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起毛起球性能:
1、基本概念:
服裝在穿著和洗滌過程中,會經常受到揉搓和摩擦等外力作用,致使受力多的部位容易磨毛、起球。織物的這種受到摩擦,纖維伸出織物表面形成絨毛及小球的現象稱為起毛起球性。織物抵抗因摩擦而表面起毛起球的能力稱為抗起毛起球性。
2、抗起毛起球性的影響因素:
①纖維性質:
當纖維長度較短,細度較細,初始模量較低,臨界起球長度較短,纖維間抱合力小,毛羽多且易糾纏時,易於起毛起球。天然纖維及人造纖維(羊毛除外)由於強度低、耐磨性差,即使起毛後也不易結球,因此起毛起球現象輕微。在合成纖維中,短纖維織物較長絲織物易起毛起球,並且因為彈性較好,強力較高,纖維無捲曲,抱合力差,斷裂伸長率大,耐彎曲疲勞,起球後不易脫落,因此起毛、起球現象嚴重。
②紗線結構:
當紗線捻度較大時,纖維之間抱合緊密,織物起毛起球現象降低。單紗比股線織物易起毛起球。當紗線中的纖維較長時,不易起毛起球,因紗線中纖維排列整齊,短纖維含量較少,纖維端不易露出織物表面。花式線及膨體紗織物易起毛起球。
③織物組織結構:
組織結構鬆散的織物比結構緊密的織物容易起毛起球。緊密度大的和交織點多的織物不易起毛起球,所以在三原組織中,平紋織物起毛起球現象最輕,斜紋織物次之,緞紋織物最嚴重。針織物比機織物容易起毛起球。
④織物後整理:
整理加工可改善起毛、起球現象。織物經適當的燒毛、剪毛、刷毛、熱定型和樹脂整理可減少起毛起球現象。
二、抗鉤絲性:
(1)基本概念:
長絲織物、組織結構比較稀疏的織物或針織物在使用過程中,如遇尖硬物體,纖維、單絲或紗線被鉤出或鉤斷而露出織物表面的現象稱為鉤絲。織物抵抗這種鉤絲破壞的能力稱為抗鉤絲性。織物鉤絲,不僅影響織物外觀,而且影響內在質量和耐久性,因此,抗鉤絲性能是織物,特別是針織物的重要服用性能。
(2)抗鉤絲性的影響因素:
①纖維性能:長絲比短纖維織物的鉤絲現象嚴重。纖維的伸長能力和彈性較大,能夠緩解織物的勾絲現象。
②紗線結構:紗線捻度較低的織物易產生鉤絲,花式紗及膨體紗織物易產生鉤絲現象。
③織物的組織結構:
在機織物中,織物組織結構是織物抗鉤絲性最顯著的影響因素。結構稀鬆較結構緊密的織物,表面凹凸不平較表面平整的織物易產生鉤絲。在三原組織中,平紋織物抗鉤絲性好於斜紋和緞紋。機織物抗鉤絲性好於針織物,且線圈長度較長的針織物鉤絲現象比較嚴重。
④織物後整理:經過熱定型和樹脂整理的織物,表面比較平整、光渭,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鉤絲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