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導論

2020-09-15 穿褲子的草鞋

《教育的哲學基礎》是教育哲學的入門書籍,該書是西方教育學的經典讀物。可以說半年前才知道,真的有些瓜蔞,捧讀該書,其實一點也不入門,很多自覺深奧的詞彙,無不映射出自己的學淺。從今天開始給自己訂個小小的目標,每周讀一章,爭取兩至三月能把它啃完。 《導論》部分主要講授了以下幾個問題:(1)教育哲學的必要性,從現代社會的發展,教育實踐的需要和教育者的發展等幾個維度概述了學習教育哲學的重要意義 (2)哲學的分支領域,從哲學研究的一般內容(認識論、價值論、形而上、邏輯學)展開論述教育哲學在這幾方面的研究意義(3)教育理論與實踐 從哲學的研究方法入手,將教育哲學置於哲學史的歷史長河中辨析理論研究與實踐的關係 (4)教育哲學的追求和哲學視野中的教育,從社會發展的角度思考哲學研究方向,從而討論教育哲學發展的未來和教育者應具備的哲學眼界。

《導論》讀其來生澀,缺乏實例,很多專業的名稱,多遍細讀中滿滿清晰該部分的要旨,即什麼是教育哲學,它與哲學之間的關係,為什麼要學習教育哲學,怎麼學習教育哲學。有種觀點認為教育哲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或者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其實不竟然,在我們的大多數哲學系裡,並沒有開始這門課程,在師範院校的教育學專業雖有這一課程但獨立性較強,和心理學與教育學原理相比,師範教育基本沒有開這課。個人認為教育哲學其實可以說是一門獨立學學科,是用哲學的思維去觀察教育實踐的諸多問題,形成教育哲學理論指導教育實踐的學科(也不知道對不對),正如書中提到的「在當前社會中,仍然存在忽視哲學理論與教育實踐之間相互聯繫傾向,存在著實踐與理論相脫節的問題」這正是教育哲學的尷尬之地,談到教育哲學的重要性,其實有必要談談哲學的重要意義,「哲學」一詞意味著「愛智慧」,它是一種對於觀念、傳統、創新及思維方式的探索,習慣於用哲學的思維方式和理論掌握一定的洞察力就能更好的理解形形色色的教育問題。當前的教育者(教師)較多的關注了實踐的研究,即技法的研究,而缺乏在更廣闊的高度去思考教育的目的及意義,而教育管理者較多的糾結於管理方法的研究,缺乏教育背景下哲學的方法和思想力量支撐,造成眼光和視野上的狹隘。 靜下心來,多讀一點哲學,用智者的眼光引領我們的教育之路,在路上!

相關焦點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三章 東方哲學、宗教和教育
    人類在遠古時期,對自然、自身的認識及對世界的認識,催生出了原始的宗教,以此為基礎向後發展,才在其中慢慢孕育出哲學,所以可以這樣認為哲學的母體來自於宗教,其產生後,與宗教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奧古斯丁和阿奎那一樣,你真的很難區分他們是哲學家還是宗教領袖,誰也說不清楚,可能兩者兼有吧。 本章作者以西方哲學的本位從另外一個視角給我們介紹了東方哲學、宗教與教育的關係。
  • 通識教育課程《政治哲學導論》課程大綱
  • 《哲學導論》的三個必答題:What?Why?How?
