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鏽從來不是刀具的墳墓,不磨才是。。。
其實,想要磨出最鋒利的刀具,首先你要準備足夠的材料:用兩塊或三塊磨刀石,600目(或其它粗砥),1000目,5000目,來進行跳目數磨刀。
600目左右的粗砥修復刀刃(卷刃缺口等),1000目的磨出實際有功能性的切割刀刃(粗的低密度鋸齒),最後用5000目的磨出第二排細化鋸齒。
最終砥石的目數一般是倒數第二塊目數的五倍左右,比如倒數第二塊是1000目,那麼最終砥石用5000目,倒數第二塊是2000目,那麼最終就用12000目來磨。
這麼這種快捷的磨刀方法得到的效果就是:成品刀刃的鋒利程度雖然不是絕對極致(這裡所謂的極致是頂級日本廚子切昂貴刺身鋒利度需求),但一般家用和戶外使用絕對夠用且綽綽有餘,幾乎秒殺一切量產刀原廠刃(沒錯,你覺得很鋒利的原廠刃,其實一般般),同時在理論保持性上有一倍左右的提升。
之前我們人間兵器出過一篇詳細的文章,寫過對於「刀刃鋒利」的定義,既刀刃的切割原理和何為「鋒利」(點擊藍色字體閱讀),讀完文章後我們知道,刀刃看似一條平滑的直線,但微觀來看其實是一排鋸齒,研磨目數越高,鋸齒的密度就越高,單個鋸齒的長度越短,使刀刃越接近一條直線。
那麼在這個宏觀邏輯下,就能解釋所謂「跳目數磨刀」的原理了,比如今天我用1000目和5000目來磨,那麼就能磨出一排1000目的鋸齒(稀疏粗糙的長鋸齒),和一排不太完美(畢竟不是老老實實按連續目數磨上來的)的5000目鋸齒(細密精緻的短鋸齒),所以刀刃從微觀看就有兩排鋸齒了。
而刀刃的微觀鈍化,實際上就是鋸齒被磨平或者直接斷掉,兩排鋸齒的好處就是,當外層1000目的長鋸齒斷掉後,刀刃依舊可以用5000目的短鋸齒繼續切割,同時斷掉的1000目長鋸齒會持續保護短鋸齒,讓它們磨損得更慢一些,於是宏觀刃口的鋒利保持度,便能得到成倍提升。
磨刀的大神,還要是看瘋狗
這種磨刀的方法來自雞賊的日本廚子,他們的刺身刀需要極致的鋒利,生怕碾壓到刺身食材的肉質纖維,導致成品的不完美,所以他們會老老實實從粗砥磨到中砥再磨到細砥。
目數緩緩提升,上萬目甚至幾萬目的細膩砥石,磨出極致鋒利的刀刃,但他們發現這種磨法雖然鋒利,但鈍化太快,於是對於需要大量使用的蔬菜刀,他們就是用跳目數磨刀法,在比較鋒利的基礎上,增加保持性。
好了,賣的關子已經解釋完了,應大家的要求給大家寫一個砥石的掃盲。首先要聲明的是,筆者本人暫時不是專業玩砥石的,也不是追求極致的廚刀玩家,所以,以下所有的文字都是我站在一個戶外刀具玩家的角度,對於砥石的知識總結,以及使用經驗。
砥石也就是磨刀石,主要分為人造石和天然石兩種,除了有特殊追求或者特殊情懷的專業砥石玩家,我主要還是推薦入手人造石。因為目數合理,晶體均勻,質量高的天然砥石價格昂貴,畢竟是自然環境中形成的東西。
而靠譜的人造砥石廠家已經可以達到一個非常高的製造水準,完全可以滿足實用所需(最重要的是磨刀石對金屬材料的切削效率高),比如日本SHAPTON(刃之黑幕)經典的KUROMAKU熔融氧化鋁系列人造砥石,已經能達到30000目的細膩水準,同時保證較高的切削性。
說一個在入手砥石之前的一個大前提問題,就是很多人只願意花很多錢買刀,卻不願意多花點的錢買砥石,俗話說好馬配好鞍,你的品牌刀最好還是要用品牌靠譜的砥石來磨。便宜的砥石缺點很多,比如晶體不均勻,氣孔太多太大,容易鑲金屬碎屑,等等等等,再加上初學者的粗糙手藝,很容易把你的刀磨毀掉。
同時,套路老婆女朋友允許你買好砥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你每個月用好砥石把家裡的菜刀都磨一遍,同時向她們傳送「刀子越鋒利越安全」的不變真理,再上升到關心對方,生怕她會切到手很心疼等階級層面,基本就套路成功了。
回到標題,我今天用兩塊1000目(SHAPTON K0702),5000目(SHAPTON K0704)和一把最難磨,最能放大問題的斯堪迪小Mora來舉例子,進行一個砥石使用的掃盲。這把刀鋼材並不難磨,C100高碳鋼,但是斯堪迪刃的角度和研磨均勻程度,用砥石進行純自由手磨的話較難把握。
