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規劃」這個詞,很多人並不陌生。但聽過,和明白總是有很大的差距。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是職業規劃,什麼是有用的職業規劃。
職業規劃,主要有3個重點:
1.找到自身的職業定位。
2.根據自身的情況,設定合理的職業目標。
3.培養能力,找對適合自己的路徑。
這3個重點,比較容易理解。但離真正變成有用的職業規劃,還有很大的差距。現在我們來深度解析下。
01
錯誤認識
第一種錯誤認識,很多人以為職業規劃就是:「告訴我,做什麼賺錢」。
這不叫職業規劃,這叫「聊天」,沒有職業價值。做什麼掙錢?做什麼都有可能掙錢,做什麼可能也都不掙錢,還是看怎麼做。這個世界做什麼賺錢的沒有?
就算跟你分享個看得見的掙錢職業,那也和你沒什麼關係。做帶貨主播,現在很掙錢。尤其是頭部的網紅,更是分分鐘流水過千萬。
那能說明什麼?其實,和你沒什麼關係。
第二種錯誤認識,「給我找個路子」。
這也不叫職業規劃。如果無論什麼背景,什麼能力,什麼特質,都可以做的事情,那麼很快就人滿為患,不值錢了。第一批人擺地攤,佔據了有利位置,獲得了先發優勢,肯定會有點好處。當都去擺地攤了,那就不是好路子了。
商業講究供需關係,如果「供」的人太多,「需」的人變少了,怎麼平衡?有10個同行業商戶,100個客人,那麼一個商戶平均可以獲得10個客人。那1000個同行商戶,100個客人,會發生什麼呢?
第三種錯誤認識,「給我答疑解惑」。
這也不叫職業規劃。天天熱情服務,和你聊天,解決各種小困惑的,肯定不是職業規劃。不是銷售,就是陪你聊天的。當然,陪聊天也不是不好,很多人有這個需求。但和職業規劃,完全不是一個事。
職業規劃這種事情,基本做一次就夠了。或者說,5到10年做一次就夠了。如果今天猶豫,明天懷疑,後天做新的嘗試,那規劃的意義是什麼呢?
如果職業規劃幫你解決「為什麼我這麼思考問題?」,「為什麼這個世界是這樣的?」,「我自己都不了解自己了!」,「我對世界有太多的懷疑了!」
這些問題,都屬於坐而論道。很多大師解惑的段子,不就是如此嘛。你搞懂了一些物理世界的基礎知識,就可以有職業方向了嗎?恐怕不能。
第四種錯誤認識,各種「專業」性格測試。
很多學員都會來說,我參加了某某專業測試,是很多人認可的。正因為很多人認可,那就應該很準。正因為很準,那就應該很有用。
真的有用的話,你還會迷茫嗎?真的有用的話,你還會諮詢職業規劃嗎?還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不同的性格,在不同的職業,顯現是不一樣的。比如一個不願意說話的性格,做銷售的時候可能就是劣勢。但是做研究工作的時候,可能反而成為了優勢。
可以參加各種「專業」的測試,當作娛樂,當作了解自己,就可以了。和職業規劃,聯繫不是很大。
02
職業+規劃
那什麼是職業規劃?
就是「職業+規劃」,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就是職業規劃。
什麼是職業?
對大多數人來說,職業就是謀生的手段。對小部分人來說,是追求人生價值的、尋找自我價值的過程。對於有些人來說,可能開始是為了謀生,後來變成了追求人生價值。
單看謀生這個層面的話,也就是你的謀生職業。所以核心在於「你」,在於根據「你」設定。比如帶貨主播掙錢多,尤其頭部網紅。你如果不是那塊料,可能完全不會有起色。
所以「職業」,就是根據你的能力、特點、經歷等等因素,找出你的機會。再比對現實中的社會分工和機會,幫你找到適合你的「職業」。
比如籃球巨星詹姆斯去踢足球,可能就不會是世界級的巨星。比如足球巨星C羅,如果去打籃球,也不會成為世界巨星。當然,他們會比我們一般人強太多太多了。
那什麼是規劃?
規劃就是根據你的職業定位和目標,找到需要培養的能力,再系統的提升。當你提升到了具備相應的能力,機會就會是你的。其實就是因材施教,而不是統一對待。
比如你要當一個唱歌主播,你得先培養唱歌的能力吧?甚至還有調試設備,和粉絲聊天等多項技能。當你儲備夠了,再去當主播機會就會很大。
所以,「職業」和「規劃」,二者缺一不可。缺一個,就運轉不了。
03
重點
那職業規劃的重點是什麼?
重點是因材施教,也就是找準自身定位。就像上面所說的,詹姆斯就應該去打籃球,C羅就應該去踢足球。儘管他們都是天賦異稟,但依然需要選對路子。我們這些普通人,容錯率更小,更應該找對路子。
重點,也是難點。需要對社會有一定的認識,最起碼要去過大公司和小公司吧?最起碼要在上市公司和小公司都做過吧?最少有多年的創業經驗吧?最起碼有一定的財富吧?也就是需要一定的認知水平,才能真正有效。
正因為這個原因,很多人自己做職業規劃,或者找個「陪聊天」的做職業規劃。總是越來越迷茫,越來越不清晰自己的定位。
差之毫厘,謬之千裡。比如馬雲,能做一個優秀的企業家。那70%的馬雲呢?可能更適合做一個老師。80%的馬雲呢?可能更適合做銷售。有時候,就差那麼一點點精準度,效果就會差很多。
04
誤區
職業規劃,還有兩大誤區。
第一個誤區,就是以為一勞永逸。因為有了職業規劃,就應該馬上發生實際生活的改變,甚至物質的改變,甚至換了個頭腦。
這種想法,就是過於高估了職業規劃的價值。把職業規劃,當做了「神藥」。
就算是詹姆斯和C羅,他們知道了自己的職業定位。也需要每天精進,每天刻苦鍛鍊,還有一步步的來,才會成為真正的巨星。
高估職業規劃的本質,就是有點異想天開,有些急功近利。
第二個誤區,就是以為職業規劃沒什麼用。有些人有了職業規劃,感覺每個字都認識,並沒有給自己找到「不知道的可能性」。
「我知道我要去工作,慢慢一步步的提升。我還以為你會告訴我,做一個什麼事情,我就能成為大師呢。感覺沒什麼用,沒有讓我立馬起飛的感覺。」
這個誤區,有2個原因。1是低估了職業規劃,覺得自己本來就知道。2是高估了自己,覺得自己頭腦很清晰。
如果你真的很清晰,你就不會迷茫了。當然,你也不會是現在不滿意的自己。
希望今天的內容,能更好的幫到你。
子桓私塾,每周乾貨分享給你。
公眾號:子桓私塾,我們的目標是提供20年的經驗知識分享,現在已經完成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