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所百年名校的2019年突破連連!

2021-02-15 青塔




















































































前幾天,中國自然科學領域的最高獎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再次迎來了新得主。1月10日,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大會將本年度唯一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南開大周其林院士團隊,以表彰其原創性成果「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有多牛?據統計,近10年來,包括南開在內,僅有4所高校牽頭斬獲這一獎項。2019年是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獲得,展現了南開作為中國頂尖大學的深厚實力,也為百年校慶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回首2019年,除在國家科技獎上取得重大突破外,南開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人才隊伍、學科建設等方面屢獲突破,為新百年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一年,南開大學在各類國家級人才計劃中斬獲頗豐,高層次人才隊伍明顯增強。2019年,南開5人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3人入選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並被授予「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8人獲評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人入選國家、教育部領軍人才項目,14人入選國家、教育部青年人才項目。
2019年,競爭激烈的國家傑青項目評選中,南開大學5位教師入選,數量位居全國前十位。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資助項目評選中,南開大學同樣也有5位教師入圍。2019年11月19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正式發布了2019年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南開大學共有10人(12人次)入選,較上一年度增加4人(4人次),總人數位列國內高校第10,位次較上一年度上升3位。2019年,南開教師也獲得了多項國家級榮譽,提升了南開的影響力和知名度。2019年11月,南開大學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葉嘉瑩先生獲重量級榮譽——中國政府友誼獎。2019年11月24日,南開大學原校長龔克教授正式就任世界工程組織聯合會主席,這是該組織成立50年以來首次由中國科學家任主席。張曉丹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羅景山入選「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王曉晨獲首屆「科學探索獎」,朱守非獲FACS亞洲化學大會「Asian Rising Stars Lectureship Award」,谷恆東獲「陳子昂全國詩歌翻譯家獎」,王宏印獲「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孫寧獲「吳文俊人工智慧優秀青年獎」。走進新百年,南開大學再次展現了它作為中國頂尖大學的深厚實力。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國內目前含金量最高的自然科學獎項,秉承著「慎之又慎,寧缺毋濫」的高標準,新中國成立至今的70年中僅頒發過20餘次,其中高校獲獎數屈指可數。也正因如此,這一最高獎項足以成為百年南開科研實力的最佳證明。除了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外,南開大學作為合作單位完成的「固體催化劑結構缺陷調控方法和機理研究」項目和「基於脊柱脊髓損傷流行病學及微環境理論的診療體系建立與臨床應用」項目還分別獲得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 圖源:南開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南開是一所不以規模取勝,小而精緻的大學,在科研成果和質量上始終保持在國內一流水平。ESI,是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在2020年1月最新公布的ESI全球排名中,南開大學以篇均引用17.51的引用量,連續數次穩居全國高校篇均被引第一,充分體現了南開的科研質量。

2019年,南開大學在承擔國家級重大科研項目方面再次展現了驚人的實力。這一年,南開大學共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7項,重大項目課題2項,聯合基金重點支持項目4項。孔德領教授團隊獲批創新研究群體。

與此同時,在2019年,南開大學還分別獲批5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5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獲批傑青項目數位列全國第9,高層次人才迎來豐收。

這一年,南開教師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屢屢發文,高水平原創成果碩果纍纍。

2019年7月19日,曹雪濤團隊(南開大學第一通訊單位)在Science 在線發表研究論文,報導該課題組發現了機體感知與甄別入侵病毒DNA的一種新型天然免疫識別受體(hnRNP-A2B1),幫助中國在天然免疫領域再獲突破。

2019年10月11日,Science報導了中國南開大學與美國德克薩斯州立大學達拉斯分校的一支國際聯合研究團隊研獲的一種柔性製冷新策略——「扭熱製冷」。

2019年11月22日,Science在線發表南開大學周其林和朱守非團隊題為卡賓對脂肪胺氮-氫鍵的高對映選擇性插入反應的研究論文。

2019年11月4日,《自然·電子學》(Nature Electronics)刊發了南開大學化學學院陳永勝教授團隊的研究論文,介紹了他們在柔性透明電極與柔性有機太陽能電池領域研究中獲得的突破性進展。

▎人文社科:國內一流

這一年,南開在人文社科研究方面,同樣成果豐碩,展現了南開國內一流名校的實力。

2019年,南開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立項64項,其中重大項目立項6項,較上年度增加3項;年度項目和青年項目立項38項,較上年度全國立項數排名前進5位;後期資助項目立項12項、中華學術外譯項目4項,立項數均創歷年之最;2項重大項目獲得滾動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5項(文科單位獲立),立項總數較上年度增加11項,為最近7年來立項最多的一年。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立項23項,其中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立項6項。

