箏哥藝述丨宋國良之青綠山水:一幅三尺小畫也需耗七日!

2020-12-11 蓉城箏哥
宋國良 中國青綠山水畫大家

宋國良,號尋吾齋主,1958年生於成都。師從著名畫家郭汝愚先生,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四川省工筆畫會理事,四川省意象書畫藝術研究會理事,四川省詩書畫院特聘畫師,成都工筆畫院副院長,成都二酉山房書畫研究會秘書長。擅畫水墨及青綠山水。注重傳統中創新,重意境,畫風清雅。作品發表刊載:香港「收藏家」畫刊,「中國西部名家作品集」,「中國西部大地情」專集, 「當代名家臨摹與創作」,「美術」月刊,「收藏快報」青綠山水專版,海南日報「海南周刊」藝術專版,中國嘉德主辦的「收藏報」專刊,中國改革報文化創意《風採》欄目以「青綠山水裡的寫意精神」作專題報導,「國畫大家」期刊,「中國當代書畫家翰墨精品集」,「升值潛力無限的中國美術名家(川渝精英版)」,「巴蜀水墨精英首選投資圖鑑」,「川渝中國美術風雲榜」,「墨象·意象」。出版有個人專集:「工筆重彩山水畫法」。中國美術家大系《宋國良》卷。

中國山水畫源出青綠,始於六朝,盛於唐宋,其畫境明蒸霞蔚、幽逸青冥,唐人在此基礎上創意為金碧山水,並由此風靡九州、遺法後世。中國青綠底蘊深厚,系本民族傳統繪畫的精髓,畫風完全符合古今中外人士的審美情趣,有研究表明:巴山蜀水幽奇雄秀、流泉紫氣的風貌與金碧輝映的唐人定法不謀而合,前有五代蜀人李升憑工畫青綠名動天下,而近代蜀人張大千亦有媲美唐宋的青綠巨製傳世,或許是得山川秀色之助,四川全然成其為青綠一脈的風水寶地,當代蜀人宋國良先生就是這青綠寶地上的實力型傳承人!

青綠山水於當世近乎稀少,自張大千仙逝,青綠後繼乏力已然明目,絕響尚未成音之際,有一眾國內名家欲以振興青綠為已任,宋國良無疑是這當中最具影響和實力的青綠繪畫大家,其名望在蜀並弘揚於海外。

《山川得勝》2020年 29.5cmX46cm

畫家選擇了唐宋青綠的山水路子,細加揣摩和研究,在理論和實踐中廣泛吸取歷代青綠名家精華,師古不泥、食古而消,全面繼承和與時創新,自成一派大家氣,明快亮麗、怡然芳清、悅目溫馨,隱隱然自成高士大雅風。

畫家正值創作之年,自號尋吾齋主,「尋吾」的意義在於「我是誰」。其畫室的物趣很考究,廳前有陽光照露臺、有假山依碧而立,盡收苔蘚青翠、遊魚趣樂;室內有畫案呈祥高古,有明清太師椅、老匾雕花窗,有怪石件、文房具、線裝書、蓋碗茶……一應俱全,不失青綠雅韻。

宋國良先生是位謙謙君子,國字臉、學者調,那種自裡而外的氣度很沉穩,在並不張揚的含蓄中透露出自信。其人國學造詣深,常常題詩賦文以立畫心,現為四川省詩書畫院的特聘畫師、成都市工筆畫院副院長……,其作品廣泛入選全國性畫展並屢獲大獎,是名副其實之當代青綠翹楚。

畫家選擇青綠山水為創作道路絕非偶然,他於少年時代就有青綠夢想,這成其為繪畫生涯中揮之不去的情結,並時常回歸到與內心一致的創作本源中去,免創作積累決斷藝術思考,努力地追求同自己性情和精神取向和諧相容的畫風,真正意義上對中國青綠溯源歸根,這無疑是畫家面對塵世紛擾困惑而內心堅持的那份從容與淡定。

