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下篇)

2020-12-15 Veminar
(圖源:網絡)

當科學與神學從對立走向對話,為了配合科學的發展,神學也在不斷地自我創新

西方世界自進入基督教時代以來,神學的發展就沒有停止過。

神學(theology)這個詞最早在古希臘就已經出現了。

它來自希臘文的「神」(theos)和「道」(word,logos)。

在古希臘「哲學」中有大量「神學」的內容。譬如在柏拉圖的作品中,就有相當多有關「神的」討論。

當然,即使是古希臘時期也有人不相信神學。

(圖源:網絡)

因此也衍生出了不可知神學

即是承認宇宙中應存在有至高者,但無法被人類理解,或感知到存在。

這個「至高者」沒有人格形態,不因意識形態而改變,不受空間時間以及一切維度的限制,可以是萬有,也可以是虛無。

這似乎與不可知論有某種意義上的相似,但不可知神學與不可知論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圖源:網絡)

「不可知神學」相信造物主的存在,依然希望人類有限的理性可以認知出「哪家的造物主」是真的,希望以人釋神。

而不可知論否認認識世界的可能性或者否認徹底認識世界的可能性,它在1869年由英國的赫胥黎提出。

值得一提的是,愛因斯坦也是一名「不可知論」者。

愛因斯坦不相信有人格化的上帝。

愛因斯坦說,「我信仰斯賓諾莎的上帝,他以宇宙的秩序與和諧來示現,而不是那個會幹涉人類命運和行為的上帝。」

對於愛因斯坦來說,「上帝」就是自然界的法則。

不可知論主張認知並非真理

因為世界的本質面貌你不一定知道,你只知道你所認知的世界。

(圖源:網絡)

實際上這與神學也十分相似,因為「神學所研究的問題不能證明是對的,也不能證明是錯的,往往結果只能是一無所獲。」

不同的是,科學從來沒有宣稱自己是唯一真理,因為科學裡不存在絕對真理。

而不可知論者對宗教神學教條表示懷疑,又拒絕無神論,從而主張把宗教是否存在這一類問題擱置起來。

因為神學也只是宗教學的一部分

神學是建立在信仰的基礎上,對某一特定宗教的教義進行研究,教義本身是信仰,不信仰的,就不算神學。

「神學是以宗教信仰為基礎,研究認知範圍以外的對象。」

宗教不是科學,但宗教學卻是科學。

所以神學無論怎麼發展,都會是科學的一部分。

現代神學院裡面,授課大致分為四類:聖經科,神學科,歷史科,實踐科。

(圖源:網絡)

而神學有一個非常經典的定義叫作:信仰尋求理解(faith seeking understanding)。

就是說,當你對你自己的信仰,開始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思想,這就是神學了。

所以,神學就是為了尋求在信仰上的理解

而理解,也許是牛頓最需要卻很少得到的東西,這大概就是為什麼牛頓會始終堅信神學的原因之一。

(圖源:網絡)

牛頓一出生就失去了父親,三歲之後母親改嫁,將他留在娘家。

等到上中學的時候,被校長視為天才的牛頓卻應母親的要求退學回家放羊,還是校長追到家中允諾免去學費牛頓才重新有了上學的機會。

被推薦去到劍橋大學後,牛頓的人生也並沒有立刻起飛,當時的劍橋學生分為兩種:貴族子弟與「準減費生」。

前者不需贅述,後者在劍橋中是半工半讀的存在,要幫其他有錢的學生收拾房間、甚至倒尿壺,牛頓是第二種學生。

牛頓在畢業後,留在了劍橋任教,卻是當時劍橋最不受歡迎的教授——每次牛頓上課,他面對的都是空蕩蕩的教室(因為牛頓的課太難了),於是牛頓就這樣對著牆壁教學了17年。

這些成長環境的因素,對牛頓的性格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影響。

長年在他身邊的人回憶說,牛頓在人前只笑過兩回,其中一次還是嘲笑:有人問他,歐幾裡得的《幾何原本》那麼老朽,不知道還有什麼價值。

牛頓聞聽放聲大笑,這也是被許多人認為他性格暴戾乖張的原因之一。

牛頓的一生,認可、崇拜他學術作為的人有很多,真正理解他的,寥寥無幾。

(圖源:網絡)

