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詩研究專刊
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 主辦
【(2020)第105期001】
榮譽顧問:張詩劍 蔡麗雙 峭巖桑恆昌 李發模 傅天虹 盼耕 非馬 薩仁圖婭 洪三泰 綠島 楊四平莊偉傑 陸萍 桂清揚 董培倫 蔡宗周 蔡旭 張立中 陶發美 藍海文 周榮 林峰 唐大進 施學概 許連進 無名 陳麟 方明 黃熾華 喬延鳳 周瑟瑟 車延高
詩作:鷹的重生【沙浪(香港)】
黃昏 在雲遮霧繞的高處山洞
我虔誠地捧起了一根長長的鷹翎
翎杆上呈現了明顯的傷斑
翎毛上沾有著凝重的血印
牧人說 凡是到了壯年的山鷹
都會毅然決然把自身的羽毛拔盡
我默默地凝眸手上的鷹翎
仿佛見到了一位錚錚鐵漢的身影
山鷹長期忍受著劇烈的創痛
堅持以喙自拔 一根一根又一根
鮮紅的血不停往下流 往下流
只企盼更結實有力的羽翼新生
據說山鷹還會自拔爪上的指甲
最後竟把衰退的喙也在巖上磨盡
這 該有多巨大的決心與毅力
它渴求 擁有戰鬥的利器及餘生
我久久端詳著手中帶血的鷹翎
霞光下 它顯得分外亮麗輕盈
陣陣山風正催動它重新起舞
我似乎又見到了搏擊長空的雄鷹
作者簡介
沙浪-香港,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主席,國際漢詩評論學會會長,《國際漢詩研究專刊》總編輯,香港青年文學促進會顧問,香港愛情詩探索學會會長。著有多部詩集、中短篇小說集。其作品主要發表於香港及海內外報刊、網絡。有詩歌被選入香港中學生教材。近年,曾應邀出席了國際華文詩人筆會、兩岸四地詩歌高峰會議及臺灣藝文論壇國際交流會等國際性詩歌活動,多次獲獎。
析評:《鷹的重生》意象的強度及其經營重心 【文/盼耕(香港)】
一首詩,即使是一首代表作,都未能代表詩人的全部。但一首代表作可以折射出詩人的審美、詩觀、詩風中的最耀眼的亮點。
我認為《沙浪詩選》的代表作是《鷹的重生》。因為詩歌意象的強度及其經營的重心,都令人印象深刻。
01
《鷹的重生》意象的強度
就意象的強度來說,《鷹的重生》不論是「意」還是「象」,都具有震撼性。
1.「象」的震撼
「象」的震撼,指作品中的事物對眼球的震撼。當你一行一行地往下讀時,一個又一個鮮血淋漓的鏡頭,在你眼前閃現。一隻年輕的鷹,硬生生地、一根又一根從自己肉體上拔出羽翎、拔出鷹爪,還有磨掉鷹喙。那是一組觸目驚心的「象」,不能不震撼雙目。這一組「象」中,哪一個情景不是血肉模糊?哪一個過程不是刺心刮骨般的疼痛?《三國演義》中,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很震撼,讀後,令人對關羽那種堅忍的意志無比敬佩,對他大丈夫的形象印象非常深刻。今天,沙浪筆下的鷹令人更加敬佩,令人印象更加深刻。為什麼呢?因為當年刮骨療傷,並非關羽自己所為,而是神醫華陀操刀的手術,而鷹的拔羽、拔甲、磨喙則是自己進行的。關羽能承受刮骨之痛,確實是大丈夫,但他只是個體英雄的特別行為,不能表示全人類都有這樣的能耐。而沙浪作品中那隻鷹的行為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代表全體性的,是整體物種的堅忍意志。人類沒有羽毛,但有指甲,十指連心,拔甲之痛,沒有幾個能夠承受。人類與鷹都是血肉之軀,人類做不到,但鷹可以做到,所以讀《鷹的重生》時,眼球自然感到震撼;因為沒見過這樣的情景、這樣的「象」,令我感到觸目驚心。