《溪山尋詩》2020年(何)46cmX68.5cm

在宋國良先生看來,宋人青綠精神在於氣韻,之所以一度瀕臨失傳,皆因其創作對畫家要求太高,不但要具備有傳統筆墨功底,還要有著墨構圖、調線潤彩、表達意境諸方面的高度匠心,方能始通神韻妙境。

傳統青綠與現今畫風盛行的「逸筆草草,不求形似」之風大相背馳,而客觀上青綠之難絕非耗時費工就可為之,難點更在於對大氣丰韻的表現上!它必須建立在對傳統文化、山水形態、筆墨技法的深層次研究基礎上,通過章法以心造景、以情傳神,更要將千山萬壑的壯美與文人高士的逸趣有機相加,畫家認為:「青綠山水符合中國傳統文化精神,不但極具裝飾性並且雅俗共賞,還能達到崇高意境並營造出古典神韻;同時可將墨彩融入時代氣息,以大氣丰韻表現青綠精神,在筆墨創新中升華松風高士,方可達筆精意妙、品高暢逸之境。」

《夕陽歸舟》2020年 34.5cmX69cm

畫家竭力思考傳統與現代的對接關係,深受近代大師黃賓鴻、張大千的影響,他將自己的美學領悟傾注於畫幅之中,極工盡善、層染密潤併兼顧點線面,以局部碰撞潑寫「沒骨」畫彩,這使得畫景愈加疏密有致、濃淡相宜,突破傳統再師法傳統。

畫家深知張大千的貢獻在於將青綠「潑墨潑彩」,從而開創出青綠創作的蹊徑和新篇,故而他自己不能一成不變,需要通過構成空間去破解二維平面,用時代意識去衝擊傳統視覺,故須用當代精神去突破傳統青綠禁區。他常試以複合彩水墨法去表現青綠畫感,其變化效果出乎意料地好,這為畫家重新詮釋青綠找到了一個有意義的新方向和新方法。

畫家在創作中將青綠感覺導入自己秉性中的高士文風,畫面上極力營造碧水青山,還兼具松林雅集與古道清音,同時圖解出高山流水與名士清風,故無論是尋師訪友還是林蔭論道,無論是箏溪對答還是茅廬書聲,高士名士禪僧禪道盡皆從生動的故事裡走出來了,此等大雅都聚集在一派青綠神暢的祥和中,借古喻今、借景生情、借人託韻,所營造的意境格調極富品味,超凡脫俗不同凡響,這與畫家的性格有些反差,但又在情理之中。

《靈臺遠眺圖》2019年 50cmX160cm

畫家在精神上嚮往高山流水的古韻,在生活上追求山石林泉的平靜,常引畫道調心明志,常借筆意以消隱俗氣,一如其筆下的松間明月、箏音鳴泉、幽境桃源、古意青城、峨眉西山、讀書柴門……,那種高士風和神仙境都在青綠神韻下一一呈現,無不體現出胸中豪情和才思妙想,其畫面舒展溫馨,其線條自然流暢,其畫感表現力日趨厚重,更彰顯其嫻熟的章法品味,山水的清秀與古樸的畫風全然貫通後,使得天地知音與結廬情懷一體呈現,那和暢的詩意、流彩的氣韻更加生靈活現且碧意如春,可感可讀可品可嘆!

目前,宋國良先生的青綠山水畫在藝術市場一路高歌,很受藏界人士歡迎,有專業人士對筆者如是說:「宋國良畫作是真正意義上的青綠山水,既有傳統韻味又兼顧現代意識,畫面很精美,其傳統筆墨性與現代視覺美並重,行家稱道,大眾喜歡,收藏者認為值。」

《松泉雅集》2017年 70cmX210cm

在畫家看來:「畫畫與做人一樣要實在,來不得半點虛假,創作必須精益求精,對創作認真就是對市場認真,人非天縱之才,態度成就天才。」他畫畫往往一點一線一筆一划都認真到反覆推敲的程度,為把畫畫好,一幅三尺小畫也需耗七日之工。

