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2020-12-13 科學網

Tau在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誘發AD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0 22:20:40

瑞士洛桑大學醫院(CHUV)和洛桑大學精神病學神經科學中心Nicolas Toni、Kevin Richetin研究組合作取得最新進展。他們提出Tau在齒狀回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積累會誘發阿爾茨海默氏病(AD)的神經元功能障礙和記憶力減退。該研究於2020年11月9日發表於國際一流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

他們發現tau在AD個體齒狀回的肺門星形膠質細胞中積累。在小鼠中,在齒狀回的肺門星形膠質細胞中3R tau的過度表達改變了線粒體的動力學和功能。反過來,這些變化導致成人神經發生,表達小白蛋白的神經元、抑制性突觸和肺門伽馬振蕩的減少,並伴有空間記憶性能的下降。

總之,這些結果表明,齒狀回的肺門星形膠質細胞中tau穩態的喪失足以通過神經元網絡的損傷而誘發AD樣症狀。這些結果對人們理解疾病機制很重要,並強調了星形膠質細胞在海馬功能中的關鍵作用。

據介紹,AD的特徵是tau蛋白在神經元中積、神經變性和記憶喪失。然而,非神經元細胞在這一系列事件中的作用仍不清楚。

附:英文原文

Title: Tau accumulation in astrocytes of the dentate gyrus induces neuronal dysfunction and memory defici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uthor: Kevin Richetin, Pascal Steullet, Mathieu Pachoud, Romain Perbet, Enea Parietti, Mathischan Maheswaran, Sabiha Eddarkaoui, Sverine Bgard, Catherine Pythoud, Maria Rey, Raphalle Caillierez, Kim Q Do, Sophie Halliez, Paola Bezzi, Luc Bue, Genevive Leuba, Morvane Colin, Nicolas Toni, Nicole Dglon

Issue&Volume: 2020-11-09

Abstract: Alzheimer’s disease (A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the tau protein in neurons, neurodegeneration and memory loss. However, the role of non-neuronal cells in this chain of events remains unclear.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found accumulation of tau in hilar astrocytes of the dentate gyrus of individuals with AD. In mice, the overexpression of 3R tau specifically in hilar astrocytes of the dentate gyrus altered mitochondrial dynamics and function. In turn, these changes led to a reduction of adult neurogenesis, parvalbumin-expressing neurons, inhibitory synapses and hilar gamma oscillations, which were accompanied by impaired spatial memory performances. Togeth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ss of tau homeostasis in hilar astrocytes of the dentate gyrus is sufficient to induce AD-like symptoms, through the impairment of the neuronal network. These results are important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disease mechanisms and underline the crucial role of astrocytes in hippocampal function.

DOI: 10.1038/s41593-020-00728-x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3-020-00728-x

