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過巴黎,很應該會去過巴黎北站。它據說是歐洲最繁忙的火車站,每年迎來約1.9億遊客。這裡每天都是人山人海。這也是法國電影製片人克萊爾·西蒙(Claire Simon)電影的同名主題,並在第57屆BFI倫敦電影節放映。
我最近在法國度假期間觀看了這部電影(背景,我在法國南部城鎮阿維尼翁的一個小電影院看了這部電影。我是語家翻譯公司的法語翻譯,擁有法語碩士學位,我總是喜歡去鄉下,並喜歡看法國電影)以下是我對這部電影的一些看法。
這部「紀錄片」一部分是虛構,一部分是事實,聚焦於幾個角色,他們的生活在車站相交。我們看到主角的互動,總是以車站為背景。有浪漫、犯罪、疾病、家庭劇、政治抗議……最終這部電影成為這個公共場所的肖像,巴黎本身的縮影。
我對結局有兩種想法:一方面,我發現它引人注目,我仍然非常清楚地記得這些人物,但另一方面,我覺得整部電影並沒有完全融合在一起。
我認為我的不確定性源於這一切都讓人感覺有些脫節。但也許這就是重點。
最終,車站是中心人物,電影中的脫節感是這個地方固有的。人們來來去去,除了那些在那裡工作的人,其他人都是過客。旅行者的經歷匯集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整體,一個不同生活、不同人和共享時刻的馬賽克,但個人故事總是支離破碎。
從這個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可以被視為對這種獨特環境的巧妙而準確的描述。脫節的性質是恰當的。
我想說,如果你習慣了「外國電影」,你不會對這部電影的編排方式感到驚訝。然而,對於那些更熟悉主流電影的人來說,這部電影可能看起來有點懸而未決和「不討好」——但這不應該成為不去看它的理由。
說實話,我們都喜歡人們觀看,我之前在巴黎北站沉迷於這項活動,在趕上火車前消磨時間。在觀看這部電影時,我感覺我再次這樣做,但這次我有不同尋常的能力看到與我共享公共空間的面孔。
因此,當我在觀看電影幾天後回家途中經過車站時,我忍不住寫下這些文字。我不知道的故事,生活和人際關係的片段,以及我周圍旅行者的日常關注 - 都充滿了我的想像力。
當然,我的旅行伴侶和我也發現自己在從電影中發現特定位置時有點過分興奮,並且忍不住要注意主角。
問題是,我現在可能不得不再看一遍這部電影,重新審視我剛剛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東西。這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我想我可能要在某個時候劃清界限!
你去過巴黎北站嗎?有什麼感受呢?歡迎在下面與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