畫家勤攻青綠山水,遍踏峨眉青城,廣遊蜀山大川,放眼碧野搜奇峰,往返古道寫畫魂,用赤誠之心去與古人對話、與今人探討,大有「包藏丘壑而洗滌心胸,借養雲煙而澄清性靈」的氣魄,把山嶽雲水寫實入微,使人物風骨先聲奪目,於山水間禪悟畫道,憑墨線色暢筆心靈,創造出了江河不息的青山意念和人文松風。(責任編輯:王清琪)

作者介紹: 箏(曾策),美術評論家兼藝術品策劃推廣人,1964年生於四川成都,為《文旅鑑藏》雜誌主編、四川省古玩協會副秘書長、四川省通俗文藝研究會副會長、四川省隕石協會名譽會長、四川文學藝術院副院長……先後做過報社記者、電視臺製片人、公司法人、營銷策劃人,知曉傳媒運作及商企文化,正從事產品文創、商會協調、藝玩鑑藏方面的工作。

相關焦點

  • 兒童創意繪畫教程——手撕畫油畫棒畫《青綠山水》
    兒童創意繪畫——《青綠山水》本課程適合年齡:6-9歲上課時長:60分鐘左右使用工具:白色畫紙1張、牛皮卡紙一張、重彩油畫棒、黑色勾線筆、雙面膠教學重點:1、欣賞《千裡江山圖》了解中國山水畫中青綠山水的相關知識
  • 汪採白:對傳統青綠山水的再創造
    關於這兩個創作階段的劃分1978年汪世清在給汪孝文的信中講到:「採師畫至三十年代而境界益高,已臻上乘。然二十年代作品,今存《採白畫存》一冊,共收二十一幅,筆墨功力已深,秀逸澹遠之風格已備,均有可觀也。」歷史上畫黃山之最著名者要數漸江、梅清、石濤、雪莊等,近代的賀天健講:「漸江的黃山之質,梅清得黃山之影,石濤的黃山之靈。」
  • 米小鹿青綠山水作品
    好多同學留言想看看小鹿老師十一長假期間創作的青綠山水今天發布幾張 這是局部 一 起初 是邊畫邊錄製 這個畫是115*55cm 俯拍有點不好弄 總是要調整支架鏡頭 錄製到十分之一 我把攝影支架給撤掉了 沒有留下視頻資料身體不好 總是暈暈的 長假要完成兩幅大畫 熬的最晚那天凌晨三點才睡 對於熬夜 我們總說那是透支身體 我覺得 我是用盡了透支額度 做自媒體八個月 收穫太多 經常一個人嘴角上揚 發自內心的開心
  • 現代簡約客廳掛什麼畫好?這才是適合的青綠裝飾畫哦
    現代簡約客廳掛什麼畫好?看看這個夏天,給家搭配一幅什麼的字畫好呢?現代簡約客廳掛什麼畫好?清涼一夏景色一:客廳畫推薦 蔣偉新品青綠聚寶盆作品《山水清暉》作品來源:易從網畫中,清新秀雅,雲霧飄渺,氣勢磅礴,山峰蜿蜒起伏,旭日鴻運當頭,染山巒成丹霞,瀑布傾盆而下,身披銀裝似奔騰的江流一般環繞在山巒之間,剖有蓬萊仙境之感,蔚為壯觀!炎炎夏日,有這樣的山水畫心涼一夏。
  • 滿家山水:畫家滿維起的青綠山水畫作品
    浦君藝術創始人胡桂忠與滿維起合影浦君藝術帶您從滿維起手中取畫如今滿維起的青綠山水在當今畫壇備受矚目滿維起山水畫滿維起雖以青綠山水馳名畫壇,但他已然突破了傳統青綠山水的模式,從傳統的三渲五染的繁瑣程序中解脫出來,從而實現了由古典青綠山水向現代青綠山水的成功轉型,賦予青綠山水更為鮮明的時代精神和審美風貌
  • 山水畫技法分解——青綠山水畫法
    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相似,基本的技法都差不多,唯青綠山水多以工整為特色。青綠山水是比較傳統的畫法,隋唐時代已開始盛行,也稱工筆重彩山水,畫面富麗堂皇,具有裝飾效果。分為小青綠、大青綠、金碧等幾種。青綠山水中的石青和石綠,因色調較鮮,不沉著,容易浮在畫面,顯得俗氣,所以一般先用有色紙來畫。
