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學校在半山腰,茅草房、泥濘小路、土牆……」47年前,胡孔明出生在一塊貧瘠的土地上,可眼中有光的老師,帶著他幼小的夢一起飛向了更廣闊的世界。28年前,夢想照進現實,中師畢業後,胡孔明被分配到四川省嶽池縣同興學校任教初中英語。心有不甘的他,又考上四川省南充市教育學院英語系,畢業後,他來到深圳開始了一場尋夢之旅。
「思維+英語」成學科教學突破口
1999年7月25日,胡孔明開啟深圳時間。他手中只有泛黃的中師學歷、不起眼的大專文憑,好在布吉鎮吉芬學校向他伸出了橄欖枝,每月900多元的工資,3個不同年級共20餘節英語課,卻讓他激動不已。以書本為師,向泰鬥取經,聽名師講道,他貪婪地吸收營養,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很快就贏得了學生們喜歡,自己也獲得了快速成長。
「此心安處是吾鄉。2007年5月,我終於考取正編,調入龍城街道愛聯小學。那一年我34歲,掀開了我教育生涯全新的一頁。」先後就職兩所學校,胡孔明發現非深戶籍流動兒童佔據了班級較大比例,來自五湖四海的他們,學習基礎和能力參差不齊,一種責任感油然而生,「來了就是深圳人,不僅我是,孩子們更是。」
在偶然接觸到思維導圖後,胡孔明突發奇想,開始嘗試以「思維訓練」打開英語學習的大門,製作思維導圖模板、鼓勵學生手繪思維導圖並展開語言實踐,經過多年實踐,他終於找到一條有效路徑。他的課例《A busy week》獲全國首屆新課程小學優秀課例三等獎,《運用思維導圖 放飛學生思維》由東北師範大學集結出版……胡孔明在教學設計、教學論文、教學課件、資源包課件、督導徵文等比賽中全面開花,共取得省級以上獎項5項、市級17項,其中一等獎10項;區級獎項17項,其中一等獎14項。
「一·三·五」計劃助年輕教師成才
「深圳是一個包容的城市,我逐漸發現身邊不少像我一樣的異鄉追夢人,身為教師,一樣沒有光鮮學歷、沒有耀眼光環,我開始思考如何幫助他們立足、紮根,因為對於在深求學的流動兒童而言,他們每一個人都是希望。」
胡孔明為青年教師定製了「一年入行,三年成熟,五年成材」的「一·三·五」戰略計劃,採取「打磨」「打造」「拋光」三步培養策略。市說課比賽一等獎、市教學技能大賽一等獎、市資源包一等獎、市錄像課一等獎、區教師基本功大賽一等獎……他先後輔導逾20名青年教師在各級各類教學比武中大放異彩,所帶領的愛聯小學英語科組更被評為市級優秀科組。
「一人難挑千斤擔,眾人能移萬座山。」胡孔明又先後加入龍崗區學科中心組、區司雅琳名師工作室,擔任區督導室兼職學科督學,執教10餘次區級示範課、開發了4門區級培訓課程、開展了區內外20餘場專題講座、參加了50餘次教學視導、教育督導,胡孔明凝心聚力影響和帶動區內外更多教師踏上教育圓夢之路。
融入式教育催化和諧「內生力」
2019年4月,胡孔明加入仙田外國語學校籌備組。「新的學校,新的徵程,建校之初,在校生仍主要以非深戶籍兒童為主。但是,他們喜歡深圳,將來也要立足深圳、紮根深圳和建設深圳。因此,作為學校的一名教學管理者,幫助這些流動兒童儘早融入深圳是當務之急。」課程無疑是不二法寶。「教育即生長」,在仙外吳校長指導下,胡孔明率領仙外同仁緊鑼密鼓建設生長教育課程體系:「仙之田基礎課程」「仙之苗拓展課程」「仙之花綜合課程」「仙之果評價課程」,探索模塊教學、指向核心素養,嘗試「月牙」走班,力爭實現9年融會貫通、學科縱橫相融。
今年六一,學校推出「別樣六一 花樣童年」學科融合教學活動,語文、數學、英語、美術上演了一幕幕精彩絕倫的跨學科融合大片……胡孔明很欣慰,「不負春光,向陽生長」,他做到了,老師們做到了,孩子們更做到了。(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