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導論第三十一課
各位同學,我們進入到神學導論的第31課:上帝的屬性。
在我們的禱告、讀經,我們的靈修生活中,我們心目中的上帝是怎麼樣的一位的上帝呢?在我們的查經、傳講、教導中,我們教導一位怎麼樣的上帝呢?
很多時候,我們人因著種種的原因,有的是個人的、有的是神學的、有的是文化的,種種的原因,我們從下而上來看神,結果有意無意的,我們所宣講的一位神是一位有限的神,而不是一位無限的神,是位相對的神,不是一位絕對的神。
《威敏斯特小要理問答》是在1640年代寫的,當時英國不同的宗派的牧師們一起來開會,所以是一個超宗派的一次的會議,全國性的,包括蘇格蘭跟英格蘭。講到神的定義的時候,大家都很頭疼了:怎麼可以給神一個定義呢。
有一次開會的時候,有一位牧師站起來禱告,他說:神哪,你這一位,你本身的智慧、權能、聖潔、公義、良善和真理,都是無限的、永恆的、不變的神啊,我們敬拜你!……等等。禱告完了之後,大家覺得非常好,這個是一個很好的、對上帝屬性的一個的總結,所以結果就寫在要理問答裡面了。
當然在《威敏斯特信仰告白》的第二、第三章裡面,講到神的屬性就比這個長得多了,長好幾倍,不過這個是一個最短最短的。
英文是這樣說的,God is aspirit,神是個靈,首先講三件事情:神是個靈,無限的,永恆的,和不變的。
無限的意思就是說,是在這個宇宙以外,也在宇宙每一個角落。永恆的,永恆的意思是說,創造時間,也是時間的主宰,不僅僅是無限的時間而已,無限不僅僅是無限的空間,是創造空間,在空間以外,也在空間中間。
永恆不僅僅是無限的時間,乃是創造時間,掌管時間,掌管時間的主權,同時在時間的每一秒中。
還有不變。
究竟上帝在從什麼意義上來說,是無限的、永恆的和不變的呢?七方面,他本身自己就是無限的、永恆的、不變的。然後他的智慧、權能、聖潔、公義、恩典(或者是美善)和真理,都是無限的、都是永恆的、都是不變的。
這個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最簡單的,就是說當時十七世紀,不論是在英國或者是北美洲的殖民地,一些的教會裡面,小孩子、小學生就要背的,小學生要背那個一百零幾條的要理問答,其中一條就是這個。然後牧師常常會問:你背了之後對你有什麼意義呢?牧師會問這個問題,在小孩子要背那個答案之後,再問下去,就是這個對你的生命有什麼意義?
好,我們現在來看一個問題,就是我們能夠認識神嗎?(重溫)
我們在第一段講過,神是不可知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有限的頭腦,是不可能認識神好像神認識神自己這樣子。但是假如我們過分的強調這種的奧秘,就會進入到一些的陷阱,也就是新正統神學,還有神秘主義,所說出來的一些的扭曲、一切的錯誤。
比方說新正統神學,就是巴特跟布魯納等等的神學家會說:我們只能夠從上帝的話的見證去認識他,而不是認識他自己。我再說一次,我們只是從上帝話語的見證(就是聖經)來認識他,而不能夠從他的啟示本身、他的話語本身。因為那個是不能用話語來表達的,不能用字寫下來的。
巴特把神的話跟聖經分開了:所以我們只能夠在聖經這個層面去認識他,假如真的直接認識他呢,那個又是一個存在的相遇,又是字、言語不能表達的。
另外一種的說法,跟這個有關的,就是上帝是隱藏的。顯露的上帝、自我啟示的上帝,還是隱藏的上帝。我們說不是的,神自我啟示、具體的啟示,我們就可以清楚、有把握的認識他,雖然我們是有限的、我們是墮落的,但是聖靈重生我們之後,我們是可以真正認識他,順服他的約的。
