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紐崔萊創始人卡爾·宏邦之子、紐崔萊營養與健康研究中心總裁山姆·宏邦博士再次來到中國,啟動紐崔萊今夏「堅信自然的力量」品牌營銷戰役,於北京、上海、無錫、廣州四地開啟巡講。在無錫的安利植物研發中心,山姆·宏邦分享了他對植物與健康的認識,並講述了紐崔萊未來的發展重心。
■新快報記者 林恆華
控制慢性病?最好的辦法是預防
紐崔萊品牌的誕生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淵源。1915年,紐崔萊創始人卡爾·宏邦從美國來到嚮往已久的中國。卡爾發現,江浙一帶的農民會採摘紫花苜蓿的嫩芽,即人們熟知的「草頭」做成小菜,食用以預防夏日身體不適。他還發現,主食蔬菜的勞動階層與常吃大魚大肉的富人相比更加健康,不易患病。由此卡爾推測:植物中含有一種有利於人體健康的神奇力量。這激發了卡爾對中草藥的研究熱情,並使他萌生了從植物中濃縮「營養補充劑」,補充人體缺乏的營養元素以改善健康的想法。
山姆·宏邦表示,如果一個人每天能夠攝入1.5到2磅的新鮮蔬果再輔之以鍛鍊,患上慢性病的機率就很低,然而很少有人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美國有25%的GDP增長都要投入在健康方面,這對我們的經濟造成了很大的負擔,這些支出中75%到80%都是慢性病相關的一些支出。」山姆·宏邦說,慢性病絕不是在上了年紀後才會患上的,而是在年輕時一些基因或是生活方式造成了慢性病的隱患。現在全球,特別是科學界,大家都逐漸認識到,想要控制治療慢性病,最好的辦法就是預防。
可持續、標準化的有機農耕理念
為保證營養和安全,紐崔萊堅持從有機種植的天然植物中提取植物原料。據安利大中華研究開發、技術法規及質量管理副總裁陳佳女士介紹,紐崔萊早在上世紀40年代就認識到可持續的、有機的農業生產模式對於產品品質和生態保護的意義,首次提出了「紐崔萊農耕規範」,倡導避免使用農藥和化肥,採用接近自然的方式來種植原料作物。
此後,紐崔萊不斷總結髮展可持續有機農耕理念,已經形成完善成熟的有機農耕標準。例如用蚯蚓充當天然的「鬆土衛士」;種植金盞花,以刺激氣味趕跑害蟲;使用礦物、糞肥、有機物混合而成的天然肥料;以輪耕方式栽種多種特殊植物改善土壤結構和質地,再專為害蟲留出「隔離帶」以保持物種平衡。
紐崔萊是當今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在自有有機農場種植、收穫和加工植物原料的營養補充食品品牌,在美國、巴西、墨西哥擁有三大獲得權威認證的有機農場。2015年,經過3年選址和3年土壤改進,紐崔萊在中國無錫建成了安利中國植物研發中心,致力中草藥植物的有機種植研究、提取物研究,開發具有保健美容功能的創新中草藥新原料。為堅持植物在原產地種植,紐崔萊基於自身可持續農耕體系九大原則的農耕標準,在全球陸續開發出一些認證農場,對其進行全程嚴格把關與耕種指導。
未來將重點關注營養學研究
山姆·宏邦指出,未來紐崔萊將在科研方面有更多投入,支持學界對於營養學的研究。紐崔萊未來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就是「健康生活實驗室」項目。
據介紹,安利紐崔萊攜手美國史丹福大學預防醫學研究中心,於2016年啟動健康生活實驗室(Wellness Living Laboratory,簡稱WELL)臨床研究項目,旨在共同尋找提升人類健康福祉的科學依據,以幫助提升全球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在該項目中,研究人員收集健康數據,並測試行為矯正及其他幹涉活動,幹涉活動包括改善與健康活動相關的社會和政策環境,鼓勵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如戒菸、改善飲食和加強鍛鍊等。該項目在中國地區的研究將由斯坦福與浙江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慢性病研究所共同開展,將在杭州市西湖區展開萬人調研,以探求經濟發展、環境變化、生活方式變化等對健康的影響。
「現在的世界變化速度非常快,所以我們就必須找到那些有跡可尋的、靠得住的科學實例,告訴人們怎麼獲得更好的健康。有了這些資料和數據,就可以指導我們開發出更有針對性的產品和保健的辦法,讓大家獲得更好的健康。」山姆·宏邦說。
以上內容版權均屬廣東新快報社所有(註明其他來源的內容除外),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報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布/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