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一個人的「文化屬性」,決定了他的命運,理由很現實

2020-12-17 一語清醒

《天道》這部劇,丁元英說了一句讓我至今不能忘記的話:「一個人的文化屬性,決定了他的命運,而且不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如此強大的文化屬性,到底是什麼?文化屬性,就是一個人在所生存的環境下產生的思想和價值觀。比如四川人,他就認為辣的好吃,廣東人就會認為喝早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當然這是表面層次的,更深層次的則是一個人的價值觀,思維方式。

而且,文化屬性並不是自己養成的,而是由你處的環境給你「種植」的。想想這都是一件可怕的事。因為自己的底層思想並不是自己能決定的,而是你生存的環境決定的。

富人的孩子也富,不是繼承了家業,而是受富人文化的薰陶,產生了特定的思想和思維。窮人的孩子難出頭,也是受到窮人思想的影響。這個理由很現實。

1.文化屬性從出生的那一刻,基本就定型了

如果一個孩子出生在農民家庭,周圍的親戚鄰居基本都是農民。他們會認為好好學習,找份好工作,結婚生子,這些就是所有人生大事。

事業不求大富大貴,但求在公司打工求個安穩。因為骨子裡缺乏了強者的文化,而伴隨的是一種弱者文化。這兩者的根本差距就是:依賴感,不願意承擔風險和挑戰。

雖然農民的孩子出人頭地的也有,但是卻在概率上輸給了富人家的孩子。要對抗文化屬性,就要對抗流淌在血液裡根深蒂固幾十年,甚至幾代人的觀念。而且要更換一個完全不同的環境,才能慢慢轉變過來。

可惜,畢業後,走進公司,周圍的同事卻和自己一樣的背景和文化屬性。身邊能接觸的朋友也是如此。所以,難上加難。

2.文化屬性,決定了一個人的認知和思維方式

我們的思維模式,是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養成。而影響我們最大的來自於父母,親戚,老師和身邊的朋友。我們的對這個世界的認知也來源於他們,所以,我們努力到最後可能就活成了他們的樣子。

而不同環境影響下的人又會產生階層固化。工人和老闆,窮人和富人,永遠屬於不同階層的人,他們中間有一道深深的溝壑無法逾越。就算勉強坐在一起吃飯聊天,也會覺得互相彆扭,永遠無法融洽。這就是文化對一個人的影響。

3.衝破文化屬性,需要不斷地尋求思想的突圍和環境的變遷

有人說,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18年才能將人生起點的差距拉到一條水平線上。而事實卻是,18年,你再進步,別人也在進步。

如果要衝破階層的限制就要不斷的更新迭代自己的思想和觀念,所以高階層的人休息的時候,低階層的人就得努力,否則永遠無法追趕。沒有傘的人只能努力奔跑,一刻也不能停。

學習是拉升維度的唯一方式,隨著認知的不斷提升,才能一點點地剝離自己的圈子,走向更高一階層的圈子。窮人,就是這樣一步步地走出來的。而且,有時候可能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改變這一現實。

比如,爺爺是純農民,父親讀了高中,前進了一步,考上大學,走進城市生存落腳,更換一群都市圈子,又邁進了一步。

其實文化屬性本質上沒有對錯,只是一個人選擇的問題。窮人沒有錯,可能一些窮人比富人更幸福。這都是一種選擇,只有選擇了成為金字塔頂端的人,才要不停歇的努力升級自己的思維和認知。

