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一篇小編打算寫一下老家山東的小故事。大家應該都知道山東的簡稱是「魯」吧,畢竟初中地理課的時候,老師應該讓大家背過中國各地的簡稱的,今天小編要寫的就和山東的簡稱有關係。山東是「齊魯大地」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那你知道為什麼這樣說法嗎?
這是因為先秦時期這片土地上有這樣兩個國家,不過齊國在泰山北邊,魯國在泰山南邊罷了。這來哪個國家最初的時候也不是這邊的老大,但在後來初秋戰國的時期,他們通過戰爭等手段,讓這邊基本就剩下他們兩國了。這兩個國家之間也會有文化、經濟等一些交流,慢慢演變出了此地獨特的文化,時間一久就有了齊魯大地之稱了。
接下來再說一下齊魯大地,也就是山東的簡稱為什麼不是「齊」而是「魯」呢?要知道那時候齊國的綜合實力要比魯國強大,魯國雖然一開始還有些影響力,但後來國家實力就開始下降了,最後被楚國給吞掉了。這個原因其實還是很簡單的,聽小編給你一一說來吧。
首先說一下這兩國是怎麼來的吧,這些國家最初是周朝建立後分封的,魯國是周武王他弟姬旦的地盤,齊國是姜子牙的地盤。所以當時的政治地位來說的話,魯國要比齊國高上很多的說。而且兩國的爵位在當時還是有差異的,魯國是「公」要比齊國高上一位,對中央來講魯國是需要幫助的親兄弟,齊國是用來裝點臉面的異國候。
再看一下兩國最初的分封位置好了,魯國的封地在當時是比較富裕的,田地還是比較多的,說白了就是去享福的。而齊國則不然呀,齊國和少數民族接壤,平常除了要整理好國內事務,還需要應對少數民族的侵擾,不過也正是這樣才讓齊國後期發展比較好吧,因為經歷過戰火的將士,要遠比和平時期的將士們強大。也就是說魯國在當時更能代表山東。
然後就是儒家推行的「周禮」了,「周禮」最開始的試驗基地就是魯國了,齊國雖然強大,但在當時的禮法上,人們更加重視魯國,就像後來秦國被人看不起一樣。用不恰當的比如來將就是,魯國是家境衰敗的世家公子,而齊國是剛剛崛起的富商之子,哪怕後者比前者更加出色,後者也不會被前者看在眼裡。所以那,魯國人民還會很驕傲的。
在來就要提到一個中國名人孔子了,孔子本身是個魯國人。他在後世的影響力遠超齊國的那些名人,他的思想在漢武帝時期開始逐漸成為主流,所以後世人更喜歡用魯還稱呼山東了。
不過山東的簡稱在民國的時候,據說差一點就成了「齊」,那時候發電報比較貴,所以發電報信息的時候就打算用各省的簡稱,山東最開始是打算使用「齊」的。但河北那邊的簡稱「冀」先報備了,所以山東就用了「魯」,因為「齊」和「冀」在讀音上有點相似(那時候的方言吧),而且那時候河北的地位比較特殊。再後來就沿用了民國那時候使用的「魯」了,所因此現在山東的簡稱就成了「魯」,是不是很簡單呀。
關於山東簡稱是「魯」的原因,小編知道的原因就是這些了,山東的簡稱是不是很有歷史感呀,當然其他地方的簡稱也會有自己的故事,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不如自己去查一下,相信你會有更大的收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