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真的要失業了!騰訊同傳首次代替人類上崗博鰲論壇

2020-12-11 騰訊網

多樣的語言讓世界更加豐富多彩,但也給人類的交流帶來了很多的障礙,為了突破語言障礙,人類一直在做著不懈的努力。即使操作原始,過程看似笨拙,但人工翻譯一直被視為最靠譜的解決方式。

不過,人工翻譯要付出巨大的人力資源和時間成本。為了減少資源浪費,降低人力成本,網際網路時代,人類致力於發展機械翻譯。隨著機器翻譯技術的成熟,人工翻譯失業不再是危言聳聽,而是既定事實。

4月8日,騰訊同傳在博鰲亞洲論壇正式上崗,為論壇提供獨家AI同聲傳譯服務。這也是博鰲論壇創辦17年來,首次嘗試現場用機器同傳代替人工同傳。區別於以往的單主講人會議,此次也是AI同傳類產品首次公開支持討論型會議。現場,AI同傳服務會覆蓋到會議現場投屏、小程序查看、語音收聽、會議紀要回放等多個渠道。

據了解,騰訊同傳是由騰訊翻譯君和微信智聆共同推出的產品。

微信中的語音轉文字就是微信智聆做的。

公開資料顯示,微信智聆成立於2011年,是微信事業部內致力於開發語音人工智慧技術的團隊,包括語音識別,語音合成,聲紋認證,語音喚醒,遠場陣列拾音等領域。

目前,騰訊翻譯君和騰訊同傳已經在微信小程序上線,方便程度驚為天人。騰訊翻譯君可以在微信小程序中搜索找到,支持中英、中日、中韓互譯,使用便捷,不佔內存。而騰訊同傳掃下面小程序碼就能試試。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騰訊AI同傳在博鰲論壇上鬧烏龍,技術界和翻譯界怎麼看?
    那麼問題來了,AI 翻譯想要媲美甚至超越人類,到底還有多遠的路要走?AI 同傳亮相(瞎)博鰲論壇本屆博鰲亞洲論壇首次啟用 AI 翻譯為現場嘉賓提供同傳服務,然而僅僅一天過後,AI 同傳「掉鏈子」的消息就在網上傳播開來,甚至有傳言稱:現場不得不再次聘請人工翻譯「接盤」。
  • 騰訊AI首戰博鰲論壇 AI翻譯任重道遠
    2018年4月9日,在中美貿易戰的關鍵時機下博鰲亞洲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會上引發大量關注的除了貿易戰對中美關係與亞洲經濟的影響外,騰訊的AI翻譯首次實戰也成為了此次會議的另一亮點,同時也在行業內引發了較大的話題爭議:「AI翻譯技術能否取代人工翻譯」。
  • 博鰲AI同傳遭熱議,騰訊翻譯君負責人李學朝、訊飛胡鬱有話說
    而這,也將是AI同傳技術將會延續的歷程。AI同傳,首次登上國際級會議的舞臺2018年4月9日,博鰲亞洲論壇開幕,騰訊CEO馬化騰靜靜地發了一條朋友圈。「新嘗試,多包涵。」2018是博鰲論壇舉辦的第17年,這屆會議在技術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正式啟用AI作為同傳。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 騰訊同傳,它代表了所有的AI同傳產品,首次站在了國際級會議的舞臺上供世人檢驗 。
  • 騰訊回應AI同傳翻譯出錯:確實出現了錯誤 但不是博鰲論壇現場
    4月9日,騰訊官方正式宣布「新同事」騰訊同傳成為首次在2018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未來的生產」現場使用的AI同傳翻譯技術。然而,就在官宣之後,網上就開始流傳騰訊同傳出現翻譯錯誤,不得不求助於人工同傳的消息,與之一起出現的還有大量截圖。
  • 博鰲AI同傳遭熱議!騰訊翻譯君負責人李學朝、訊飛胡鬱有話說
