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創事記
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楊泥娃
來源:電商在線(ID:dianshangmj)
7月的三亞雖是雨季,但鳳凰機場的入港航班依舊飽滿。
疫情之後,三亞的高端酒店們抱團打折,低價房券刷遍各大平臺。7月7日,海航推出周末隨心飛,並加贈2880元的免稅店代金券,讓你有機會來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這些「王炸」的最終導向,還是免稅店。
7月1日,海南離島免稅新政第一天。三亞免稅店前的隊伍長度是往日的2倍,10點一開門,遊客像買白菜一樣湧入櫃檯,很多爆款被搶購一空,蘋果店葉門庭若市,最高配的iPhone 11比官方價低了近2000元,成了美妝之外最大的誘惑。
以前只能出境才享受的免稅購物,在疫情下卻被搬到線上,成為會員就有購物的資格。代購這門生意的門檻,也突然從一張國際機票,變成了一個會員帳號。
同樣火爆的,還有資本市場。免稅概念股持續大漲,喜提免稅牌照的王府井2個月暴漲270%,無疑A股市場上最靚的仔,政策引導下的免稅市場成了商業的狂歡。
「電商在線」獨家獲悉,考拉海購正在推進海南線下免稅店的項目。
當「海免直郵」、「日上直郵」正在代替日韓直郵的時候,免稅店這門生意,成了又一次商業風口。
瘋狂的免稅店拼購
王歡第一次收到來自日上免稅店的會員邀請,是5月份,她只覺得這是簡訊詐騙,沒想到這個信息居然是打開新生意的大門。
李錦也是同一時間收到內部註冊邀約,距離上次出國已經有1年的時間,她想試試,隨便填了一個國際航班號,就註冊成功。「沒想到,門檻這麼低。」
群發信息的,是原本「高傲」的免稅店。
這背後,其實是免稅店們的一場自救。國際航班被疫情切斷,免稅店失去客源,大量積壓庫存需要一條銷售通路,而免稅商品在銷售渠道上存在限制,「會員邀請制」購物成了一種最優解。
這張特殊的入場券,讓從未做過代購的李錦成了免稅店代購。因為免稅美妝多是大包裝,並且多件多折,她發動起了身邊的親朋好友,組建了免稅店拼購群。
以前代購需要買上機票到處飛,而現在的代購生意只需成為一個拼購群主。
免稅店的這波放價有很強的吸引力,以阿瑪尼大師粉底液為例,官方的售價為580元,很多海外代購價格也要350左右,但免稅店會員購價格只需280元。
群內很快拉滿了400多人,每天李錦會把平臺的好價商品發出來,到傍晚再截單,高峰時候群裡一天就能買200多件商品。據李錦說,免稅店的價格也在不停浮動,最低的時候僅需500多元就能買到1瓶小棕瓶,但第2天可能就回歸到800多,所以跟單必須抓緊時間。
這只是日上直郵期間,萬千拼購群的縮影之一。
在微博上,「日上免稅店超話」聚攏了大批集美,話題從4月就開始發酵。從北京日上開始,杭州免稅店、廣州免稅店、上海免稅店等等都開啟了內部線上搶購。免稅店們為了回血,普遍下調價格,開啟線上線下雙促銷,拼購大軍迎來一陣狂歡。
「每個免稅店價格都不一樣,所以我加了4個群。這波囤貨足夠我用2年了,所以今年的618根本沒關注。」最近忙於拼購的趙小安對「電商在線」說,她朋友圈裡那些日韓代購都安靜了很多,甚至有些人已經轉行做了國內的免稅店代購。
「不過代購的價格現在壓得太厲害,拼購群一般單件只加收5-10元的服務費,代購感覺幾乎沒什麼賺錢空間了。」趙小安說。
代購們的艱難處境不止是價格,此前只服務於內部會員的日上會員APP,也向大眾消費者低了頭,密集的與消費金融、OTA平臺展開合作。「電商在線」從一些美妝比價平臺發現,已經有免稅會員資格的卡券出售,238元可以買20件商品。
免稅是一個怎樣的生意
傳統代購們的生意在變,但毫不動搖免稅是門好生意。
單憑免稅二字,就可見它的護城河,意味著拿到免稅牌照才有資格入場。而免稅業務,具有零售行業與旅遊行業的交叉屬性,上遊為各類免稅商品(菸酒、香水、化妝品等)供應商,下遊直接面對購買免稅商品的消費者。
上下遊都有著門檻,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所以,就算電商、代購已經這麼發達了,對它的衝擊並不大,甚至還要依附於免稅這個商業體系中。
在中國,免稅市場基本是寡頭經營。擁有免稅運營資質的公司僅八家,中免、日上免(已被中免收購)、海免(已注入中國國旅)、珠免、深免、中出服、中僑、王府井。其中,中免+日上佔據著82%的市場份額。
