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車內致命毒氣元兇在此 測玻璃膜隔熱差異
您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車膜有氣泡、掉色、開裂的問題,而夏天正午,儘管貼了最深顏色的玻璃膜,車內空調打的再足,但車內溫度依然很高,而最致命的一點是,車內的高溫會致使有害氣體釋放 ,尤其是現在的新車,車內原廠的與自己新加的裝飾越來越多,有毒氣體不可避免,甲醛這種物質在車內的皮革、塑料、粘合劑、油漆塗料、地板材質等地方都會存在,在高溫作用下,會不斷釋放毒氣,危害家人健康,所以不要小看玻璃膜隔熱的作用。
本期真相實驗室 ,我們的客座嘉賓張超將為大家講講汽車玻璃貼膜的那些事,我們也將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揭穿真相。
可能有人要說了,真相叔你腦殘嗎?為什麼貼膜還要說,當然是防曬了啊。是的,不過這僅僅是其中之一。首先,汽車玻璃貼膜後,可以防止汽車發生碰撞時,鋼化玻璃破碎成小塊碎玻璃後飛濺到人身上,也就是大家經常提到的防爆膜 ,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在售膜,都有防爆膜的功能,所以前擋風玻璃貼膜也是有這個原因。
第二是可以防紫外線 ,也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防曬作用,紫外線是太陽光線的一種,紫外線過量照射,會使人曬傷,玻璃膜可以起到折射紫外線的作用,不過和防爆一樣,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膜都有防紫外線的作用,基本可以達到遮擋99%的作用,而如果不貼膜,汽車玻璃大概能阻擋50%紫外線。
第三是私密性 ,這個大家也都理解,這也是很多人貼膜的原因,不想像計程車那樣,一眼把車裡看個清楚,包括在停車之後,減少路人對車內物品的注意力。
第四就是今天我們要重點提的紅外線阻隔,也就是隔熱 的作用,隔熱效果如何,則體現出不同膜好壞的差異,最重要的就是文章開頭真相叔提到的危害。
如果你去店面貼膜,費用在1000元以下,那麼你可能使用的就是比較差的膜,這種膜貼一輛普通三廂轎車成本只有100-200元,它是通過在玻璃膜上染色來實現變黑的,所以隔熱效果很差,甚至還不如不貼,僅僅是起到私密性的作用。在使用一段時間後,往往會出現掉膠、褪色、起泡等問題 ,如果你想更換,可能撕下膜後,發現玻璃膠還在玻璃上,很難去除,還要另花800元左右的人工成本去膠。
比較好一點的膜,貼膜費用都要在1000元以上,比如「3M」品牌的玻璃膜,貼一個三廂車費用大概在1500-3000元左右,它不會有掉色、掉膠和起泡的問題,它的隔熱效果屬於中上等,還會有比它隔熱效果更好的。
「琥珀光學」的陶瓷膜,貼膜價位在2000多-5000元左右,也有非常好的隔熱效果。它通過多層氮化鈦塗層阻隔紅外線熱量,又能實現最大限度透過可見光,並且比後面提到的金屬膜光反射率更低,避免了光汙染,尤其是夜間駕駛更顯著。
目前市面上最好的膜是「威固」金屬膜,裡面能看到有金屬絲,類似鐵板反光的原理,有很好的隔熱作用,當然貼膜的售價也比較貴,大約在6000-7000元左右,這種膜的缺點是,金屬膜會阻擋無線信號的發射,會影響手機信號。而還有一種更高級的膜,可以阻擋飛濺而來打碎玻璃的石頭,售價會在8000-10000元左右。