    2018是博鰲論壇舉辦的第17年,這屆會議在技術上最大的不同,就是正式啟用AI作為同傳。承擔這個任務的,就是騰訊同傳,它代表了所有的AI同傳產品,首次站在了國際級會議的舞臺上供世人檢驗。這次騰訊翻譯君將聯合微信智聆(「騰訊同傳」),為博鰲論壇的開幕式及部分核心論壇提供同聲傳譯支持,包括同傳雙語內容會議現場投屏、同傳內容手機小程序查看、翻譯結果語音收聽、同傳記錄回放等,服務的論壇主題涵蓋亞洲經濟預測、未來的生產,全球化的「下半場」、新一輪技術革命等領域。
  • 騰訊AI翻譯首次亮相博鰲論壇,只證明了這一件事……
    不管是技術層面,還是訓練數據,當前的AI翻譯距離取代人類還有好一段距離。 「一帶一路」=「一條腰帶和一條路」?4月9日下午,「騰訊同傳」在博鰲論壇現場上鬧了一個大烏龍。
  • 騰訊同傳服務2019博鰲亞洲論壇 智能翻譯服務應用廣泛
    「開放、創新、多邊合作「是2019博鰲亞洲論壇的關鍵詞,運用AI科技推動產業和經濟的發展,也是各國嘉賓討論的熱門話題。多次服務高水準國際大會 騰訊同傳獲與會者點讚作為本屆博鰲亞洲論壇AI同傳技術支持,騰訊同傳連續四天全程為新聞中心採訪廳和亞洲媒體合作會議提供AI同傳服務,展示出穩定的技術實力與全面的產品方案,精準的表現吸引了現場嘉賓的關注,紛紛點讚。
  • 騰訊AI翻譯博鰲論壇出錯求助人工?真相在此
    昨天上午,「騰訊同傳」參與了2018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未來的生產」的現場中英雙語翻譯,這是已創辦17年的博鰲亞洲論壇,首次嘗試在開幕式及部分論壇現場使用AI同傳翻譯技術。意外的是,僅僅第一天,就有傳言稱「騰訊同傳」出現翻譯錯誤,不得不求助於人工同傳的消息,還貼出了截圖。對此,騰訊官方闢謠稱,這是個烏龍事件,外界提及的邀請人工同傳,並非「騰訊同傳」團隊用於此次海南博鰲的現場AI同傳,而是用於服務騰訊新聞團隊北京直播間的專業報導。
  • AI界巴別塔,機器「謀殺」人類同傳了解一下? | 獵雲網
    獵雲註:在為期三天的博鰲亞洲論壇中,騰訊AI同聲傳譯「騰訊翻譯君」高調亮相。但烏龍事件頻頻傳出,例如出現大面積單詞無意義重複、大小寫字符亂碼等情況,最終還需要人工同傳趕來「救場」。在人工智慧發展愈演愈烈的當下,AI同傳真的能剝奪人工同傳的工作嗎?
  • 騰訊的人工智慧翻譯在博鰲「翻車」了
    而在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未來的生產」會場兩側的大屏幕上,各國嘉賓的演講內容被騰訊翻譯君實時識別、並翻譯成中英雙語字幕進行投屏展示。同時,現場觀眾不斷利用微信小程序對嘉賓演講的雙語同傳內容進行回看、收聽和記錄。
  • 騰訊AI翻譯搞砸成笑話,馬化騰僅給你勇氣就夠了?
    今天上午主席一句海南經典民歌拉開了博鰲亞洲論壇的大幕。博鰲亞洲論壇的規格之高就不用多說了,各國首腦、政要、巨頭公司創始人爭相現身。當然更少不了諸多企業擠破頭也要露個臉,藉此高大上的場合來一波宣傳。比如在開幕前筆者就在多個渠道看到了這個叫騰訊AI同傳的預熱信息。
  • 騰訊AI翻譯野心:遠不止免費向博鰲提供同聲傳譯
    本文首發於澎湃新聞文:Paul Smith / 誰是獨角獸2018年博鰲亞洲論壇上,騰訊無償向大會部分論壇提供了人工智慧同聲傳譯(以下簡稱「AI同傳」)雙語內容會議現場投屏、翻譯結果語音收聽的服務,並允許場外觀眾在微信小程序查看同傳內容
  • 科大訊飛AI同傳傳造假:由翻譯人員代替
    會議宣傳標明同傳由科大訊飛智能語音實現    通過同傳人員的揭露來看,我們弄清楚了這件事情的脈絡,其實科大訊飛所謂的AI同傳是人類同傳譯員翻譯,說出譯文-訊飛識別人類說出的譯文-譯文被投放到屏幕和直播中-直播中投放語音合成的人聲,所以,AI同傳就是機器識別人類說出的翻譯,再用機器聲音說出來。
  • 騰訊翻譯君在博鰲「翻車」了,這屆AI翻譯不行?
