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蘭和孩子的合照。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您第一天工作,不適新的護具和工作環境,差點暈倒,我滿是心痛,眼淚在眼中打轉,可我堅強地對自己說,不許哭,這可是光榮的工作,應該給媽媽鼓勵……」「您在那裡,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努力工作,飯一定要記得吃,記得我們在您身後,我們愛您。」讀著兒子寫的親筆信,楊青蘭燦的眼眶不禁溼潤了。13歲孩子稚嫩的話語,觸動了她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楊青蘭是重慶市婦幼保健院的護士、重慶市第九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有著多年的重症監護經驗。從2月15日奔赴湖北武漢算起,楊青蘭在武漢沌口方艙醫院已經工作了近兩個星期。
出發武漢的前兩天,楊青蘭向醫院遞交了請戰書,當她把即將去武漢抗「疫」的事告訴兒子和女兒時,平時樂觀開朗的兒子沉默了,半晌,兒子開口:「那你一定要平安回來,你要不回來,爸爸會『虐待』我和妹妹。」
聽到兒子這番話,楊青蘭心裡又好笑又難過,她知道,青春期的兒子想表達對自己的不舍和愛,卻又不好意思說出口,由於孩子爸爸平時對兒子管教比較嚴厲,兒子只得把爸爸「搬」出來,當他「愛」的面具。
兒子寫給楊青蘭的一封信。受訪者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發
2月15日,楊青蘭急匆匆收拾行囊,準備離家出發前往武漢,出門前,兒子一直躺在床上沒有起來,楊青蘭知道,兒子是在裝睡,或許他不想讓媽媽看到已經長大成為「男子漢」的自己,因為對媽媽不舍和擔心而掉眼淚。
而五歲的小女兒給楊青蘭用紅包裝著一份「信」,上面只有歪歪扭扭寫著的三個字——媽媽好。
楊青蘭把女兒的這份「信」放進行李中,也沒多說什麼,便匆匆出門。抵達武漢後,她和隊員們馬上投入培訓和一線工作,每天都緊張忙碌。為了不增加兒子和女兒的思念,休息時間她也沒太多聯繫家裡。
不久前,楊青蘭的老公在給兒子檢查作業時,無意間在書本中間發現了一封信,信中寫道:「您是一名護士,也是我的媽媽,外公外婆的女兒,但在這危險的時候,您選擇奔赴一線,擔負起身為護士的責任,我想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您一樣的人,中國人才不會被病魔打倒。」
讀著老公拍照發過來的信,楊青蘭的淚流了下來。「我一直對他比較嚴格,本以為我離開家幾天,沒人管他,應該會更開心。」
當天撥通家裡的電話後,兒子問道:「媽媽,你什麼時候回來?」楊青蘭只能告訴孩子說:「快了快了,病毒消滅了,媽媽就會回家了。」
在問完孩子的功課、作業進度後,楊青蘭答應孩子,回到家後,便給他買一個喜歡的玩具做禮物。
「在武漢抗疫一線的工作,和之前在重慶的工作內容其實差不多,臨床護理、執行醫囑等等。此外,還有一些內務和患者的生活護理也要做。」 楊青蘭說,因為戴著兩層口罩、穿著防護服,醫護人員靜息狀態下會有點缺氧,給患者擦洗、更換床品,就喘得不行,半個小時的活動量都有點夠嗆。
「累是累一點,但現在是特殊時期,都能克服。」楊青蘭最大的願望,就是早日打贏這一場硬仗早日回家,給老公、孩子一個結實的擁抱。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重報集團武漢報導組記者 周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