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丫髻」到底是一類什麼樣的髮髻?可愛又百搭,快學起來吧!

2020-12-20 漢服同袍圈

在之前的文章裡,已經給大家講過許多關於古代女子的髮髻類型了,相信大家對於古代女子的髮髻類型都有些感興趣了吧!

各位袍子們既然要穿著漢服,那自然就要梳上一個和漢服相配的髮髻啦!之前的那些髮髻呢,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太好操作。那麼,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可可愛愛的「雙丫髻」吧

(類似於雙丫髻)

「雙丫髻」這個名字,光是聽起來就有些可愛了吧!當然啦,這種髮髻類型看上去也是比較可愛清新的。這樣的髮髻看上去是不是和小孩子們常梳的兩個小辮子看上去很相似呢?相信各位小仙女們在小時候也都梳過這樣的髮髻吧!

(雙丫髻)

既然「雙丫髻」看上去這麼清新減齡,大家是不是就自然而然的想到了宋朝呢?的確,「雙丫髻」就是宋朝女子們常梳的一種髮髻類型哦。

「雙丫髻」的大致位置就是在頭的兩側或者額頭附近,一般會配合齊劉海使用,看上去格外的可愛活潑~

(雙丫髻)

在梳法上,雙丫髻梳起來還是比較簡單的。畢竟這樣的雙丫髻並沒有像其他髮髻那樣過多的髮髻堆疊,大家一般都是可以不使用假髮的。就算是只用自己的頭髮,都能梳出美麗的雙丫髻呢!當然啦,若是發量較少的小仙女想梳這樣的雙丫髻,也是可以用一些假髮包來增加一些發量的!

在梳雙丫髻時,首先就是要將頭髮進行分區啦。將頭髮從中間劃出一條界線,也就是像梳雙馬尾一樣,將頭髮分成左右兩個部分。

然後,還是像梳雙馬尾一樣,將兩邊的頭髮都紮起來。紮成馬尾之後呢,還沒有結束哦!接下來就是盤頭髮啦!可以直接將頭髮盤成一個簡單的圓形髮髻,也可以像下圖中所畫的一樣,將頭髮盤成略微長一些的髮髻。這兩種樣式得到雙丫髻梳起來都是極其可愛的!

(雙丫髻)

當然啦,兩個雙馬尾在梳的時候,他們之間的距離也需要注意一下。若是距離隔得太近的話,可能就達不到過於可愛的效果啦!相反,隔得近一些的髮髻盤起來會襯託的人更加溫柔、端莊。

所以大家在梳髮髻的時候,可以根據自己的要求和想法、氣質等等來做出相應的調整哦!

至於「雙丫髻」的出鏡率嘛,相信大家在古裝劇裡應該也能經常看見這樣的髮髻類型。尤其是在主角小時候,或者為了體現主角懵懂的心態時,角色們大多都會梳上這樣的髮髻哦!

在最近熱播的《清平樂》裡面,曹皇后也曾經梳過這樣的髮髻哦,而且正好是宋朝時期!大家記住了嗎?

(雙丫髻)

另外,在之前特別火的仙俠劇《花千骨》中,花千骨也曾經梳過類似的雙丫髻哦!看上去是不是極其可愛呢?

(類似於雙丫髻)

當然啦,大家若是不知道該怎麼梳雙丫髻的話,就算是直接在頭頂扎兩個「丸子頭」也是可以的哦!這樣的髮髻其實與雙丫髻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呢,不過雙丫髻看上去會更加柔和一些,垂髮也會更多。

(類似於雙丫髻)

由於篇幅有限,我們就暫時講到這裡啦。當然啦,關於「雙丫髻」的知識還遠遠不止這些。

今天所提到的這些內容,也只是關於雙丫髻知識裡的一小部分,還有更多其他的知識,大家若是有想法的話,可以自己去查閱一下相關的古籍內容了解一下哦!裡面的知識一定會比今天講的更加具體、更加豐富、更加有意思!