這種的隱藏的上帝,目前在國外跟國內,都有很多的書籍介紹,所以是蠻流行的。從早期的教父到20世紀眾多的,特別是東歐,還有西歐的作者,都在講這方面。聽起來很屬靈、很敬虔,其實是妥協掉聖經的清晰性。
然後,有一種傳統的說法,從早期教父就講的:就是我們只能夠認識神的屬性,而不能夠認識他自己、他的本質。
這個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這裡不是沒有道理,但是不能過分強調,不能說我們不能認識神自己。我們能夠認識神,按照他要我們怎麼認識他那個程度,是可以真正的認識他。
我舉個例,比方說在擘餅、在聖餐的時候,我們是與耶穌基督交通的,是耶穌基督,神人二性的基督餵養我們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一個影子而已,是實實在在的耶穌基督與我們同在,餵養我們,所以我們不僅僅是認識神的隱藏啊、影子啊,同時認識神。
第四,「我們只能夠認識神與我們設立這個關係裡面的神,而不是認識他自己。」這些就是新正統神學去扭曲加爾文的話,搞出來的一套的說法:「我們只能夠認識神與我們設立的關係、神的約裡面、神的話裡面的神,而不是神自己。」
他把那個在神的話、神的約裡面的神,跟神自己分開了,這個就顯出這些新正統神學的偏見。不是的,弟兄姐妹:神是無所不知,他所知的盡都透知,神是知識、智慧的無限的泉源,神在這個無限的知識、智慧泉源中,選擇了、他預定了,要向人自我啟示,神預定了要做這件事情,因此神在時間、空間,就具體的啟示了自己,因此,人透過聖靈的光照、重生,是能夠認識上帝、認識自己、認識別人、認識宇宙的。這裡是把神的不可知性反過來,來再講一次,神是能夠被我們認識的。
接下來我們要講神的屬性,神的屬性在傳統的神學上,分為兩種,一種叫做不可傳遞的屬性,一種叫做可傳遞的屬性。
不可傳遞的屬性,比方說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永恆等等,是神獨有的;可傳遞的,比方智慧、愛等等,是我們也分享的。不過在我們的閱讀材料,特別是Wayne Grudem的關於神的屬性,其中一章裡面,他說:其實,不可傳遞跟可傳遞,只不過是程度上,我們比較不分享上帝的不可傳遞的屬性,比較分享多一點神可傳遞的屬性,可傳遞的屬性也被稱為道德的屬性。
我在這裡附帶加一點,就是我們特別讀舊約聖經,《詩篇》、《約伯記》、《以賽亞書》等等,這些很長的一段一段稱讚神、詫異神的偉大,這些的經文,特別是《詩篇》、《約伯記》跟《以賽亞書》,我們可以看見,神,他同時在同一段經文、同一篇詩篇,啟示他的屬性、他的作為、他的應許,(他的作為包括他的創造、他的護理跟他的救贖),神同時啟示他的屬性、他的創造、他的掌管、他的救贖和他一切的應許,這些是不能分隔的。
所以,我們也是透過神的作為、神的啟示去認識他的,但是我們不要說,我們僅僅認識神啟示中的神,而不是神自己。神既然啟示自己,就是啟示了他自己,不過啟示的他自己的時候,同時顯明他的作為跟他的話語的。
繼續,三位一體的每一位,聖父、聖子、聖靈,每一位都有所有神的屬性的,不是說聖父就是權能、公義、憤怒,聖子就是愛,聖靈就是能力。
我常常不太恭敬的說,我們不要以為聖父就是那個大發脾氣的、血淋淋的那個聖父,然後聖子就是長頭髮、穿著拖鞋,在加利利海邊沙灘走的那位耶穌。不是的,你要看耶穌是什麼樣子嗎,看啟示錄第一章,現在的耶穌是啟示錄第一章那個耶穌,現在的耶穌不在加利利的海邊走。
