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習慣養成,讀書計劃第一天小結:記憶的三大階段

2020-12-17 天哥說記憶

哈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昨天我們開啟了30天習慣養成計劃。今天是正式進行的第一天,你們行動起來了嗎?

今天(以及未來的30天裡)我所閱讀的書是《如何高效記憶》,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希格比教授。該書在美國暢銷了40年,是一本非常棒的全腦教育書籍。

其他的不多說,今天的重點是對記憶的理解。我們都想擁有一手超級記憶,以便能在學習生活中如魚得水。不過想要掌控記憶的秘訣,首先得理解記憶。

書中將記憶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讀取(編碼)儲存檢索

這三大階段的的字面意思就是,先讀取:將需要學習的知識通過身體的各個感官輸入大腦。然後是儲存:將進入腦海中的知識保存直到你需要它。最後是檢索:就是在大腦中尋找當下需要的知識的過程,並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時刻提取它。

這三大記憶階段讓我想起了之前閱讀過的一本書《心理學原理》,在這本書第一章的結尾,黃希庭教授提出了五步學習法:

1、概覽

開始閱讀一章之前,先從頭至尾大致翻閱這一章的各節,看看標題、插圖、複習與思考的問題,對即將閱讀的教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2、提問

帶著問題學習,有助於注意集中。我們可以根據標題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比如讀到「心理傾向」「心理過程」「心理特徵」時,你可能會想:心理現象還可以進行分類嗎?把心理現象分為這三類的標準是什麼?它們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繫?

3、閱讀

在閱讀時要試著找出你所提問題的答案,要很耐心的一段一段地讀下去。

4、複述

讀完一小節後,要停下來複述剛才讀過的內容,試著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最好使用自己的話將所學的內容做個簡要的筆記。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話扼要地講出所學章節的中心思想,則應再去重讀這部分內容,直到能夠將主要內容總結出來。

5、複習

學完一章後,應返回去再看看所學的內容和學習筆記,養成經常複習的好習慣。

上面的這個「五步學習法」的重點是在記憶的前兩個階段。前三步(概覽、提問、閱讀)是讀取信息, 因為有了自問自答這兩個步驟,所以在使用這個方法閱讀時我們能夠更加的專注,而且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會更深。後兩步(複述、複習)是儲存信息的過程,這兩個步驟能夠讓信息在大腦中保存得更加穩固。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踏踏實實的做好這5個步驟的話,檢索這一步也就自然而然能夠做到了。總的說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不過在實際生活中這樣學習的人非常少。所以我們往往會發現一個問題,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似曾相識

「這個人我認識,不過他是誰呢?怎麼突然想不起來名字了。」「這個單詞我明明背過許多遍,可是就是想不起來什麼意思了。」想必這樣的事情大家多多少少都遇到過吧。這就是「似曾相識」的問題,也就是在記憶的第三步「檢索」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這就像在雜亂無章的文件中尋找自己需要的那一份文件一樣,雖然自己知道文件被放在了這裡,但就是找不到。(知識學進了腦子裡,但就是記不起)對於這一點,書中有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

有一個小男孩問父親:「爸爸,當你知道某件東西在哪裡的時候,它算是丟了嗎?」他的爸爸回答道:「不算,兒子。」

男孩回答道:「很好,你的車鑰匙在井裡。」然後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我們記不起來的那部分信息就像這車鑰匙一樣,明知道它在井裡,但是並沒有什麼用。這就是檢索出了問題。至於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後面再討論。