  • 一幅好作品,它的特點就是能夠快速吸引眼球,立刻明白畫者的心態
    一幅好作品,他之所以能夠讓觀者立刻駐足欣賞,主要取決於他的繪畫語言,表現手法,以及整體氣韻。觀鄭輝賢這幅作品《春江水暖圖》,他就很好地把握住整體的效果。是在整體的規劃,還是細節的刻畫,能很好地抓住欣賞的心態,讓欣賞者發出來自內心的感嘆。
  • 走廊過道一般掛什麼畫 這些相關的配畫方案值得參考!
    想讓走廊過道看起來更有品味,掛一幅藝術感十足的畫是十分有必要的。走廊過道在家庭空間中雖然面積不大,但是它連接著各個區域,是一個空間到另一個空間的必經之處,再加上人們每天都要出入,因此走廊過道的裝飾畫選擇不可應付了事。那麼走廊過道一般掛什麼畫好呢?易從網小編今天分享一些適合家庭走廊過道掛畫的方案給大家,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家的配畫方案,把走廊過道變得更美。
  • 中國古代青綠山水形態流變的審美體現
    青綠山水儘管與水墨山水以不同的技法表現自然,但在發展過程中,能夠看到二者越來越緊密的聯繫,青綠山水畫在意境、線條、賦色等方面都越來越具有寫意的屬性。 早期的青綠山水以宗教壁畫的背景而存在,到東晉時期則成為人物題材的背景,如《洛神賦圖卷》等,逐漸形成了工筆青綠山水的早期樣式。
  • 中國繪畫縱橫導覽|李思訓:中國青綠山水第一人
    唐宗室孝斌之子。以戰功聞名於時。曾任過武衛大將軍,世稱「大李將軍」。其子李昭道稱為「小李將軍」。其畫風精麗嚴整,以金碧青綠的濃重顏色作山水,細入毫髮,獨樹一幟。他的畫作都極為超絕,尤工山石林泉,筆格遒勁,得湍瀨潺湲、煙霞縹渺難寫之狀。天寶中,唐明皇召李思訓畫大同殿壁畫,兼掩障。一天皇宮中夜聞有水聲,唐明皇說李思訓一定是通神之佳手,如果沒有技進乎道,並且不為富貴所埋沒,他怎麼能夠得此荒遠閒暇之趣!其子昭道,在當時的書畫界也很有名氣,當時人稱其父子為「大李將軍、小李將軍」,大李將軍指李思訓,小李將軍指李昭道。所說的青綠著色山水,據說就是從大小李將軍而來。
  • 李科宏工筆青綠山水設色公益視頻
  • 青綠山水國畫,怎能讓人不愛
    山水美景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喜歡的家居景色,所以說山水畫可謂是家中掛畫的百搭之選。家中掛山水畫不僅經典耐看,山水國畫之韻作為家居裝飾還更上檔次。青綠的山水國畫裝飾在家居客廳中意蘊充盈,高雅不凡。徐坤連青綠六尺橫幅山水畫新品《輕舟已過萬重山》 作品來源:易從網這是徐坤連老師最新創作的寫意山水畫,作品中山峰巍峨,山上的瀑布飛流直下源源不斷的匯入到山間的河流中,河面上三兩艘帆船順流而下揚帆起航,一片輕快之意,使人不禁想起了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繪的場景,觀此美景仿佛身臨其境
  • 公司前臺背景牆掛畫有講究,山水精品太有面子了
    其次,公司前臺的氛圍要過關,前臺牆面儘量不要空空蕩蕩,兩邊可以擺放一些綠色的植物,淨化空氣,在公司前臺背景牆上可以裝飾上一幅山水畫,一來帶來好的山水寓意,同時能夠令人眼前一亮,起到點睛之筆。在詩韻墨意中提升了整個公司的檔次。 關於公司前臺裝飾什麼樣的山水畫適合,來看看這些內容的山水畫是否令你眼前一亮?