相關焦點

  • 《天道》:不同的文化屬性,決定著每個人不同的命運,強者恆強
    對於喜歡《天道》的朋友來說,對「文化屬性」這個詞語,一定不會感到陌生。因為這是主角丁元英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個詞,雖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碰到這樣的詞語,但是只要是看過《天道》這部作品的人,對這個詞語一定是記憶猶新。那麼究竟丁元英口中的這個「文化屬性」,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呢?他自己又達到了怎樣的水準呢?我們今天就一起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
  • 《天道》文化屬性和命運的因果關係
    最經典的一段話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天道:丁元英多次提起的「文化屬性」,為何能影響人的命運呢?
    因此,丁元英在《天道》之中,多次提到「文化屬性」,其實就是一個社會、一個組織,甚至一個人的底色,這個底色貫穿這些團體和個人的始終,或者說,團隊和個人的價值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底色來決定,正如影視劇《亮劍》的中李雲龍所說的那樣:不管歲月如何更替,這支部隊的底色都在那裡,不會改變,這就是這支部隊的軍魂。而「文化屬性」,其實就是底色。
  • 《天道》弱勢文化「擁躉者」的命運,個體文化屬性與命運因果關係
    01楔子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由王志文、左小青領銜主演,講述了不同文化屬性與命運的因果關係,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強者恆強,弱者恆弱。在電視劇《天道》中,強勢文化的代表沒有看見,看見的全是底層群眾改變命運的鬥爭,即使丁元英,也因為德國綠卡,在德國「苟延殘喘」的過了9年,人生有幾個十年。我們首先要承認自己弱,我們才能變強,因為窮,所以要變,變的是思維,變的是我們認知世界的邏輯,不期望破格獲取的快感,但一定要有直接獲取的鬥志和自信。
  • 《天道》:葉馮劉的不同命運告訴了我們什麼?究竟什麼是文化屬性
    一直希望幫助故鄉改變貧窮面貌的他,成功獲得了女主角的同情,也引出了禮物的故事。汽車裝點老闆馮世傑、古城音響店老闆葉曉明、音響唱片櫃檯經營者劉冰,三個不起眼的小人物,在希望大佬提攜的心態下,開始了一場自己都沒看明白的創業。最終認為公司遭遇不可逆轉的危機時,這三個小人物在人性的驅使下,做出了最現實的決定—退股。
  • 如何理解《天道》中的「文化屬性」?
    就連百度百科,對「文化屬性」一詞,也是這樣解釋的:文化屬性一詞,來源於電視劇《天道》(改編自豆豆的小說《遙遠的救世主》)。劇中,首次提到「文化屬性」時,王志文飾演的丁元英,是這樣解讀的: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劇中呈現出了這樣一種文化屬性的內涵。
  • 《天道》:任何一種命運與文化,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擺一道茶,我們一起聊聊關於《天道》中的那些不易被常人理解的想法和思維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天道》不論會有多少種解釋,都逃脫不了你頭腦裡的那個主對文化的理解的極限。你聽不懂的,不要急於判定他是錯。你認為有所感悟的,也不要急於去贊成。
  • 從《天道》分析「文化屬性」對價值觀的指引
    無數的「天道迷」們開始研究裡面的主人公丁元英的思維方式和行事風格,還有裡面所提到這個「文化屬性」所支配的價值觀。「文化屬性」強勢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規律的文化,弱勢文化就是依賴強者的道德期望破格獲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 古龍《絕不低頭》:人的命運是由文化屬性決定了的
    1文化屬性一詞來自於《遙遠的救世主》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這是規律,也可以理解為天道,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 電視劇《天道》禪學解讀|文化屬性的命運
    電視劇《天道》是通過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主要講述的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強勢文化和弱勢文化各自的命運,強勢文化造就強者,弱勢文化造就弱者。因為文化屬性的不同,一個自強的、理性的文化必然造就一個向上的群體;一個始終依靠他人,乞求施捨的文化,必然造就一個平庸的群體。