相關焦點

  • 反應性星形膠質產生雙氧水來促進老年痴呆
    Justin Lee、Hoon Ryu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嚴重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通過產生H2O2來促進阿爾茨海默氏病的病理特徵。2020年11月16日,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神經科學》在線發表了這一成果。 研究人員表示,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是神經退行性疾病(如AD)中神經膠質增生的細胞成分。
  • Nat Neurosci:星形膠質細胞或能改善機體的決策制定
    2020年1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或能改善機體的決策制定過程。
  • 跟我來:脊髓修復中的星形膠質細胞
    儘管缺乏證據表明單純基於神經元的療法足以完全再生,但神經中心範式認為星形膠質細胞是SCI後近一個世紀治癒的障礙。但是,如果在SCI環境中去除或阻止了貶義的星形膠質細胞瘢痕的形成,不僅軸突無法通過病變自發再生,而且在存在刺激性生長因子的情況下,軸突也無法再生。星形膠質細胞。 安德森等。
  • Glia:發現星形膠質細胞的新功能
    星形膠質細胞是腦中數量最多的細胞,被認為對腦中的神經細胞起著重要的營養和支撐作用。腦中有細菌感染時,小膠質細胞可以發揮類似於巨噬細胞的作用,遷移到感染區域並殺滅入侵的細菌。但腦中數量最多的星形膠質細胞在發揮營養和支撐作用的同時,是否在抵抗細菌入侵方面起到第一道防線的作用,以及相關的機制還不太清楚。
  • Sci Signal:星形膠質細胞新作用
    它們將這些化學信號發送給神經元、血管細胞和其他星形膠質細胞來改善突觸信號傳送效率。日本理化研究所腦科學研究院研究員Katsuhiko Mikoshiba和Hiroko Bannai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描述了允許星形膠質細胞給它們網絡中的每個細胞發送信號的機制。
  • 斑馬魚作為研究星形膠質細胞的新模型
    斑馬魚作為研究星形膠質細胞的新模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9 17:30:24 美國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Kelly R.
  • 亦正亦邪,星形膠質細胞與老年痴呆的「愛恨情仇」
    iDTR小鼠注射白喉毒素,當與其他細胞類型特異性的Cre小鼠雜交後,可誘導神經元、小膠質細胞和少突膠質細胞選擇性細胞死亡。但是,研究人員發現,GiD小鼠中包括皮層、海馬、紋狀體和杏仁核在內的幾個大腦區域中的星形膠質細胞都變得肥大,而沒有死亡。因此,研究人員推測,星形膠質細胞規避白喉毒素損傷可能與星形膠質細胞的高代謝和降解潛能有關。
  •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損傷可誘導星形膠質細胞的神經幹細胞潛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7 22:10:55 2020年8月5日,《細胞—幹細胞》雜誌在線發表了瑞典科學家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
  • 星形膠質細胞能夠控制機械感覺超敏反應
    星形膠質細胞能夠控制機械感覺超敏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8 22:32:23 日本九州大學Makoto Tsuda及其研究團隊發現淺層薄板門腦幹中的脊髓星形膠質細胞能夠控制機械感覺超敏反應下降。
  •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14 15:17:38 MAFG驅動的星形膠質細胞促進中樞神經系統炎症,這一成果由美國哈佛醫學院Francisco J.
  •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反應性星形膠質細胞中的線粒體-內質網接觸促進血管重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0:52 德國科隆大學Matteo Bergami、馬克斯普朗克衰老生物學研究所 Elisa Motori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
  • Nature Reviews Neurosci:星形膠質細胞研究手段的最全總結!
    圖源:University of Copenhagen星形膠質細胞是中樞神經系統(CNS)中膠質細胞的一種。研究瓶頸是缺乏可靠的方法,無法在體內研究成年脊椎動物CNS中的星形膠質細胞。然而,近年來用於分子生物學、遺傳學、形態學和生理學的方法有了進一步改進,並且正在用於系統地記錄和研究體內的星形膠質細胞。
  • 星形膠質細胞由「天使」變「魔鬼」原因找到
    據介紹,人腦內的主要細胞分神經元、膠質細胞兩種,前者佔10%,後者佔90%。星形膠質細胞是膠質細胞的一種,具有「天使」與「魔鬼」的兩面性——在正常生理狀況下,它積極參與腦功能的「維穩」與「保養」工作,而在大腦開始衰老後,它逐漸轉化為影響神經細胞健康的不安定因素,會被異常活化,釋放多種炎症因子,促進腦疾病的發生發展。
  •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GLP-1受體信號調節脂肪酸氧化、線粒體完整性和功能
    星形膠質細胞中的GLP-1受體信號調節脂肪酸氧化、線粒體完整性和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0 23:39:42 近日,德國科隆大學Jens C.
  • 我們為什麼會感覺到「吃飽」:大腦改變星形膠質細胞
    人類大腦中控制飢餓感和飽腹感的神經迴路可以改變這些感覺之間的聯繫,從而調整進食行為,維持食物攝入和卡路裡消耗之間的平衡,科學家懷疑這種可塑性可能會因身體肥胖而改變。同時,他們還觀察到小鼠正常攝食後該神經迴路未發生改變,但是與POMC神經元相關的其他神經細胞——星形膠質細胞(astrocytes),實際上會改變形態結構。星形膠質細胞是一種星形結構的神經細胞,科學家最初研究星形膠質細胞是因為該細胞對神經元有支持作用,在通常情況下,星形膠質細胞包裹著POMC神經元,限制它們的活性,其作用有點兒像「剎車片」。
  • 多篇文章聚焦科學家們近年來在星形膠質細胞研究上的新進展!
    相反,他們的數據更符合之前的多項轉錄組學研究,尤其是一項RNA測序研究:來自小鼠前額葉皮層的小膠質細胞長期暴露於酒精(使用隔日兩瓶的選擇模式)不會誘發典型的促炎性細胞因子表達特徵。同樣,在這些作者開發的乙醇暴露模型中,TLR4的轉錄表達明顯下降,這與之前的一項表明體外培養的人外周血單核細胞急性暴露於酒精可抑制TLR4信號轉導的研究更為一致。
  •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調節葡萄糖代謝來調控行為反應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調節葡萄糖代謝來調控行為反應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9 16:08:40 法國波爾多大學Giovanni Marsicano和西班牙薩拉曼卡大學Juan P.
  • Cell:cPLA2-MAVS通過代謝調控星形膠質細胞的致病性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等科研機構的科研人員在Cell上發表了題為「Metabolic Control of Astrocyte Pathogenic Activity via cPLA2-MAVS」的文章,發現機體cPLA2-MAVS通過代謝調控星形膠質細胞的致病性
  •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星形膠質細胞通過吞噬成人海馬體神經突觸穩定腦電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05:24 2020年12月2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韓國科學技術高等研究院Won-Suk Chung和韓國腦科學研究所
  •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星形膠質細胞調節海馬-皮質交流來促進遠程記憶形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4 14:47:57 以色列希伯來大學Inbal Goshen課題組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調節海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