在那個時代,科學和哲學都是從神學中誕生出來的,而科學的誕生是與一個個宗教問題離不開的,然而神學作為指導一切科學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現代我們常說的神學是基督教語境下的,基督教神學院大致可以分兩種,一種是宗教機構設立的獨立神學院,以培養宣教同工,牧師等為目的,這裡不多討論;另一種就是隸屬於綜合性大學中的神學院,或是神學系。

在這樣的神學院學習的神學以研究為目的,對學生的信仰沒有任何要求。

並不是所有「神學」專業的學生都有信仰,有一些人僅僅是為了研究神學。

《少年謝爾頓》裡有這麼一個劇情:謝爾頓的媽媽篤信基督教,並且經常和堅信科學的謝爾頓辯論「神」「諾亞方舟」等到底存不存在、人類到底是怎麼來的,於是謝爾頓就去學校圖書館找出了包括聖經在內的大量宗教書籍查閱研究。

庫珀太太以為謝爾頓願意信教很高興,但謝爾頓讀完後卻告訴媽媽,你所相信的基督教是這樣產生的blablabla……而之所以產生這種思想的原因是blablabla……

庫珀太太:?

(圖源:網絡)

其實神學和任何學科一樣,都只不過是用一定的方法對一定的研究對象進行研究罷了。

神學作為一門學術是任何人都可以研究的。

所以對於神學這個專業,大家也不必帶著異樣的眼神去看待它。

但我們要永遠明確這一點:科學永遠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唯一手段和途徑。

羅素《宗教與科學》裡說,宗教思維方式的最大特點,即是「試圖以一本有限的教義,解釋無限的世間萬物」。

而科學「思維方式」隨時準備以新現象及新解釋,推翻既有的認識與解釋。

在文章的最後,我們縱觀這個神學與科學集大成者——牛頓閃閃發光的一生,他的墓志銘上是這麼評價的:

伊薩克·牛頓爵士,安葬在這裡。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第一個證明了行星的運動與形狀;彗星軌道與海洋的潮汐。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光線的各種不同的折射角,顏色所產生的種種性質。讓人類歡呼,曾經存在過這樣一位,偉大的人類之光。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乾貨,添加留學界第一逗比張帥哥(vianzg)的微信,歡迎在線「勾搭」!

