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欄目|大學排名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初評通過的53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5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目前在公示之中,這也就是我國的最高科技獎。
按照2016年到2018年的統計數據,排在前名的是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和浙江大學。這三所高校分別獲獎的總數是33個、19個和17個。
表現非常突出的還有2所高校,即西安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獲得科技獎數量分別為16個和15個。
在國內外很多高校排行榜中,西安交通大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排名成績並不是特別顯著,尤其是西安交大,這幾年因為種種原因,綜合實力排名很多時候未進入前十名。
但是,就自然科學技術發展而言,西安交通大學是當之無愧的著名學府,完全可以比肩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還有浙江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也是一樣,在航空航天技術和某些特殊領域技術方面在國內外也處於一流水平。
其實,國家科技獎分為5項,除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另外有一項,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冷絲帶你瀏覽一下這五大國家科技獎的含義和意義。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對象為: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的科學技術工作者。
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
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徵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
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作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對中國科學事業做出重要貢獻的個人或組織,該項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由國家頒發證書,獎項不分等級。
冷絲特別想說的是,我國最高科技獎確實頒給了那些為國家科技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的項目和科學家。
不過,相比較國際上公認的諾貝爾獎來說,我國的國家科技獎也有一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大凡對諾貝爾獎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很多獲獎人獲獎時年紀輕輕,原因是他們在更年輕時提出了重要理論或者得到了重要發現。
一個大家熟悉的例子,勞倫斯·布拉格因為X射線晶體結構的開創性工作,25歲時就和自己的父親亨利·布拉格一起登上了物理學的最高領獎臺。
還特別需要說一下的是,在這個例子中,三個獲獎者雖然年齡各不相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他們做出傑出科學貢獻的時候,都還沒有獲得博士學位。
同時,他們獲獎的時候,都還沒有獲得正高級職位。
不以年齡大小、學位和職稱高低、資助項目來源和經費、論文發表期刊的影響因子和數量,來評價科學發現的價值,諾貝爾獲獎者也無須提交任何個人申報材料和資格審核證明材料,這是百多年來諾貝爾科學獎頗少爭議、能夠真正頒給名副其實的科研成果和科學家的原因。
這一點恐怕是我國的國家科技獎勵制度最需要借鑑的。
我國內地各項獎項評獎,都需要耗費獲獎者大量的時間,比如,要提交個人申請資料,各種證明、證書和證件,可謂舉不勝舉。
可以預想,在未來,隨著我國各項制度的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也將越來越多,國家科技獎的評選也將變得更加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