    #《哲學導論》有三個不得不回答的問題,即便是自己刻意避免回答這三個問題,也會不斷地被其他人問起。把西方哲學翻譯成「哲學」,最早是19世紀日本學者西周的翻譯,1896年前後中國學者黃遵憲首次把這種翻譯介紹回國,大約同時期的嚴復,在1898年採用音譯,為「費拉索非之學」。外來詞彙肯定是不能採用古代漢語的方式來解讀的,而是要回歸到西方哲學的傳統中,以及哲學傳承和的概念流變來把握這個詞彙。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五章 改造主義和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長,除生長外就沒有別的目的」 ,這是實用主義教育哲學的觀點。 改造主義者是從杜威實用主義哲學和進步主義思潮中分裂出來的教育哲學,他們繼承了杜威「將教育作為個體發展和社會變革的一種工具」觀點,同時更為激進,他們認為教育者必須設想對社會進行根本變革的前景,並努力使之實現,教育者不能夠滿足於現有的狀態,支持社會目前的局面,而應該承擔起社會變革的責任。他們關注未來,更喜歡烏託邦式的思考,他們相信學校應該激發學生形成思考未來選擇未來發展道路的想法。
  • 「書摘」《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導論
    《自然法:法律哲學導論》登特列夫 著;李日章、梁捷、王利 譯;新星出版社;2008-6-1。一旦他們對他們勞動的成果,以及他們所涉足的領域之安全性進行反省,他們便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今天的人實際上只是給極古老的一個東西賦予一個新的名稱,今天的人說這些問題,乃是法律與政治哲學之研究領域。我則認為法律與政治哲學不過是以放大的形式表示了的自然法,我熱切希望在本書的最後三章,能夠把這個意思表達得不那麼令人困惑。
  • ——葛四友《哲學思維導論》通識課
    葛四友 課程名稱:哲學思維導論 開課教師:葛四友 開課院系:華東師大哲學系開課時間:2020年秋季學期選課模塊:思維、推理與判斷二、課程內容:整個課程將分三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課堂的講解(學生要求提前預習相應內容),內容會從三個基本層面來展現哲學思維的獨特性,第一個層面是闡述與介紹哲學思維與方法的基本特點;第二個層面是從個人同一性、自由與理性等增強對人的認識;第三個層面則是從人性角度來考慮國家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七章 存在主義、現象學和教育
    厚厚的一部教育哲學書,一點點變薄,作為哲學基礎淺薄的自己,確實很有難度! 我不想深究這段哲學史的軌跡,也不想從生澀的哲學詞彙中解釋它的意義,更不希望從「存在主義「學派的發家史中獲取哲學的營養(沒有天賦)。我只關心存在主義對教育哲學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薩特認為「存在先於本質」,先出現了個體(人),延後才是個體創造觀念。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六章 行為主義與教育
    ,到讀書時老師獎勵的「小紅花」,多少年長盛不衰,美國心理學家斯金納是這一學派的集大成者,他在巴布洛夫和華生實驗研究的基礎上,將行為主義研究發展到頂峰。作為教育哲學的行為主義哲學思想,在教育目的、課程設置和教師的角色上有哪些理論呢?讀完本章,慢慢透出底色。
  • 實錄|俞吾金先生《哲學導論》第一講:哲學家之怪有聖人之質
    【編者按】       俞吾金先生在復旦大學長年教授《哲學導論》等課程,《復旦青年》記者全程記錄了2011-2012學年春季開設的《哲學導論》授課現場。先生於10月31日晨5時離世,享年66歲。本文為課程第一講全文實錄,謹以此文和讀者一起沐浴俞先生的學術與精神。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二章 實在論和教育
    這章我們來談談哲學中「實在論」思想對教育的影響。在西方哲學歷史上,與理念論觀點向左的是實在論學派,他們認為本體、知識和價值存在是獨立於人的心靈之外的,也就是說,他們否定理念論者認為的「只有理念是真的」的說法。事實上,他們認為無論人的心靈是否感知到例如棍棒、石頭和樹木等的存在,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物質對於實在論哲學流派的人來說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並不代表著這一流派的很多人都是狂熱的唯物主義分子。
