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學】導論——重生是理性的開始

2021-03-02 智匯閣

點藍色字關注「智匯閣」公眾號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

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列夫·託爾斯泰

引子

    請各位跟我做一道心理測試題:你認為你在學校時的學習模式、學習方法和工作經驗,對現在的孩子和職場後輩,有多大的現實指導意義?是90%、50%還是10%?

    很多家長和領導者,可能覺得自己在學校學到的東西支撐了自己現在的事業,所以是高度有效的,大多數人都會覺得這個比例應該在90%。

    可實際上,根據社會科學研究者的數據來看,如果你是80後和90後,這個比例絕對不會超過50%,如果更早一些,那很有可能連10%都不到。

教育高地


    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瑞典幾乎是全世界教育最超前的國家,如此頂尖的教育是怎樣的呢?

    首先是教育投入。瑞典是世界上教育投入比重最高的國家,其年度文化教育經費在政府預算中佔第二位,兒童教育十分發達且具特色。

    其次是教育屬性。在瑞典,初級教育比較注重孩子的生活能力和人文的培養,瑞典的孩子到12歲為止,都不會收到成績單,老師也不會替孩子們排名。學生們彼此不會互相比較、競爭。學生們最重要的任務不是得到第一名,而是超越自己和發現自己。

    最有特色的是項目式教學。老師會給孩子一個課題,比如說如何在大航海時代中作為船長,帶領船隊跨越大西洋,發現新大陸。孩子需要組成幾個人的小組,設計船體承重和結構,考慮船員招募、物資配備、組織動員、獲取資金支持、設計路線、氣候影響、設置應急預案等等,最後由老師對各個小組的方案進行論證。

    有意思的是,瑞典兒童教育中採取項目式教學的比例不算高,大概在20%左右,還需要搭配大量的標準教學課程。反而是給人應試教育印象的中國,項目式教學卻方興未艾,比如北京的未來學校,就已經開始大量使用項目式教學。

年輕人都在看什麼春晚?


    「大概只有匠人不會怪我,與熱愛相伴,總能消除一些寂寞。也許,這磨難的一年,撤回才是正確的事,這樣,一切才會變成大家所期望的樣子吧。沒關係,我們一起祈禱吧。他們告訴我,沒關係,通向過去和未來的每一天,都有無數的責任,愧疚和告解。但只要你願意,生活依舊可以明淨純潔。日落星繁,最美的夜,我們在一起。」

    獨白結束,現實畫風迅速切換為二次元畫風,隨著「戰歌起」的字幕,我們回到現實,馬上又被混合現實+杜比全景拉進了蒸汽風的賽博朋克世界。

    「這個視頻把老子整哭了」、「視覺效果拉滿」、「穿梭於幻想與真實」、「你指尖躍動的電光,是我此生不變的信仰」、「你這樣讓春晚老大哥很難做了啊」,粉絲陷入瘋狂,大量字幕刷屏。

    當我們還在討論拜登上臺如何影響中美關係、央視春晚哪個節目好看之時,有「後浪代表」之稱的B站(嗶哩嗶哩)的低調跨年晚會已經進行了兩年,開始逐漸成型。不過,與其說是低調,不如說是它已經引領了時代的文化前沿,根本不在乎那些不關注它的用戶。

    虛擬偶像、國風漫影、後工業時代、次元混剪等思路被用在整場晚會之中,最終B站這場「小規模圈內人士的跨年晚會」——2020最美的夜,播放量超過了1個億,這還只是站內流量,並不包括跨平臺觀看、轉發和下載。B站的粉絲都自嘲說自己是「小破站」,可實際熱度,早已吊打各大衛視。

    優秀年輕人擅長的可不止是娛樂。經濟學家何帆老師在新作《變量3》中提到自己的一位學生在朋友圈更新學習《毛澤東選集》心得的事兒,我們會認為一個年輕人對這種嚴肅學問的理解是什麼?是大喊「毛澤東思想萬歲」這樣的「紅小兵宣言」嗎?

    「照顧部隊和兵團的組成問題——分線和選手性格」、「照顧各個作戰階段之間的關係問題——依據強弱勢期拿資源,大龍小龍防禦塔」、「照顧兩個戰役之間的問題——團戰滾雪球」、「照顧我方和敵方全部活動之間的關係問題——視野、進攻壓力和防守壓力」。

    看得懂嗎?這就是他結合毛澤東思想和英雄聯盟這一戰術遊戲深刻研究後的心得和經驗。

    何帆這位中國頂尖的經濟學家寫到:「我看傻了,《毛澤東選集》我讀的懂,《英雄聯盟》我真是看不懂。」

繼承及新生

    說到這,我想問問各位父母和管理者們,誰在自己上學時參與過項目式教學?我們上學時普遍採用的標準教學模式實際上是從19世紀發達國家沿襲來的,其目的主要是培養工業化時代標準生產線上的熟練工人,「排排坐吃果果」、「回答問題要先舉手」、「英語抄七遍默一遍」這樣的「流水線人才經驗」,可以用來指導「項目式教學」嗎?

