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王城公園又一次名揚天下。不是得益於牡丹的天香國色,也不是因為虎園裡又添了可愛的虎寶寶。而是讓人匪夷所思,啼笑皆非的老年人與青年人搶奪藍球場,跳舞與打球的較量引發的不良事件。
事件不大,在網絡上卻沸沸揚揚。說明小事不小,引伸出了社會的大問題。可我並不想深入關注,既不跳舞又不打球,貌似沒有發言權。但這個事情卻打開了我塵封的記憶,想起了與王城公園遊泳池有關的往事。
這個你爭我奪的藍球場位於澗河邊上。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在它的上面不遠處,曾經有一個在洛陽城區舉足輕重,深受遊泳愛好者喜愛的標準遊泳池呢。
這個遊泳池始建於上世紀50年代末。是洛陽市當年僅有的三個室外遊泳池之一。其它兩個分別是友誼賓館遊泳池和八部校(現今的谷水軍事外國語學院)。5、60年代,洛陽市各個級別的遊泳比賽大都安排在這裡。友誼賓館和八步校遊泳池不是任何人都可以涉足的。所以王城公園遊泳池是公開接納洛陽市民遊泳的唯一的室外遊泳池。
王城公園遊泳池,從上面看,恰如一個地坑院。遊泳池在坑底,長50米寬25米,淺水區水深1.2米,深水區最深處4.2米。深水區一端設置有兩個分別為3米和1米的跳板。淺水區一端有八個等距離的水泥方墩,頂部是個斜坡。這是比賽用的小跳臺。幾米外是一面水泥粉刷的平展高牆。高牆上就是公園內通往半島的路。遊泳池的南北兩面,是自上往下修建的十層水泥看臺。北面看臺上方有大片的梧桐樹,大片樹蔭遮掩下的一排平房就是售票處和更衣室。南面看臺是由從看臺底部立起的鐵網隔斷,為的是方便不遊泳的遊客不用買票進場也可觀看遊泳池裡的活動。
我記得第一次去遊泳還是中學時,放學後一幫十五、六歲的青澀少年,興致勃勃的來到了王城公園遊泳池,買票進去,脫了衣服卷巴卷巴往看臺臺階上一放,就小心翼翼坐在淺水池邊上,兩條腿甩著腳在水裡打起水花。誰叫道,下水吧!就接三連四的跳入水中,撲撲通通的一陣「狗刨」。
其實,我們一幫小哥們兒,都是從澗河裡練出來的,喜水不怕水。一但熟悉環境,深水區也不在話下。這不,淺水區不過癮,又結伴遊向深水區。淺水區和深水區是由一道浮漂分界的。我們一個個按下浮漂遊進深水區,在橫頭25米間,來回的或仰泳或蛙泳。收放自如,愜意無比。
進入七十年代後,我們都已參加工作。那時,周公廟內和牡丹公園也修建了遊泳池。然而,王城公園離我們住處最近,仍是輕車熟路。
王城公園遊泳池,平時人並不是很多。不像現在的露天遊泳池,一到高溫天氣,就像下了一鍋七彩餃子,只有鬧心,毫無美感。王城遊泳池,最淺處1.2米,最深處4.2米,深淺水區一個整體,泳池底部是一個由淺入深的斜坡。所以,不會遊泳的人不會來這裡冒險,到這裡玩的人應該都是會水的,天再熱也出現不了下「餃子」的盛況。
儘管如此,我們去遊泳還是喜歡人越少越好,可以更加隨意輕狂放肆。不像現在,酷暑天氣,人們爭先恐後的去遊泳池消暑。我們那時是反其道而行之,天蔭下雨是去王城遊泳池的黃道吉日。到遊泳池裡,人很少,我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在一米跳板上練飛燕展翅,或蝦米入水的花俏動作。爬到三米跳板上,雖然不敢彈跳起來,但可以小心翼翼的走到跳板頂端,併攏雙腿,挺直身體,像根木樁掉入水中,激起一片水花。
有時還帶上足球,在遊泳池邊上練撲球。一人射門,一人撲救。當然是往水裡撲啦。抱住球落水,碰不到球也落水,同樣的痛快淋漓。
記得有一日下午,我們幾個發小,正在建材校球場上踢球,渾汗如雨。 突然間雷公電母打起了噴嚏,致使大雨滂沱。我們神經病般的歡呼雀躍:遊泳去了。騎車頂雨衝向王城公園,在遊泳池售票處,我們敲窗買票,那位售票師傅聽著譁譁譁的雨聲,看看已空無一人的遊泳池,再像審視外星人般看看我們,眼珠子差點兒瞪出來。
最後一次去王城遊泳池,大概是1978年的夏天。那天我上四點班。午飯後去遊泳,遊完出來,在更衣室衝罷淋浴。突然有一個人走過來說,把你的遊泳褲賣給我吧?他說是山東的貨車司機,去西安路過這裡,停車到公園裡看看。看到有遊泳池,特別想遊泳,沒有遊泳褲,求我賣給他。那時不像現在,遊泳池門外賣遊泳用品,應有盡有。買遊泳褲只能去商店。我那條遊泳褲,黑色,是右開口系帶子的,很窄小,比賽用的遊泳褲。我捨不得給他。
他可憐巴巴的求著我,這可真正是想遊泳想得要瘋了的一個人啊!他那麼執著,我忽生惻隱之心,猶猶豫豫地把遊泳褲給了他,他硬塞給我五元錢。我說要上班了,並告訴他我的廠址和姓名,讓他開車經過時找一下我,遊泳褲還我,錢給他。那時,中州路還兼有國道的功能,他開車去西安會路過我們廠門口的。
當然,我再也沒有見到他,一條舊遊泳褲換了五元錢,其實很無奈。想想也怪有趣,最後一次去王城公園遊泳竟然是這麼一個喜劇的結局。
後來。澗西的大廠基本都建設了自己的遊泳池。我開始轉戰銅加工廠,軸承廠,拖廠的遊泳池。位于衡山路的礦山廠遊泳池我也去過。遊泳池多了,王城公園的遊泳池失去了向心力,五、六十年代的獨特作用也己做古。九十年代,這個給無數人帶來歡樂的遊泳池終究被拆除。但王城遊泳池一毛錢一張的遊泳票上,疊印出我們青少年時代的快樂和溫馨,卻永遠不會從記憶中消失。
由王城公園的籃球場想到了遊泳池,這不奇怪。是希望城市空間不能只被大樓支撐。也不能所有的縫隙都被越來越多的汽車充填。體育文化的活動場地要多一些,功能更全一些。滿足不同人群的業餘需求,讓生活豐富多彩。
馮平 洛陽澗西人,曾工作於洛玻集團晶久玻璃製品公司,已退休,目前正在公眾號「永懷河洛間」上連載《老澗西時光》專題欄目。查閱方式,關注「永懷河洛間」後,點擊首頁的「回望洛陽」,進入「洛中歲月」即可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