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五章 改造主義和教育
「教育的目的就是生長,除生長外就沒有別的目的」 ,這是實用主義教育哲學的觀點。 改造主義者是從杜威實用主義哲學和進步主義思潮中分裂出來的教育哲學,他們繼承了杜威「將教育作為個體發展和社會變革的一種工具」觀點,同時更為激進,他們認為教育者必須設想對社會進行根本變革的前景,並努力使之實現,教育者不能夠滿足於現有的狀態,支持社會目前的局面,而應該承擔起社會變革的責任。他們關注未來,更喜歡烏託邦式的思考,他們相信學校應該激發學生形成思考未來選擇未來發展道路的想法。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導論
《教育的哲學基礎》是教育哲學的入門書籍,該書是西方教育學的經典讀物。從今天開始給自己訂個小小的目標,每周讀一章,爭取兩至三月能把它啃完。《導論》讀其來生澀,缺乏實例,很多專業的名稱,多遍細讀中滿滿清晰該部分的要旨,即什麼是教育哲學,它與哲學之間的關係,為什麼要學習教育哲學,怎麼學習教育哲學。有種觀點認為教育哲學是哲學的一個分支,或者是教育學的一個分支,其實不竟然,在我們的大多數哲學系裡,並沒有開始這門課程,在師範院校的教育學專業雖有這一課程但獨立性較強,和心理學與教育學原理相比,師範教育基本沒有開這課。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二章 實在論和教育
這章我們來談談哲學中「實在論」思想對教育的影響。在西方哲學歷史上,與理念論觀點向左的是實在論學派,他們認為本體、知識和價值存在是獨立於人的心靈之外的,也就是說,他們否定理念論者認為的「只有理念是真的」的說法。事實上,他們認為無論人的心靈是否感知到例如棍棒、石頭和樹木等的存在,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但是要注意的是,物質對於實在論哲學流派的人來說是真實存在的,但是並不代表著這一流派的很多人都是狂熱的唯物主義分子。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三章 東方哲學、宗教和教育
人類在遠古時期,對自然、自身的認識及對世界的認識,催生出了原始的宗教,以此為基礎向後發展,才在其中慢慢孕育出哲學,所以可以這樣認為哲學的母體來自於宗教,其產生後,與宗教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如奧古斯丁和阿奎那一樣,你真的很難區分他們是哲學家還是宗教領袖,誰也說不清楚,可能兩者兼有吧。 本章作者以西方哲學的本位從另外一個視角給我們介紹了東方哲學、宗教與教育的關係。
-
讀《教育的哲學基礎》之第七章 存在主義、現象學和教育
厚厚的一部教育哲學書,一點點變薄,作為哲學基礎淺薄的自己,確實很有難度! 我不想深究這段哲學史的軌跡,也不想從生澀的哲學詞彙中解釋它的意義,更不希望從「存在主義「學派的發家史中獲取哲學的營養(沒有天賦)。我只關心存在主義對教育哲學的發展有哪些貢獻。 薩特認為「存在先於本質」,先出現了個體(人),延後才是個體創造觀念。
-
教育哲學滋養深層教育智慧
教育哲學思想指導教師的教育行為,了解並學習教育哲學,對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改善教育行為,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本期教師書房對歐美教育哲學流派集中介紹,推薦近年來相關的出版物,以方便教師集中把握這方面的信息。---編者
-
教育學基礎第一章第二節——教育的起源(補充)
第一章 教育與教育學第二節 教育的起源(補充)三、現代教育1、現代教育的特點生產性、公共性、科學性、未來性、革命性、國際性、終身性教育的生產性不斷增強,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多樣性日益突出教育的科學化水平日益提高2、現代歐美教育思潮改造主義(20世紀30年代至20世紀50年代)康茨
-
教育心理學理論流派之行為主義
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對教育心理學中很多教育理論流派有太多的不理解,這也造成了學生學習的障礙。其實在學習中,我們應該把每種理論都要分清楚,弄明白,知道每種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的思想。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和理解他們的核心內容。
-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 第六節 教育目的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第六節 教育目的(重點)一、教育目的的概述(了解)1、廣義的教育目的:人們的期望;2、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問題,對教育工作具有全程性的指導作用,教育目 的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發點,也是教育活動的歸宿。
