩風格,來體現海納百川、開放包容的上海城市精神,來抒發心中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技法上他把中國工筆的神韻意境,結合西畫的透視和光感,中西交融、工筆相間,把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的藝術作品賦予創新,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作品不僅向世人展示了上海的歷史與文化價值,也為當代海派藝術注入了新的活力,故被媒體譽為「上海石庫門先生」。

  同時,現為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市黃浦區政協委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剪紙藝術委員會副主席、上海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的他,作為上海創意產業地標——田子坊的藝術代表人物,積極投身於上海文化事業的發展之中,致力於對上海石庫門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先後被授於中國「德藝雙馨剪紙藝術大師」、上海市「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上海市領軍人才」、「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上海市優秀中青年藝術家」、「上海市工藝美術大師」等稱號,其作品收到海內外收藏界的廣泛關注,而他獨特風格的藝術形式也引發了世人對「上海文化熱」的思考。

【展覽經歷】

2015- 「首屆江蘇省(國際)藝術品展覽會」(江蘇南京國際展覽中心)

2015- 「新加坡第三十屆世界書展——李守白獅城回歸展」(新加坡國際會議展覽中心)

2014- 「市井風情雙城記——海上李守白、姑蘇謝友蘇繪畫藝術聯展」(上海大劇院畫廊)

2014- 參展中法建交50周年「Shanghai Time-這一刻在上海」(法國,巴黎)

2014- 「申之韻——2014年李守白春季藝術展」 (上海田子坊藝術中心)

2013- 「當先——李守白新年小品展」 (上海上海翎藝館)

2013- 「2013上海當代工藝美術精品展」(上海中國工藝美術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

2013- 「第三屆上海金秋十月書畫攝影作品展」(上海浦東圖書館)

2013- 「李守白海派重彩畫展」(上海華氏畫廊)

2013- 「楓林韻」江浙滬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交流巡迴展

2012- 「慶祝中德建交40周年——李守白海上風情德國藝術展」(德國漢堡)

2012- 「慶祝中德建交40周年——李守白海上風情德國藝術展上海預展」(上海外灘18號)

2011- 「李守白海派藝術作品展」(中國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2011- 「李守白奧地利維也納藝術展」(奧地利維也納)

2011- 「我與新天地」上海新天地十周年展(中國上海新天地)

2004-2015 連續12年參展「上海藝術博覽會」(中國上海世貿商城)

 

張建強

上海永業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高級職業經理人、黃浦區政協常委、人口資源環境建設委員會主任、上海攝影家協會會員。張建強先生自幼喜歡書法,繪畫,其作品多次參加各種展覽和比賽,獲得了較好的成績,得到了同行的好評。 

 

(責編:潘華、韓慶)