相關焦點

  •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中篇)
    大家還記得上篇提到過的科學的盡頭是什麼嗎?作為接受唯物主義思想長大的我們都知道,物質客觀存在,它通過主觀影響,可以影響到客觀,從而了解到客觀規律。那原子是一個實體嗎?是組成物質的最小粒子嗎?後來,人們發現原子實際上是電子圍繞著原子核組成,那麼原子核佔原子極大體積嗎?如果把一個原子放大到喜馬拉雅山那麼大,原子核的體積都幾乎可以認為是不存在的。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92.4%的科學家,都相信神的存在!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92.4%的科學家,都相信神的存在!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而且在科學家的不斷發明創造之下,出現了一系列方便於人們生活的工具,不過現在有一種非常流行的觀點,那就是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那麼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
  •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
    科學的盡頭真的是神學嗎?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結果卻顛覆認知對於科學盡頭是神學的說法,很多人對此深信不疑,當然,這主要也是因為有很多非常著名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將自己的研究方向改成了神學,最著名的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也正是因為這些在世界上頗具影響的科學家的行為,讓人們對於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情全部歸結於神學。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
    導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科學沒有終點,只有宗教一上來會定義終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我敢保證大家絕對不是第一次聽到了,神學和科學有什麼聯繫嗎?這句話是如何誕生的呢?有人說這是科學家愛因斯坦說的,但是又有人表示這個鍋愛因斯坦不背,這句話變成這樣很有可能是因為翻譯問題,他們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科學的盡頭是神的領域。不過有人認為科學根本就沒有盡頭,這是一個偽命題。大家在這個問題上為何一直爭論不休呢?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什麼意思?
    你有沒有聽說過一句話,叫做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一聽,哎!挺酷炫的啊,但他到底是什麼意思呢?這就要說到科學與哲學的區別,首先在早年物理學在蓬勃發展到定量時代以前,哲科是不分家的,科學基本上就是哲學的小弟,科學和哲學的研究方法上都基於兩個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什麼是歸納法呢?比如有一個歐洲古代學者觀察發現,他見過的所有天鵝都是白色的,因此他得出一個結論,凡天鵝都是白色的。
  • 科學改變世界,而當科學發展到了盡頭又是什麼呢?或許是神學
    從鑽木取火到現在飛向太空,科學帶個世界的變化簡直難以用語言來形容,因科學的出現,世界的變化已經到了難以辨識的程度,如果說是科學創造了一個新的世界,恐怕一點也不為過。雖然科學的誕生不過短短不足三百年的歷史,可就是這短短的三百年時間,無數的奇蹟出現了。
  • 科學盡頭是神學?為何眾多科學家晚年開始研究神學?
    經常關注科學的朋友應該經常會聽到「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這句話乍看還是挺有道理的,比如網傳許多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都會研究神學,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有艾薩克·牛頓和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那既然「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中的代表人物牛頓和愛因斯坦並非晚年放棄科學研究神學,是否說明這句話錯了呢?其實想要知道這句話是否正確,首先要了解什麼是「神學」、什麼是「科學」。科學其實是一個哲學名詞,指的是人類探索自然宇宙的方法和態度,科學講究「可證實性」和「可證偽性」,也就是說任何一個科學理論都要有方法證明真假。
  • 牛頓都持有神論,科學盡頭是神學?愛因斯坦:宗教是愚昧的化身!
    不少談及神學的文章開頭都會涉及一句話,「愛因斯坦說過:科學的盡頭是神學!」聽起來似乎煞有其事,並引來許許多多的熱議。但是愛因斯坦真的說過這句話嗎?事實上如果你在搜尋引擎搜索一下就會發現沒有任何的資料可以證明愛因斯坦說過這句話。
  • 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卻改變了人類認知,科學的盡頭真是神學嗎?
    在我們看來,科學家都是堅定的無神論者,但是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的一句話,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並非沒有科學依據,有很多人都認為這句話也挺有道理的,因為很多的科學家到了晚年的時候,竟然都把目光轉向了神學,比如眾所周知的牛頓。
