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效應,養成可以受用終身的習慣

2020-12-23 總監白話管理

「習慣」是圍繞在我們生活中的諸多動作、理念。並逐漸變成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比如每天早起刷牙洗臉、讀書或者運動、晚上泡腳等等。好的習慣可以受用終身,就像每天堅持刷牙可以防止我們牙齒變壞,壞的習慣則會貽害終生,譬如吸菸等,如何改掉我們身上的壞習慣、保持那些好習慣?這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話題。

關於習慣的養成研究方面,行為心理學專家發現並認為一個人的新的習慣或者理念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他們把這種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執行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隨後研究人員對21天效應的階段性特徵經行測試,經過不懈的努力,發現就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開啟習慣培養的第一周。這個階段主要的表現為「刻意,不自然」,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我們就健身來說,在開啟健身的第一周內,因為身體長時期處於休眠狀態,往往會出現肌肉酸痛、一定時間的精神亢奮等,無論從身體還是神經都處於不正常狀態,需要刻意的堅持。

第二階段:培養的第2、3周。這個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這一階段立足於第一周的改變,基本上已經接受習慣產生的諸多身體或精神的改變,表現的很自然,但是需要繼續刻意保持,這段時間也是較為關鍵的,因為一旦終止幾天,又很快恢復到以前的狀態,功虧一簣。

第三階段:習慣培養的21天之後。這個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習慣經過21天的堅持培養之後,會發現習慣之前的一些習慣會讓我們感覺不適應,我們可能有過這樣一種感受:當我們每天堅持7點起床幾周之後,可以不用設置鬧鐘來提醒我們起床。

關於習慣的養成我們可以用21天效應來完成,但是主動的養成一個好的習慣有時候可能需要一些理由,這些理由我們可總結為兩點:內因和外因。

內因我們主觀意識上要改變的,就像吸菸者感覺吸菸對身體的傷害太大,懼怕身體發生病變決定戒菸,缺乏運動的人無法直視自己臃腫的體態和上下樓的喘息,決定運動等等,這些是習慣的主體主觀意識上的,我們稱之為內因。

外因是藉助於外力去完成習慣培養的。當我們需要跑步的時候我們可能需要一套運動服、打羽毛球、桌球等可能需要一個搭檔等,這些我們稱之為外因,如果一個習慣沒有內因而只有外因,那麼很難去完成這個習慣的培養。

我們身邊有很多成功的人,他們有很多人都表現的非常自律、熱愛學習、崇尚運動等,這些習慣雖然不是成功的所有原因,但至少是成功之路的基石,所以對於我們每一個人培養習慣從來都不晚,我們需要的是主觀意識的改變,即「內因」,適當的藉助於「外因」輔助,堅持完成21天,一定能完成習慣的培養,通往成功之路。