相關焦點

  • 第三屆黃公望兩岸高校文創論壇在臺北舉行
    3月23日,以思木·創生為主題的「非遺傳承·文創共融」兩岸高校文創論壇在中國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江蘇省常熟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孫健和常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陶理,以及常熟市臺辦、教育局、文體廣電和旅遊局、文聯、廣電總臺等部門參加活動。
  • 第五屆兩岸四地親子文化論壇在臺北舉行
    第五屆兩岸四地親子文化論壇在臺北舉行   中新網臺北12月7日電 (記者 董會峰 葉小剛)第五屆兩岸四地親子文化論壇7日下午在臺北舉行,劉墉父子同臺,成為一大焦點。
  • 「非遺傳承文創共融」兩岸高校文創論壇在臺北舉行
    新華社臺北3月23日電(記者劉剛 肖正強)以「思木·創生」為主題的「非遺傳承·文創共融」兩岸高校文創論壇,23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這也是第三屆黃公望兩岸文創設計大賽系列活動之一。論壇邀請來自兩岸院校的六位木藝教育家做主旨演講和經驗分享,分別從「人與家具的基因演變」「林下經濟的東方物象」「生活木器中的東西方思路」「當透明遇見木紋」「家具設計是生活品質的優化設計」「重構榫卯·傳承創新」等六個方面,闡釋具有中華文化基因的創新工藝概念,探討木藝產業文創化之路。
  • 兩岸高校文創論壇在臺北舉行 - 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網
    本報臺北3月24日電 (記者王平、孫立極)以木藝和生活美學為主題的「非遺傳承·文創共融」兩岸高校文創論壇23日在臺北圓山大飯店舉行。  論壇上,來自臺灣大同大學、嶺東大學、南華大學、清華大學和大陸東南大學、江南大學的學者就家具藝術的人文內涵、家具設計的東西方差異等主題發表演講。
  • 合作·創新·共贏——新時代兩岸電視藝術新空間論壇23日下午舉行
    短視頻時代下的媒體有什麼樣的新態勢?未來會有什麼樣的新變化?11月23日在福州首開中庚聚龍精選酒店即將舉行第九屆海峽兩岸電視藝術節暨海峽兩岸電視論壇,兩岸電視人通過線上形式,就「合作·創新·共贏——新時代兩岸電視藝術新空間」這一主題展開探討。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暨兩岸藝術家論壇成功舉辦
    2020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 第四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系列活動在臺北隆重舉行
    左起:張立辰、王福林、張愛平、黃光男、胡克、嚴雋泰、邵勇「人傑地靈」「山水清音」「花鳥精神」三大峰會分科論藝群賢畢至 四方專家雲集臺北 分科論藝唇槍舌劍 三大峰會專題研討 各抒己見2013年1月12日,第四屆當代中國畫學術論壇專題學術峰會在中國臺灣省臺北市舉行,峰會按照畫科分「人傑地靈」「山水清音」「花鳥精神」3個專題,參會藝術家分別以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舉行
    2020年11月24日至25日,由北京大學主辦,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合辦,北京大學臺灣研究院、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學兩岸文化研究基地承辦的「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陽光大廳舉行。
  • 第四屆兩岸青年創業論壇在臺北舉行
    新華社臺北5月24日電(記者劉剛 李建華)由《旺報》主辦的第四屆兩岸青年創業論壇24日在臺北舉行。論壇特意從北京邀請老中青三代臺商和臺幹,分享如何在大陸接地氣、勤打拼的經驗。  《旺報》社長黃清龍在論壇致辭時表示,不管當下國際大環境的變化是機遇還是挑戰,臺灣的年輕人都要把自己的功夫練好,同時不要放棄任何的可能和機會。  中國機電商會臺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在致辭時表示,30多年來的事實表明,很多臺商們來到大陸,打造臺灣品牌,取得成功,既離不開敢冒險、不怕苦的臺商精神,更得益於大陸的市場大、發展機會多、政策環境好。
  • 第五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 成立中國優質乳「朋友...
    人民網福州9月4日電 4日上午,第五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中國乳業協會、福建省及福州市有關領導出席。本屆論壇是在連續四屆海峽兩岸巴氏鮮奶發展論壇基礎上舉辦的,由中國奶業協會支持,福建省奶業協會、臺灣乳業協會主辦,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承辦。
  • 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已辦5屆:福建56對兩岸社區籤約共建
    6月5日,美麗的福建廈門如期迎來了第十屆海峽論壇的召開。同一日,作為第十屆海峽論壇分論壇之一的第五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暨社區嘉年華也在廈門開幕。第五屆海峽兩岸社區治理論壇5日開幕,6對兩岸社區在論壇上成功「牽手結對」。
  • 視點報導 | 「第五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在廈成功舉辦
    2017年11月18日,「第五屆兩岸文化發展論壇」在廈門成功舉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廣州大學、廈門大學、福建社會科學院、福建師範大學以及中華兩岸和平發展聯合會、中華兩岸一家親交流協會
  • 第四屆兩岸三地電影學校電影節將在臺北舉行
    第四屆兩岸三地電影學校電影節將在臺北舉行 2014年08月04日 11:24:14  來源:中國新聞網
  • 兩岸高等教育論壇在臺北舉行
    兩岸高等教育論壇在臺北舉行 2016-03-20 00:47:2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中新社臺北
  • 第五屆桂臺教師發展高峰論壇在賀州舉行
    11月28日至30日,第五屆桂臺教師發展高峰論壇在賀州學院舉行。
  •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在湄洲島舉行
    11月1日上午,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在莆田湄洲島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鄭建邦講話並宣布: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開幕。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的舉辦,對於弘揚媽祖精神、傳承海洋文化、促進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聯繫「一帶一路」,合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在致辭時說,世界媽祖文化論壇為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媽祖文化交流提供了一個開放、包容、多元的平臺。
  • 第五屆慈濟論壇在臺北舉辦 聚焦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
    中新社臺北9月19日電 (記者 邢利宇 楊程晨)今年適逢「九二一」地震20周年、「莫拉克」風災10周年,臺灣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簡稱慈濟基金會)19日在臺北舉辦以「全球防災與永續發展」為主題的第五屆慈濟論壇,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及相關業界代表與會。
  • 兩岸藝術特展在臺北舉行
    原標題:兩岸藝術特展在臺北舉行《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6年08月08日 第 03 版)本報臺北電 (記者王堯、任成琦)由《旺報》主辦的「當代圖紀」兩岸藝術特展日前在臺北拉開帷幕。四川成都濃園藝術村20位駐村藝術家的50多幅作品亮相臺灣師範大學德群藝廊,展開為期7天的藝術饗宴。
  • 聚焦「寒流」中的兩岸交流 |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的「空中相遇」
    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的主會場。  24日上午,「第六屆中華文化論壇」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論壇採取「雲會議」形式,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在北京設主會場,臺北學者進行視頻致辭與演講,在高雄設分會場,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和文化界人士約150人將以參加主會場和分會場研討、視頻連接、提交論文等多種方式共襄盛舉。
  •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新聞發布會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暨第二十二屆中國·莆田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將於今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島舉行。今天,我們非常高興地邀請到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黃葦洲,莆田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吳桂芳,莆田市湄洲島黨工委書記林韶雯,請他們為大家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首先請吳桂芳部長作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