2.「意」的震撼
「意」的震撼,指詩歌意境對我們心靈的震撼。眼球的震撼引發了心靈的震撼。這種震撼不只是詩中那隻鷹的血淋淋情景對我們心境的震撼,更大的、更強烈的震撼是對我們人生成長觀念的衝擊。沙浪筆下寫的是鷹,是自然界之鷹,而筆外之音,讓讀者感受到的是人生的成長也要有不怕痛的勇氣。人生的成長過程,有一帆風順的,也有坎坷曲折的,不管怎樣的環境,每個人成長的路上,總會有出現過一些劣習、一些錯誤觀念、甚至一些罪過的東西。很多人都有自知之明,都清楚自己的德性、自己的短缺,但是怎樣對待這些呢?絕大多數人選擇放任自流,或原諒自己,很少人能像鷹那樣以不怕痛苦的勇氣,徹底脫胎換骨。所以,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即使到了老年,也是不成熟的,因為我們都沒有重生過。沙浪《鷹的重生》對我們人生成長觀念的衝擊之所以是強烈的,因為他告訴我們:你如果想要成為人中之鷹,那麼你的成長過程中,必須敢於在心底深處拔羽、拔甲、磨喙,敢於在自己身上大義滅親。除了人生成長觀念之外,在心靈的其它方面,也具有衝擊性。對於詩人來說,你如果想令自己的詩品升華,你首先要有勇氣割愛,割掉你孤芳自賞的、文人相輕、自以為天下第一等固步自封的劣質心態,然後才能有新的創意,新的突破,才能登上新的高峰。對於國家,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國家想要更加強大,也要勇於拔除身上過氣的羽毛,甚至切除身上不時滋生的膿腫。這個過程是痛苦的,但只有這樣,國家的身心才能更加強大,民族的翅膀才能更加有力,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02
《鷹的重生》意象的經營重心
沙浪《鷹的重生》的意象所產生的上述兩個震撼,展示了詩歌創作中「意」與「象」之間的內在關係:意象意象,必須是先有「象」,才有「意」。「象」是「意」的基礎。沙浪詩選中,每一首詩都有來自生活的「象」。《鷹的重生》中,如果作者沒有發現鷹在成長的過程中那些鮮活的、獨特的「象」,那就沒有感人心靈的詩意。
在「象」的經營上,沙浪提供了一條寶貴的經驗,也值得分享,那就是:要營造詩意,首先要重視「象」,嚴謹地說要重視特別的印象,或者說鍛造意象的重錘是落在特別印象上。
所謂特別印象,是指之前沒感覺到的新鮮印象。特別印象,多是第一印象,第一感覺。成功的詩人都很重視第一感覺和獨特的印象。因為第一感覺和獨特的印象,都有鮮活的氣息,都有當時詩人審美時的真實情感。用其入詩,容易使讀者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產生藝術魅力。
1954年,艾青訪問智利,應邀到訪詩人聶魯達的海旁小屋。進門時,他第一眼見到一個地球儀,後來有了這樣的詩句:「房子在地球上,地球在房子裡」,喻指小屋的主人心懷世界。這兩句為後面艾青讚頌聶魯達的詩歌名句「用礦山裡帶來的語言/向全世界宣戰」,提供了前提,構成有力的鋪墊。
1979年6月,洛夫訪問香港,那時兩岸政治局面冷峻,他無法踏足大陸,只好在香港新界落馬洲小山,用望遠鏡眺望深圳,以解相思。當他旋轉望遠鏡時,看到深圳的梧桐山從遠到近、由小變大。飛快地向鏡頭接近時,他受到震撼。夢魂牽繞的故國,就在眼前,但是觸摸不到,這一獨特的視覺印象,令他比過去在臺灣見不到故國時更加心痛。後來在《邊界望鄉》詩中,他把這個第一印象、獨特的感受,詩化成他經典的詩句:「一座遠山迎面飛來/把我撞成了/嚴重的內傷」,詩句所表達的痛苦的意境,被認為是臺灣詩歌中最深沉的鄉愁,是最令人肝腸碎裂的心靈創傷。