-
王嘉陵:教育分析哲學與後現代主義之折衝
Hirst認為,教育理論之功能在於協助教育活動的進行,它應該是一種「實踐理論」(practical theory),以別於科學理論,教育理論需要對教育之走向作價值判斷,而科學理論則無此特性[5]30。」的看法,並以之檢視教育分析哲學的研究方向。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我對黃老師說:「如果一個法國年輕人完成了義務教育,那麼他一定學過一年哲學,一定思考過形上學的基本問題。」 一 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 我於2003 - 2014年在法國裡昂三大哲學系學習哲學,從本科讀到博士,一路走來痛並快樂著,不必累述。
-
法國大學哲學教育的必經之路——法國中學哲學教育
我對黃老師說:「如果一個法國年輕人完成了義務教育,那麼他一定學過一年哲學,一定思考過形上學的基本問題。」一.法國中學哲學教育是哲學專業教育的重要環節我於2003年至2014年在法國裡昂三大哲學系學習哲學,從本科讀到博士,一路走來痛並快樂著,不必累述。
-
聯通主義:「網際網路+教育」的本體論
這一發展可以使得人類對教育的認識從科學世界走向真實的生活世界,關注生活世界中教育的複雜性問題,讓整個教育體系有效聯通真實生活與實踐。同時,基於此不僅有助於構建適應未來高度互聯和人工智慧時代發展對應人才培養體系與教育教學體系,以及面向學習者發展的開放、靈活的終身學習體系,更重要的是為建構系統的「網際網路+教育」的哲學基礎和教育理論體系奠定基礎。當然,這期間還有大量的理論與實踐問題需要深入探索。
-
基督教教育||教育哲學(一)
2.缺失異象的第二個原因,是世界的人本主義哲學對我們影響如此之深,以至於我們沒有能力創造一個替代選項。許多基督教學校在無意識中都在嘗試做一件不可能的事:藉著創造一個跟人本主義大致相同的東西來替代它。毫無疑問,這註定要失敗。如果我們去研究基督教教育的現代史,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基督教學校幾乎都是世俗教育的改編版。
-
教育心理學:學習理論之行為主義
在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之中,教育綜合知識是主要的考查科目,其中心理學部分是較為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學習理論相關內容,那麼接下來將介紹的是教育心理學的第一次革命——行為主義。對於這一塊知識點我們需要能將人物、實驗、理論及規律對應,更重要的是掌握每個規律的內涵。在眾多考試之中,這一模塊考試主要是以單選題及多選題的形式出現,主要考察的是例子類的選擇題。
-
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經濟哲學:實證主義是初期西方主流經濟學的——哲學基礎。西方主流經濟學初期以實證主義為自己的哲學基礎有其內在的原因。首先,實證主義與經驗主義有血緣關係。實證主義也可稱為經驗主義在現代的表現形式。
-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 第二節 教育學的產生與發展
第一章 教育基礎知識與基本原理教育學的概念&教育學的發展(重點)1、教育學的概念:以教育現象、教育問題為研究對象,不斷探究並揭示教育規律的科學。誇美紐斯:教育學之父,《大教學論》(1632),教育學獨立標誌。系統論述班級授課制方法和實施內容。泛智教育-把廣泛的自然知識傳授給普通人。(級智誇大獨立)康德:最早在大學講授這門課程的人。
-
「大學之道」是最早最經典的目的行為主義教學模式
中國式教育以曾參的《大學》首章所闡述「大學之道"最為精典。它有三大創舉,一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二是以直接經驗為門路,三是以目的-行動為序列。1、曾參大學的三大創舉試析第一,大學之道以學習者為中心。
-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三大基礎學習理論
-
杜威:教育哲學
我們現在要討論這個問題,扼要地敘述以上討論所包含的邏輯順序,以便提出討論中所包含的哲學問題。以後,我們將以更加專門的哲學術語簡要地討論教育實踐中各種教育理想所包含的認識論和道德論。前面各章按邏輯順序可以分成三個部分。1、最初幾章把教育看作社會的需要和社會的職能。這幾章的目的在於勾畫教育的一般特徵,把教育看作社會群體賴以維持其繼續生存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