  • 死亡可以得到科學解釋,那麼靈魂是什麼?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幸運的是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不幸的是對於整個世界的認知陷入了更加迷茫的狀態。如果說在過去的歲月裡,人們對於整個世界處於一種懵懂無知,那麼現在對整個世界的了解就處於一種清晰與模糊的範圍。
  • 牛頓晚年為何研究神學,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嗎?
    牛頓作為一個科學界泰鬥級的人物,早年在科學領域碩果纍纍,理應是對科學非常尊重和虔誠,但是為什麼晚年卻放棄科學,轉向神學,在神學領域一事無成呢?世間萬物運動的能量從哪裡來?「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這句話大家在初中的時候都背過,這個理論當然正確。但是也有一些問題,既然能量不會憑空產生,那麼萬物運動的能量是從哪裡來的呢?
  • 科學盡頭是神學?為何愛因斯坦、牛頓這樣最偉大科學家都信有神?
    自古以來,有神論與無神論一直都是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有人說:人類由於認知的局限性導致了宗教的產生、神的產生,人們喜歡用神來解釋未知事物,去打破恐懼,也有人說:科學發展到最頂峰就意味著有神論的滅亡,科學會解釋所有現象,打破所有神的存在,這個話題被人們爭論了幾百年也沒有得到答案
  • 《升維之旅》科學的盡頭是否就是神學呢?
    那麼,神學中滅世般的力量在科學中處於哪個地位呢?並且本書中作者對於所有升維用到的各種科學知識也總有紮實的積累,對於各種未來的科學幻想也在這本書中有個詳細的提及,對於科幻迷來說,這個世界科學能夠發現的潛力,是無窮可怕的。其中作者從分子解析,原子解析,夸克解析,質子中子解析,狄拉克之海解析,正負能量空間解析等等,都令人眼前一亮。而且在這些解析的過程中,作者也不忘對科學知識進行一個大概的論述。
  •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會研究神學,答案已經明確
    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愛因斯坦晚年為什麼會痴迷神學,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要解開這些謎團,我們首先得從科學學與神學的關係問題開始:通過前幾章對意識的簡單解析,我們大概清楚,意識是物質產生的。是物質經過幾十億年變化的結果,在精神意識出現之前,所有的意識形態都只是短暫的,瞬間的。
  • 科學的終點是神學?那些偉大的物理學家,為何最終都走向神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最近,網絡上一篇標題為「為什麼愛因斯坦、牛頓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晚年都轉向去研究神學?」的文章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科學與神學,這顯然是兩個對立的領域。科學表現的是客觀、邏輯,神學則是主觀、想像,這兩個方面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可是又是為什麼讓這些堅定科學真理的偉大物理學家走向了科學的對立面呢?說到從科學走向神學,世界上有將近200位大牛級的科學家都走上了這條路。這就包括被我們一直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物理學家的牛頓和愛因斯坦。
  • 宇宙外邊是什麼,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麼?
    而關於科學的盡頭是否是神學,宇宙是否是由神創造的,我們對此一無所知。但就目前來看,科學就是科學,和神學一點關係都沒有。或許以後發現神存在的時候,科學才會和神學有交集吧,否則,二者永遠是獨立的。
  • 物理的盡頭是數學, 數學的盡頭是哲學, 哲學的盡頭是神學?
    換句話說,人們只是把尚未可知的暫時付諸於哲學和神學,而隨著人類可知區域的不斷誇大,不確切的區域將越來越小,科學將引領人類文明走向越來越光明的明天,現代文明的一切物質成果都來自於科學就是明證。物理是一切科學的基礎,數學是物理研究世界的工具,神學不過是未知現象暫時的棲身之所,不可能引領人類文明走向未來。你能找出我們現在所享用的任何一個物質成果是來自於神學嗎?
  • 科學的盡頭是什麼?科學家通過宇宙起源,給出了最終答案
    很多人都會想,人類發展的盡頭是什麼呢?又或者說科學的盡頭是什麼呢?有不少人認為科學的盡頭其實就是神學。就連一些偉大的科學家在晚年的時候,也在研究神學,這讓人們不得不懷疑,我們還有必要研究科學嗎?在此,小編想說:「科學的研究是很有必要,有助於我們看待事物,也能改變我們的生活狀態,不管科學的盡頭的是不是神學,我們都不應該放棄科學。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認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 科學的「盡頭」是什麼,大家都來猜猜?
    根據科學界的說法,迄今為止,人類認知宇宙尚未達到10%,現在預測科學的「盡頭」為時尚早。也就是說,只有科學地100%認知了宇宙,科學的盡頭也就到了。有些人說凡事有利有弊,物極必反,科學的盡頭是沒有盡頭,只要地球不毀滅,人類不滅亡,永遠沒有盡頭。有些人說世界和宇宙都是被神設計好的,所有的規則都是神的意志。那麼這些人只是把科學的盡頭推延到了神,但是神的盡頭是什麼?這只不過是把一種未知推向另一種未知。
  • 第五人格:「黃金比例」完美卻不嚴謹,預示科學的盡頭是神學?
    01「電解」—科學領域在這個尤為精彩的支線故事之中整個世界被分為三大派系,其中率先引入玩家眼帘之中的便是以「電解」為代表的「科學派」,他們象徵著「科學領域」。在他們看來認為有關於世界運作的終極秘密便需要「科學」的解密,唯有嚴謹且合理的科學公式才能夠解密造物主所創造的這一切。只是「科學」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試驗和時間的後續驗證,從「電解」不斷嘗試卻是以失敗為結果的事實來看「科學」可能在這片神秘的大陸之中並不是最有效的,那麼科學的盡頭又會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