  • 《天道》中小人物的命運啟示,格局的深度決定了一個人能夠走多遠
    【馮世傑】馮世傑並不是第一個發現丁元英是個高人的人,但當他深入了解到丁元英這個人的時候,他知道丁元英就是可以改變王廟村命運的貴人。所以,相較《天道》中其他小人的結局,馮世傑的結局雖然並不算非常完滿,但也算是不錯的結局。【劉冰】劉冰是王廟村參與格律詩計劃中結局最悲慘的一個人,造成他悲慘結局的並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的格局。
  • 文化屬性決定財富
    字面意思文化也分屬性,分階層,強勢弱勢。用通俗的話講,強勢文化就是按照事物的客觀規律來辦事,脫離了主觀的臆測,擺脫依賴,實事求是,主動尋求機會。弱勢文化就是依賴他人,脫離了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看不到本質。
  • 易經: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僅僅靠能力,還有看看這3條天道
    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什麼?能力?金錢?勤奮和努力?老顧認為都不是!這些東西可以影響一個人的命運,但不足以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為真正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天規和天道!何為天規?何為天道?《易經》早就說透了。
  • 什麼是文化屬性?詳細剖析天道思維,《天道》透視社會的3個層面
    電視劇《天道》十幾年前,一部電視劇《天道》;一本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成功地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圈子中,掀起了一種名叫『天道』的思維。、而這這兩部作品中,一個名為『文化屬性』的詞,在近些年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了。
  • 真正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能力從來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這種天道思維
    但其實,很多人根本就沒有想明白,造成你人生困境的,造成你命運不好的,其實從來並不是能力跟智商,也並不是人脈跟後臺關係,或許它們可以左右你的命運,卻不能決定你的命運去往何方,該往哪裡走。「為什麼有些人飛黃騰達,有些人窮困潦倒?
  • 餘歡水、丁元英和葉子農,命運、因果法則和文化屬性
    一、每個人的命運,都是文化屬性的產物。《我是餘歡水》講述的只是一個小人物的日常生活,而《遙遠的救世主》探討的命題宏大得多,關乎中國人的基本人格和底層邏輯。餘歡水不過是一個小職員,沒有過人的智力,也沒有出眾的思想。他幾乎總結不出一句經典的話語。
  • 從文化屬性看「三十年前,三十年後」
    這個現象就是被我稱之為「三十年前,三十年後」的文化屬性現象。先來說說什麼是文化屬性。文化屬性一詞來源於十幾年前熱播的一部電視劇《天道》。其中,這部劇中主人公男一號「丁元英」對文化屬性是這樣描述的:透視社會依次有三個層面:技術、制度和文化。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任何一種命運歸根到底都是那種文化屬性的產物。
  • 探討一下《天道》中關於文化屬性對人物命運關係的問題
    《天道》中一開始就講到了文化屬性這個東西,丁元英對這個能夠做到深刻領悟並能加以運用。韓楚風爭奪總裁位置時,三言兩語就把問題解析的透徹明了。背景是這樣的,老總裁剛去世,立了遺囑傳位給韓楚風,但是根據公司章程,新總裁應該由副總裁接任。而公司有兩個副總裁,一個志在必得,一個深藏不漏。
  • 《天道》:強勢文化的人,都有「獨立思考」的好習慣
    有強勢文化屬性的人,像《天道》劇的丁元英、芮小丹、肖亞文都是有愛「獨立思考」的習慣。丁元英他經常獨自在房間思考,從布局的王廟村扶貧的事,特別是和韓楚風在去寺廟路上的那段談話中(詳見《遙遠的救世主》書232頁),就可以看出了他與大眾思維不一樣,NT思維是他主要的思維方式,在這就不詳說了。
  • 《天道》中林雨峰的失敗,歸咎於哪種文化屬性,丁元英看到什麼?
    是豆豆為了刻畫弱勢文化在個體命運之間的因果關係嗎?下面一一解讀這個問題丁元英看待林雨峰人性的弱點和文化屬性層面的問題,比如林雨峰不可能給自己立無字碑,也不會殺丁元英來告訴世人自己「不行」,以及林雨峰經營理念和管理方式方面的漏洞;也深知樂聖供應鏈和運營成本上面的較大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