沙浪《鷹的重生》也有這樣的經驗,儘管鷹拔毛、拔甲、磨喙等血肉模糊的過程,是牧人口述,但被有心、細心的他很快記住,成為他的獨特印象,並在作品進行詩化,因此深深地感動讀者。
詩人這些獨特的經驗、獨特的審視、獨特的感受,構成了詩中獨特的「象」。這種「象」,使詩歌的「意」水到渠成,產生了風推浪高的質量升華。
好的意境不是拋幾句有高度有深度或故弄玄虛的句詞就算一回事,那樣與空洞口號沒有什麼不同。《鷹的重生》中沒有這樣的闊論,在刻畫鷹鮮血淋漓的成長過程後,詩人並沒有乘機從哲理上賣弄一下、作一番高明的說教,沒有。詩的末節反而很平靜,「陣陣山風正催動它重新起舞/我似乎又見到了搏擊長空的雄鷹」。但讀者讀後,心靈深處並不平靜。詩中深沉的詩意,是讀者在慢慢地品味中,逐漸感受到的;詩中蘊含的哲思,是讀者在靜靜地領悟中,逐漸濃鬱起來的。詩人這種無聲勝有聲意境的經營藝術,造就了他的成功。
綜上所述,沙浪《鷹的重生》意象的強度及其經營的重心,都值得探索。
作者簡介
盼耕,原名陳藩庚,香港文學促進協會理事長、香港大世界出版公司總編輯、香港文聯顧問、香港國際創意學會副主席、國際詩人筆會秘書長、中外散文詩協會副主席、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文學院教授、高級編輯、國際華文文學發展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首席顧問。著有詩集《綠色的音符》《盼耕短詩選》(中英文對照)、《盼耕世紀詩選》;評論集《一百個怪月亮》《文域礦脈新探》;小說集《紫荊樹下》;詩文集《生與活的洗禮》;電視劇《舞者愛舞》《辛辣的鞭炮》《人間煙火》等。
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
《國際漢詩研究專刊》
社長:周瀚博士
總編輯:沙浪(香港)
名譽社長:何佳霖 陳美慧 林凱旋 黃元元
副社長:木子 路羽 文榕 冬雪驕陽
執行總編輯:無定河 邊小嶸 劉蕾
名譽編委:李遠榮 唐至量 張繼春 宋詒瑞 陳娟 徐國強 鴻碩 萬龍生 餘曉曲 芯尼 趙青山 周劍平 陳亞洲 馬彥 鄧瑛 陳華美 璐瑤 胡金全 知止 伊夫 曾經滄海 向雲 鍾晴 李育才 維港泊人 夏智定 山林 厲雄 吳燕青 陳利平 陳積民 陸千巧 陳君
主編:狂蜂
副主編:彭鳴 邊海雲
執行副主編:詹柳青 王廣田 茆春香 雅詩蘭 馬虹玲 姜秀軍 黃德芬
責任編輯:章誌文 關敏儀張秋玲 豐鈴 冰雨 慧聞香小象安之 陳如琹
團隊:
國際華文詩人筆會
國際當代華文詩歌研究會
中國蕭軍研究會
世界華文愛情詩學會
華夏新詩研究會
《伊甸園》詩刊社
《新國風》詩刊社
華美文學社
國際福林詩社
國際新行詩社
《國際漢詩探索》
《國際漢詩研究專刊》
《五洲華人文藝》
華語詩學會
《詩殿堂》(漢英雙語詩刊)
中國先鋒作家詩人文化藝術創作聯盟
《國際詩歌文化傳媒詩詞方舟》
國際漢詩評論學會
香港青年文學促進會
愛情詩探索學會
圖片除署名外 其它均來源於網絡
會員投稿郵箱:Guojishige168@163.com
轉載請註明「國際漢詩研究專刊」
轉發是對作者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