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椒兒媽媽,一個時間相對自由的全職媽媽,喜歡分享,喜歡傾聽,希望把經歷過的、看到過的、聽到過的,用文字的方式表達出來,對觀者在育兒上、情感上有所啟發……
文|家有小甜椒兒(專注優質原創,抄襲必投訴維權,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們常說,冷暖自知,旁人的冷嘲熱諷不重要,關鍵是看自己的真實感受。
尤其是在照顧寶寶這件事上,別人的看法或者是閒言閒語完全不需要走心,只要我們覺得付出所值,覺得得到的樂趣要遠遠超過自身的辛苦就行了。
可是有的時候,自己就先心酸了。
王姐本來沒有什麼事情了,獨生子27歲了,已經結婚了,老公工作穩定、十分顧家,她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辭掉了工作,自己繳納保險,現在每天除了收拾房間、看看電視,基本上已經過上了退休般舒服的日子。
可是前兩年她心血來潮,想要二胎,希望趁著自己年輕把孩子養起來,反正在家閒著也是閒著。
她產生這樣的想法主要還是起於跟兒子兒媳鬧矛盾,小兩口稱做丁克,不打算要孩子,為此跟兒子吵過好幾次,拗不過兒子。
既然兒子不生,索性自己生。
王姐也算是爭氣備孕一年,到去年順利分娩一個女兒,王姐可以說是稱心如意了。
可是接下來就讓她陷入了極大的痛苦中,照顧小寶寶太辛苦了,尤其是老公要上班,需要充足的睡眠,為了不打擾老公,兩個人分房睡,照顧嬰兒的重任就落在自己頭上。
起早貪黑,有的時候整晚上都睡不好,要抱著缺乏安全感的小傢伙,月子還沒出,頭髮先白了很多。
時隔二十幾年再要孩子,她的身體已經吃不消了,照顧孩子的精力也跟不上,時常丟三落四,忘東忘西。
孩子一天天長大,她卻一天天見老。
如今再對比小區裡帶娃的奶奶們,一個一個穿的時髦打扮的靚麗,看起來比自己年輕十幾歲,再看看自己難免心酸,對比之下自行慚穢,一時間後悔把自己推到這條路上。
1、 需要付出的精力不同
奶奶幫著兒女帶娃,也就是白天的幾個小時,晚上帶娃的重任一般會落在年輕人頭上,老人晚上還是可以睡個好覺的。
而睡得好不好,直接影響一個人整體精神面貌,睡眠質量好,這個人看起來就年輕十歲。
49歲當了媽媽,沒有人幫忙帶娃,日夜操勞之下,身體肯定吃不消,看起來一定會顯老。
2、情緒和心理不同
另外就是情緒是有差距的,49歲當了奶奶,跟49歲當媽媽,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狀態,前者只能是精力充足、且很有滿足感,到哪裡都有優越感,而後者則截然不同,會明顯情緒上低落,不願意提及自己的年齡。
3、留有的個人時間不同
49歲當奶奶,個人時間還是很充裕的,一些喜歡打扮的老太太,完全可以把自己打扮的很年輕,然後高高興興帶娃。
但是49歲的媽媽,時間全部給了小傢伙,晚上哄娃睡覺,白天帶娃,有這個空閒還要趕緊補覺,根本沒有時間顧及自己。
想要二胎,還是三思而後行,考慮事情要周全,避免像上位49歲媽媽一樣,只剩下後悔。
而且現在養孩子付出的不僅是精力和時間,還有金錢,孩子喝奶粉、用尿片,每個月的消耗是很大的。
1、先考慮自己的年齡問題
二胎政策開放是給年輕人開放的,雖然不限制年長的媽媽們,但是媽媽們要二胎還是三思而行,年齡太大,孕育生命已經不合適了,首先威脅的是個人的生命安全,其次威脅的是胎兒的健康,不要因為一時衝動,最後害了自己、害了一個家庭。
2、考慮家庭問題
除了年齡問題需要考慮,還有家庭問題也需要考慮。就像上文中提到的,49歲再要孩子,照顧孩子的任務要落到自己的頭上,很難找到一個可以無償幫自己照顧寶寶的人,即便父母健在,年齡太大了,也不適合照顧寶寶。
3、考慮家庭經濟條件
其實如果錢多,很多問題都不是問題,比如說是去年轟動一時的山東棗莊的67歲超高齡產婦。
孩子生下來以後可以重金請專業育嫂幫忙,給孩子買輔食機都買2000多元的,很多年輕人都捨不得買。
如果家庭生活比較富裕,有充足的存款,不需要每天算計著生活費,住得起最好的醫院,有最好的專家保駕護航,很多問題都可以忽略。
4、家庭成員的態度問題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家庭成員的態度問題,就像開篇提到的案例,49歲的媽媽完全是因為兒子不要孩子,一氣之下自己要了二胎,兒子兒媳對此支持的可能性不大,這就容易引發家庭矛盾。
之所以要重視家庭其他成員的態度,關鍵是孩子出生以後是否會有更多的人愛護和幫助,這對上了年紀的父母來說很重要。
35歲以後要孩子就已經是高齡產婦了,而50歲前後再要孩子,甚至是60歲以後再要孩子,已經算是超高齡產婦了。
對於這樣的人群,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更多了,除了有以上提到的幾點,還有一些很容易影響到個人的生活。
1、對比之下的心情
遇到同齡人之後,別人已經基本上進入了頤享天年的時候,而這些媽媽卻還在為照顧嬰兒發愁,白頭髮一天比一天多,整個人一天比一天頹廢。
假使沒有任何流言蜚語,媽媽們自己能夠接受這樣的鮮明對比呢?
2、 孩子的心情
即便我們不辭辛苦,把孩子拉扯長大,孩子順利入學了,這個時候孩子的心情家長能夠理解呢?
當有人嘲笑他說「你媽媽真老,為什麼看起來像你的奶奶」,孩子無法接受,媽媽該如何面對?
而出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勢必會從小就飽受人們的言語之苦,很有可能會影響孩子的性格。
3、媽媽能夠等到孩子可以獨立生存
再有需要考慮的一個問題是,媽媽能否堅持到孩子獨立生存?人都會變老,人都無法抵抗衰老,當衰老來臨的時候,孩子還沒有長大,年幼的孩子該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生存?
如果不能保證孩子安全地長大,獨立於這個社會,那麼讓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不負責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