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親愛的讀者朋友們,昨天我們開啟了30天習慣養成計劃。今天是正式進行的第一天,你們行動起來了嗎?
今天(以及未來的30天裡)我所閱讀的書是《如何高效記憶》,作者是美國心理學家希格比教授。該書在美國暢銷了40年,是一本非常棒的全腦教育書籍。
其他的不多說,今天的重點是對記憶的理解。我們都想擁有一手超級記憶,以便能在學習生活中如魚得水。不過想要掌控記憶的秘訣,首先得理解記憶。
書中將記憶分為了三個階段,分別是:讀取(編碼)、儲存和檢索。
這三大階段的的字面意思就是,先讀取:將需要學習的知識通過身體的各個感官輸入大腦。然後是儲存:將進入腦海中的知識保存直到你需要它。最後是檢索:就是在大腦中尋找當下需要的知識的過程,並且在需要的時候能夠時刻提取它。
這三大記憶階段讓我想起了之前閱讀過的一本書《心理學原理》,在這本書第一章的結尾,黃希庭教授提出了五步學習法:
1、概覽
開始閱讀一章之前,先從頭至尾大致翻閱這一章的各節,看看標題、插圖、複習與思考的問題,對即將閱讀的教材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2、提問
帶著問題學習,有助於注意集中。我們可以根據標題提出一個或幾個問題。比如讀到「心理傾向」「心理過程」「心理特徵」時,你可能會想:心理現象還可以進行分類嗎?把心理現象分為這三類的標準是什麼?它們有怎樣的區別和聯繫?
3、閱讀
在閱讀時要試著找出你所提問題的答案,要很耐心的一段一段地讀下去。
4、複述
讀完一小節後,要停下來複述剛才讀過的內容,試著回答自己所提出的問題,最好使用自己的話將所學的內容做個簡要的筆記。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話扼要地講出所學章節的中心思想,則應再去重讀這部分內容,直到能夠將主要內容總結出來。
5、複習
學完一章後,應返回去再看看所學的內容和學習筆記,養成經常複習的好習慣。
上面的這個「五步學習法」的重點是在記憶的前兩個階段。前三步(概覽、提問、閱讀)是讀取信息, 因為有了自問自答這兩個步驟,所以在使用這個方法閱讀時我們能夠更加的專注,而且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也會更深。後兩步(複述、複習)是儲存信息的過程,這兩個步驟能夠讓信息在大腦中保存得更加穩固。
如果我們真的能夠踏踏實實的做好這5個步驟的話,檢索這一步也就自然而然能夠做到了。總的說來,這是一種非常好的學習方法,不過在實際生活中這樣學習的人非常少。所以我們往往會發現一個問題,用一個詞來概括,就是:似曾相識。
「這個人我認識,不過他是誰呢?怎麼突然想不起來名字了。」「這個單詞我明明背過許多遍,可是就是想不起來什麼意思了。」想必這樣的事情大家多多少少都遇到過吧。這就是「似曾相識」的問題,也就是在記憶的第三步「檢索」的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這就像在雜亂無章的文件中尋找自己需要的那一份文件一樣,雖然自己知道文件被放在了這裡,但就是找不到。(知識學進了腦子裡,但就是記不起)對於這一點,書中有一個非常形象的例子。
有一個小男孩問父親:「爸爸,當你知道某件東西在哪裡的時候,它算是丟了嗎?」他的爸爸回答道:「不算,兒子。」
男孩回答道:「很好,你的車鑰匙在井裡。」然後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笑容。
我們記不起來的那部分信息就像這車鑰匙一樣,明知道它在井裡,但是並沒有什麼用。這就是檢索出了問題。至於應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後面再討論。
小結一下,今天我們知道了記憶的三大步驟:讀取、儲存和檢索,每一個步驟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而我們經常有的問題則是:雖然花費了心思去記憶,但在使用的時候卻無法記起來,這是「檢索」出現了問題。至於應該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後面自有答案,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