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對暑假的記憶還是每年必播的《還珠格格》,那說明你和小編一樣,已經老了。
因為現在的孩子們在暑假期間怕是沒時間看電視了。
快樂暑假變「瘋狂」暑假
最近,一段標題為「暑假累還是上學累?小學生哽咽不語突然就哭了」的視頻在微博上引起了廣泛討論。
一部分網友心疼孩子們放暑假比不放更累,但也有網友表示一技之長真的很重要。
據報導,6月以來,各類暑假班需求上漲39%,其中,輔導類最受歡迎,佔比46%,遊學類、興趣類其次。
此前還有報導稱,杭州一位媽媽因為升學焦慮而花費半年工資,給孩子報了11個暑期培訓班,這條消息讓小編想起了曾經風靡朋友圈的那篇《月薪三萬還是撐不起孩子的一個暑假》。
面對暑期補習班,許多家長也很糾結——一方面不願孩子太累,並且花費不菲;另一方面看見大家都在補課,又不願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曾經的快樂暑假現在成了被補習班填滿的「瘋狂暑假」。
10日,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發布了《中國教育新業態發展報告(2017)——基礎教育》。
報告顯示,根據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數據,中小學階段學生的校外培訓總體參與率為48.3%。
參與校外培訓的學生平均支出約為5616元,平攤的生均支出為2697元。據估計,全國校外培訓行業總體規模達到4900多億元。
在生均支出方面,東北部地區最高,平均支出達到4357元/年;其次為東部地區,平均支出為3592元/年;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生均支出只有東北部的一半不到。
城鄉方面,農村學生平均校外培訓支出為419元/年,城市學生平均校外培訓支出達3710元/年,為農村學生的近9倍。
此外,一線城市學生的平均校外培訓支出達7781元/年,二線城市為4863元/年,其他縣市僅為2395元/年,不足一線城市1/3。
就不同學段差異來看,全國範圍內小學生學科補習的參與率為33.4%,初中生為43.7%,高中生為48.2%。
除學科補習外,近年來興趣拓展類的培訓正在成為校外培訓行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內容包括藝術、體育、科創、生活技能、研學等。
研究發現,全國範圍內學生興趣拓展類培訓的平均參與率為21.7%,低於學科補習的平均參與率37.8%。
興趣拓展類校外培訓的參與率和支出的城鄉差異都要遠高於學科補習,農村地區平均參與率為5.4%,城鎮地區平均參與率為29.0%。
就不同學段差異來看,全國範圍內小學生興趣拓展類校外培訓的參與率為27.9%,初中生為16.2%,高中生為14.6%。
培訓機構野蠻生長
隨著給孩子報培訓班的家長越來越多,培訓機構也逐漸增多。
早在6月份,各式各樣的暑期培訓廣告便開始鋪天蓋地,學校門口也經常可以看到培訓機構招生人員的身影。
組團報名現金優惠、掃描二維碼送小禮物等等,各種促銷手段吸引了不少家長和學生的眼球。
培訓輔導班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門,包括課業輔導、興趣愛好培養和藝術類專業培訓等多種項目。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在市區教育行政部門登記的教育培訓機構有1199家、在人力社保局登記的有351家、在工商部門企業大資料庫中登記的涉及開展相關教育培訓業務的企業機構近3.4萬家。
然而,目前校外教育培訓現狀卻不容樂觀。
部分校外培訓機構沒有自己的培訓場所,大多是臨時租用的寫字樓或店鋪,存在消防、食品衛生、交通等安全隱患。
部分機構屬無證經營,缺乏合法的辦學資質,缺乏必要的市場監管;培訓收費沒有標準,比較混亂。此外,還存在培訓師資水平參差不齊等問題。
除此之外,還需要被關注的是培訓機構收費的增速。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教授薛二勇表示,「一些教育培訓機構的收費以每天10%左右的速度上漲,收費越來越貴,這也是行業迅猛發展,但是仍不夠規範的重要表現」。
「還有一個數字讓人憂慮,據不完全統計,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中,證照齊全的比例不到20%,這給行業帶來了巨大的風險,直接表現為:機構違法違規成本低、教學質量無保障、價格機制混亂,聘用的教師無資質、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流動率過高,教學無保障等」。
一些培訓機構設有「諮詢顧問」,名為給孩子「量身定製」課程計劃,實為「讓你來了就走不了」。
流行的預付費消費模式讓工薪家長們肝兒顫:充值2萬元,每節課220元;充值10萬元,每節課200元。
在北京的中小學校周圍,不僅培訓機構眾多,而且課時費用更高,一節課外輔導課竟然需要800元。
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居民小區和學校周邊滋生出無數「小作坊」。
成都某培訓機構負責人表示,該校某培訓點附近就有150多家培訓機構,其中具有合法辦學資質的可能不超過3家。
一邊是市場風生水起,社會資本競相湧入,一邊是質量良莠不齊、教學水準頻遭詬病,教育培訓機構終於迎來了強監管。
多地區紛紛出手,整治校外培訓機構
前不久,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啟動後,各地高度重視,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向社會公布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方案。
一份沉甸甸的階段性成績單曬出:截至5月23日,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128418所,已整改培訓機構12251所。
其中,整改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機構2822所,佔存在此類問題機構總數的28.08%。
整改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類培訓「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機構1241所,佔存在此類問題機構總數的16.74%。
雖然各部門頻出重拳來給課外培訓熱「降溫」,但是課外培訓熱依舊「高燒不退」。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範先佐說,培訓市場始終熱度不減,一方面在於應試教育的病灶未除,另一方面源於一些家長的「著急式教育」:看著別家孩子在補習,認為自己孩子如果不照樣做就會落後。
國家督學楊國順認為,一些培訓機構片面強化分數論,推波助瀾了三大症狀:一是加劇了家長及學生盲目擇校的焦慮症;二是加劇了學生難以承受過重課外負擔的迷茫症;三是加劇了社會對學校教育不解甚至誤解產生的恐慌症。
精彩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