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網課期間陪伴我們的除了老師、同學,還有書本裡的人物。班級計劃舉行以「書本內外青春成長」為主題的讀書會,請從下面的人物中選兩個人物形成有機聯繫,並以「我讀『××與××』」為副標題,寫一篇發言稿。
參選人物:莊子、諸葛亮、杜甫、李清照、魯迅、巴金、海明威、卡西莫多。
要求:結合讀書會主題,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洩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審題立意
【切題立意】
1.用良知擔起家國責任。(聯繫杜甫和巴金)
2.用內心的善良完成心靈的救贖。(聯繫卡西莫多和巴金)
3.要有心憂天下的高尚靈魂。(聯繫諸葛亮和杜甫)
4.不屈的靈魂,自由的追求。(聯繫莊子和海明威)
5.仰先哲精神之高山,行青年擔當之景行。(聯繫魯迅和杜甫)
……
【偏題立意】
1.精神自由,行之高蹈。(只結合莊子一人寫自由,不符合寫作要求)
2.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偏向歌頌英雄,忽視了寫作任務要求)
3.新時代需要「硬漢」精神。(只結合海明威一人寫作,不符合寫作要求)
4.鞠躬盡瘁,心系知遇。(單獨寫諸葛亮,沒有體現人物之間的聯繫和讀書會主題)
……
與作文範文
大家好!
我今天發言的題目是「用良知擔起家國責任」。
在疫情肆虐的日子裡,我們不僅有老師、同學的陪伴,更有書籍的陪伴。在書海徜徉,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讀杜甫,我明白了他悲天憫人情懷的偉大;讀巴金,我明白了一個人在自己所生活的時代應有的良知和使命。如今我們更應用吾輩之肩膀擔起國家建設的重任,用我們的精神樹國人之魂魄。
「位卑未敢忘憂國」。
杜甫在優裕的生活中能「猛志逸四方」,在潦倒的困境中仍憂國憂民、心懷天下,試圖用自己的雙肩擔起國之重任。「生逢堯舜君,不忍便永訣」是他忠君的意志;「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是他憂國的情懷;「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是他博愛的心胸;「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是他捨己為人的慈悲。身處涸轍卻能夠心憂天下,這是何等的胸懷!
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也不乏這樣的人:君不見馬旭腳穿15元的膠鞋,卻為家鄉學校捐出1000萬元;君不見地震時衣衫襤褸的老奶奶為災區捐贈;君不見疫情期間滿頭白髮的老大爺捐贈口罩;君不見張定宇院長拖著漸凍症的身軀和病魔作戰。常人如果能做到「富能安富,克己度人;貧能安貧,樂天無怨」就已經很了不起了,可他們即使自己身處困窘仍能憂國憂民、為國擔當,這不正是一種內心的良知嗎?
疫情其間,靜心思考,才發現自己雖不是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卻少了一份家國情懷。
在艱難的處境中能心憂天下,在危難的時刻有人挺身而出,為重塑國民的靈魂而「隨想」。巴金在《小狗包弟》裡把自己放上手術臺,拷問自己的靈魂,直面自己曾經扭曲的人格,在那善良缺失、人性幾近泯滅的時代,他深刻地反思歷史。八年四十二萬字的巨著,這位八旬老人用拷問靈魂的方式,履行了知識分子應盡的歷史責任,用良知匡正了「文化大革命」帶來的精神荒蕪,讓每一個敢說真話的人看到了春的希望。
世界上沒有比說真話更困難的事了,巴金先生之前,魯迅先生做到了,他的《狂人日記》,寫出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巴金先生之後,莫言也做到了,他在《蛙》中用匪夷所思的黑色幽默,讓人們去反思20世紀中國發展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如今李文亮也做到了,他第一個吹起了疫情的哨子。他們用良知喚起人類的甦醒,為人類的前行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疫情期間,我從他們身上汲取了成長的養分,知道了青春的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同學們,我們腳下的土地就是我們的祖國。你陽光,中國便光明。我們雖不能如英雄一樣去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我們可以在家多聽網課,努力學習,做一個志存高遠的人,讓我們成為這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也讓世界因我們而更喜歡中國。
我的分享完畢。
謝謝大家。
▍聲明:本文來自網絡,未知首發作者,本號僅作分享之用,版權歸原平臺及作者所有,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繫小編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