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最近,網絡上一篇標題為「為什麼愛因斯坦、牛頓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晚年都轉向去研究神學?」的文章引起了我極大的興趣。科學與神學,這顯然是兩個對立的領域。科學表現的是客觀、邏輯,神學則是主觀、想像,這兩個方面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融合在一起,可是又是為什麼讓這些堅定科學真理的偉大物理學家走向了科學的對立面呢?
說到從科學走向神學,世界上有將近200位大牛級的科學家都走上了這條路。這就包括被我們一直認為是世界最偉大物理學家的牛頓和愛因斯坦。
關於牛頓信仰神學,這一點一直是大家肯定的。牛頓就曾在他的書中談到,「據我研究的結果,聖經記載之信而有證,實在遠非世俗的歷史所能比擬的.我在聖經裡發現許多證據,證明它是可靠的,超過世上任何一本書。我一生中最大的兩個發現就是:第一發現我是個大罪人;第二發現耶穌是救主。」
從他的言論中,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耶穌教信仰者。當然在他們那個時代,信教往往是無法選擇的。但是,科學誕生也往往和一個個宗教問題緊密相連。正是在探索像星辰傳說這樣的宗教神話過程中,才有了天文、物理這樣學科的發展。
所以那時的科學家兼具哲學家以及神學家的職責。然而,隨著科學的發展,關於宗教信仰問題早已不那麼強烈。近代以來的愛因斯坦,所處的時代早已大大改觀,然而,在他自己的科學論斷中,也存在不少神學言論。比如,可以穿越時空的蟲洞,人類思維意識的控制等等,在我們看來這些不免都有神學的成分。
當然也有人認為,愛因斯坦的理論都是理論推導出來的,只不過在這一論斷中成了一個無辜的躺槍者。
當然在近代還有一位科學家霍金,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也算是從科學走向神學的一位科學家。這位霍大師,從量子力學的角度,將心靈感應解釋為量子糾纏,也有理有據的解釋了靈魂。甚至還辦了一個party,相信未來的人可以穿越回現在。當然,結果肯定是空無一人。
種種事件,都不得不讓人覺得科學的盡頭是神學,在一些情況下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情況呢?
其實「科學的盡頭」就是「哲學「認識論」的盡頭。而哲學大多也是由以前的神學中誕生出來的。我們無法認識「存在之外」或者說不存在的東西,更或者說是存在本身,因此解釋這些概念時就無法避免添加當初神學中的一些元素。
另外,我們也無法認識「發出認識的主體」,也就是我們自身。因為,想要認識某事物,都必須將其視為「對象」,而我們自己不可能將自己視為「對象」。這反而造成自身認識的局限性。
因此,「科學的盡頭是神學」這句話其實背後折射出的是這些偉大的物理學家自己認識到達盡頭的反應,更是人類自身認識局限的反應。
作者:臉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