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罪犯,挾持了一個男孩。剛要滅口,男孩哭求:「你別殺我,我是獨生子,要是死了,我爸媽還有爺爺奶奶以後怎麼辦啊?你也有媽媽,你如果就這麼死了,你媽媽回來找不到你,她會怎麼樣啊?」
罪犯哭道:「我媽才不管我死活呢!我在與不在,他們都不管我!」
沒想到,男孩說了這麼一句話:「那這樣的話,你要是不嫌棄我,你把我認作乾兒子,等你老了,我陪你,我把你接過來,為你養老。」
罪犯最後把男孩放了,這是2003年發生的一個真實案件。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說,她後來接觸過這個男孩,小孩天性善良,有一顆「利他之心」。
關鍵時刻,利他之心能救命。當然,這是一個極端案例。實際上,宇宙間的一條真理是:懷有利他之心,最終會走向利好,讓自己受益。
稻盛和夫說:「當我們擁有幫助一切事物向更好的方向前進的願望,擁有幫助他人獲得幸福的美好心靈時,就與『』宇宙之心』產生了協調和共鳴,就能自然而然的將事物導向更好的方向。」
利他之心,是稻盛和夫80多年人生哲學和經營理念的核心所在。
這位原本普普通通的老人,一路通過修煉這顆「利他之心」,不但罕見地扶植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而且在接手已破產的日航後,僅用一年時間,就做到了三個世界第一:利潤世界第一,準點率世界第一,服務水平世界第一。
利他之心真有這麼神奇麼?有。
稻盛和夫在他的新書《心》裡說:人心的核心部分,是「真我」,「真我」所發出的利他之心,擁有改變現實的力量,自然就能喚來好運,把事情引向成功。
看完這本書,我可以確定地說,稻盛和夫絕不是在道德說教,也不再僅僅停留在經驗層面,而是有著更為深廣和牢固的哲學根基。
放眼當下,無論是個人還是社會,多半時間都忽略了這種心懷利他的精神,導致個人常因失敗而焦慮浮躁,社會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
也許,我們都該沉下心來,著重理一理稻盛和夫的這個「利他之心」,探一探任正非嘴裡的「我不如稻盛和夫」、以及馬雲三次登門求教這位老人的背後玄機。
1、利他之心具體指什麼?
按理說,向好向善、助人為樂的心,可以說人人都有,從小父母和老師就這麼教育我們,現在還拿出來說,有什麼新鮮的呢?
實際上,擁有是一回事,而把它當成信念乃至信仰是另一回事。
一個人,遇事偶爾發善心、幫助人,和把為他人著想作為信念信仰,事事都為他人盡力,是不一樣的;
一個企業也是一樣,偶爾地發發福利、安撫員工,和把追求全體員工的幸福作為企業信條,更是不一樣的,後者必然發展更為長久。
人所能擁有的、最為崇高最美麗的心,就是關愛他人的善良之心,就是有時候犧牲自我也要為他人盡力之心,這樣的心,用佛教的語言,就叫「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說:不管想做成什麼事,不管面對怎樣的命運,只要我們活著,目標就應該是培育一顆為他人著想、為他人努力的善良之心。
2、為什麼要有利他之心?
宇宙間的一個法則是:如果動機是善意的,事情就會朝好的方向發展,如果動機是利己的,或者邪惡的,那麼不管多麼努力,事情都無法順利推進。
一個人,首先要為身邊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一個企業,首先要為客戶為員工的利益著想,最終,才會讓自己受益。
稻盛和夫重建日航時,其中重要的一步,是實施為期一個月的領導者教育。一開始,大家都覺得,公司都處在這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了,還不緊不慢地開什麼教育學習會啊!這不耽誤事兒麼!
稻盛和夫在會上講的,不是管理方法,也不是技巧手段,主要就是他的這套「利他之心」「感謝之心」的理念和思維方式。他覺得,雖然大家似乎對這些道理都懂,但根本沒掌握、更沒能實踐,而這才是招致公司破產的元兇。
說不清具體什麼時候,員工的心靈果然起了變化。他們開始主動做出對客戶好的行為,而這些行為是手冊上沒有的、也沒有任何指令指示他們這麼做。他們開始主動思考、自發行動「現在該為客人做什麼」這件事。員工有了利他之心,企業就有了靈魂,又活過來了。
稻盛和夫的一生中,「利他之心」不只這一件事。回憶過往,每當他持一顆患得患失、自私自利之心時,人生就充滿了挫折,而當他不得不改變利己心態,在利他的方向上思考和行動時,人生就進入正向循環,接連取得成功。後來,他構建了一套利他哲學體系,不僅自己的人生無往不利,還幫助很多人走上幸福成功之路。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做一件事,究竟是基於利己之心,只顧自己的動機,還是基於利他之心去使用自己的能力,結果會有天壤之別。
3、怎樣做才算是有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的經驗是,不管在商業上,還是人生的其他方面,凡是根據「讓對方受益」這一基準所做的判斷,都算是利他之心。
那怎麼平衡「利他」與「利己」?畢竟,每個人都是有利己之心的,這是本能。
稻盛和夫說,作為凡人,我們能做的,就是提升一個降低另一個:儘可能地降低「利己」之心所佔的比例,提升「利他」之心的比例。而這正是磨鍊心性、提升人格的過程。
如果遇上了心術不正的人,想利用這一點佔我們的便宜怎麼辦?最好的辦法,就是遠離。千萬不要為了回擊也耍陰謀詭計,那就變得跟他們一樣了。
總之,每做一件事,可以先思考自己的動機。
我個人的經驗是,一件事,如果利己之心多,那就不會做長久,頂多是獲利一時;但如果利他之心多,這件事就會做長久,你早晚會從中受益。
作為一名講書人,我很喜歡把自己覺得好的書分享給大家,共同探討交流感想,這是一種熱情。如何讓這種熱情不是「三分鐘熱度」?
那就是多給別人提供有用的內容,提供能幫到他們的技巧和方法,這樣下來,別人有所收穫,就會一直支持我,而我個人,一方面通過分享對內容加深了理解,另一方面用輸出倒逼輸入,讓自己讀更多的書,形成良性循環。
每個人擅長的不一樣,多挖掘自己,你也可以找到一件自己感興趣的事兒,並把它堅持下來。
除了利他之心,稻盛和夫的這本《心》裡還有很多內容,比如如何磨鍊心靈,如何提升人格,「作為人,何為正確」等等,他不是泛泛之談,而是讓人深思,尋根求源,最終達到真我境界。
無論如何,都要記住:心靈,才是塑造人生最重要的因素。人生由「心」開始,到「心」終結,這是稻盛和夫80多年人生得到的至上智慧,也是度過美好人生的終極秘訣。
最後,真誠推薦《心》這本書,原價59元,現價只要48元,是一次難得的增值自己的機會。
————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有意思,可點個讚鼓勵一下。謝謝。
我是【妖妖的微笑】
一個熱愛讀書、寫作、講書、旅行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