總之,主耶穌和聖父、聖靈,每一位都有所有神的屬性的,所以我們說,三位一體的每一位,聖父、聖子、聖靈是同質的,同質的意思就是說,每一種的屬性,他們都完完全全的擁有的。
還有,三位一體的每一位,和上帝的每一樣的屬性,不是他的部分,上帝不能用部分兩個字來形容,不能用部門,不是哦:聖父就是上帝聖潔的部分,聖子是慈愛那部分,聖靈是能力那部分。上帝沒有部分的,上帝是單一、純一的,神是一位單一的神,每一位都有所有的屬性,上帝不分部分、不分部門的。
最後,上帝的每一樣的屬性,都包含了每一樣其他的屬性。
我舉個例來說明,上帝的屬性好像一個萬花筒這樣子,上帝是極其的榮耀、極其的光彩的。神的每一樣屬性,比方說「愛」,都包含了所有其他的屬性:神的愛是永恆的愛,是一位主權、絕對的神的愛,是一位永恆的、不變的神的愛,是一位聖潔的神的愛,是一位公義、忌邪、聖潔的神的愛,是一個講真理的愛。不是溺愛,不是柔柔的愛,是專愛,是按照他的應許、他的計劃愛的。
我們坦白說,我們受了存在主義或者好萊塢電影界,影響到我們思想神的愛是怎麼樣的一回事。神的每一樣屬性都包含他所有其他的屬性。
所以我們回到小要理問答,就是我們講義的第一段,那個定義,你把一個屬性抽出來,然後用所有其他的屬性來形容他,就對了。當然,主耶穌是擁有所有這些的屬性的,每一樣屬性又包含了其他屬性。
下面,我們摘錄了一些清教徒怎麼形容神的屬性,清教徒的系統神學,清教徒的教義,既是改革宗、是神學性的,也是靈修的、是促進敬虔、聖潔的。
我們來讀一些Stephen Charnock的《神的存在與屬性》這本書裡的一些的很短很短的片段,比方說講到神的主權,這位清教徒是這樣說的:
上帝是掌管萬有的君王,他的本性我們不能理解,他的本質和一切的榮美,是無窮無盡的。上帝是隨已意行事,他並不依靠我們,他創造我們的理智、情感、身體,他也造了天使,而上帝是按著各樣受造之物不同本性,每一個、每一種的受造之物他們不同的本性,來管理,都借著他無可測度的智慧來管理的。諸天充滿著上帝威嚴的榮耀,大地充滿著他賞賜的美物,否認這樣的神,或者懷疑這樣的神,乃是極大的愚蠢。假如否認上帝的存在是愚蠢的話,那我們認信(承認相信)上帝的人要常常想念他,才算是智慧。
這個是Stephen Charnock講的神的主權的一段。
講到神的永恆呢,他從神的永恆講到主耶穌基督的不變,神的本性是不變的,神的應許是不變的,神的兒子耶穌基督是不變的,請聽《神的永恆》(我曾經讀過神的永恆這一章,差不多60頁,密密麻麻的英文字,讀了好幾個鐘頭,這裡只是幾句而已):
上帝是永恆的,我們不可以為他有任何開始或者是終結,(主耶穌聖子甚至跟聖父一樣是沒有開始的),上帝也是沒有變動或者是不定,他不是不定的,上帝是無始無終的,正如他的本質是無窮盡的榮美,如此的尊貴,唯獨屬於那位至高至尊者。上帝若是永恆的話,那麼基督是上帝,永恆是神的屬性,而聖經稱基督為永恆者(歌羅西書1:17),耶穌基督昨天、今天,直到永遠都不改變(希伯來書13:8)。吩咐我們傳福音的不是一位新的神,暫有的神,乃是世世代代之先就永存的上帝。《神的永恆》。
好,我們來看神的美善、良善,就兼顧到罪的汙穢的:
神既然只以美善為喜樂,受造之物本來的美善(亞當夏娃、全世界的美善),就必須要被恢復了。受造之物的美善是神的榮耀,神所喜悅的(這個神的榮耀的意思,當然是反映出他的榮耀)。因此我們可以推論,罪是多麼的卑鄙、敗壞,罪是造成世界變成壞的那個根源。罪使世界殘舊不堪。罪顛覆了上帝的創造(就是宇宙)。我們必須看罪為上帝所恨惡的,因為罪的緣故,上帝為他所造的受造物擔憂;罪是人間和宇宙痛苦和滅亡的根源。
