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規矩和沒規矩的孩子,有什麼不一樣

2020-08-28 0沉默的陌生人0

前幾日,我們一家三口出門用餐。大概是因為疫情的緣故,用餐的人們都自覺隔桌吃飯,互相保持著一定的安全距離、輕言淺笑,感覺好像就連用餐氛圍都有了提升。

剛剛開始吃飯的時候,餐廳裡又來了客人。他們人不多,動靜可不小。

走在最前面的是女兒,大約二十五、六歲的年紀,她一邊環視著大廳內的情況一邊大聲說:「媽,我看著人不多,你說咱們坐哪裡?」

媽媽走在後面,大聲回答:「隨你便吧,坐哪裡都行。」母女倆剛剛坐下,菜單還沒拿過來呢,爸爸和一個年輕男子進來了,一看位置爸爸就嚷嚷起來:「幹嘛呢你們倆,這麼多地方,不會往空調邊兒上坐啊,不知道我怕熱啊?」

於是四個人熱鬧的換了個位置坐下,從點菜到用餐,整個過程裡這家人大聲說笑,這就麼說吧,他們點了什麼菜、昨天女兒看了什麼電視劇,男友買了什麼東西,媽媽單位裡的瑣事,一頓飯的時間裡,大半個餐廳的客人都知道了。

這還不算,這家人還當著服務員的面,點評餐廳的菜式。好像有個涼菜醋放多了,他們對此表示出了極大的不滿。服務員說給他們重新做,但是他們堅持退掉。

最後老闆親自過來,道了歉、退了菜,這家人才作罷。但是我清楚地聽到媽媽說:「這回可賺了,這菜咱們都吃了一半,你們爺仨愣是讓他們給退了!」

幾個人哈哈大笑,得意於剛才爭執時的一唱一和,完全沒有注意到其他客人對他們投去的不屑眼神。

夫子廟狀元榜


《史記·禮書》中說:「人道經緯萬端,規矩無所不貫。誘進以仁義,束縛以刑罰。」

司馬遷說得特別明白,甭管做什麼事情,都得有規矩。按照規矩做事,那您就是仁義之人,如果不按規矩來,唯所欲為,那您早晚犯法,去受牢獄之苦。

其實人的教養,不會局限於受教育程度,但是懂規矩的人,必定讓人高看一眼。

還記得地鐵裡的民工師傅嗎?

