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德CLIL通識教育課堂】--愛國主題公益英文活動課

2021-02-19 邁德國際成長中心城南優品道中心

此次課堂為純公益課堂,對邁德及非邁德學員免費開放

向世界講訴中國故事/中國文化是我一直致力於在英語教學中需要融入的一個重點內容。而此來自於我自己的親身經歷。

尤記得2002年教我的第一位英國老師告訴我他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穿著藍布衫年代時讓我哭笑不得,而直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他的震驚和好奇,並主動來詢問我更多關於中國現在的變化,以及有關中國的文化和故事。

甚至到後來成都在全球城市的影響力不斷提高,我不用再向我的英國同學介紹 I『m from Chengdu, the hometown of giant pandas,而是可以大方簡潔地回答:I am from Chengdu.

所以設想一個場景,我們雖然了解西方許多文化,某一天與一位外國人坐在一起吃漢堡或者披薩的時候,對方好奇地詢問中國有哪些飲食文化有哪些傳統節日,這些節日有什麼特色,你會怎麼回答呢?我們能否驕傲地用英文說出我們國家至少三個以上傳統節日以及節日特色呢。

語言地目的在於交流,這個交流包含了言語的交流,更包含了更深層次文化、商業以及學術的交流等。因此,隨著中國在世界地影響力不斷提升,我們學習英語已經不再是僅僅為了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化,而是肩負著向世界講述中國文化/故事的重任。

我們希望,在邁德孩子們具備21世界小公民的綜合素養,其中包括未來可以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

關於邁德·城南優品道中心校長Michelle cao

*出國以後更懂五星紅旗帶給我的重要意義,圖為2008年奧運會火炬傳遞倫敦站留學生自發組織護衛火炬的隊伍。

值國慶來臨之際,我們特別策劃了此次愛國主題的公益英語活動課,希望孩子們能夠用英文我來自中國,以及通過英文學習對國旗的基本認知和表達,以及用英文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此次CLIL通識教育課堂--愛國主題公益英語活動課

此次CLIL通識教育課堂--愛國主題公益英語活動課

詞彙:

China

star

yellow

red

national Day

military parade

national flag

句型:

What is it?--It’s a star.

What is it?--It’s our national flag.

What color is it?』--It’s red and yellow

 

Where are you from?--I’m from China

 

How many stars can you see.-I can see five stars

 

I Love China!

*課程教學內容可能進行微調,具體以現場教學為準。

 親手DIY一面小紅旗為國慶增添節日的氣氛吧。

此次課堂為純公益課堂,對邁德及非邁德學員免費開放

地點:邁德文化活動中心內

時間: 2020年9月26日(周六) 下午 19:00-20:00

授課老師:中教授課

人數:單場活動限量12個孩子參加

報名方式: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私信班主任進行報名(報滿即止)

CLIL,英文全稱為 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是一種將內容和語言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用英語在課堂中教授文化、科學、地理、歷史、藝術等內容,潛移默化地學習語言知識,從而促進語言和學科知識的雙重學習。如今一些國際學校、雙語學校等進行的跨學科雙語教學就是CLIL教學法的具體體現。

通識教育(General Education)本身源於19世紀,當時有不少歐美學者有感於現代大學的學術分科太過專門、知識被嚴重割裂,於是創造出通識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能獨立思考、且對不同的學科有所認識,以至能將不同的知識融會貫通,最終目的是培養出完全、完整的人。自從20世紀,通識教育已廣泛成為歐美大學的必修科目。

在現代教育界,進入20世紀後,通識教育已經成為歐美名校的一類必修科目。1945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指出「通識教育關係到國家高質量人才的成長「。如書中所言,通識教育著眼於學生身體、道德和智力的和諧發展,致力於把學生培養成為知識全面、視野廣闊、教養博雅和人格完整的人。

邁德特色CLIL通識教育課堂旨在通過CLIL教學法培養學員的通識教育能力。不同於邁德無邊界課堂,邁德CLIL通識教育課堂均在校區內進行,通過豐富主題,豐富形式的英文課堂與動手相結合的形式,讓孩子學習英語的同時拓展豐富的知識,建立基本的通識教育能力(General Education),同時結合DIY和沉浸式體驗活動等激發孩子對於語言學習的興趣。