值得注意的是,自由手磨不可能磨出百分百完美的斯堪迪刃(刃面沒有弧度,全平),但這並不影響成品的使用,事實上,我個人偏好略帶弧度的微蛤斯堪迪刃,切入阻力雖有細微增加,但刀刃強壯程度要比純粹的斯堪迪高很多。
首先是溼潤砥石,有些砥石在使用前需要用水泡,因為材料有氣孔,磨著磨著水被砥石吸收完了,就會變成幹磨,這樣會讓金屬碎屑堆積在砥石表面,讓砥石失去切削金屬的能力,SHAPTON的這一款砥石是不需要泡的(人造石的優點)但也有一點吸水能力。
所有溼潤一遍,先不要急著磨,看砥石表面的乾燥情況,出現上圖的樣子就要補水,直到表面不再吸水,永保溼潤為止。
然後就可以開始磨了,充分溼潤的砥石不會有金屬碎屑被卡在砥石表面,而是像上圖一樣漂在水的表面。用砥石磨刀千萬不要把刀子按在砥石表面摩擦,當刀刃朝向自己的時候,推的時候輕微按壓用力,拉的時候不要給刀子壓力,輕輕接觸磨刀石,保持角度就行。
這樣做能防止刀刃由於角度誤差而切入砥石,當刀刃超前的時候,推的時候不要有下壓力,拉的時候略微施壓。
重點來了,斯堪迪刃的刀刃和砥石接觸,是面與面的接觸,這個很好理解,也很好操作,容易掌握角度,遵循上面說的定律就能磨出好看的刀刃。但如果是磨弧度的刀刃呢:
磨弧度的時候就是線與面的接觸了,那麼刀子和砥石接觸的地方永遠只有一條線,這可怎麼掌握角度呢?那麼這時候就是考驗手藝的時候了。
我個人的習慣是,先按照面與面的接觸,把平刃的部分磨好,然後再翹起刀柄,刀刃朝前,逆時針畫六分之一(根據刀刃弧度來定)的圓來研磨弧度刀刃,最後再利用整塊砥石的長度,把這兩個分段的刀刃一起磨,保證開刃角度在同一個平面:
磨出來大概是這樣:
已經看不出平刃和弧刃的分段了。當一面磨完之後,手指輕撫另一面的刀刃,能感到毛刺,說明這一面已經磨好,可以進行下一面的研磨了(當然這是在整個刀刃的卷刃和缺口都被修復完了的情況下)。
下一面也磨出同樣的效果,既對面能摸到毛刺,同時刃面上上一個目數的痕跡已經完全消除,說明這一目數已經研磨完畢。
開始用5000目的砥石磨,砥石上的黑色痕跡,如果水擦不掉,說明是金屬碎屑鑲在了砥石表面,這時就要用一塊修正石把這些痕跡磨掉。
很多朋友自由手磨,會磨出這樣的絮狀紋理(斯堪迪刃才會看得這麼清楚,如果只是研磨兩三毫米的刀刃,這種紋理很難用肉眼看見),這就說明來回研磨的角度沒有保持,砥石和刀刃接觸的角度一直都在變化,磨多了,這樣的絮狀紋理就會越來越淺,但是完全消除是需要很長時間的訓練的。
所以對於我們來說,砥石主要用來研磨刀刃,而不是處理表面,如果要處理表面,磨出完美鏡面效果的話,請老老實實用不同目數的砂紙,但如果你純粹用砂紙,研磨出來的鋒利程度是完全不能和砥石比較的。
1000目和5000目的磨完之後,鋒利度大概是這樣,削紙成絲,切口幾乎無毛刺,刮毛什麼的更加不在話下。當然這不是極致鋒利,但也相當夠用,綽綽有餘了。
最後用擦過青棒(拋光蠟)的皮革蕩刀板蕩一下,立馬拋出上圖中類似鏡面的效果,去掉刀刃細小的毛刺,鋒利度更上一層樓。
最後再給大家一些建議,不要一開始就拿自己的粉末鋼上去磨,先磨磨家裡的菜刀,把感覺找到,砥石磨刀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技巧性的活兒,很有樂趣,但需要感悟體會。建議先磨磨家裡的菜刀,自己的玩具就從最基礎的高碳鋼(比如1095和O1就是最佳的練手鋼材)開始磨,經驗積累到位了,手藝上來了,再磨粉末鋼,超級鋼啥的。
起碼要磨出人家謝霆鋒這種感覺來
刃面面積越小的刀子越好磨,越難磨壞。斯堪迪,大蛤刃這種大刃面的刀子是最難的,慢慢來,不要急。砥石磨刀的效率其實很高,筆者在文章裡面舉例的這把刀,從準備到全部研磨完畢,只花了不到20分鐘,所以,是個熟能生巧的事兒。
想了解更多國內外刀匠作品
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