  • 箏哥藝述丨《山河風物景韻》__讀米金銘山水畫意象
    比如《天菩薩》高度寫實又虛幻,《天馬》、《藍色天空》系列,既有傳統水墨的飄逸,又帶有現代油畫的造型藝術,使中國水墨畫呈現出一種獨特的視覺效果。從構想、構圖、材料、工具都對傳統表達手段進行了改造和顛覆。,要使自己的山水畫獨樹一幟 ,藉助傳統筆墨中的碰潑染及沒骨法全然貫通西畫中的光感透視、多維視角、抽象變形諸表現形式 ,從而營造出既有東方神韻又有西畫張力的"米氏新水墨山水畫 「。
  • 背景牆掛畫如何夠品味?一幅山水畫就足夠有魅力
    家裝一直我們不得不說的一個難題,就客廳的背景牆而言,現在不少的人都喜歡裝點上一幅掛畫來點綴客廳,不得不說現在對裝飾畫的選擇愈發的有中國味兒,用一幅國畫山水畫來裝襯家中,自然展現出無言的高品位和有內涵,這也算是生活水平提高的一種表現吧,但你知道什麼的山水畫才最適合家中客廳的背景牆嗎?
  • 米小鹿水墨山水畫步驟圖
    #中國山水畫#十一長假 不吃不喝不睡覺創作了兩幅山水畫一幅是青綠一幅是水墨昨天發布了青綠山水步驟圖今天把水墨步驟圖分享給大家這幅畫尺寸是75*115釐米用的是2013年產的加厚生宣紙 紙放久了 不會很洇 半生半熟的感覺松樹
  • 家中不同方位掛什麼畫?東南西北不同國畫山水裝飾好!
    宋唐最新力作八尺橫幅風水畫作品《旭日東升》 (正在【易從網】熱銷中)東牆:虎、兔、龍,三肖會局東方木旺宅掛畫:青綠聚寶盆山水畫東方屬木,適宜青綠樹木較多的山水畫,這兩幅是極為經典的青綠聚寶盆山水畫,風水裡說最好的風水布局是「山水環繞」,讓你有山可以依靠,山延綿,即龍脈延綿,起伏的群山,一望無際,山之巍峨展示的是龍的氣勢;山厚實,堅不可摧,寓意靠山穩定。
  • 畫好青綠山水,看這篇文章就夠了!
    但其實說起來,中國山水畫卻是從彩色開始的,而青綠山水就是其中之一。發展回溯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最早起源於魏晉南北朝時期,以顧愷之的《洛神賦圖》為開端。在這幅畫裡面,開始出現了山和水的形象。只不過這一時期的山水還只是人物畫的襯景,並且還帶有稚拙的痕跡。
  • 林容生論山水畫之色彩
    林容生論山水畫之色彩我們習慣上把傳統的山水畫分成水墨、淺絳和重彩三種樣式。其中水墨的色彩是最單純的,僅用黑白兩色,嚴格地說是只用黑一色。因為水墨畫的白色都是紙張留出來的,而墨色的深淺濃淡,也是用水把墨稀釋了畫上去的。水墨的畫法充分利用了毛筆和宣紙的特性,運用筆墨的乾濕濃淡造就出許多微妙的變化出來。張彥遠說「草木敷榮, 不待丹碌之採;雲雪飄颺,不待鉛粉而白,山不待空青而翠,鳳不待五色而。是故運墨而五色具,謂之得意;意在五色,則物象乖矣。」
  • 為什麼「千裡江山圖」是中國青綠山水畫的代表,它的魅力何在?
    而且青綠山水對於畫家要求比較高,會水墨畫的不一定畫好青綠山水,而且按照發展脈絡來看,青綠山水從官方畫院發展起來,承隋唐之前的工筆畫像風格,著色主要用的石青石綠等顏色來表現山水,也是唐代水墨畫興起的時代,經王維開創水墨畫之後,青綠畫只能算做中國山水畫的分支了。中國山水畫主要還是工筆和水墨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