*以上為邁德通識教育課堂部分主題參考

相關焦點

  • 黃晨熹 | 華東師大紫江公益慈善通識教育實踐
    在紫江公益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們從2017年暑期正式開始紫江公益課程,經過這幾年的探索,慢慢形成了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系統公益慈善通識教育模式。目前我們是上海首家也是唯一系統培育公益人才的高校,也是全國唯一一所在本科階段系統嵌入公益慈善教育的雙一流高校。     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下以「知行合一」為核心的系統公益慈善教育模式。
  • 河北保定:「九一八」主題教育活動 樹立學生愛國情懷
    在「九·一八事變」 89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保定市蓮池區縣學街小學教育集團聆聽名家之聲、感受家國情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了「讀名著、誦經典、上好思政課」教育活動,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植入學生心靈,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 邁德教育攜手英國百年英語教育培生集團,助力中國幼少兒教育
    近期,國內教育機構邁德教育與英國培生集團達成深度合作關係,強強聯手共同助力中國幼少兒教育。邁德教育藤校英語課堂培生教育是全球知名教育集團,專注於教育課件和評測領域,據統計世界各地每天都有數以百萬的教師和學習者使用培生的產品與服務。在中國,培生朗文出版的《新概念英語》曾影響了幾代的英語學者。
  • 吉利學院:通識教育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落到實處
    新學期伊始,吉利學院通識教育如火如荼,全面開花,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落到實處。  整合資源 構建全方位通識教育體系  吉利學院全面實施通識教育改革工程,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堅持「通專並重」,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培養,構建了由通識教育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組成的全方位通識教育體系。
  • 追問︱高校慈善教育,專業還是通識?來自高校與公益行業的反思
    那麼,高校公益慈善教育究竟應該如何發展,是追求專業教育還是普及通識教育?包括紫江公益慈善課程在內的高校慈善教育探索取得了怎樣的成就?2020年12月13日,第四屆華東師範大學紫江公益慈善教育論壇上,來自政府、高校、公益組織等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實踐者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公益教育的使命究竟是什麼?
  • 對標一流 吉利學院通識教育體系全面升級!德智體美勞綜合發展
    吉利學院通過對標一流,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通過顯性課堂和隱性課程兩個方向,以課堂教育、實踐教育、講壇、社團、俱樂部、沙龍、公益服務、魅力訓練、茶藝、周末影院甚至是校操等各種各樣的形式,全方位滲透學生的大學四年,全面實施通識教育改革工程,寓教於樂、因材施教,旨在讓學生更好地走向社會。
  • 吉利學院全面推進通識教育改革 德智體美勞五項並進落到實處
    他認為,教育是一項長期的事業,而非急功近利的。人才培養不是針對眼前的事情,而是面向長遠的發展戰略。  吉利學院按照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目標,堅持「通專並重」,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素質培養,構建了由通識教育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組成的全方位通識教育體系。
  • 「把災難當成教材」,河南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向多所學校捐贈愛國主題教育出版物
    9月4日上午,由河南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與祖國共成長」愛國主題教育》進課堂首發式暨捐贈儀式在河南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會議室舉辦。《「與祖國共成長」愛國主題教育》進課堂首發式開始前,嘉賓們觀看了專題片,隨後進行了捐贈儀式。河南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向多所學校捐贈了主題出版物。
  • 渭南市瑞泉中學組織觀看《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活動
    為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瑞泉中學拓寬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式,9月1日晚,組織全體師生共同觀看了由教育部、中央電視臺聯合製作的大型公益節目《開學第一課》,使愛國主義成為瑞中學子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
  • 打造有溫度的公益教育,四點半公益課堂開課
