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錢買到了假答案,自認倒黴,卻意外「收穫」發財之路。他加入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舞弊產業鏈」,以為藏匿於虛擬的網絡世界,靠出售考試答案能悄無聲息賺錢。在公安部和教育部的督辦下,陳某等10人的助考舞弊鏈被崇陽縣警方斬斷。
昨天,鹹寧市崇陽縣檢察院透露,陳某等3人涉嫌非法獲取國家機密罪而被提起公訴。其他嫌疑人中有3人為在校大學生,檢方考慮其犯罪情節較輕,認罪態度較好,依法讓其取保候審,返回校園。
自考當天賣答案
武漢有130多所高校。每年的4月,全國高等教育自考的幕後,活躍著一大批「助考」者,他們以幫助高考或高等院校考生通過相關考試為職業,並形成「助考產業鏈」。
此前的2011年4月,鹹寧某地,自考考場內,考生明目張胆地抄襲作弊,監考老師熟視無睹;考場外,中介機構則通過「槍手」,將考試答案以簡訊的形式傳至考生手機上。
雖經相關部門屢屢打擊,湖北地區助考產業仍未停止。今年4月,教育部和公安部聯合整治湖北地區的「助考」產業,並督辦三起案件。
4月20日,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當天,鹹寧、崇陽警方成功抓獲了正在鹹寧某高校傳遞考試答案的趙非(化名)。趙的網名為「海盜教育」,鹹寧市鹹安區人。
趙交代,其所獲答案來自QQ群「組織部」成員,該群成員多達幾十人。崇陽縣警方核實發現,趙買賣答案的上下線主要有:「海盜小夜」、「XLL」、「勿憂培訓」、「美聯在線」等QQ群成員。
受害者「意外」獲財路
如何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尋找到這些買賣答案的助考者?
崇陽警方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利用QQ軌跡、QQ資料和朋友網等信息資源,成功鎖定了「美聯在線」等9名涉案嫌疑人身份。「美聯在線」實名陳某。今年5月27日,陳某在海南落網。警方當場繳獲2臺筆記本電腦等作案器具。
陳某交代,2011年下半年,他還是在校大學生。為了通過英語四級,他找了一個賣答案的人,交了600元錢拿了一個耳機接收答案,結果考試時接收的答案都是假的。儘管上當受騙,陳某認為那次也有「意外」收穫:答案是考前交易,當時賣答案的人現場收錢,陳某看到別人鼓鼓的錢包,認定做這行很賺錢,以此發財致富。
2012年大學畢業後,陳某在廣州註冊了一個QQ「美聯在線」,專門用於賣答案,加入了一些助考群「組織部」等,和群裡的網友交換共享考試答案。
陳某落網後,警方先後遠赴四川、河南、湖南等地抓獲另外8名涉案嫌疑人。至此,部督專案告破。
試題答案最終出處成謎
崇陽縣檢方相關人士透露,這些自考試題和答案最終出處依然成謎,無法追查。
崇陽檢方認為,犯罪嫌疑人趙某、魏某、陳某等10人非法獲取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統一命題試題和答案,其行為均已構成非法獲取國家秘密罪。該院已對被告人趙某、魏某、陳某提起公訴。另7人犯罪情節顯著輕微,依法建議公安機關撤銷案件。其中3名在校大學生,到案後坦白交待,悔罪態度好,已取保候審,按時返校繼續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