相關焦點

  • 習慣養成的「21天效應」
    習慣養成的「21天效應」施施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女孩,父母開了一家物流公司,平時忙於公司事務,無暇顧及她的學習,即使有空,不是帶她上館子吃飯,就是帶著她出去玩耍,根本不過問功課。對於舊習慣的改變,不可能是一兩天就能夠做到的,家長如果配合學校改變施施已經形成的不良學習習慣,至少需要21天的時間。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才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21天效應對學校、家庭導學育人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 「21天效應」,成人英語口語提升需要養成習慣!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也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21天效應正在被越來越多人的人應用於自我改造上來,我們可以養成很多良好的習慣,許多自覺改造自我的人,成功的應用21天效應改變自我,完善自我。這主要是應用在兩方面:一個是改造自己的理念,另外一個是改變自己的行為習慣。比如從人人為我理念改變為我為人人;從不能吃虧的理念到吃虧是福;改變自己行走和坐立的姿勢;改變言談舉止等。
  • 「21天效應」助你養成好習慣
    中國航空旅遊網訊:(新疆飛機維修基地 張潔)行為心理學中,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行為或者想法。比如:你想跑步來減肥或者鍛鍊身體,1-7天需要刻意提醒自己,7-21天需要意識來提醒自己,堅持21天以後就養成習慣了。
  • 21天養成一個習慣,僅需堅持21天?
    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不是一個終點,而是一個起點。它不是你的最終目標,而是你如何使用時間的過程。然後,你在過去的每一天都將成為過客。終點只是暫時的一瞬間,過程是一個充實的旅途。所以不能為了理想中的目標過度憧憬完美,也不能因為理想中的目標而過度暗淡現狀。
  • 朝陽東湖街道推出垃圾分類21天習慣養成計劃
    朝陽區6月5日發布,東湖街道南湖中園北社區推出「垃圾分類21天習慣養成計劃」,通過「21天效應」,鼓勵和引導居民養成垃圾分類投放的良好習慣。南湖中園北社區居民於龍在家中配備了四個垃圾桶,分別對應其他、廚餘、可回收、有害四類垃圾。
  • 21天好習慣夏令營 幫助孩子養成受用一生的好習慣
    與之相反,在優渥的生活條件下,再加上爺爺奶奶輩的溺愛,城市裡的孩子往往容易患上「城市病」:害怕吃苦、以自我為中心、不懂感恩、生活習慣糟糕…… 那麼如何幫助孩子治好「城市病」,養成好習慣呢?商報21天好習慣夏令營或許可以幫到您。 21天效應可以產生「化學反應」 在去年暑假商報21天好習慣夏令營中,有一對年僅7歲的姐妹花。
  • 21天效應與好習慣
    事實上,隨著一個個壞習慣被好習慣逐個取代,我們將變得越來越善於改變自己的習慣。也就是說,我們已經在開始養成「改掉壞習慣」的習慣。一旦這樣的習慣養成,我們便會像一列運動著無法停止腳步的火車那樣,推動我們實現自己的理想。
  • 利用「21天習慣養成法則」,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抗擊「疫情」階段,孩子們都在家,家長可以利用這段時間促成孩子好習慣的養成。行為心理學家認為,新習慣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通過21天的行為暗示,正確重複練習,可以基本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這就是所謂的「21天習慣養成法則」。
  • 經過21天訓練可以華麗轉身嗎?管理中的21天效應
    什麼是21天效應?所謂的21天效應是在行為心理學中提出的,指的是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就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為什麼會有21天效應呢?21天效應對訓練技術或形成習慣非常重要。一、舊習慣會干擾新習慣。例如,教練技術訓練時,權威式領導與教練式領導有本質差異,如果想在兩種領導風格中切換,就需要克服某些頑固性習慣。
  • 機務工作中的「21天效應」
    □張潔  行為心理學把一個人新習慣或新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就是說,一個人的行為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行為或者想法。比如,你想跑步來減肥或者鍛鍊身體,1天~7天需要刻意提醒自己,7天~21天需要意識來提醒自己,堅持21天以後就養成習慣了。
  • 四川省簡陽中學開展《運用「21天習慣養成法」》課題研討會
    2020年9月11日,為推進課題有序開展,加強課題組成員工作交流,以便更好地開展課題研究,《運用「21天習慣養成法」培養高中生主動學習習慣的個案研究》課題組成員在致知樓3-4辦公室進行探討學習,並進行資料整理。
  • 21天效應
    第二階段:7-21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刻意,自然」,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自然」,無需意識控制。二、21天效應的產生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21天效應呢?其主要原因是什麼?影響它的因素有哪些?
  • 打卡掙學費——21天習慣養成挑戰
    "掙學費"納斯達克21天打卡「掙學費」各位家長朋友大朋友、小朋友老朋友、新朋友注意啦~~~納斯達克推出宅家打卡可以「掙錢」活動啦~~~>為確保孩子英語學習的連貫性,幫助他們養成堅持、自律的習慣,我們推出「21天打卡掙學費活動」,只要在班級群或者朋友圈連續打卡21天,就可以獲得1000元課程抵用券(該券可用於續費匯總新報英語、以及即將拓科的語文和數學科目)。
  • 什麼是21天效應?
    21天效應的產生原因  為什麼會發生21天效應呢?其主要原因是什麼?影響它的因素有哪些?據研究發現,影響21天效應的主要因素有如下方面:    一是舊習慣、舊理念對新習慣、新理念形成的幹擾。當兩種習慣、理念在形式上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其中某些因素都要求相反的內容時,就會發生幹擾。
  • 習墨去21天書寫習慣養成,爭做習墨小達人!!!
    獎 狀________同學:在「習墨去21天書寫習慣養成活動
  • 知道怎麼用21天效應,來改變觀念,養成良好生活,決定你的未來
    你們有聽過「21 天效應」嗎?在行為心理學中,要養成新的習慣、建立新的觀念,至少需要 21 天的時間。當然啦,先撇除 21 天這數字精不精準,畢竟這只是個理論、實際情況還是因人而定;如果你好奇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建立好習慣,那不妨看看我整理出的 3 個小技巧嘍~#1 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拆解任務、關關難過關關過。
  • 【習慣養成記】河馬英語暑期21天打卡
    核心問題在於,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律性差,家長一不盯著,就野馬脫韁。那麼暑假如何養成良好的習慣?如何趁在家的大好機會,讓孩子主動堅持閱讀?從「不愛看書」到「手不釋卷」?河馬英語,秉持「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的理念,每年舉行21天閱讀打卡營,現已引領近千名的孩子養成「每日閱讀」好習慣!
  • 養成一個習慣,「21天法則」真的夠嗎?
    編者按:我們都聽過21天法則,它暗示著養成一個習慣還蠻簡單的,但事實是這樣嗎?本文作者Chad Prevost考察了21天法則的歷史,用最近的科學研究告訴我們:這個時間可能更長,而且,我們是不是能形成某個習慣,不僅跟我們自身有關,也與習慣本身有關。所以,不要想著速成,而是穩紮穩打,從自身出發,把習慣變成一種儀式、一種原則,讓習慣成為自己的優勢。
  • 21天習慣養成是謬論?從生物學、心理學、經濟學解析《微習慣》
    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簡言之,一個人的動作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很多人都應該聽過這個說法,並認真執行,我也不例外。我選擇了寫作,並參加了類似的寫作訓練營,天天打卡堅持。
  • 堅持21天養成好習慣,受益終生
    在行為心理學中,人們把一個人的新習慣或理念的形成並得以鞏固至少需要21天的現象,稱之為21天效應。這是說,一個人的動作、或想法,如果重複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要改變自己,想養成好習慣,讓自己成為一個人成功的人,那麼請你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堅持21天吧,慢慢地就會成為你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