這些國家級科研項目的開展,將為南開大學「文科振興」作出貢獻。

2019年,南開還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共建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教材研究基地入選首批國家教材建設重點研究基地,現代旅遊業發展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成為我國旅遊學科首個協同創新中心。

2019年,「南開百年史學名家文庫」、《國有控股上市公司發展報告》、「建行-南開系統性風險指數」等一批重要學術著作或研究成果付梓發布。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京津冀協同發展研究院等一批智庫建設成效顯著。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是南開科研實力的證明,也是南開化學學科獲得的至高殊榮,更再度印證了南開頂尖學科的驚人實力。2019年,南開學科實力持續進步,各大學科頻頻上榜自然指數、ESI學科數據和各類學科排行榜,令人矚目。

/ 學生活動中心 圖源:南開大學

2019年6月20日,英國自然出版集團最新公布了2019全球自然指數排行榜(Nature Index 2019 Tables)。統計數據顯示,南開大學位列全球科研學術機構第51,位列全球高校第46,位列中國科研機構第10,位列中國高校第9,化學學科位列全球科研機構第12(全球高校第9)。

截至2020年1月,南開大學共有12個學科躍居ESI全球前1%行列,其中化學學科位居全球前1‰,頂尖學科影響力輻射全球。2019年幾大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南開大學最多7個學科進入世界前10011個學科入圍世界前200。其中,化學、納米科學與技術分別入圍世界前50。化學學科最高排名世界35位,頂尖學科實力得到全球公認。人才培養是南開的優勢,也是南開始終屹立於中國高等教育頂峰的根本。2019年,南開在人才培養方面持續發力,本科生教育和研究教育方面均取得諸多成績。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南開全面啟動實施《南開大學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提升行動計劃(2019-2021年)》(簡稱「南開40條」),不斷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和系統性建設,積極構建具有南開特色的一流本科教育教學體系,取得了切實成效。2019年南開大學新增6個本科專業,分別是「馬克思主義理論」、「新能源科學與工程」、「藥物化學」、「商務經濟學」、「阿拉伯語」、「眼視光醫學」,專業布局更加合理。近日,全國首批「雙萬計劃」名單中,南開共有21個專業獲認定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專業獲認定為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新增專業和首批「雙萬計劃」的實施,將為「南開40條」提供契機,助力南開一流本科教育質量提升。研究生教育方面,南開出臺了《南開大學研究生獎助體系改革方案》,全面提高了全體在校研究生的獎助水平。
根據方案,南開每年將在國家撥款的基礎上增投自籌經費一億餘元,博士研究生助學金生均漲幅達42%,碩士研究生助學金生均漲幅達20%,並提高獎優覆蓋面。南開大學在校的頂尖博士研究生每年可累計獲得各類獎助金額將會超過10萬元,頂尖碩士研究生每年可累計獲得各類獎助金額將會超過6萬元。這些形成有利於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的競爭激勵機制和長效保障機制,切實激發研究生群體的創新活力,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貢獻力量。接受校友和社會捐贈數量,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一所大學的認可度。自2016年12月,南開大學啟動「新百年、新校園、新南開」籌款運動以來,南開大學教育基金會籌款協議額達13.35億元,其中2019年校慶年收到協議捐贈8.4億元。這是國內高校校慶接受的最大數額捐贈之一,為南開發展提供強勁動力。2019年1月9日,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成立,當日3名匿名企業家校友向南開大學捐贈人民幣1.72億元,用於數學、大數據、人工智慧、金融、國際經濟等學科的發展建設。

/ 11位深圳企業家校友向南開大學捐贈

2019年3月30日,「百年南開·春潮湧動——南開校友企業家聯誼會2019新開湖春季論壇」在深圳舉行,11位深圳企業家校友宣布向母校南開大學捐贈1.8億元人民幣。2019年7月9日,在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倒計時100天啟動儀式上,多位校友、多家企業為南開百年校慶項目獻禮,捐贈總額達1.15億元。2019年10月12日,泰禾投資集團向南開大學捐贈1億元人民幣,用於支持南開大學·牛津大學國際聯合研究院等項目。2019年10月10日,字節跳動創始人、CEO張一鳴校友發起成立南開大學創新基金,張一鳴向該基金捐贈1億元。據悉,該基金也向其他校友開放,接受捐贈。作為創新基金的共同發起人,張文中校友也將向基金捐贈1000萬元。另外,為支持學校師資和人才隊伍建設,張一鳴向南開人才建設基金捐贈1000萬元。從1919到2019,南開大學始終保持著中國頂尖大學的身份,已經堅定地走過了百年曆程。而下一個百年,南開任重而道遠。對標世界一流大學,南開開始實施「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包括制定實施「文科振興」「理科提升」「工科攀登」「生醫發展」四大計劃,構建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兩大獎勵體系,在校內建設十大交叉科學中心,在海外攜手世界一流大學打造十大聯合研究中心2020年1月10日,在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19年學術年會開幕式上,細胞應答交叉科學中心揭牌。它是「4211卓越南開行動計劃」中第一個「1」——校內十大交叉科學中心之一。以重大科學問題和國家重大需求為牽引,集所有學科之力聯合攻關,打造國際一流前沿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交叉科學研究基地。按照理工類不低於3000萬元/年的標準給予建設經費支持。