  • 【教材】《哲學導論》引論
    引 論 「哲學導論」,顧名思義,是一門將大家引導到整個哲學課程體系的哲學課程。因此,正如對於任何一門學科一樣,對於「哲學」這門學科,「導論」首須回答一些基礎性和前提性的問題。
  • 【迎新·課程】王中江老師「哲學導論」介紹
    導論:哲學的本性和特徵一、閱讀材料1、柏拉圖:《理想國》第六卷(商務印書館,1994年);2、亞里斯多德:《形上學·卷一》(商務印書館,1981年)3、杜威:《哲學的在變化中的觀念》(《哲學的改造》(商務印書館
  • 如何哲學寫作?——《大問題:簡明哲學導論》附錄一讀書筆記
    如果你對哲學感興趣,那麼你就發現在同一個興趣群體中,大多數人的觀點基本大同小異,因為每個人不管懂多少都能說上一兩句,哪怕什麼都不知道也可以把歷史上哲學家們的名言搬出來說一說。可要是哲學寫作,估計許多人就不敢亂寫了。
  • 本科專業/01哲學
    哲學類0101修業年限:四年授予學位:哲學學士哲學是1926年創立,一代一代的哲學人在儒學、易學、古希臘哲學、現代西方哲學、猶太哲學以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研究領域形成了鮮明的學科特點。到研究生階段會有更細的劃分,本科階段一般分兩個方向:一是哲學方向,包括科技哲學與邏輯學方向(中國哲學、西方哲學),二是宗教學方向,包括宗教,如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會有一些必修課。必修課的課程一般是哲學導論、宗教學導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導論、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
  • 耶魯公開課 |《政治哲學導論》:這十本經典著作,你一定聽說過,但不一定認真閱讀過!
    Smith的《政治哲學導論》。聽起來高深的哲學,其實也可以很有趣!關鍵要看是什麼人來講。不信,你看下圖中左邊那位年輕人的專注神態⬇️左為學生時代的亞歷山大大帝右為家庭教師亞里斯多德先生Steven B. Smith耶魯大學政治學兼哲學教授Steven B.
  • 政治哲學 | 喬納森·沃爾夫《政治哲學導論》讀書會第3期(7月16日)
    ——喬納森·沃爾夫同道「政治哲學」讀書會·第3期  (7月23日)喬納森·沃爾夫《政治哲學導論》上次的讀書會,我們按照沃爾夫的思路,討論一些關於「國家的正當性沃爾夫將帶著我們回顧關於民主政體的爭論,我們將會談到柏拉圖,盧梭以及密爾等思想家,同時也期待更多的書友,能帶著一顆和我們同樣炙熱的求知之心,在本周日的下午相聚一堂,在思辨中獲得知識和友誼!活 動 信 息Q:如何報名?是否有報名費?
  • 觀江怡之《分析哲學》
    分析哲學. URL: http://mooc1.chaoxing.com/course/89218051.html這次看的是一門在線課程,主要內容是分析哲學的入門簡介。之所以把這個僅課程視頻就二十多小時的課稱為「入門」,是因為它的要旨是講清分析哲學的前因後果、主題思想和分支流派,而不糾結於一個個的分析哲學論題。
  • 【聖經輔導】導論03-心理學與聖經c
    往期【聖經輔導】音頻課程連結:【聖經輔導】導論01-反思混合主義信仰a【聖經輔導】導論01-反思混合主義信仰
  • 2020年自考《護理教育導論》真題練習題
    自考護理教育導論是自考的一門公共課,小編整理了一些模擬試題及答案,供大家參考。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   2020年自考《護理教育導論》真題練習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5小題,每小題1分,共2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並將「答題紙」的相應代碼塗黑。
  • 大學之所以為大:北大哲學老教授論高等教育
    退休後的2001年,他參加了北大老教授教學調研組(亦即「教學督導組」),並較長時期任組長,深入教學第一線,聽課,做筆記,寫作課後評述,《大學之所以為大——高等教育縱橫談》一書中收錄了「中國名著導讀」、「哲學導論」、「小說的藝術」、「人類的性、生育與健康」四門課的課堂記述。他記述一位教授講授「哲學導論」:「博古通今,融合中、西、印。直接攻讀原著,讓人心領神會,曾使許多學生如醉如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