    只懂《毛澤東選集》,甚至退一步說,連毛澤東選集都沒讀明白的我們,可以用經驗來指導把毛澤東思想和戰術遊戲高度結合的年輕人嗎?

    所以,這門課需要接受的,也是最刺激觀點就是:首先,需要承認,如果想要憑藉舊有經驗來「管教」孩子和年輕下屬,恐怕一開始你就錯了。你應該去傳統管理學或者9.9元網課中去找答案,而不是來這裡。

    不是要打破所有的舊有思想,而是要在充分包容和開放的基礎上吸納傳統智慧與經驗,用盡所有心思去深入理解這個世界的變化,拔掉自己身上所有的刺,去擁抱變化,獲得新生。

    

鷹的重生

    2005年,是TCL總裁李東生的第四個本命年。這一年,成了李東生和TCL的「坎兒」,併購的兩家企業巨額虧損,TCL遭遇20年來首次虧損,全年虧損超過20億元。

    從沒虧過錢的李東生突然陷入了絕境,半年時間瘦了20斤。他盡了一切努力,但結果相去甚遠。2006年,TCL虧損達19.32億元,其在歐洲市場虧損2.2億歐元。在股東大會上,李東生第一次被點名批評了。

    於是,在2006年,李東生講出了一個「鷹的重生」的故事,最終帶領TCL在三年中扭虧為盈,之後邁入千億門檻,這個故事也成為企業管理史中的經典案例。

《鷹的重生》

    鷹可以活到70歲,當鷹活到40歲的時候將面臨一次生死抉擇!這主要是因為當它的生命到了第40個年頭的時候,鷹的爪子開始老化,無法有力地捕捉獵物;它的喙會變得又長又彎,垂到胸脯的位置;它的翅膀會長出又密又厚的羽毛,讓它的雙翅變得沉重,難以飛翔。

     此時的鷹只有兩種選擇:要麼等死,要麼經過一個十分痛苦的重生過程。如果想重生,鷹得獨自飛到山頂,在山的高處準備重生。這是一個漫長而可怕的過程,重生的鷹要忍受莫大的痛苦和劇烈的身體創傷。

     重生的第一步是除去老化的喙,鷹用頭抵著粗糙的巖石,在石壁上一下下地磨擦,把老化的喙皮一層層磨掉,直到完全被剝離。這時的鷹已經無法吞食食物,它不吃不喝,憑藉體內不多的能量來支撐自己的生命,在痛苦的煎熬中靜靜等待。

     幾個月後,新的喙慢慢生長出來,鷹開始了重生的第二步。當新的喙長出來後,鷹使用喙把爪子上老化的趾甲一根根拔掉,鮮血一滴滴灑落……然後又是痛苦而漫長的等待——奄奄一息的鷹在痛苦中長出了新的趾甲,而此時它還得熬過最後一關:用新長出來的趾甲把身上又長又重的羽毛一根根拔掉……當新的羽毛長出來後,鷹完成了涅盤般的重生。

    新的喙、新的爪子,新的羽毛,鷹又能重新捕食了,重生後的鷹能夠再活30年!

    成長是個艱苦的過程,磨掉喙、拔掉羽毛、拔掉趾甲、流出鮮血的成長曆程,就是羽化成蝶的過程。

    從毛蟲變成美麗的蝴蝶並非是一段浪漫旅程,而是把原有的殼脫去的過程,這個殼,是我們對舊有的習慣、關係甚至是工作的固定理解,也是我們安全感的來源。

    如果我們背著這個殼,成長就會被限制。成長的過程,將伴隨著痛苦和迷茫,這並非負擔,而是我們自我發展所必須要經歷的過程。

    重生到理性,望同諸位共勉!

