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沼公魚,俗稱小公魚兒,深冬最活躍成冰釣常客
北方從12月開始一直到來年的3月份,會進入深冬冰封期。這四個月間許多釣友會封竿,一直到來年開春,萬物復甦,魚兒從寒冬漸漸甦醒過來,攝食慾望增強時再開竿作釣。但是這漫長的四個月,心痒痒的釣魚人該怎麼度過呢,這是個問題。對他們來說釣魚,魚不是重點,釣的過程才至關重要。可是,話又說回來,釣和獲同時兼具,那垂釣的樂趣就會被無限放大了,誰會不想通過漁獲來標榜自己的釣技呢。
別擔心,有一種魚的習性與平常的鯽魚、鯉魚、草魚等剛好相反,它在春夏季節裡反而活性減少,一到了秋冬季節活性倒是增強。所以,在北方冰釣時,這種魚被稱為冰釣常客。說的就是它咬鉤率高,冬季攝食慾望十分強烈。這種魚就是釣魚人口中的小公魚兒,小公魚色名字是它的俗稱,池沼公魚才是它的學名。池沼公魚,長相類似於平常釣友們常見的「白條」,但還是有很大區別。
它的體型極小,成年小公魚的身長一般在7-10cm左右,也因其細小的體型而行動。池沼公魚生長非常迅速,是全水層魚類,在冬季活性顯著增強,十分活躍也可說相對兇猛。它的習性非常獨特,春夏不活躍,倒是在天寒地凍時最活躍。不知道各位釣友是否在作釣時受到小公魚的鬧窩影響。想要釣魚,得先誘魚,尤其在深冬許多魚已經不開口的情形下。
誘魚靠的是打窩子。小公魚是典型的無肉不歡的魚,所以誘釣小公魚之前的誘餌,要選用葷餌,但是要注意的是,窩料千萬不要直接撒入冰眼中。根據池沼公魚的攝食習慣,最好選用扇貝顆粒作為窩料。因為是在冰上作釣,所以打窩子的方式與平時有很大的不同。平時作釣,我們通常會把選好的窩料做成「餌球」,通過拋灑到釣點附近來進行打窩。
這時因為我們在岸邊,而釣點通常在4-5米,甚至更遠處。所以,需要把餌料打成「球狀」拋到目標位置,以便餌料能夠沉入水底。但是,冰釣的特點是,釣點就在釣魚人的正下方,所以就不需要拋遠的動作,因此也不需要製作餌球。但冰釣的打窩需要藉助助一個小道具用----球形漏網。這個球形漏網呢,就是家中的燉肉調料盒,這樣一說是不是更直觀了。
我們將窩料放入這個球形漏網中,然後用一根拴著「中通鉛」的魚線,將球形漏網更快的送到水底,而且還可以通過控制魚線來調整水底的窩料狀態,吸引目標魚的眼球。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沉底方式,使得球形漏網可以重複使用。球形漏網的優點是放在裡邊的窩料不會一瞬間全部兀自散落出來,更不會漂浮在水面。同時,它密布的網眼設計,又不會妨礙裡面窩料的慢慢析出,增加了霧化的速度。
釣池沼公魚時打窩的頻率,與釣鯽魚一樣,打窩要勤打少打,不能一次打太多。畢竟,魚個頭小食量有限,況且冬季魚的食慾不強,很容易就吃飽了。而且,池沼公魚是全水層活動的魚類,餌料始終全部打在水底,是不利於長時間誘魚的。窩子大好了,直接開釣?NO,聰明的釣魚人會根據情況變化,隨機而動。咱們這裡講的是冰釣小公魚,那麼冰釣小公魚釣法就有兩種非常奏效的釣法。
釣法一是筏尖的竿尖釣法,俗稱「繃尖子」釣法,一種不用魚漂就可釣到魚的釣法。完全通過觀察竿尖的抖動,來判斷是否中魚。這種釣法呢,其實是用竿尖的前半段的軟的竿稍來做漂。所以,竿尖釣法實則是無漂勝有漂。另一種釣法是平常各位釣友都在用的、且習以為常的釣法:通過魚漂判斷是否中魚。但是在冰釣中,溫度很低,魚漂和容易結冰而靈敏度降低,所以冰釣時,很多老釣友都採用第一種釣法。
用「活漂座」,然後裝上一個小卡子和魚鉤,形成繃尖子釣組來作釣。值得注意的是,串鉤的組裝。串鉤上的子線用的是0.6,子線是1.0。總之呢,小魚用小鉤、細線就對了。作釣過程中要隨時注意調漂,小公魚的活動量非常大,速度也很快。所以作釣時所用的浮漂也不能太慢。一般會選用吃鉛量大的大漂,但也要與自己所選的釣組相匹配。把釣餌掛號的前提條件下,把魚漂調到一目或者半目即可。還有就是,天寒地凍浮漂容易凍住,導致反應遲鈍,所以要時不時的觀察。
釣小公魚最好用膠皮紅蟲,也就是常說的假紅蟲。真紅蟲易被小魚群鬧,而且真紅蟲可以說是「一口沒」。若是被小魚鬧上,就要不斷的掛餌了。況且,天寒地凍,真紅蟲在冰冷的水中,存活時間不會太長,紅蟲一死就會扁平塌陷、色澤暗淡,不利於誘魚。假紅蟲,相對的就沒有這麼多的顧慮,至少可以一直保持「新鮮度」。
不知各位釣友看了文章之後,有沒有get到冰釣小公魚兒的各種作釣技巧。今天就到這兒了,感謝大家的閱讀,還請各位點讚關注釣友之聲,釣友之聲與你同釣四海之魚、共結天下之友。轉載請告知,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