非尖峰時間段,地鐵裡面明明有座位,但是他們仍舊選擇席地而坐,為什麼?因為他們的身上全是泥土。

他們怕把乾淨的座椅弄髒,所以寧可坐在地上。或許他們的文化水平低,但是他們懂得推己及人的考慮問題。這就叫懂規矩。這就是教養。

坐在家裡靠著門的男孩全長Full Length Of Boy Sitting Against


朋友的女兒跟小夥伴喬喬住在同一個小區,又在同一所學校讀書。兩個人非常要好,因為平時都是在外面約著玩兒,所以朋友對喬喬並不是太了解。

有一天,喬喬的媽媽必須出門辦事,但是帶著孩子很不方便。她向朋友求助,朋友痛快地表示可以幫忙照看半天孩子。

早上,喬喬媽媽如約把孩子送過來了。

朋友關上房門,看兩個孩子開始做手工,就去廚房給孩子們準備水果。

再回到客廳,朋友嚇了一跳。

基本上客廳裡所有的抽屜都被打開了,東西也有被翻過的痕跡,而喬喬正在拉立櫃門。朋友趕緊上前阻止,詢問孩子們在幹什麼。

女兒一臉委屈的跟媽媽解釋:「喬喬說不想做手工了,想找點玩具,然後就開始到處翻,我跟她說了,這裡面沒有玩具,她說她要自己找東西玩兒。」

朋友心裡不悅,但是沒有表現出來。她耐心地說:「喬喬,阿姨家裡沒有那麼多玩具,要不你們倆看會兒動畫片好不好?你瞧阿姨還給你們準備了水果呢!」

喬喬聽朋友這麼說,穿著鞋子就跳上了沙發:「行行,快把電視打開。」

跳了兩下,她走過來看了看水果說:「怎麼是桃子啊,我最不愛吃桃了,有沒有芒果啊?」

聽孩子說不愛吃桃,偏偏家裡又沒有芒果。朋友連忙問:「別的水果行不行啊,阿姨不知道你愛吃芒果,西瓜行嗎?」

「行行行,西瓜我愛吃,不過我不吃籽兒。」喬喬一點也不客氣地說:「你趕緊給我弄去吧!」



朋友看了女兒一眼,沒有說話。扭身進了廚房,女兒跟進廚房裡小聲說:「媽媽,喬喬怎麼這樣兒啊,我不想跟她玩了,您讓她回家去行嗎?」

朋友開導女兒:「媽媽已經答應喬喬媽媽照顧她了,就一定要做到,你們看完動畫片以後,去畫畫好不好?」

女兒噘著嘴走了,朋友切完西瓜,看到女兒一臉無奈的坐在一旁,而沙發上的喬喬,已經打開了女兒的薯片、巧克力,吃得正香。

好不容易送走了喬喬,朋友終於鬆了一口氣。女兒氣鼓鼓地問:「媽媽你怎麼就不說她呢,她怎麼能這樣呢,你為什麼不跟她媽媽告狀?」

朋友想了想,耐心地跟女兒解釋了很久。

本來她是不想說什麼的,但是她覺得女兒說得也有道理,這些不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朋友,她還是應該提醒一下喬喬的媽媽,沒想到她剛說完關於喬喬翻動家裡物品的這件事情,喬喬媽媽就蠻不在意地說:「這孩子就這樣,好奇心特別重。」

於是朋友就知道,別說自己的女兒不想再跟喬喬一起玩兒了,就連她自己,也不想再跟喬喬媽媽多聯繫了。

親子互動


老話說得好:「有規矩才能成方圓」。老禮說的規矩指什麼,指的就是「三綱」「五常」「十義」。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五常」:仁、義、禮、智、信。

「十義」:父慈、子孝、兄良、弟悌、長惠、幼順、君仁、臣忠、夫義、婦聽。

試想一下,如果可以做到以上這些,那麼這個人的品質和情操肯定是高尚的。

尤其是在當下的社會,對年輕人禮數、禮儀、禮教的培養都是極其重要的。我想這也是教育部門近年推行國學教育的一個原因。

通常,我們看到一個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品質缺陷,並不會橫加指責。因為在這個孩子背後,是其父母德行的缺失。

所以,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除了要讓他汲取知識、拓寬眼界,還要注重培養他成為一個懂規矩的孩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今什麼事情都講究效率,時間就是金錢。在這種條件下,人們肯定更加重視來自人際關係交往中的第一印象。

比如應聘、徵婚、職場競技中,一個人的素養,決定著這個人的品質,也決定著別人對你的認可。

而這些品質,往往又是通過工作和生活中,待人接物的細節來體現。在這個時刻,你的舉止和言談,是不是有規矩、懂禮數,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一個智商和情商雙高的人,必定是懂規矩的。