中免究竟有多賺錢?2019年,中免的母公司中國國旅實現總營收469.67億元,其中免稅商品銷售就貢獻了458.18億元,毛利率高達50%。作為中免之外的國內第二大免稅商,珠海免稅在2019年實現營收26.69億元,綜合毛利率也在40%以上。
要知道,作為百年零售巨頭的沃爾瑪,其毛利率也僅為25%左右。
免稅店的高毛利,離不開它在消費端的各項規則門檻。首先,「長」在國際機場內的免稅店有著天然的流量池,一般國際航班旅客會有更長的停留時間,有得天獨厚的購物場景優勢;其次,免稅品大部分是中高端消費品,附加值比較高。
更重要的一點是成本優勢,免稅產品,沒有關稅、增值稅等,成本即出廠價。同樣一件商品,免稅店要比其他零售商的成本低很多。舉例來看:一件商品進口廠家售價5元,免稅店的獲取成本就是5元,普通零售的獲取成本還得算上稅,要保本,商品售價就成了5元+5元稅,總計10元。
而免稅店的支出成本也相對固定,機場租金就是大頭。此前的媒體報導,機場的免稅招租租金最高要達到29萬/平方米每月。
爆火的新風口
「中免的拿貨渠道都是直接跟品牌方談判,跨過經銷商的。很早前,中免因為比較強的供貨能力,還做過一些機場免稅店的供應商。」一位中免內部人士對「電商在線」說。
「實際上,免稅店之間一直有著各種淵源,由於韓國的免稅店發展較成熟,與品牌方的議價能力強,甚至也會成為中國免稅店的供應商。」 考拉海購美妝事業部總經理童研對「電商在線」說。
但在面上,免稅店與品牌方都有著嚴格的協議,免稅店只能作為銷售渠道,不能通過其他渠道私自銷售。
「疫情帶來的庫存壓力下,其實免稅店是非常需要多元化的銷售渠道的。」童研坦言。
無論是搞會員購、還是彼此交叉供貨,免稅店都在改變此前「高端」的形象。而隨著海南免稅新政的落地,免稅店這門生意正在走向更市場化的路徑。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2017-2020年期間,亞太地區免稅銷售額佔全球總量的比例從45%提升至53%,預計到2021年,中國免稅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50億元。
免稅額度增至10萬1年、打造免稅島、半年內到過海南都可享受免稅資格……不斷擴開的門檻,除了提振海南自身的免稅消費之外,更大的意義在於內陸免稅商業的試探。
近期資本市場對免稅板塊的熱度,隨著A股的起飛持續走高。繼王府井獲得今年首張新免稅品零售經營牌照之後、格力地產計劃收購珠免、百聯股份剛剛提交免稅牌照申請……但凡與免稅牌照掛鈎就會催生一波熱度。在很多分析看來,日韓模式的市內免稅店將是國內免稅市場的重要方向。
「日韓免稅店帶給中國的最大啟示是差異化經營,要做好特色體驗和商品來滿足差異化的消費需求。」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對「電商在線」說。
免稅店的電商化
市場蠢蠢欲動,開始將韓國免稅業的昨日比作是中國免稅業的明天,並信心滿滿要複製免稅業的黃金十年,但韓國免稅店的垂暮也在眼前。
今年4月的數據顯示,韓國免稅店銷售額同比降幅在90%左右。
經營壓力下,韓免選擇與國內的電商平臺合作,直播「雲逛街」成為出路。3月末開始,韓國免稅店們就在考拉海購上進行直播,並且成為一種常態化。
直播之外,境外免稅店與電商的合作其實更「親密」。「電商在線」了解到,包括新羅、新世界在內的韓國免稅店商家都與考拉海購籤訂了合作協議。
「韓國免稅店需要中國的電商渠道,作為它重要的出口。」上述業內人士說。
實際上,在這波免稅浪潮中,線上渠道成了必爭之地。各家免稅店的線上搶購,都是在強運營自有的線上板塊。
「短期來說,免稅商品的價格優勢,對電商平臺還是有一定衝擊,但逐漸兩者就會有合作和融合,反而大型電商平臺會受益。」莊帥分析。
日上會員購也一直面臨「槽點」,多個已付款訂單突遭取消,客服電話長時間無人接聽,甚至一度變為空號。發貨、物流、庫存,免稅店的自營平臺除了價格優勢之外,似乎還有很多問題待解。
「免稅店自建電商並不是划算的生意。」莊帥坦言。
7月3日,中免會員購北京,發布平臺會員權益變更公告,其中,有關會員資格有效期的設定引起爭議:會員首次註冊後,購物資格時效為60天,如60天內消費滿6000元可延續會員購買資格,未滿足則會員資格自動取消,僅能瀏覽平臺不可下單。
新規則再度踩下剎車。變化之下,代購和消費者們只能是抓住窗口期再割一波紅利。
而另一邊,電商平臺還在躍躍欲試。
「電商在線」獨家獲悉,考拉正在推進海南線下免稅店的項目,與此同時,多家電商巨頭也在爭取免稅牌照。
線上與線下的試探中,免稅生意又有哪些可能,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