(左圖便是雙丫髻)

看完這篇關於「雙丫髻」的文章之後,大家對於雙丫髻的了解是不是也更多了呢?你喜歡這樣可愛清新的雙丫髻嗎?關於雙丫髻,大家還有什麼疑問呢?大家學會雙丫髻的梳法了嗎~大家還想了解哪些朝代的髮型特色呢?一起留言討論吧~

相關焦點

  • 琦君《髻》原文及賞析
    兩鬢像蟬翼似的遮住一半耳朵,梳向後面,挽一個大大的橫愛司髻,像一隻大蝙蝠撲蓋著她後半個頭。她送母親一對翡翠耳環。母親只把它收在抽屜裡從來不戴,也不讓我玩,我想大概是她捨不得戴吧。我們全家搬到杭州以後,母親不必忙廚房,而且許多時候,父親要她出來招呼客人,她那尖尖的螺絲髻兒實在不像樣,所以父親一定要她改梳一個式樣。母親就請她的朋友張伯母給她梳了個鮑魚頭。
  • 漢服造型——高髻的秘密
    如萬楚詩「插花向高髻」;李賀詩「峨髻愁暮雲」,盧微君詩「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元微之《李娃行》:「髻鬟峨峨高一尺」;歐陽詹詩「高髻若黃鸝」。對髻式的高度、形狀作了描述。 雖然很多人會說,是因為古人長時間不剪頭髮,所以頭髮的長度才可以直接盤在頭上做出各種各樣的造型。而現代人因為沒有這個約束所以只能藉助假髮來堆疊出高聳的髮髻。
  • 明制漢服搭配的「狄髻」,與其說一種髮髻,不如說是一種發冠
    在穿戴明制漢服的時候,女子通常會梳一種特定的髮髻,稱之為狄髻,此外還要配上一整套頭面首飾,這款髮髻和明制漢服可以說也非常搭調,四面鬢角脖頸碎發都收拾得很乾淨,髮髻只有頂心一處,簡潔大方,符合古代漢族人傳統觀念中,女子應該嫻靜端莊的審美。但是實際上,狄髻並不是名副其實是一種髮髻,而是一種發冠,那麼歷史上真正的狄髻,到底應該是怎樣的呢?
  • 寶髻松松挽就:從金瓶梅中的髮髻,來聊一下明代的「衣冠文化」
    今天,我們就從《金瓶梅》的「髮髻」著手,管窺一番明朝的「衣冠文化」。髮髻掀起了中國女性的「頭頂革命」首先,在管窺「衣冠文化」之前,我們要先明確一下「髮髻」的概念。「髮髻」其實就是將頭髮歸攏在一起,於頭頂、頭側或腦後盤成的各種結(玠),是一種長發女性才有的髮型。它既是「衣冠制度」的一部分,又是「俊美妝容」的一部分。
  • 女生自認為「醜哭了」的3款髮型,男生卻賊喜歡,丫頭快學起來
    女生自認為「醜哭了」的3款髮型,男生卻賊喜歡,丫頭快學起來!女生自認為「醜哭了」的3款髮型,男生卻賊喜歡,丫頭快學起來!
  • 親手製作寶寶零食,健康又放心,媽媽快學起來吧!
    親手製作寶寶零食,健康又放心,媽媽快學起來吧!現在在市面上寶寶的零食種類多樣,真的讓人挑起來眼花繚亂,為何不自己動手製作呢?超簡單!只要四種食材,零廚藝也能做出這道點心,夏日傳統懷舊涼爽點心《鮮奶雪花凍》,沒裹上椰子粉就是鮮奶凍,雖然真的很不想用「入口即化」來形容,但我真的找不到可以描述這口感的詞兒了!鮮奶雪花凍當然也適合一歲以上食用!營養健康的自製零食快學起來吧!
  • 《巧奪天工》(三國甄氏靈蛇髻的故事)
    只有每天甄皇后梳妝時,這條蛇才盤結成如同髮髻一般的形狀出現於她面前。時間久了,就引起了甄皇后的注意,她發現這條綠蛇每天都是在她早上梳頭的時候準時出現在窗外,還盤成各式各樣的樣子,而且每天翻新花樣都不同,但都很像髮髻的式樣。髮髻就是將頭髮歸攏在一起,於頭頂、頭側或腦後盤繞成髻,是一種髮型。古代女子對髮型很重視,每天都要精心打理。
  • 古代女人沒有髮夾、髮膠,是怎麼保持高聳髮髻持久挺立的?
