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女大舍監冒死寫下的日記 揭秘南京大屠殺!

2020-12-13 中國青年網

  2017年12月13日是第四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今天上午,黨和國家領導人將出席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國家公祭儀式。

  10:01分,無論在做什麼,在哪裡,都請停下來,為遇難同胞低頭默哀1分鐘。

揭秘南京大屠殺:湖北女子冒死寫下大屠殺日記

  程瑞芳是湖北人,早年從武昌護士學校畢業,後一直在南京工作。南京大屠殺前,程瑞芳應邀擔任金陵女大舍監 (宿舍管理員)。

  正是她,以日記形式 記錄下南京大屠殺,使之成為揭露這場暴行的重要鐵證 !

  84天寫下3萬餘字

  1937年12月17日夜晚,一隊日本兵以搜查中國士兵為藉口,闖入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簡稱金陵女大,現南京師範大學前身),強行帶走10多名年輕女學生。

  「現在是十二點鐘,坐此寫日記不能睡,因今晚嘗過亡國奴的味道。這種亡國奴的苦真難受,我要自殺……今晚拖去11個姑娘,不知託(拖)到何處(強姦),我要哭了,這些姑娘將來如何?……」

  昏黃燈光下,偷偷寫下這段日記的,是時年62歲的程瑞芳 。

  從1937年12月8日到1938年3月1日,前後歷時84天,程瑞芳幾乎每天都將自己所見所聞的侵華日軍暴行和內心感受寫入日記,共寫下3萬餘字 。

  程瑞芳的住處曾遭洗劫,財物曾被日軍掠去,親人也一度失去消息,她甚至產生過以自殺來抗爭的念頭,「為了寫下這些文字,她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