參考文獻:

《了不起的我》陳海賢

《北大領導力》劉瀾

《組織行為學》李育輝

《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萬維鋼

《目光》陶勇

《變量3》何帆

《激蕩三十年,中國企業史》吳曉波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彼得•德魯克

《什麼是最好的父母》河合隼雄

《園丁與木匠》艾莉森•高普尼克

分享到朋友圈吧,我就知道你在看

相關焦點

  • 「書摘」《理性的勝利—基督教與西方文明》導論
    【百度百科】---導論:理性與進步(p1-3)當歐洲人率先開始探索全球的時候,最讓他們吃驚的不是西半球的發現,而是他們相對於其他地區的技術優勢基督教的理性信仰曾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但是,希臘哲學對於希臘宗教卻幾乎沒有影響。希臘秘教儀式越是模稜兩可、自相矛盾,越是被人們奉若神明。其他各大宗教都認為諸神在本質上是語言所無法言表的,而內省才是精神修煉的正途。但是從早期的基督教開始,教父們就在諄諄教誨:理性是上帝至高無上的饋贈,是人們不斷增進對經文和啟示理解的途徑。
  • 2018年自考「行政管理學」第一章練習題及答案
    《行政學導論》 C.《政治與行政》 D.《科學管理原理》11.美國科學管理理論的創始人是( )A.泰羅 B.古德諾 C.馬克斯·韋伯 D.法約爾12.提出官僚制理論的學者是( )A.西蒙 B.韋伯 C.法約爾 D.泰羅13.早期行政管理學理論的邏輯起點是( )A.&「經濟人&」假設  B.
  • 2019考研:管理學通用的參考書
    幫幫今天為大家帶來管理學通用的管理學參考書,再也不要說你不知道參考書沒法複習啦。   它也是一本管理學的經典教材,在考研中,大多數的高校指定的都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羅賓斯《管理學》最新版(第十三版),比如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   第十三版相比較之前的十二和十一版本沒有進行較大範圍的更新,只是做了幾點稍微的調整,首先把「決策」一章調到了第Ⅰ篇「管理導論」,因為管理者所做的一切都包含決策。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導論
    從今天開始給自己訂個小小的目標,每周讀一章,爭取兩至三月能把它啃完。《導論》部分主要講授了以下幾個問題:(1)教育哲學的必要性,從現代社會的發展,教育實踐的需要和教育者的發展等幾個維度概述了學習教育哲學的重要意義 (2)哲學的分支領域,從哲學研究的一般內容(認識論、價值論、形而上、邏輯學)展開論述教育哲學在這幾方面的研究意義(3)教育理論與實踐 從哲學的研究方法入手,將教育哲學置於哲學史的歷史長河中辨析理論研究與實踐的關係 (4)教育哲學的追求和哲學視野中的教育,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思考哲學研究方向
  • 公共安全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公共管理學導論,管理類備考知識點
    公共安全管理專業核心課程,公共管理學導論,管理類專業備考知識點繼威爾遜之後,懷特(Leonard white)在1926年出版了美國第一本公共行政學教科書《行政學導論》。由此可以看出,效率、公平公正、民主、秩序等共同構成了公共行政的價值體系,從而使公共行政的研究表現出兩種價值取向:一種是管理主義的取向,它秉承管理學和經濟學的傳統,關注效率,強調工具理性;一種是憲政主義的取向,它秉承政治學和法學的傳統,關注民主、社會公平,強調對公共權力的制約和限制。
  • 怎麼樣突破《公共管理學》專業課穩拿高分?
    在這9本書當中,《公共管理學》(以下簡稱《公管》)可謂是我們貿大公管院考試重點書目之一啦!雖然《公管》屬於專業課一(即780考試科目),但它既與780《管理學》緊密相關,又聯接了880考試科目的內容,所以,我認為抓住本書的核心重點內容,並突破重難點考點是非常關鍵的!!!那麼,這麼重要的科目該怎麼學呢?
  • 對康德《道德形上學》 之「德性論導論」的結構分析
    就結構分析的意義而言,對導論整體的結構性梳理不僅可以彌補目前對TL導論研究的理論裂隙,也有助於理解康德如何通過從目的學說到意向學說的轉換,將德性論真正實現為一門為作為有限理性存在者的人在塵世中確定行動方向的學說。
  • 陳振明作品集合,小編力薦《公共管理學》
    陳振明的《公共管理學》,《政策科學》等是大家都相當熟悉的,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些作品究竟有怎樣的文字魅力呢?1.《公共管理學》豆瓣評分:7.6作品簡介:本書作為教育部研究生工作辦公室的研究生推薦教材,在前兩版的基礎上,進行了較多修訂,突出了公共管理的時代特徵,特別是體現了公共管理近三年來的迅猛發展,更具針對性。重點是對公共管理的基本理論進行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探討,構建了公共管理的學科體系。
  • 深入解讀管理學
