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編王麗娜/製圖
陳女士上初一的女兒最近一直在和她鬧矛盾,因為女兒的許多同學、朋友都參加了海外遊學團,去美國、英國甚至法國「遊學」去了,但自己暑假卻只能呆在昆明上興趣培訓班,至多去了趟大理而已。
但要掏出四五萬元錢給孩子去趟美國、英國,對於陳女士這樣的工薪家庭來說的確有些困難,「孩子出趟國的5萬元花費已經相當於我們一家半年的純收入,這樣的投資是不是值得還有待驗證。」此外她也非常疑惑,這樣高的教育投資到底是花在哪些方面呢?
每天支出3000元人民幣
以環球雅思的「海峽兩岸遊學營之哈佛大學體驗營」為例,這個時長21天的海外遊學團報價為54800元,再加上往返機票(至少1萬5千元),則平均每天的消費為3323元;新東方推出的美國東海岸名校交流營收費27900元,算上往返機票的花銷,一個營員平均每天也得3211元。而一般來說,這類海外遊學團花費在飛機上的時間通常為兩天,刨除這些時間來算,海外遊學團每天的花銷將會更大。
那麼,這日均3000餘元的花費到底是花在哪些方面呢?
依舊以「海峽兩岸遊學營之哈佛大學體驗營」為例,54800元的報價包括:報名費3000元(籤證費、預訂機票費、預訂家庭或酒店費);國際交通費及稅;境外遊覽巴士;籤證服務費;境外人身保險;境外營隊費用和學習費用;行程中景點門票費用;住宿、餐飲費用;導遊服務費;全程司機導遊小費;夏令營結業證書。
已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留學3年的周穎介紹,除了住宿,這裡面其實並沒有花銷特別大的項目。而該項目的住宿在哈佛大學學生宿舍單人房,現在正值暑假,如果該培訓機構與哈佛有合作協議的話,價格應該不會太高。此外,相較於同類項目,該項目貴了6千多元,這或許是因為該項目是內地與臺灣合作進行,兩岸學生可以充分進行交流。
海外遊學團如何賺錢?
周穎介紹說,出國旅遊或遊學,最貴的就是交通和住宿。但這樣的遊學團是不出機票的,一般都讓消費者自己訂票,多數消費者為了求方便都會讓培訓機構訂票,這其中的貓膩也耐人尋味。「我假期回國的時候一般都提前幾個月訂機票,最多可以拿到4、5折的票,但如果是中介來售票的話,折扣可能就達到7.5或8折。」她說。
正如周穎所說的那樣,住宿和機票以及景點遊覽、餐飲是海外遊學團盈利的主要內容,這一點與國內旅行團的操作類似。一家旅行社的工作人員透露,海外遊學團的盈利點主要在票務以及住宿方面。「一般來說,我們會提前幾個月訂票,特別是成熟線路,所以發團日期都是定了的。雖然是讓消費者自己訂票,但很多人嫌麻煩,讓我們統一訂票,單票務的利潤可能就有票面價值的20%。」該工作人員舉例,如果搭乘美聯航的班機,單程從北京飛往華盛頓的機票全價為11080元(稅款再加1000多元)。但如果提前訂票,一般可以訂到單程6000元左右的含稅機票,往返機票預算在12000元左右,「去美國的團,按人頭算每人至少得賺4、5千。」
而住宿更是筆糊塗帳,一般來說,海外遊學團的住宿有三個地點:酒店、學校宿舍和寄宿家庭,這一般都是由美國的中介公司進行對接,中國的遊學團抽成較少。
在景點觀光方面,該團安排了2次全日旅遊及5次半日旅遊。全日旅遊地點為:普利茅斯移民村、五月花二號、六旗主題樂園;半日旅遊地點為:芬威棒球場、昆西市場、法尼爾廳、MIT&博物館/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後灣區、紐伯利街、美國憲章號戰艦博物館。如果碰上節日或特殊時段,例如哈佛自然歷史博物館在下午6點以後免費開放,遊學團就又可以省下一筆門票錢。
海外遊學的安全成本
為了規範中小學生海外遊學、交流的活動,2012年5月,教育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家旅遊局聯合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出國參加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管理的通知》,要求不得以營利為目的組織出國夏(冬)令營等有關活動。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規定對「營利」界定模糊,教育培訓機構很容易打「擦邊球」。一位留學中介的市場經理透露,遊學市場目前沒有行業規範及市場準入等要求,有辦理出入境資質的公司基本上都可以做,一些沒有資質的公司也通過合作等形式開展業務。「招生是一家公司,最終籤協議、執行項目的卻是另一家公司。」至於學校是否對合作機構的資質進行過認真審查,根本沒有人去監管。
高中國際友好學校間的交流則要正規些,定期帶領學生到美國定點友好中學交流的昆明某中學的校長介紹,要進行海外交流,首先要到教育廳的國際交流處進行備案,而且他們每次出國團隊的人數不多,大概只有4、5人,隨行3位老師進行保障學生安全的工作。
但市場上提供的海外遊學團通常只是為消費者在國內購買一定的人身意外保險。到了國外,住在寄宿家庭、交通等都面臨較大的安全風險,對年齡較小的遊學者而言更是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