美麗孤獨的女孩在日落時分在水邊等待某人Beautiful lonely girl waiting


記得曾經看過一個訪談節目,星二代郭麒麟給華少倒茶,不小心把茶倒得太滿溢了出來,他立刻道歉:「不好意思,這杯我喝。」

這就是中國式餐桌禮儀。「茶倒八分,酒倒滿。」表示著對客人的尊重。如果不小心做錯了,一定要馬上道歉,避免客人介懷。

就憑這麼一個細節,我就喜歡上了郭麒麟這個大男孩,後來看過他參與過的很多娛樂節目,他表現出來的都是特別懂規矩的那種溫暖和貼心,這種骨子裡的教養,是裝不出來的。

對於孩子們來說,知識由老師來教導。為人父母的我們能做的,就是讓這些被當代年輕人摒棄的規矩,來成就他們的教養。

時間自然會證明,懂規矩的和不懂規矩的孩子,真的就不是一個樣兒。

相關焦點

  • 孩子沒有規矩不懂禮貌,多半是父母的溺愛,2招給他們立規矩
    導語:隨著孩子的年齡的增長,大部分家長都會發現一個普遍的問題,那就是孩子動不動就會亂發脾氣,出現與父母對著幹的行為。面對孩子的這種情況,多數家長還是會優先選擇對孩子進行說教,但孩子總是聽不進去,對自己的行為毫不制止,這樣讓很多家長感到非常的頭疼。孩子越來越沒規矩,對父母都這樣更別說對其他人了。
  • 多立規矩孩子就有好教養?錯!沒有這4個前提,再多規矩都白費力
    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太嚴格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最好是跟孩子進行一次充分的討論,而不是把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進行控制。比如孩子吃飯沒規矩,東挑西撿,用手抓著吃,又或者孩子總是剩下半碗飯。家長完全可以耐心的詢問孩子是什麼原因,是因為食物不可口?不習慣用筷子?還是真的是因為吃不下了?傾聽、了解孩子真實的想法,再給孩子制定規矩。什麼時間開始吃飯、吃飯的時候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
  • 做有原則的父母,培養懂規矩的孩子
    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 總說孩子沒有規矩,那"規矩"到底是什麼?這樣做讓孩子遠離熊娃
    文/爸媽快來看說到規矩,總有很多家長不停地說孩子沒有規矩,比如孩子見面不喊人被說沒規矩,吃飯不等別人上桌就開吃也會被說沒規矩,仿佛孩子的童年"沒規矩"早已成為了家常便飯,說孩子"沒規矩"僅需一句話,但讓孩子變得有規矩就並不簡單了。
  • 從現在開始,做有原則的父母,培養懂規矩的孩子
    從小如果沒有爸爸媽媽制定的規矩來約束他,孩子容易為所欲為,更不懂得判斷自己言行是好的還是壞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將會變成一個不遵守規則的人,對於孩子的人際關係也將有非常大的影響。這種非此即彼的選擇,必然會給孩子的成長造成負面影響。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後者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我很同意這樣一句話:「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 沒規矩的孩子早晚吃大虧:德國十條家庭教養規則,教出自律好孩子
    公安大學的李玫瑾教授曾指出:「沒規矩的孩子早晚會吃虧,」「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如今很多孩子身上都存在普遍問題,所以「熊孩子」也越來越多,令家長都很頭疼。好的家風,是一個家庭的無價之寶。家風雖然是無形的、潛在的,但是對孩子的影響也是很大。
  • 「一點規矩都不懂」這句話是孩子沒有規矩,還是父母教育的失職?
    一點規矩都沒有」「叔叔跟你說話,你怎麼不知道站起來呀,怎麼那麼沒規矩?」「大人說話小孩別插嘴,規矩點」。這時候孩子心裡想的只有一句話:「你什麼時候給我說的這些規矩啊?」反而另一個女孩,則顯得沉默多了,有個叔叔過來跟這個女孩說話,女孩還是坐在位置上安安靜靜的聽著,這時候女孩的爸爸說話了:「你叔叔給你說話呢,你都不知道站起來聽嗎?怎麼這麼沒規矩!」雖然是笑著的語氣,但女孩臉色還是明顯黯淡了很多。並不是說這個女孩不懂事、沒規矩,而很明顯的是女孩的父母並沒有教給孩子這方面的「規矩」。
  • 有原則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有規矩的孩子
    優佳寶貝Yoka蠻喜歡郭德綱對郭麒麟的教育方式的,給兒子立規矩,讓他在這個規矩中成長。過度溺愛孩子的家庭很容易讓孩子養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的壞習慣;過分強調規矩的家庭很容易讓孩子變得謹小慎微、循規蹈矩。 在規矩和愛之間,如何調好一個合適度?明白這些,會容易很多。
  • 孩子沒規矩,試試這些有趣的「懲罰」!
    先放下手邊的工作,並走到孩子身旁,讓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關注;然後詢問孩子爭執、吵架的原因,並耐心聽完孩子的想法;灌輸孩子打人、搶奪是不正確的行為和觀念,並要求孩子學習說「請、謝謝、對不起」。  2、沒收心愛的東西。將孩子亂丟的物品予以沒收,作為懲罰。
  • 孩子飯桌上沒規矩怎麼辦?父母記住這三點,培養孩子餐桌禮儀
