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全國第一個免費每日推送高考作文素材的微信公眾號、第一個第一年開通就押中高考作文題目的公眾號、第一個擁有大量一線名師名校名刊資源的微信公眾號:高考作文熱點素材,用專業姿勢解讀高考作文素材,也是新浪微博(ID:「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大全」)的官方微信號。看完了不要忘記點讚和動動手指分享本文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的學生、教師、家長來到我們的這個溫馨又熱鬧的大家庭喲!高考諮詢可加入我們的QQ群:366472967;或者點開微信通信錄-添加-查找公眾號-搜索「materialcomposition」關注即可。
更多精彩請查閱我們新浪微博「高考作文熱點素材大全」
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
膾炙人口的歌曲《國家》中唱到「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 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 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 國是千萬家」,簡單的歌詞道出了國與家、個人與家、個人與國之間的關係。在注重精神文明的現代社會,家庭對個人的生長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決定個人對國家的貢獻。社會的構成要素最小是個人,最大是國家,而家是國的縮影體現,國是家的匯聚形態,真所謂:國之本在家。因此,家庭建設、家教、家風尤為重要,是社會進步和社會文明的國家根本。
重家庭建設,促社會和諧。中國人愛講「家和萬事興」,溯其來源,應是中國傳統思想在家庭建設上的體現——家庭和睦是行事順利的支撐。家庭,是人作為社群動物的最小集體單元,也是對人影響最為深遠的組織結構。孟子所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其實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原始論述,在儒家為政的理念裡,家庭,是從個人到國的核心環節,每個人應該努力做好自己,建設和諧美滿的家庭,從而創建遵循公序良俗的國家社會。
嚴微著家教,育棟梁之才。民間流傳一句諺語:「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道出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一生的老師,從牙牙學語到心智成熟,拔節生長的過程無不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父母的影響。在生活細節之處、問題始發之時關愛孩子、教育孩子,可以培養出優秀的人才。古有孟母斷織以教化其子勤學不息,終得孟子儒家亞聖之成就;現有梁啓超言傳身教培養子女多棲發展,傳出「一門三院士」之佳話。良好的家教所育之才人,不僅能獨善其身,更能在國家需要之時挺身而出,兼濟天下。史上唯一個列入將相傳的女英雄秦良玉出生書香門第,而家族卻以「持幹戈以衛社稷」為家訓,一直有結社習武的傳統,她既受儒家忠義思想薰陶,更受客家尚武精神傳承。在這樣的家教中長成,她戎馬一生裡始終心懷家國天下,不計個人情仇,多赴國難,保衛疆土!
樹清正家風,傳忠義精神。好的家風是一個家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後人為人處世的準則和行為習慣,是培養能人志士的豐盛沃土。從古至今,有許多實例都印證著這個道理,良好家風代代相傳,裨益後人。高吟「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出身「志節清高的書香之家、親情融洽的仁愛之家、奮發進取的勤勉之家」,父母的教誨以及林家忠孝、仁愛、勤儉的家風,使他形成了「砥節礪行一身正氣」。時至今日,林則徐所書的「十無益」家訓已成為林家流傳百年的精誠格言,對其後人影響深遠。
共產黨人的家,在注重組織建設、選賢任能的同時,更強調廉潔奉公、全心為民的家風,建黨九十七載,無數共產黨人用汗水、熱血和生命為實現中國夢拼搏著。建國初期有蘭考書記焦裕祿、鐵人王進喜等先輩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為國家發展奉獻自我;現在有忠縣扶貧幹部楊驊、雲南80後白頭書記紮根基層、鞠躬盡瘁為人民幸福燃燒自我。這些時代典範讓後人見賢思齊,正是「國之本在家」的體現,激勵著每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為建設美好的國家作出自己的貢獻。(柚子)
回家的路,縱然千山萬水亦是坦途。撫平坎坷的,是親情團圓的情濃意切,更有敬業者的奉獻奮鬥、好心人的一臂之力。載著返鄉遊子的火車遭遇塌方,車上的產婦也受驚早產,劉承光劉家明父子兩代列車長勇於擔當,指揮大家度險;帶領一眾摩託大軍回家的廖承平得知消息後,匆忙改道前去援助……電視系列劇《家道穎穎》,從「回家」故事中刻畫出小鎮百姓「肩頭擔道義」的家國大義,讓觀眾感受到平凡人身上蘊藏的向善力量。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每個人的成長和生活都與家國緊密相連。正如中央領導在2019年春節團拜會上指出的,在家盡孝、為國盡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愛國愛家的那份心靈原色,一直深深植根於中華文明的深厚土壤。「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的價值追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使命擔當,「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憂國憂民,展現的都是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的同頻共振。正是這種家國休戚與共的使命感、責任心,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華文脈薪火相傳。 家是國的基礎,國是家的倚靠,家與國從來都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聯繫、彼此支撐。愛國先愛家。古代選拔官員,注重的是「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正所謂,「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在家盡孝、家道和順,當一個人「私德」無瑕疵,才經得起考驗和誘惑,擔得起大任和重託。 愛家更愛國,沒有國,家又如何圓滿?「不能走,這是國家的土地,我們不能走。」青藏高原上,卓嘎、央宗姐妹倆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幾十年如一日續寫著從父輩開始的「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守邊故事。「家就是島,島就是國,我會一直守到守不動為止。」王繼才和妻子王仕花守衛開山島32年,「民的本分,兵的責任」充分詮釋出許黨報國的心中大愛。從孝親敬老、興家樂業走向愛國愛民、匡扶天下,把愛家和愛國統一起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才能讓小家更加幸福,讓社會更加和諧,讓國家更加昌盛。 家庭建設滿懷「國富民強」之心,國家建設託舉「家國天下」之志,家國情懷所通達的,正是萬家燈火、國泰民安。春節期間,一對父子街頭相遇卻裝作互不相識,因為父親在著裝巡邏,兒子在便衣反扒。「小家」雖然忙碌,卻護航著「大家」的團圓。濃烈的家庭親情貫穿於熾熱的國之大愛,激發出勇於擔當、樂於奉獻、勤於實幹、善於作為的不竭動力,這樣的家風令人感佩。今日之中國,脫貧攻堅號角嘹亮,全面小康越來越近,改革開放氣勢如虹,高質量發展闊步前進,圓夢的舞臺無比廣闊,呼喚每個人、每個家庭奮發進取、勇做新時代的追夢人。 「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家國情懷是中華文化印刻在每個人身上的特有情愫,也是我們骨子裡永不改變的血脈基因。在家國一體、命運與共中找到夢想安放的空間,激蕩風雨無阻、高歌行進的信心和決心,我們必將一往無前、創造更加美好的未來。(盛玉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