好,下面那段講到神的不變,這裡面有一點很有意思的,就是說神的不變和他所有的屬性,Charnock說,我們都有的,我們都擁有的意思乃是說,在神的恩典之約裡面,我們都享受這位的神,這樣子的一位神。我們來看神的不變:
神是毫無變動的,相反的,受造之物是能變的,能朽壞的,上帝本身是絕對不變的,上帝的性情是絕對不變的,上帝所有的屬性是絕對不變的,上帝的旨意,他所定意的絕不改變,上帝諭旨的是一定不變更的,他所應許的必然成就,上帝所預旨的、所應許的,是必然成就的,上帝是主耶和華,因此他必成就自己的話(瑪拉基書3:6,以賽亞書43:13)。
好,那麼關於聖經的預言又怎麼看呢?聖經所預言,但是還沒有應驗的事,都是帶著條件的。因此,尼尼微將要被毀滅,除非那裡的居民悔改。而他們事實上悔改了,所以,上帝就實現他所說的,就不毀滅尼尼微,不等於說上帝變,乃是說上帝與人之間有這種的有條件件的、約裡面的吩咐和應許。
我再說一次,那個約裡面有神的有條件的吩咐,神是不變的,人是變的,神與能變的人立約,給他們吩咐,給他們應許,給他們威嚇。上帝假如好像變色蟲一樣,每天都變化顏色,向這樣的上帝禱告能得到什麼安慰呢?(你看從不變,他馬上講到禱告)。
上帝的不變性乃是我們安慰的堅固根基,鼓勵我們充滿著盼望、信心。上帝既然是我們的上帝,他的不變和其他一切的本性都是我們的,這些榮美都帶給我們益處。(我自己是這樣理解這句話的,就是說,不是說我們變成不變、永恆的神,意思就是說,神的不變所帶來的,他一切的作為、一切的福份,都是我們的,在約裡面,都是我們的。)
我們越親近他,我們裡面就越充滿穩固;我們越遠離他,我們就越容易改變。讓我們渴慕那些靠近他的事情,就是基督的正義永不朽壞,聖靈的恩典永燒不盡。這些屬性就是神本性中無窮所擁有的,我們也可以盡受造之物的能力,能夠得到。雖然我們的屬性乃是有限的,可是靠著他的恩典可以是不變的。(就是說我們可以在這個受造之物這個層面上,得到穩固,得到基督不朽壞的公義,聖靈用不完的不變的恩典。)
接下來我們來看最下面一個——上帝的無所不知,很有意思的,也處理我們常常問的一些問題:
耶和華本為大,大有能力,他的知識無窮盡(詩篇148:5),神是偉大的,同時他是無所不知的,人若以為,人面對著一個無知的神,他必定會無法無天,每天終日犯罪,不過一個敬虔的生活的。但是,神知道過去、現在、未來的事,他認識每一個被造之物,從最高到最小、最大的。上帝知道每一個受造之物的作為,和他們的思念。上帝進入到靈魂的深處,察驗人心中的計謀;沒有事情他不參透的(希伯來書4:12-13),上帝察驗人的思想和意志的所有的活動(就是我們所想的所決定的),和一切被照物的邪惡和罪性。
聖經中先知的話都彰顯神無所不知這種的屬性。先知的話好像洋燭,從上帝無所不知的火炬被燃亮;他們不可能從自己得到預知。(所以,先知的預知不是從自己來的)。先知所預言是將來的事,這是像先知的職份。
上帝預知一切的事,因為上帝是永恆的,一切的事對他來說都好像是現在、現今一樣。所有的事物都在上帝面前,他都知道,雖然這些事物,按照它們的本性,有過去、將來的區別,(對上帝來說,沒有過去跟將來的)。上帝預知人意志的決定,甘願犯罪的意願,你看上帝預知,但是人還是出自內心、甘願去犯犯罪的,都是人自願的作為,沒有被逼,都是甘願所做的。