    半島全媒體為讓轄區青少年兒童度過一個快樂、健康、充實的課後時光,李滄區浮山路街道關工委聯合李滄區委老幹部局,在浮山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積極搭建活動、培訓、教育平臺,開設「四點半公益課堂」,設置許多符合青少年兒童需求
  • 海南政法職業學院開展「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活動
    激發青年學生愛國情報國志海南日報海口9月13日訊 (記者陳蔚林 通訊員石中晨)海南日報記者9月13日從海南政法職業學院獲悉,秋季學期開學以來,該校精心策劃、組織開展「開學第一課」主題教育活動,切實提高師生疫情防控意識,弘揚中國抗疫精神,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報國志。
  • 繪初心——愛國精神傳承主題課堂
    為加強社區愛國主義教育,豐富社區青少年學習黨和國家歷史進程的形式,7月31日早上9點,由九裡堤西南交大社區、西南交大社區居委會主辦,成都市大同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辦的紅色教育系列活動第二講:繪初心——愛國精神傳承主題課堂在棚改處會議室開課。西南交大社區各黨支部書記、西南交大社區積極黨員、社區青少年及其家長參與本次活動。
  • 新學期伊始 吉利學院通識教育如火如荼 落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基於此,吉利學院全面推進通識教育改革,劍指培養未來成功者,新學期伊始。吉利學院通識教育如火如荼,全面開花,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落到實處。「培養什麼樣的人」是通識教育的首要任務吉利學院在通識教育中設立思政學習坊,把思政學習坊打造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陣地。
  • 多所高校將主題教育融入思政課堂
    原標題: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  多所高校將主題教育融入思政課堂  日前,「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在高校陸續開展,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北京各高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也紛紛探索出自己的模式,讓學校的青年學子更深入地明確成長方向,樹立報國之志。
  • 敦和·善識計劃:點燃慈善通識教育的星星之火
    本報記者採訪了項目發起方、資助方、授課教師和學生等相關人員,深入走進這一公益項目。為慈善通識教育「缺位」破局「2016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第八十八條規定:『學校等教育機構應當將慈善文化納入教育教學內容。
  • 愛國課堂 助力青少年茁壯成長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8月26日訊(通訊員 董佳)為了迎接祖國 70 華誕,增強青少年學生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8月24日下午,長沙市開福區望麓園街道富雅坪社區、營盤街社區及水風井社區攜手領路教育舉辦了「學習『悅』好,祖國越強」悅詞英語愛國課堂活動。
  • 同講普通話,厚植愛國情,樂至縣機車小學開展普通話主題課堂活動
    」的主題課堂活動。活動準備期間,主講教師安徽工業大學支教團劉文慶、範浩東兩位老師從學生角度出發,反覆打磨課件,精心設計課堂流程,使得課堂內容生動活潑,為活動的順利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主講老師通過第23屆全國推普周宣傳片引入課堂主題,向學生們講解了什麼是普通話以及為什麼要推廣普通話。隨後由一段因聽不懂方言而引起誤會的趣味視頻進一步印證說好普通話的重要性。通過用方言和普通話分別介紹身邊事物,讓學生們切身體會到使用普通話的便利。
  • 抗「疫」歌曲進課堂 河南、新疆學子獲贈《「與祖國共成長」愛國主題教育》出版物
    大河網訊(記者 莫韶華)9月4日上午,由河南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與祖國共成長」愛國主題教育》進課堂首發式暨捐贈儀式在鄭州舉行。該出版物主要分為音樂課堂、歷史課堂、生物課堂、地理課堂、思政課堂等五個方面。其中,音樂課堂部分是通過音樂課賞析《長江長江 我是黃河》這首抗「疫」歌曲,用音樂的語言向學生傳遞長江與黃河守望相助的精神。歷史課堂部分是通過學習「長江長江我是黃河」背後的歷史故事,回望新中國建立的歷史時刻,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生物課堂部分是通過生物科普知識,教育學生珍愛生命。
  • 「愛國愛黨愛家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愛國愛黨愛家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根據教育局文件精神,為弘揚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 新東方面向3~8歲學員推出免費素養課程 IB通識思維體能全覆蓋
    該項教學服務計劃由新東方旗下新東方滿天星幼兒園、巧智博仁國際幼兒園,以及東方坐標學院優秀學員企業視知、豌豆思維、ahaschool、優肯籃球聯合打造,包含幼兒探究互動課、蒙臺梭利英文親子活動、拼音國學、數學邏輯、幼兒通識、體適能六大模塊,課程將以線上互動、視頻動畫、音頻故事等形式展開,於2月17日正式上線,為期六周,每日教學時長共約1.5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