小結一下,今天我們知道了記憶的三大步驟:讀取、儲存和檢索,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而我們經常有的問題則是:雖然花費了心思去記憶,但在使用的時候卻無法記起來,這是「檢索」出現了問題。至於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後面自有答案,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朝陽東湖街道推出垃圾分類21天習慣養成計劃
    朝陽區6月5日發布,東湖街道南湖中園北社區推出「垃圾分類21天習慣養成計劃」,通過「21天效應」,鼓勵和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南湖中園北社區居民於龍在家中配備了四個垃圾桶,分別對應其他、廚餘、可回收、有害四類垃圾。
  •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2020年我的讀書計劃
    這幾天,看到許多人在給自己訂新年的讀書計劃,我也想試著寫一寫。畢竟讀書這件事,還是應該抓緊一點的好。一、聽樊登讀書。樊登讀書以講書的方式進行,一周推出一本書,這樣一年可以完成50本書。有書共讀有一個學習計劃,每周講解一本書,有精華版解讀,還有從十個方面進行拆解的內容,既有語音,又有文稿。每天有晨讀,也有晚讀,是一個不錯的讀書選擇。2019年雖然聽了很多書,但也是斷斷續續,並沒有做到每天都聽。2020年從一開始就要養成好的習慣,每天堅持聽。
  • 15天閱讀習慣培養計劃,約麼?
    所以面對寒假這一自我提升的黃金時機,與其盲目報許多培訓班,不如來一次自我挑戰,徹底激發內在潛能,用15天時間專注培養一個閱讀習慣,使閱讀能力得到一個質的提升。 什麼是閱讀習慣?就是培養一種以書為伴的良好習慣,讓孩子越讀越上癮,不讀就難受,自己主動找書讀書,並且讀起書來就像吃飯、呼吸那樣自然輕鬆。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小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的三大好處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小學是一個人學習生涯的基礎階段,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這階段中,孩子們除了正常的文化課以外,一般還會讀特長班。其實,在我看來小學生最應該培養的是閱讀習慣。說到閱讀的好處,在大眾的眼裡,無外乎就是培養學習力、增加知識面、提升寫作能力等等,其實這只是閱讀的一部分益處,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有其他的一些好處。多閱讀可促進孩子的智力發育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當孩子在閱讀的時候,大腦始終處於無形的運轉當中,當在書中遇到問題時,會主動的思考。
  • 唐少海服裝設計打版教學「學習達人」--30天學習習慣養成計劃」
    現在訂購課程的學員還可以加入30天學習達人活動,不但可以讓學習變成樂趣,把技術學好,還能加入微店分銷,一邊學習一邊還可以賺外快,心動不如趕快行動吧!服裝設計打版學員你們好!「學習達人--30天學習習慣養成計劃」正式啟動:1、為了幫助學員朋友更好的養成學習習慣,請學員朋友務必把每天的學習進行記錄,每晚10點前以圖片或者小視頻的形式發表在自己的朋友圈,並且連續堅持30天不間斷,不僅能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還能贏得【每分享一天並有5個贊的獎勵1元學習鼓勵金,每人可以領30次,如果是連續發30天的,另外再獎勵30元學習獎勵】!
  • 補課不如補習慣!班主任:小學階段,請逼孩子養成這3大好習慣
    補課不如補習慣!班主任:小學階段,請逼孩子養成這4大好習慣很慶幸,孩子遇到了一位特別負責任的班主任,用老師的話說就是:「補課不如補習慣!我女兒已經上大學了,所以我有大把的時間監督輔導孩子的作業,小學階段,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遠比成績重要,讓孩子養成一些好的習慣,以後不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上都會輕鬆很多,也希望家長們積極的配合。」
  • #一塊寫寫#三個階段,讓你輕鬆養成「堅持」的習慣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的作者是日本人:古川武士。他畢業於日本關西大學,現在是日本習慣培養顧問公司董事長,有多年培訓指導企業經營者和職場人士的經驗,其所開創的個人成長課程深受日本上班族的歡迎,他著有代表作《如何戒掉壞習慣》、《找到想做的事,擁有無悔的人生》等。
  • 【桃園】閱讀習慣養成·21天打卡計劃之——跟蹤報導(一)
    美國心理學巨匠威廉·詹姆斯說:「種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行為;種下一種行為,收穫一種習慣;種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種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 21天習慣養成是謬論?從生物學、心理學、經濟學解析《微習慣》