好,我們跳幾行來看,我們寧願稱上帝為無知的,控告他是瞎眼的,好叫我們維持我們的自由嗎?(他的意思就是說,我們是不是一定要相信人有自由意志,所以上帝不是無所不知呢?下面這句話是這樣說的,他說)上帝預知一切的事,然而我們人,有靈魂、有理智的人,還有自由,(上帝預知,人有自由),這個是確定的事實,(這兩個件事情都是確定的);可是如何將這兩件事結合,可能超過人的理解能力。上帝對一切事物的認識,都是無謬無誤的。他的理解是無限確定的。因為無所不知是他的本性,他的本質不可能有瑕疵,他的理解也不可能有差錯。他的計劃都沒有任何錯誤,就好像他的本性是完全的一樣。
上帝若不是無所不知,怎能賞賜那些行善的,懲罰作惡的呢?人的行為是否應受獎賞或者懲罰,不在乎外在的情況,而在乎心裡的動機和動力,心中隱藏的毒素。對人要有正確無誤的判斷,必須要分辨人心中所隱藏的。缺少這種的洞察力,不能按正義對待人。因此,宇宙至高的審判官,不可能盲目的頒發判斷、賞賜和懲罰。洞悉人心的隱秘,是上帝的榮耀(哥林多前書4:5)。
所以這個無所不知,他馬上就講到我們的良心,我們心中的心思意念,這個是清教徒作教義教導的風格,我們可以學習這樣子來解經,教導我們的羊群。
我們禱告:天父,我們感謝你,我們稱讚你,我們詫異,在你面前伏服,你是這樣子一位完全、公義、聖潔的神,求主讓你自己的本性、你的話語,不斷的刻在我們心板上,好叫我們被你自己改變,好叫我們懂得怎麼傳一個能夠改變人心的信息。每星期、每個月,在我們的崗位上,主你都監察,你也按時賜下恩典,託住我們所做的一切,謝謝主!奉耶穌基督得勝的名求,阿門!
點擊下方↓↓↓文字目錄即可閱讀全文
神學導論 開幕詞
神學導論 第一課 成聖,什麼是屬靈?
神學導論 第二課 分辨上帝的旨意 上帝主權的三個視角
神學導論 第三課 神的呼召等於神的塑造
神學導論 第四課 上帝的呼召等於上帝的塑造
神學導論 第四課 問題解答
神學導論 第五課 事奉哲學與神學百科
神學導論 第六課 讀經的態度,方法,與歸納式查經
神學導論 第七課 門徒訓練模式
神學導論 第八課 教導長老的職事,教會需要能教導
神學導論 第九課 啟示論:上帝的不可知性,可知性,與啟示
神學導論 第十課 普遍啟示
神學導論 第十一課 特殊啟示 達永生之道
神學導論 第十二課 上帝的話
神學導論 第十三課 解釋上帝的話,等於應用上帝的話
神學導論 第十四課 啟示中使用語言
神學導論 第十五課 特殊啟示聖經的屬性
神學導論 第十六課 聖經的默示與無誤
神學導論第 十七課 聖經的默示與無誤
神學導論 第十八課 聖靈對聖經的見證
神學導論 第十九課 聖經的正典,上帝就是正典
神學導論 第二十課 聖經的正典,上帝就是正典
神學導論 第二十一課 聖經神學主題介紹﹕恩典之約
神學導論 第二十二課 聖經神學﹕上帝的國
神學導論 第二十三課 認信,教義,系統神學,改革宗神學
神學導論 第二十四課 天主教與基督新教:三方面的不同
神學導論 第二十五課 敬虔主義與復興運動
神學導論 第二十六課 改革宗,阿米念主義,時代論
神學導論 第二十七課 自由派神學與新正統神學派
神學導論 第二十八課 不承認《聖經》無誤的福音派﹕新福音派
神學導論 第二十九課 改革宗神學與福音派教會
神學導論 第三十課 神學學習﹕認識上帝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歸正神學 Reformed-Theology
(長按上圖,可迅速關注)
感謝您支持網絡平臺事工!
此作品已由作者林慈信牧師授權,平臺ZXR姐妹文字整理,加立弟兄校對,並由微信公眾號平臺:歸正神學(Reformed-Theology)發布。由於平臺同工的學識有限,音視頻中有些英文、希臘文、拉丁文等需要大家來互補,願上帝賜福平臺的文字編輯和肢體的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