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我國有30多個省、市、自治區,每一個地方都有它獨特的文化歷史,現如今有的省份發展的比較好,而有的省份的存在感則要低一些,其中山東應該算的上是一個有存在感的省份。在它的身上有許多的標籤,比如山東青島的啤酒聞名海內外,再比如山東濟南的大明湖,山東的泰山、以及孔孟之鄉等都是一張張靚麗的名片,讓人們對山東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
山東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我們一起來扒一扒關於山東的那些事:
山東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位於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既有山林也有湖海,而且山東省的經濟發展也很不錯,人均生產總值在76267元,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的省份之一,也是發展較快的省份之一,經濟總量位居我國第三位。它是我國耕地率最高的省份之一,農業非常的發達,農業增加值長期穩居我國的第一位;同時它的工業也比較發達,輕工業發達重工業發展迅速,工業總產值在我國的省份當中位列前三。
除了經濟以外,它的文化底蘊也非常的深厚,在我國影響深遠的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孟子都誕生於山東,所以它又被稱作孔孟之鄉。除此之外它還被稱作齊魯大地,誕生在這片土地山的齊魯文化則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東夷族。我們都知道山東的簡稱是「魯」,但是我們又常常把山東稱作「齊魯大地」,相信不少小夥伴都會好奇它的簡稱為什麼不是「齊」呢?
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搞清楚齊和魯都是怎麼來的。其實這段歷史要追溯到西周時期,我們都知道武王伐紂建立了周王朝,那個時候還實行分封制,天子會將土地分封給同姓的宗室子弟,所以天下有許多的諸侯國,在山東這塊土地上就有兩個諸侯國分別是齊國和魯國。
齊國,在當時山東的北部地區,是姜子牙的封地,相信我們都不會對這個人感到陌生,他在武王伐紂的過程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所以得到分封也是理所應當的;而魯國則被分封給了武王的弟弟周公,是同姓的分封之地,換句話說魯國和周王室的關係要更加密切一些。
其實論發展來說齊國算是比魯國要強大一些,還是春秋五霸之首,也屬於富甲一方的諸侯國,不過後來被田氏所取代了,所以這樣說起來魯國的正統性要更強一些。
要從周禮的傳播來講,魯國的影響力要比齊國強,而且在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十二諸侯的年表魯國也排在齊國之前,僅僅次於周王朝,從這也可以看出魯國的影響力要比齊國強,再加上後來孔子也出生在魯國,孔子的儒家文化對封建王朝影響深遠。
所以總得來說魯國在歷史上的影響力會更大一些,想必這就是山東為什麼簡稱「魯」而不是齊的原因了,不知道你對此有什麼樣的看法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