    少食多餐的好習慣,依然沒有養成。不要好高騖遠,只給自己定2-3個小計劃即可。比如我給自己定的每日計劃:讀書5頁、拉伸5分鐘、寫文章50個字。要記住你給自己定的計劃越多,超額完成的可能性就越低。第二步挖掘每個微習慣的內在價值其實就是找到你為什麼要定這個計劃的內在。
  • 21天效應,養成可以受用終身的習慣
    「習慣」是圍繞在我們生活中的諸多動作、理念。並逐漸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每天早起刷牙洗臉、讀書或者運動、晚上泡腳等等。好的習慣可以受用終身,就像每天堅持刷牙可以防止我們牙齒變壞,壞的習慣則會貽害終生,譬如吸菸等,如何改掉我們身上的壞習慣、保持那些好習慣?
  • 新入職的員工,工作第一天就要開始養成的習慣有哪些?
    新入職的員工,工作第一天就需要養成的習慣有哪些?最近小編一直在寫面試方面的文章,有小夥伴問我,職場小白入職第一天需要幹什麼?怎麼工作領導才喜歡?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一下,老闆眼中有前途的職場新人需要哪些技能!
  • 《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成甲解讀
    在作者來看,其實兩個人說得都對,那是因為他們要養成的習慣不一樣,簡單的只是日常的洗洗臉、刷刷牙這樣的行為習慣,21天可能差不多,而如果是更複雜的身體習慣甚至思維習慣,那21天肯定是不夠的。比如你過去養成了每天晚上看電視的習慣,現在你要每天晚上讀書,你的身體一開始就不習慣,你讀書的時候就心裡痒痒的,很想去看電視,像這樣的感受就是在第一個階段,身體不適應就是一個反抗期,培養任何一個習慣都會有這麼一個反抗期的階段。
  • 100天「超人養成計劃」
    正文: 100天「超人養成計劃」 我意識到只有自己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也意識到中考是我改變人生的第一次關鍵事件。此時,我在年級700多人裡排名將近600名,而要考上一中,至少要在年級前20名才有希望。擺在面前的除了一堆一堆欠下的學習債,更嚴重的是距離中考只有100天的時間!
  • 踽踽獨行—論一個人的習慣養成
    上周六乘著久違的好天氣,走了原來「銀計劃」的毅行路線,這已經是我第三次走這條線了,距第一次已經過去3年,這次一個人的毅行並非臨時起意,而是計劃了好久而不得的「還願」。我們嘗嘗能在朋友群裡看到諸如「重複21天」、「大家來監督」、「不瘦十斤,不換頭像」等打卡行為,認為改變或者養成一個習慣,只需要21天就能實現。這個觀點是誰先提出的? 有人認為是出自於美國整容醫生麥克斯威爾·馬爾茨。馬爾茨在《心理控制術》一書中寫道,通過觀察發現,整容後的人需要21天來適應他們的新面貌,而截肢病人出現的「幻肢」體驗往往也需要21天才能消退。
  • 家長要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家長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於自身和孩子的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家長而言,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有利於豐富精神世界、充實家庭生活,同時也為孩子創造了良好的氛圍,樹立了學習的榜樣,為孩子養成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起到良好的指引和帶動作用。1.
  • 好習慣如何養成,所謂「21天習慣養成法」別再上當了!
    關於養成好習慣,必須提到的是21日習慣養成法。「21日習慣養成法」認為,重複同樣的事情21日,就能養成好習慣。真的是這樣嗎?結論並非如此。無數人堅持了21天,還沒有養成好習慣。這種說法其實是一種誤解。馬爾茨醫生發現,截肢手術後,人們需要21天適應這一事實。
  • 致敬「書友」開啟365天讀書計劃
    於2020年4月16日起我將開啟讀書之旅,在工作、愛好之餘一年之內讀完100本書,在未來的幾十年內保持讀書習慣,每年讀不少於200本,並堅持寫書評及文章,從此把讀書當作人生第一興趣愛好,把運動當作第二興趣愛好。
  • 15天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和親讀會一起閱讀打卡
    培養孩子閱讀習慣多早都不算早,但只要你開始了,多晚都不算晚。2月6日-2月20日,親讀會開展了為期15天的寒假閱讀挑戰賽,和家長一起培養孩子閱讀興趣,養成良好閱讀習慣。讓孩子在學習的最佳時間段,受到閱讀的滋潤。15天,親讀會通過小步閱讀計劃的每日誦讀卡片推送,讓家長和孩子們在日不間斷的誦讀中,感受著這些文本的音韻、節奏、趣味、內涵,不斷積累、豐富語言。
  • 習墨去21天書寫習慣養成,爭做習墨小達人!!!
    獎 狀________同學:在「習墨去21天書寫習慣養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