    這起「翻譯事故」發生在 4 月 9 日,但到了 4 月 10 日早上才火起來,火的這家是騰訊翻譯君,起因是一場發生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同聲傳譯車禍」。當然,這樣高規格的會議肯定是有人工同聲傳譯的。而在博鰲亞洲論壇分論壇「未來的生產」會場兩側的大屏幕上,各國嘉賓的演講內容被騰訊翻譯君實時識別、並翻譯成中英雙語字幕進行投屏展示。同時,現場觀眾不斷利用微信小程序對嘉賓演講的雙語同傳內容進行回看、收聽和記錄。
  • 訊飛AI同傳被指造假:同傳譯員親自揭發,訊飛用人類翻譯冒充AI
    但會後,會議現場的人類同傳譯員不幹了:哪有什麼AI同傳,明明是剽竊我這個人類同傳譯員!究竟是怎麼一回事?這訊飛聽見是怎麼在聽不懂英文原文的情況下,如此流暢的翻譯出日本教授的英文演講呢?難道這個AI會讀取意念嗎?當然不,所有的中文翻譯,都是Bell同學女搭檔現場翻譯的。這裡壓根沒有人工智慧翻譯,都是人類智能翻譯。
  • 人類同傳短時間內無可取代
    至少對同傳譯者來說,他們短時間內還用不著擔憂。最近幾天,關於一起AI同傳造假事件的爭論在科技、翻譯圈火了,也把「AI將使人類翻譯失業」等過度神化人工智慧的觀點請下了舞臺。AI翻譯大型活動屢「翻車」「也許有一天AI真的能做到理解自然語言,也許有一天我們這些翻譯會失業,但絕不是現在;真正突破性的技術也不可能由一個沒有操守的公司研發出來。技術是無罪的,但以技術為名吸引資本的目的會不會導致虛假包裝和營銷呢?」在聲討科大訊飛的文章中,Bell Wang言辭激昂地批判道。
  • 騰訊同傳博鰲出洋相,YouTube Kids放棄算法改用人工
    博鰲騰訊同傳昨日的博鰲亞洲論壇,騰新同傳AI機器人被官方指定為同聲傳譯合作夥伴,這讓同傳從業者感到危機,但現實是怎麼樣的呢?在現場嘉賓觀眾可以看到雙語字幕,騰訊同傳不斷重複著某個詞彙,且與翻譯沒有任何關係,場面一度十分尷尬。
  • 我在博鰲當翻譯,站崗四天還不用領盒飯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在這方面有全新的解決方案,他們調研後選擇了兩家AI翻譯志願者:一是科大訊飛翻譯機和聽見轉寫系統;二是騰訊的同聲傳譯會議工具。據了解,此次科大訊飛共在博鰲亞洲論壇投放了500臺左右的翻譯機,參會人員可在論壇分發地點BFA酒店大堂、東嶼島酒店大堂、嘉賓通道,憑大會相關證件領取,會議結束後返還——完全覆蓋了大會現場、嘉賓入住酒店、外賓通道等重點翻譯場景。科大訊飛是此次博鰲亞洲論壇官方指定的翻譯機,這也是論壇首次採用人工智慧翻譯機。
  • 來自科大訊飛們的公然羞辱:殺死那個人類同傳
    雖然過往一周每天都在「接會」(擔任會議的同傳),但在她化著淡妝的臉上卻看不到絲毫疲態。對這種快節奏的生活,她早已習慣。「這是做同傳的常態。」她說。在大部分時間裡,她都保持著職業的微笑,只是當談及AI翻譯的話題時,她皺起了眉。在此次科大訊飛的風波之前,機器翻譯就曾在主流輿論中引發過一次熱議。今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騰訊的機器同傳產品「翻譯君」高調亮相。
  • 大型活動屢「翻車」 人類同傳目前無可取代
    至少對同傳譯者來說,他們短時間內還用不著擔憂。最近幾天,關於一起AI同傳造假事件的爭論在科技、翻譯圈火了,也把「AI將使人類翻譯失業」等過度神化人工智慧的觀點請下了舞臺。AI翻譯大型活動屢「翻車」「也許有一天AI真的能做到理解自然語言,也許有一天我們這些翻譯會失業,但絕不是現在;真正突破性的技術也不可能由一個沒有操守的公司研發出來。技術是無罪的,但以技術為名吸引資本的目的會不會導致虛假包裝和營銷呢?」在聲討科大訊飛的文章中,Bell Wang言辭激昂地批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