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潘世金 實習生 趙長春
14歲,從少年邁向青年;14歲,褪去稚嫩走向成熟,14歲,不同於之前任何一個生日,因為孩子從14歲開始需要自己擔責了,這不僅僅指的是家庭責任,更重要的是法律賦予的責任。10月23日,山東大學附屬中學舉行14歲生日慶典,一封家書、為親人立傳……經歷成長中感人的點點滴滴,學生們將度過一個不同尋常的14歲。
16年來首創,父母線上陪孩子過14歲生日
山大附中堅持為學生集體過14歲生日已經16個年頭,而今年的14歲生日慶典有些特別。這是16年來,唯一一次父母沒有到現場參與的14歲生日慶典。雖然父母無法到現場陪伴孩子雖有些遺憾,但是在孩子成長的關鍵時刻父母也沒有缺位,家長們通過現場直播的方式,線上陪孩子過不一樣的14歲生日。
「很早就知道在孩子初二的時候,學校會有14歲生日慶典,看到很多家長在那一天被感動,通過一些儀式讓家長與孩子在一起有了心與心的觸碰,一直讓我很期待。」初二學生小林的家長說,學校讓學生和家長一起度過一個「意義非凡」的14歲。對孩子的成長經歷來說,這將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對於不少學生來說,這是第一次收到父母的書信。山大附中明智15班學生曲婧祺說,這是自己過得最隆重的一次生日,「媽媽在信中回憶了自己從剛出生到14的成長經歷,看到信後我很感動。」
14歲為親人立傳,為成長禮送給家人
在十四歲生日慶典上,學生送給家長的成長禮——《親人小傳》,是學校德育品牌活動與教育教學、課程建設的完美結合,是實現全員育人的一項獨有特色。
在山大附中三年時光裡,學生會撰寫兩本書,其中一本便是《親人小傳》。親人小傳是落實國家課程、整合滲透地方課程的一個縮影。語文部編教材八年級上冊前兩個單元是新聞採寫和人物傳記,基於課本的內容,老師為學生提供更多人物傳記的文章讓學生們擴充閱讀,進而提出為爸爸或媽媽寫傳記的項目內容,讓學生在「做中學」,將教育教學與生活完美結合在一起,既落實了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又教給學生去發現生活、感受生活,進而熱愛生活,實現全員育人。
翻看這本傳記,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記錄著、講述著爸爸或媽媽的童年、求學、求職、戀愛、結婚、生子的過程和難忘的故事,還有的學生將自己寫出的萬餘字《親人小傳》出版發表。
《親人小傳》的撰寫不僅讓青春期裡孩子與父母之間難以調和的矛盾化解,而且還促進了父母之間的感情。有的孩子《親人小傳》寫的是母親,而父親為孩子的親人小傳寫的前言,有的父親撰寫的前言更像是結婚十多年後父親為母親寫的一封情書。不善於表達愛的父親在前言中向妻子道一句辛苦了,看到孩子為母親寫的小傳,更加理解妻子為家庭地默默付出。
山大附中明智15班學生牛璵璠告訴記者,在撰寫小傳的過程中,對媽媽的成長經歷有了更多了解,和她的關係也更加親密。
很多家長收到《親人小傳》這份禮物時,十分感動。有位家長告訴記者,這是他養兒育女14年來收到的最好的禮物。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我要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