/ 南開大學細胞應答交叉科學中心揭牌 圖源:南開大學

2019年5月20日,「南開-劍橋工作站(CAMLiNK Station)」揭牌;6月,南開大學-格拉斯哥大學聯合研究生院開啟博士生聯合培養。校慶前夕,「南開—伯明罕聯合研究院」揭牌成立,研究院將以五大研究中心為基礎和平臺,開展博士「3+1」「2+2」聯合培養、青年教師互訪、碩士「1+1」「2+1」或本碩「3+1+1」聯合培養等科研項目合作。南開大學建校100周年紀念日當天,南開大學—牛津大學聯合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將由全球知名科學家領銜,聚焦醫學生物學及前沿交叉學科領域重大科學問題,搭建高水平科研創新平臺,提升教學科研水平,聯合培養國際化人才,不斷拓展國際學術的交流合作。屹立於中國頂尖大學之列100年之久,斬獲中國科研最高榮譽的今日之南開,只會愈發奮勇,更上一層。站在世界的舞臺上,南開的水平,就象徵著中國一流大學的水平。2020年的新開局下,南開已做好準備,邁上新百年的浩瀚徵程。

相關焦點

  • 北京連續三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本次大會上,北京主持完成的69項成果獲獎,含一等獎6項、二等獎63項。其中,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主持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唯一的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自2016年以來北京第三次斬獲該獎項。
  • 突破連連!近5年,哪些高校發展最快?
    2020年,是我國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收官之年。在這五年間,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全新的樣貌。對於高校而言,這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建設周期,意義非凡。相較於「十二五」,近五年來許多高校都取得長足的進步。
  • 國家科學技術獎出爐 上海在自然科學獎上有新突破
    國家科學技術獎最新出爐,上海這兩方面有新突破剛結束的2019年,從航天事業再到深海探索,我國的科技創新取得了一系列突破。1月10日,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合計308項(人),授獎總數比2018年增加23項。
  • 2020國家三大獎初評,這些高校又有斬獲,誰穩居雙非高校第一名?
    近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專用項目另行公布。從初評結果來看,共有73所高校上榜。
  • 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公示,一南開大學項目獲建議一等獎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查閱公布的《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初評通過項目》注意到,53個項目中,初評建議等級為一等獎的僅有一個,即由化學評審組評審的「高效手性螺環催化劑的發現」項目,該項目主要完成人均來自南開大學,包括周其林、謝建華、朱守非以及王立新。
  • 哪些高校斬獲最多國家獎?
    那麼,在第一輪「雙一流」建設周期內,各大高校在國家科學技術獎上表現如何呢?青塔團隊匯總了2016年至今的有關數據,統計結果如下:國家科學技術三大獎,不僅是我國科技領域最高的國家級獎勵,也是對高校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的最權威認定。國家科學技術最高獎,則是桂冠上那顆最耀眼的明珠。
  • 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這樣煉成的!
    我校方玉明、袁非牛和方志軍的「視頻圖像特徵表達與智能分析」項目榮獲2019年度江西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這是我校第一次獲得省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是學校在科學技術獎勵上的重大突破,也是財經高校科技創新的重要成果。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領獎臺上的那份榮光背後是方玉明教授團隊十年如一日鑽研,是他們十年間日夜辛勞研究凝結而成的心血。
  • 這兩所「雙一流」B類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很突出,會升A類嗎?
    其中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高校本身屬於「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歸屬於B類實在是令人意外,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畢竟本身實力有所下滑。但是,根據近十年的國家自然科學獎第一完成單位為高校的統計數據顯示,湖南大學、東北大學表現很搶眼,其中2020年國家三大獎初評結果中湖南大學獲得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東北大學獲得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 ...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研究所斬獲上海地區逾六成國家自然科學獎項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中科院上海分院系統研究所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共七項,分別涉及六個研究機構,五個為牽頭完成項目,兩個為合作完成項目。其中,中科院上海分院斬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四項,佔上海市所獲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總量的三分之二。
  • ...6注雙色球一等獎+一等獎特別獎!今晚一等獎特別獎飆升至5746萬元!
    驚喜連連!山東彩友再攬雙色球一等獎!同時還中得1注一等獎特別獎!雙色球12億派獎火熱進行中!二等獎同樣驚喜連連,令人稱讚,開出162注18.5萬餘元!其中,山東彩友幸運拿下4注二等獎!當期計獎結束後,獎池餘額9.42億元。近來咱山東彩友真是鴻運當頭,接連斬獲七樂彩一等獎、雙色球一等獎、快樂8選九中九大獎……真是驚喜不斷,大獎不斷啊!
  • 大學榮光,延續百年!這所著名學府119歲了!
    它的主體肇始於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是繼京師大學堂之後近代中國的第二所國立大學,也是中國第一所按章程辦學的大學。這裡至今仍閃耀著令人引以為豪的理想之光。它的辦學歷程綿延跌宕,然而愈挫愈堅。它誕生於民族危難之際,在民族存亡時輾轉辦學、砥礪前行,在新中國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堅守初心、勇擔使命,「為國育賢」、「興學強國」的博大胸襟和氣魄,是山東大學永不磨滅的文化品格。新中國成立之初,山東大學肩負著祖國建設重任,創造了許多中國乃至世界的第一。