    如何報考管理學管理專業是什麼管理學涉及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只要有人類活動,就存在管理。在管理學門類中,保密管理、勞動關係、體育經濟與管理、財務會計教育、市場營銷教育、海關管理、交通管理、海事管理、公共關係學、採購管理、標準化工程、質量管理工程、電子商務及法律、旅遊管理與服務教育等14個專業屬於特設專業。另外,工商管理、會計學、旅遊管理、保密管理和海關管理屬於國家控制布點專業。《專業目錄》十年修訂一次;基本專業五年調整一次,特設專業每年動態調整。
  • ——葛四友《哲學思維導論》通識課
    葛四友 課程名稱:哲學思維導論 開課教師:葛四友 開課院系:華東師大哲學系開課時間:2020年秋季學期選課模塊:思維、推理與判斷二、課程內容:整個課程將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課堂的講解(學生要求提前預習相應內容),內容會從三個基本層面來展現哲學思維的獨特性,第一個層面是闡述與介紹哲學思維與方法的基本特點;第二個層面是從個人同一性、自由與理性等增強對人的認識;第三個層面則是從人性角度來考慮國家
  • 神學導論 第三十一課 上帝的屬性
    我們說不是的,神自我啟示、具體的啟示,我們就可以清楚、有把握的認識他,雖然我們是有限的、我們是墮落的,但是聖靈重生我們之後,我們是可以真正認識他,順服他的約的。這種的隱藏的上帝,目前在國外跟國內,都有很多的書籍介紹,所以是蠻流行的。從早期的教父到20世紀眾多的,特別是東歐,還有西歐的作者,都在講這方面。聽起來很屬靈、很敬虔,其實是妥協掉聖經的清晰性。
  • 2021考研:828管理學考試大綱近三年大綱變化
    已經進入9月,2021考研828管理學原理考試大綱新鮮出爐的時間指日可待,相信很多同學們都在翹首以盼,關心今年的大綱到底發生了什麼變化,別急,我們先來分析一下近三年的大綱變化。雖然大綱每年都在公布,但總體改動的非常少,只有在2019年改動相對多一些。不過,隨著管理學考研人數逐年的增多,對於知識點的考核也逐漸地更加深入與靈活。所以,分析大綱並把握出題規律是我們備考必須要做的功課。
  • 管理學 | 教育成效不彰 自然民科橫行
    肖知興:管理沒有什麼創新,職業化的管理才是好管理 肖博士本人是管理學大師明茨伯格的積極倡導者,非常推崇明茨伯格在管理者培養上的「知行合一」方法;他同時也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倡導管理者用「行動學習」方法,在實踐中提升對管理學的認知。
  • 想像力、知識使命與中國公共管理學的理論創新
    對於這兩個問題的回答,需要從弄清楚公共管理學的學科特質開始,因為正是這些特質深度框定了公共管理學的基本知識使命。因此,從知識發生學角度系統梳理百年公共管理學科史,可以發現以下幾項特質對於塑造公共管理學知識使命尤為關鍵。  2.1 理性化的孕育場景  公共管理學創建初期,正值「理性-工具性模式」[10]2-—它以官僚製作為組織基礎、以工具理性作為運行邏輯——逐步成型之時。
  • 中國人民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項目開始第三期招生
    獲得國際認可的中國人民大學——香港理工大學(理大)管理學博士學位課程(DMgt) 宣布開始第三期招生,該課程由中國人民大學(人大)商學院和理大工商管理研究院合作開辦。為此,兩所大學於11月15日在北京東方君悅大酒店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宣布在全國範圍內開始招生。
  • 2020年自考《護理教育導論》真題練習題
    自考護理教育導論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護理教育導論》真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
  • 150天閱讀康德《純粹理性批判》:先驗邏輯導論1,一般邏輯
    由於先驗邏輯是康德的第一次創造,他用一個導言來解釋什麼是先驗邏輯,以及先驗邏輯與傳統形式邏輯之間的關係和區別Day先驗邏輯導論1、一般邏輯我們的知識來自心臟的兩個基本的來源,第一個是感覺圖像的能力(對圖像的接受能力),第二個是通過這些圖像識別一個對象的能力
  • 溫莎大學教育管理學碩士申請條件是什麼?
    C同學,在鑫泉留學精英團隊的幫助下,以GPA3.42,雅思6.5的成績,被溫莎大學教育管理學碩士成功錄取。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C同學之所以能成功申請溫莎大學教育管理學碩士的申請解析!希望通過C同學的案例可以給與其申請條件類似的同學們提供申請方面的參考!
  • 韋森 |《社會制序的經濟分析導論》修訂版序言 / 贈書
    另外,這裡有必要向讀者交代清楚的是,本書的書名最初定名為《社會制序的經濟分析導論》,是因為我當時正在英國劍橋大學訪學時,曾一度設想在未來的自己的研究過程中撰寫一部三卷集的《制序論》:第一卷是設想在這本《導論》的基礎上再寫一本《制序論》,並初步規劃第一卷叫《社會制序的型構》;第二卷叫《社會制序的構成》;第三卷《社會制序的變遷》,並且對每一卷當時自己都構思了一些章節和大致結構。
  • 通識教育課程《政治哲學導論》課程大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