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理論》該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人公也是一位患有不治之疾,全身癱瘓,利用眨眼睛與外界交流,並最終實現了自己價值的偉大的人。影片名字源自他曾說過的一句話:現實就是一座沉重的潛水鐘,不斷地向著海底墜落,但願我的靈魂能如一隻衝破潛水鐘的蝴蝶,自由飛翔。果殼與宇宙,潛水鐘與蝴蝶,如此鮮明的對比,如此強大的精神。蚍蜉撼樹,以弱勝強,這就是人類能走到今天這步的,最根本的原因所在。
《萬物理論》是一部當代偉大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的傳記愛情電影。自己先入為主的認為,霍金的愛情會比他的成就更偉大,但故事卻讓我「大跌眼鏡」。故事的開始很老套,但這是事實,雖然這事實看起來很奇怪。一位劍橋的物理學天才跟劍橋的文學才女在晚會上一見傾心,當史蒂芬的偉大的事業和愛情剛剛萌芽,一個重大的噩耗,不,應該說災難降臨在他身上。每到這時,上帝也總是對我們說,他是最公平的。但很多人,被眼前的災難嚇破了膽,包括霍金在內。上帝為你關上一道門的同時,也打開了一扇窗。
《萬物理論》正序的方式描述霍金的生活,以一場劍橋飆車作為切入點,舞會上初識簡,一場無神論的探討,一個文學少女被理工男的博學吸引。我相信吸引她的不僅僅是博學,還有霍金與眾不同的幽默,邀請簡回家,向他展現自己刻板的父親;汰漬理論,第二天她的門口出現一袋洗衣粉;邀請簡做舞伴卻堅持說自己不喜歡跳舞,最後和簡在無人天台共舞深吻……這些常人難以理解的浪漫卻很合她的胃口。
通過《萬物理論》這部片子,在了解霍金的生涯之外,更喜愛的是他們之間的愛情、親情。那句「我愛過你,我盡力了」是多麼的心痛、無奈。霍金眼鏡後面的淚水,簡蹲在輪椅前的卑微。霍金是巨人,卻在生活中帶著「殘疾」的面具。他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宇宙就會越來越小」這句話是雙關的,在探索科學真理的同時,也完整了他的人設,要知道他內心有多麼期望回到曾經的劍橋大學裡,回到那座和心中那個她一起跳舞的橋上,有綻放的煙火,有青春的燈光,健全的身體。
霍金,一個眾人心目中萬人敬仰的科學家,一個精神世界中不娶的鬥士。幾乎所有的人都這樣認為的。作為一個經歷了高考和九年制義務教育的學生而言,我對於霍金認識,之前一直停留在理論物理學家的知識層面。一部電影,一個兩個小時的人物傳記式記錄電影,帶領我們認識了一個全新的霍金。光影交織下的霍金,有著和書本上的不同,展示著別樣的情感。
可以看出電影後期的霍金生活的也很壓抑,內疚、無奈、甚至有些自卑。所以在另一位女性用崇拜的眼神看著他,照顧他的時候,他仿佛獲得了新生一般快活。對於一個已經不愛自己的妻子,一邊必需依賴她,一邊又要大度的讓她與別人相愛。其實霍金也早就受夠了吧。畢竟是一個男人,分離才是最好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給彼此留下點美好的記憶,要是還糾纏在一次只會成為怨侶。我最後能為你做的就是讓你以霍金夫人的身份陪我參加女王的邀請。這是你應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