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勞動報》報導,近日,乘坐3號線的市民們途經寶山路站時發現,虯江路變「清爽」了,軌交高架下本區一側存在了十幾年之久的舊機電堆場仿佛一夜之間消失不見。記者昨日從虹口區了解到,經過了三個多月的努力,該區於近日完成了對這一堆場的清場,吹響了虯江路市容頑疾綜合整治的「號角」。
「三不管」地區髒亂差
因歷史原因,虯江路是上海最大的綜合性舊貨市場,生活、生產資料齊全,買賣修理兼有,號稱「只有想不到,沒有買不到」。「戰爭年代,甚至還有打下來的直升飛機在此拆解售賣。」一名老上海告訴記者。
不容忽視的是,繁榮背後存在城市管理的難點和頑疾,由於地處兩區交界,該區域原為淞滬鐵路沿線,鐵軌周邊聚集了大量的危棚簡屋,長期以來形成「三不管」地區,攤販聚集,環境髒亂。
其中,舊機電堆場已在高架下盤踞了十幾年,佔地近2000平方米。舊工具機及各類大型機械設備依傍高架橋墩,加工噪音大、危險性高,周邊百姓對此反應強烈;同時,超大體積、超重噸位的機械設備,極易造成地面沉降,對軌交正常運行埋下了隱患。
「特別是近年來,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加快,大量淘汰的機械設備等生產資料被蜂擁轉手到虯江路這一區域,如果不加整治,情況將日益嚴重。」四川北路街道一名工作人員表示。搬離貨物2380噸
去年末,四川北路街道對虯江路舊機電堆場開展集中整治行動。「這次整治的對象,不再是水果攤、夜排檔等常見的違章攤位,而是動輒重達數噸的龐然大物……」和小攤小販打了幾十年交道的市容協管隊長王國強感慨道。針對舊機電堆場內貨物重量大、堆放雜亂的特性,街道專門配置了一輛專業叉車,首先對堵塞通道的貨物進行集中清運,大大提升了貨物搬運速度。之後,又在市場南北兩個出口設置崗亭,安排人員值守,嚴禁商戶繼續經營,市場內貨品只出不進。不久,市場內被騰出了大片空地,用作大型卡車貨物裝車點,加速市場內機電貨物搬離進度。
「經過三個月的工作,共拆除市場內各類亭棚33個,裝運運輸車輛213車次,搬離貨物2380噸,清運垃圾158噸。」相關工作人員表示,2月初,市場內所有亭棚都已經搬離或拆除,堆放的工具機和重型貨物都已清理完畢。
四川北路街道透露,下一步將通過加大硬體建設投入,按照兩區交界的3號線輕軌投影的中心線為界,修築圍欄,並在隔離花壇內補種綠化。同時,在新廣路和虯江路兩個出口設置立樁,防止車輛進入,進一步美化兩區交界地區的市容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