  受魏特琳影響寫日記

  程瑞芳本沒有寫日記的習慣。引領她用日記記錄日軍暴行的,是一位偉大的女性——金陵女大教務長、美籍女教師明妮·魏特琳 ,也就是舉世聞名的《魏特琳日記》的作者。

  編劇嚴歌苓曾證實,電影《金陵十三釵 》中獲救的13名女大學生,正是以《魏特琳日記》中記錄的受虐女學生為原型。

相關焦點

  • 四位金陵女大教師「南京大屠殺見聞日記」首發
    四位金陵女大教師「南京大屠殺見聞日記」首發  由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陸束屏教授編著的《血腥恐怖金陵歲月——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中外人士的記載》,7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首發式。該書收錄了時屬國際安全區的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四位教職人員在南京大屠殺期間,親歷、親記的相關日記、隨筆和自傳。其中程瑞芳日記也是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材料的一部分。
  • 唯一由中國人記錄南京大屠殺日記將原版影印出版
    這幾天,7集網絡視頻《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陸續在國家檔案局官網上公布。當年,由羅瑾冒死收藏的16張日軍暴行照片首次在網絡上公布。同時,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收藏的程瑞芳日記、日本戰犯谷壽夫判決書正本,也在視頻中亮相。
  • 書單|南京不哭:關於南京大屠殺的沉重之書
    在侵華日軍侵佔南京前後,他出任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和其他國際友人一同,協同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在其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裡安全區內,拯救了超過25萬中國人的生命。《拉貝日記》,是他親歷南京大屠殺所作的記錄,時間跨度從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拉貝還保存了80多張當時在現場拍攝的照片,並對這些照片作了翔實說明。
  • 南京大屠殺見證者魏特琳:如果有10次生命,我將全部獻給中國
    1916年金陵女子大學在南京成立。1918年,來華6年的魏特琳第一次獲得回美休假的機會,並打算在此期間與未婚夫正式走進婚姻殿堂。正在這人生的關鍵時期,魏特琳收到了一封來自金女大的邀請書。在這兩難的抉擇面前,魏特琳經過幾番思考,決定將婚期延後,毅然接受金女大的聘請。不久婚約宣告解除。
  • 南京大屠殺:最黑暗的六個星期,到底發生了什麼?
    和拉貝一樣,魏特琳原本可以離開南京,但她對美國大使館的撤僑令無動於衷。她在日記中寫道:我認為我不能走……就像在危險之中男人們不應棄船而去,女人也不應丟棄她的孩子一樣。事實上,她主導的金女大避難所,成為南京安全區25個避難所中收容女性最多的地方,而且難民中有三成女學生。
  • 南京大屠殺申遺遞交了哪些鐵證
    「對照這一目的及另外兩大慘案的申遺,推動南京大屠殺檔案申遺之舉是十分必要的。」李明華說。在國際史學界,南京大屠殺事件與奧斯維辛集中營、日本廣島長崎核爆並稱為二戰史上的三大慘案。申報檔案包括日軍當時自拍的屠殺照片,外國友人拍攝的紀錄影片、國際安全區中國婦女日記,戰後中國政府關於南京大屠殺的調查資料,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南京軍事法庭審判日本戰犯的檔案,我國司法機構偵查起訴、審判日本戰犯檔案等。
  • 還原電影片段中的歷史 南京淪陷前的金陵女學生
    1932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圖書館內  張藝謀新片《金陵十三釵》近日正在熱映,其中有很多真實的歷史值得我們尋覓。在《金陵十三釵》中,書娟等十多個女學生沒有原型,但《金陵十三釵》的原作者嚴歌苓在接受採訪時曾稱,她寫作《金陵十三釵》,最初的靈感來自美國人明妮·魏特琳的日記。
  • 特別關注|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1996年10月28日,《拉貝日記》發表。1997年,拉貝墓碑運抵南京,碑上僅書:「一個好人,一個不屈的人」。 張純如。一位華裔美國人。
  • 永生金陵|魏特琳與金陵女子大學的故事
    留在金女大是艱難的,守住金女大則更是艱難。魏特琳為此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乃至生命的代價。1937年12月13日,南京歷史上最為慘痛的一天,「今天,世上所有的罪行都可以在這座城市裡找到。」槍聲震醒了南京的長夜,尖刀刺破了南京的黎明,長達六個多星期的南京大屠殺在血淚與哀號中開始。
  • 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 《拉貝日記》真相震撼柏林
    由中德法三國合拍、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拉貝日記》(原名《約翰·拉貝》)日前在柏林電影節舉行媒體展映。歷史真相震撼全場,媒體紛紛表示影片「在極大程度上尊重了原著與歷史」。  電影《拉貝日記》講述了南京大屠殺期間,德國西門子公司駐南京代表約翰·拉貝與一批外籍人士成立「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保護中國難民的生命和財產的故事。影片改編自拉貝撰寫的戰時日記,這本《拉貝日記》真實記錄了日軍在南京大屠殺中的暴行。影片曾在中國上海、南京實地拍攝,張靜初、任泉等人參與了演出。
  • 23年前她來寧尋找南京大屠殺真相
    在最終翻譯對比倖存者口述及文字資料的工作完成後,張純如高興地說:「她們的證詞與當年留在南京的外籍人士馬吉、麥卡倫等人日記中的描述完全吻合,說明他們的日記是真實可信的。」他們抱著試試看的心理來到金陵飯店,結果居然被他們在金陵飯店一個設在半地下室的設備室裡找到了。金陵飯店毫無保留的將嶄新的設備借給張純如。張純如說:「南京人,真好!」現在,這盤留在南京的拷貝,成為了一份珍貴的史料。
  • 對話90後留學生洛翼雲 南京女孩拍南京大屠殺紀念片獲國際大獎
    短片的導演洛翼雲是個26歲的南京姑娘,目前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電影製片專業。留美7年,洛翼雲說,過去在南京每年都會去祭奠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現在希望通過影片讓更多外國人了解南京大屠殺。洛翼雲說,外婆是一位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魏特琳的故事來自外婆的講述。在一次採訪中洛翼雲說,聽到「女性和平使者「,首先想到的就是「華小姐」、「外婆」和「南京大屠殺」,這是她創作的起點,她創作的另一個起點還來自「不蒸饅頭爭口氣」,讓更多人了解南京大屠殺。
  • 南京大屠殺,假扮女學生的金陵十三釵,她們的結局怎樣?
    現在我們過著安定的生活,可是大家是否記得那些為我們國家現身的勇士們,那些人在中國最黑暗的時候奮勇當先,為中國打開光明的一片道路,這些勇士中除了男生,還有很多女生,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有這13個女生,想必大家也都知道,就是金陵十三釵
  • 南京大屠殺:全人類永久不會忘記的恥辱與傷痛
    這一幕被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入紀錄片《南京暴行紀實》,被德國人約翰·拉貝寫入《拉貝日記》,被張純如寫進了暢銷西方的《南京大屠殺》中,也被復原到了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裡。夏淑琴家的悲慘遭遇成為南京大屠殺期間受害者的一個典型縮影。被屠殺的平民中不僅有南京人,還有從上海、無錫和其他地方來的難民。
  • 真相:金陵十三衩背後的真實故事
    這幾行文字,在2005年被華裔女作家嚴歌苓看到,發酵成小說《金陵十三釵》:13名妓女自願代替女學生充當日軍慰安婦。 13個風塵女子,在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中,激發起俠義血性,主動代替女學生,直面獸性大發的日軍……這是電影《金陵十三釵》講述的悽絕故事。
  • 日軍入南京,金陵學院女生危機重重,一位美國女士站了出來
    她是金陵女子文理學院的教務主任,明妮. 魏特琳。日軍轟炸南京時,美國大使館最後一次勸魏特琳離開中國,並給魏特琳三個選擇。第一,馬上走。第二,過些日子走。第三,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走。魏特琳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第三,她在「無論如何也不離開南京」的證書上籤上姓名。籤完後,她想到一個危險,於是在自己日記裡寫上,「如果我的中國同事認為我的存在威脅到他們,我馬上走。」
  • 《南京大屠殺檔案選萃》第三集:見證人記錄日軍暴行
    央廣網北京12月10日消息(記者湯一亮)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國家檔案局網站昨天公布了關於南京大屠殺檔案的第三集《南京國際安全區人員形成的材料》。第三集由四部分內容組成,包括美國牧師約翰·馬吉拍攝的南京大屠殺實景電影、南京國際紅十字會外籍人員撰寫的《日軍侵佔南京目睹記》、程瑞芳日記以及貝德士聲明書。
  • 感恩和平 重走「南京安全區」 |第三站: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1937年冬,侵華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20多位國際友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 他們與中方人士一道建立了3.86平方公裡的安全區,託起了中國難民「生」的希望。
  • 感恩和平 重走「南京安全區」 | 第三站: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1937年冬,侵華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   11月下旬,留守南京的20多位國際友人成立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   他們與中方人士一道建立了3.86平方公裡的安全區,託起了中國難民「生」的希望。
  • 人們為何稱金陵女大是南京淪陷時人間地獄中的天堂?
    出於日本民族「男尊女卑」的民族心理以及日本對於中國人的蔑視,日軍攻佔南京之後,大量強姦婦女,並通過各種慘絕人寰的方式虐殺中國婦女,上至老嫗,下至幼女。其行為之殘忍,遠遠超過德軍的性暴行 。金女大主要收容女難民,因此魏特琳看到並記錄下了許多日軍的性暴行。南京淪陷的前兩天,魏特琳就聽聞了許多年輕婦女被強姦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