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虯江路機電堆場一直是市容治理中的「老大難」問題。
「到虯江路淘淘寶」——作為上海最大的綜合性舊貨市場,「虯江路」因其「生活、生產資料齊全,買賣修理兼有」而成名,號稱「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戰爭年代打下來的直升飛機曾經直接在此拆解售賣。」一名老上海告訴記者。然而,繁榮的背後存在城市管理的難點和頑疾,由於地處虹口、閘北兩區交界,該區域原為淞滬鐵路沿線,鐵軌周邊聚集了大量的危棚簡屋,長期以來形成「三不管」地區,攤販聚集,環境髒亂。
近日,乘坐軌交3號線、4號線的市民途經寶山路站時發現,虯江路變「清爽」了,軌交高架下虹口一側存在了十幾年之久的舊機電堆場仿佛一夜之間「消失」不見。記者了解到,歲末年初,在虹口區創建市文明城區工作啟動伊始,四川北路街道對城市頑疾「動真格」,目標直指虯江路舊機電堆場這一「老大難」區域。經過了3個多月的努力,於2月初完成清場,走出了虯江路市容頑疾綜合整治第一步。
盤踞高架下十幾年
舊機電堆場已在高架下盤踞了十幾年,佔地近2000平方米。舊工具機及各類大型機械設備「依傍」高架橋墩,加工噪音大、危險性高,周邊百姓對此反應強烈。同時,超大體積、超重噸位的機械設備,極易造成地面沉降,對軌交正常運行埋下隱患。「特別是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加快,大量淘汰的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被蜂擁轉手到虯江路這一區域,如果不加整治,情況將日益嚴重。」街道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這次整治的對象,不再是水果攤、夜排檔等常見違章攤位,而是動輒重達數噸的龐然大物……」和小攤小販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市容協管隊長王國強感慨道,這是他職業生涯全新的「挑戰」。
去年末,四川北路街道城管科、城管執法中隊、協管隊、市容所等部門聯合,對虯江路舊機電堆場開展集中整治行動。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街道通過張貼告示、逐個約談經營戶、做筆錄等形式,摸清情況,並告知經營戶限期自行辦理。同時,街道還會同市場管理方共同督促小業主儘早搬離。在「自行整改——關門——清場」各個階段都張貼告示,明確告知經營者,打破部分堆場內觀望經營者的「幻想」。
針對舊機電堆場內貨物「重量大」、「堆放雜亂」的特性,街道專門配置了一輛專業叉車,首先對堵塞通道的貨物集中清運,開闢了貫徹整個堆場的快速通道,大大提升了貨物搬運速度。之後又在市場南北兩個出口設置崗亭,安排人員值守,嚴禁商戶繼續經營,市場內貨品只出不進。
不久,市場內被騰出了大片空地,用作大型卡車貨物裝車點,加速市場內機電貨物搬離進度。對已經清空的亭棚,第一時間組織力量做到「清一個,拆一個」,保持整個行動推進不停頓,同時也對留守的部分商戶起到強大震懾效果,加速了整個舊機電市場的清場工作。
龐然大物挖出不少
「這次還清出了一艘2噸重的大遊艇、20多輛沙灘摩託車,出動了汽車吊進行吊運,卸下的一瞬間把卡車輪胎給壓爆了……」一名工作人員向記者透露,整治行動中,清出像「遊艇」這樣的奇葩貨物不勝枚舉。「經過3個月的工作,共拆除市場內各類亭棚33個,裝運運輸車輛213車次,搬離貨物2380噸,清運垃圾158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2月初市場內所有亭棚都已經搬離或拆除,堆放的工具機和重型貨物都已清理完畢。
四川北路街道透露,下一步將通過加大硬體建設投入,按照兩區交界的3號線輕軌投影的中心線為界,修築圍欄,並在隔離花壇內補種綠化。同時,在新廣路和虯江路兩個出口設置立樁,防止車輛進入,進一步美化兩區交界地區的市容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