為了給大家展示膜與膜之間隔熱區別,我們為大家做了一個小實驗,由於條件所限,所以我們想到了家裡衛生間的浴霸作為熱源,然後以一個曲奇餅乾鋁製盒蓋作為被照射物體(鋁材料導熱快),通過不同玻璃膜來演示其真實隔熱效果,每個膜測試時間為3分鐘,被照射盒蓋距離光源浴霸統一為27cm,膜距離二者中間,能遮擋住盒蓋為宜,3分鐘後用電子測溫計測量盒蓋實時溫度。
首先,我們測試了一下,沒有隔熱膜的情況,鋁蓋在浴霸下3分鐘後的溫度。在每次實驗前,我們都會將鋁蓋放在自來水下衝洗降溫,並將水擦乾,測得鋁蓋溫度為29.6度。實驗開始後,在前1分鐘內,並沒有感到鋁蓋溫度的明顯變化,但是1分鐘後,鋁蓋變得越來越燙,由於沒有經驗,真相叔感覺自己的手也快燙著了(危險操作,近距離接觸浴霸會燙傷,請勿模仿!),在快接近3分鐘的時候,真相叔感覺自己快要哭了,從鋁蓋、手到自己的臉,都已經到達忍耐極限,並且已經是一頭汗。此時拿下剛「烤熟」的鋁蓋迅速用電子測溫計測量溫度,已經達到了39.7度。
第二次,在鋁蓋重新水衝降溫後,真相叔有了經驗,戴上了烤箱防燙手套,手不再燙啦,我們換上了3M的玻璃膜,開始3分鐘計數,這一次,真相叔明顯感到在3M玻璃膜下,溫度有了很大的隔絕,鋁蓋也沒那麼熱了,效果明顯,3分鐘後測得的溫度喜人,鋁蓋只有33.4度,比直射狀態下減少了6.3度。如果實驗更長的時間,可能溫差效果會更明顯一些。
第三次我們使用了「琥珀光學」的C70清晰陶瓷玻璃膜,這個膜顏色很淺,視線更好,適合貼在前風擋上,那麼這種比3M膜顏色還淺的膜隔熱效果會變差嗎?實驗結果是,鋁蓋溫度為33.1度,與3M膜水平接近,這說明這種陶瓷膜有著更高工藝水平,能達到有效的隔熱功效。
第四次,我們使用了「琥珀光學」的K33經典金屬膜,它內含金屬絲,和威固金屬膜原理接近,但由於金屬含量不同,會有所差異,這個膜的價位要低於第三次的陶瓷膜售價,結果與售價的差異完全相同,鋁蓋實測的溫度為35.4度。
由於張超這裡沒有最差的染色膜,所以,此次我們沒有做染色膜的實驗,不過真相叔自己的車就是貼的最差的染色膜,車內後窗已經出現嚴重的起泡現象,而在上次《夏天車內如何快速降溫》的文章實測中,夏天暴曬後車內溫度高達56度,可想而知這種膜隔熱的效果有多差。
很多消費者都擔心自己買到假膜,那麼肉眼能區分真假麼?答案讓大家略感失望,答案是不能,所以大家去貼膜時,一定要去專業的店面貼,選購商品時不要過於貪圖便宜 ,比別家便宜很多的商品往往是假貨。
如果大家選擇網購車膜的話,最好去商家推薦的指定門店貼膜 ,因為每個店面的工人只對自家品牌比較熟悉,而貼別的品牌往往缺乏手感,沒有貼過的工人很可能會失敗,貼膜時噴多少水吸附、烤多長時間、刮多大力度都是有講究的。
消費者貼膜前,最好和商家溝通好貼膜後的效果,貼膜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就是起泡 ,所以貼膜前一定要讓商家承諾不會有太多氣泡。貼膜後,一定檢查一下玻璃膜上是否有起泡,一般有3-5個沙粒大小的小泡是正常的,多會集中在玻璃的角落裡。
這可能就取決於車輛的售價了 ,您最好是諮詢賣車的銷售人員,有些車只是單純的隱私玻璃,沒有隔熱作用,而有些車,夾層裡是有隔熱功能的,這種情況就無需貼膜了,貼膜只是可以是私密性效果更好一些。
(責編:劉林潔(實習生)、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