    不論是令人眼花繚亂的古裝電視劇中,女演員們精巧高聳的髮髻,還是漢服愛好者們盡心盡力的復原美照,作為觀賞者的我們時常會疑惑:在沒有髮夾、髮膠、發包等現代「黑科技」產物的古代,同樣走在時尚前沿的古人小姐姐們,是怎麼做出高聳挺立、造型複雜的髮型的呢?
  • 古裝美女同一角色披髮和綰髻造型大對比,哪款造型更吸睛?
    古代有婚後綰髻的習俗,綰髻指將所有的頭髮全部綰起,綰成髮髻固定在頭頂和腦後。而有的電視劇為了造型美觀,也不完全遵循此,有的朝代也是少女時期便開始綰髻。所以,同一古裝美女角色的綰髻或者披髮造型,哪個更適合她,更具特色美?小編列舉了以下幾位,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古人真是講究,一起來看看古代女子頭飾中的挑心和分心到底怎麼認
    大家好,歡迎來到《珠寶玉之窗》,珠寶玉石雖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卻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精緻起來。在明初的時候,婦女們的髮髻式樣基本上保持了宋元時的形式。到明代嘉靖以後,婦女們喜歡將頭髻梳成扁圓形狀,並在髮髻頂部,飾以寶石製成的花朵,也稱「挑心髻」。還有另一個說法是,在明代的時候,女子一般著盛裝時,會用各種首飾把滿頭裝飾得幾乎不露發。而由於這些各式各樣的簪釵插戴的位置不一樣,而有了各種命名。
  • 古裝劇裡「劉海兒」泛濫,歷史上到底什麼樣
    據說,古時有位仙童名叫劉海,他的額前總是垂下一縷整齊的短髮,顯得非常可愛、稚氣。以後的畫師畫仙童,多以仙童劉海為模板,所畫的仙童多是「前額垂著短髮,騎在蟾蜍上,手舞一串錢」的模樣。在人們的心目中,小孩的可愛很像仙童劉海,就總是把小孩前額的一縷頭髮留下,後人們稱之為「劉海發」。除此之外,關於「劉海」這一叫法的來歷還有另一種說法。
  • 心理測試:史上最全古代髮髻圖,測一下你穿越到古代是誰?
    1、 飛仙髻,多是兩側結高鬟。據《炙轂子》記載:「漢武帝時,王母降,諸仙髻皆異人間,帝令宮中效之,號飛仙髻。」多用於仙女與未出室少女。2、 靈蛇髻,始自魏、晉時期。髻式變化無常態,蓋隨時隨形而梳繞之,據說是由曹魏文帝妻甄后所創。《採蘭雜誌》:"甄后既入魏宮,宮庭有一綠蛇,口中恆吐赤珠,若梧子大,不傷人,人慾害之。則不見矣。
  • 快學起來吧
    那麼看到這兒之後,想必在座小夥伴們應該也都懂了吧,那麼就快學起來吧!
  • 端午髻簪虎子花|讀+
    海東五日標新樣,兒髻環簪虎子花。」作者自注道:「虎子花,一名月桃。花黃白色,倒垂,一莖可數十蕊,香甚濁,五月始開。端午日取其葉以包角黍,摘花插小兒髻上。」朱仕玠,字壁豐,號筠園,福建建寧人。生活在雍正乾隆時期,少有文名,卻英年早逝,卒年只得二十二歲。作為一個清中期的詩人,其名不彰,但在他短短的生命裡,詩作頗豐。這首描寫乾隆時期福建建寧過端午節的詩,很有地方志的風味。
  • 穿唐裝梳高髻變身霸氣長公主,顏值太高了
    從曝光的劇照來看,斕曦很適合深色系的衣服,黑色為主基調的抹胸裙上用金色繡線繡滿了蓮花造型,搭配上帶有暗金流蘇線條的長衫,盡顯華貴氣質,同時為了凸顯出公主的氣場,髮髻也梳得比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