  • 我省25個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
    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其中1個特等獎、2個一等獎,涵蓋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多個重點產業領域今年我省再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上有所斬獲1月10日,在北京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公布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獲獎,其中由我省主持和參與完成的項目有25個,涵蓋電子信息、裝備製造、先進材料、能源化工、現代農業、軌道交通、災害預警等重點產業領域。
  • 兩所「雙一流」B類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中很突出,會升A類嗎?
    在42所「雙一流」高校中,除了36所A類建設高校,還有6所B類高校,包括東北大學、鄭州大學、湖南大學、雲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新疆大學。其中東北大學、湖南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3所高校本身屬於「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歸屬於B類實在是令人意外,但也有人認為這是「意料之中」,畢竟本身實力有所下滑。
  • 大學榮光,延續百年!這所著名學府119歲了!
    在此,謹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山東大學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敬意,向世界各地的山大校友致以親切問候!誠邀四海友朋聚首山大,賡續情誼,共襄盛舉,同譜華章!2000年,原山東大學、山東醫科大學、山東工業大學合併組建了新的山東大學。山東大學自此迎來了跨越式的發展,延續著這所老牌名校歷史上的百年榮光。2019年,山東大學陳子江教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她圍繞不孕症等生殖障礙疾病及出生缺陷重大科學問題,在生殖醫學理論創新、疾病機制解析和輔助生殖臨床研究等方面取得系列創新性成果。
  • 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丨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水稻高產...
    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中國科學院「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項目,該項目從分子層面解決了水稻產量與品質相統一的難題,培育出高產優質的水稻新品種。現代育種技術,也就是雜交水稻技術為糧食增產和品質改良做出了巨大貢獻。然而,面對日益增長的糧食需求,迫切需要更加高效和精準的育種技術,比如通過分子層面進行水稻品種設計的定向改良。
  • 「海觀」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團隊...
    這是海澱·故事第900篇文章提起量子科學,很多人並不熟悉,但下面這個新聞你可能看到過:2019年1月8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院長薛其坤院士領導的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項目獲
  • 愛上江蘇這所百年名校,只要這10句話就夠了!
    坐落在鍾靈毓秀的金陵古都,南京師範大學經歷了世紀風雨和百年歲月,如今已經成為國家&34;建設高校,並且正向著&34;不斷奮進。對於讀書之所,古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如今在南師,這6座圖書館承載著百年名校的氣質與底蘊。在旭日東升時,在綿綿細雨中,它們靜靜矗立著,守望著來來往往的南師學子們。③愛上南師,因為它學科頂尖、平臺多樣學科是大學的立校之本、發展之基、力量之源,是大學核心競爭力的集中體現。
  • 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10日上午,湖南省科技創新獎勵大會在長沙召開,對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進行表彰,湖南大學6項成果獲2019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湖南大學共22項成果獲獎,其中,湖南大學教授以第一完成人獲科學技術一等獎6項(其中自然科學獎1項、技術發明獎2項、科技進步獎3項)、二等獎4項(自然科學獎4項)、湖南省國際合作獎1項;湖南大學作為參與單位獲湖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7項。
  • 罕見「帽子戲法」:82歲教授三獲國家科技一等獎
    2017年1月9日,2016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相關數據看到,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279個項目。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其中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其中一等獎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1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20項。
  • 科技股有猛料:2019年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 涉及這些股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為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199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曾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項和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5項。據報導,曾慶存撰寫的《大氣紅外遙測原理》一書於1974年出版。該書是當時國際上第一本系統講述衛星大氣紅外遙感定量理論的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