    餐桌上的禮儀與一個人的家庭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繫,不懂得餐桌禮儀的孩子往往讓家長十分頭疼。還記得在《媽媽是超人第二季》中,有一幕畫面引發了很多父母的共鳴,包文婧和包貝爾的孩子包餃子在吃飯的時候非常任性,無論媽媽怎麼哄就是不吃,甚至直接把碗摔碎了,弄得包文婧很是生氣,最後折騰了好久,包餃子才肯吃飯。那麼孩子為什麼會在餐桌上出現不懂規矩的情況呢?
  • 有愛又懂規矩 孩子才有未來
    現在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觀念:認為在孩子小時候,應該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有些規矩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懂。還有家長覺得,對孩子約束太多會讓孩子變得畏首畏尾,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但自古以來,講規矩、懂規矩、守規矩,一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教育的首要任務就是樹德立人。
  • 沒有「規矩意識」的孩子,將來怎麼辦?兩個方法培養規矩意識
    導語:在親戚家做客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的場景:親戚家的小孩來到家裡之後,會對一切事物都感到新奇,總是碰碰這個、摸摸那個,就很有可能會弄壞,沒過多久,家裡會被小孩搞得不成樣子,而家長通常都會呵斥一聲,但也就和耳旁風一樣,小孩根本不會放在心上。這就是我們平時所謂的&34;的一個典型現象。
  • 看孟鶴堂直播的感想:希望我們都可以做一個有教養懂規矩的人
    孟鶴堂的直播還是和他往常一樣,照顧師兄弟,沒有什麼可說的,那件顏色的大褂的顏色好久沒有看到了,真的好好看呀(沒文化,不會誇,就是好看)明明自己膽小,還要講鬼故事,結果被嚇到了吧。最大的感觸還是希望我們都可以:希望我們都可以做一個有教養有內涵的人懂規矩的人。昨天是孟鶴堂的直播,身為嘉賓,就應該有嘉賓的自覺,不能因為堂堂好說話就可以為所欲為。
  •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一道單選題!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管得太少和管得太嚴的父母在我們身邊都不少見。一般溺愛孩子的父母認為,孩子要面臨的壓力已經很大了,趁著現在還小,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放縱孩子一下也不會對他造成什麼影響。而太嚴格的父母則認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現在不從生活細節上管教孩子,以後怎麼讓孩子在社會上立足?
  • 「這孩子真沒家教」,家庭中應教的三類規矩,別讓孩子被罵沒教養
    今天和大家聊的話題是:家庭中應該教的三類規矩。大多數人,如果在生活中看到那些「熊孩子」時,往往都會說一句「這孩子真沒家教」。說的是孩子,但「罵」的是家長。老人常說,孩子沒規矩、沒教養,那是因為家長沒教好,孩子不懂事,難道大人還不懂事嗎?
  • 孩子什麼時候該給自由,什麼時候該狠狠管:4句話,告訴你答案!
    愛孩子和立規矩從來不是單選題其實,太過嚴厲或太過縱容孩子的父母,在我身邊都不少見。兩個陣營甚至互相認為對方在毀掉孩子。過度愛孩子的家庭造成孩子沒規矩,不懂禮貌不懂尊重;太嚴格則讓孩子謹小慎微、循規蹈矩。家長們有必要認識到——規矩和愛本來就是統一的。民國年間,廣東一位省長寫過一本叫做《家庭教育》的書,書中寫到: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活潑,沒有規矩的自由叫做放肆,不放肆叫做規矩,不活潑叫做呆板。
  • 自由不等於沒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規矩的孩子自控力不會差
    逐漸引導孩子學會遵守規則,那麼他們進入學校以後,學習一遍不會那麼累,上課並不會覺得是一種束縛。我進入社會之後,他們就更懂得遵守規章制度,自律性就會比較強。造成孩子規矩意識淡薄的原因是什麼?新生代父母。更要重視給孩子的立規矩。
  • 如何把「愛和規矩」同時給孩子!
    愛孩子,怕他沒規矩;管孩子,怕他缺愛。怎麼辦?父母總在愛與規矩之間,很難抉擇。我們深愛著孩子,看到他們不開心,自己也會難過,但是為了樹立規則意識,我們又不能無條件地順著家裡的熊孩子。那麼「愛」與「規矩」之間的平衡點到底在哪裡?生活中,「懲罰」已經成了很多家長最常用的殺手鐧了。的確很好用。也很省事。似乎身邊所有的家長都是這麼做的。
  • 孩子不聽話?沒規矩?教育專家教你這樣培養孩子的規矩意識
    然而,在對孩子的行為作為了大量的觀察與了解後,我發現孩子一般會有這樣幾種情況:一、大部分孩子規則意識淡漠這類孩子頭腦中沒建立起規則意識,或是規則意識淡漠,他們不知道應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行為多源於情緒或興趣衝動,不考慮行為後果,想法很天真。
  • 這類「有教養」、「懂規矩」的孩子,將來或許會有社交障礙……
    而她似乎從未進入「捕捉和逃跑」的狀態,反而像一個糾察隊長一樣,不斷挑其他孩子的「錯」,我聽見她不時在喊:,可能還會因為孩子「聽話」、「懂規矩」而沾沾自喜,覺得這就是「有教養」的體現;覺得這樣教出的孩子,才能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