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可以沒學問,但不能沒教養。人生最大的缺憾,不是沒有財富地位,而是沒有教養。
好的教養是人一生的財富。
教養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養成的。
教養的核心,是心裡裝著別人。
和沒教養的人共處,如坐針氈;和有教養的人一起,如沐春風。
真正有教養的人,大都有這四個表現,讓人舒服。
1
不揭人短。
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來不揭別人的短,因為他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處,雖然他們時刻都能看到,但是他們想儘量把短處隱藏起來,因為這是他們最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情。
自己怕被人揭短,別人也怕被揭短。
《韓非子》裡有這麼一個典故。
說的是龍的「逆鱗」。「夫龍之為蟲,可擾押而騎也。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人有攖之,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之者能無攖人主之逆鱗,則幾矣。」
意思是說龍生性是溫順的,喜歡與人親近,還可以當坐騎。
但龍的下顎處長有一尺餘長的逆鱗,一旦被人觸及,勢必會暴怒,並可能傷及人性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逆鱗」,有自己的尊嚴,短處、隱私和缺點。
誰也不喜歡別人總盯著自己的短處做文章。
更沒有人會喜歡尊嚴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踐踏。
兔子被逼急了還咬人,何況是人的「逆鱗」不斷被撩撥。
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知道在待人處世中揭人的短都會傷害對方的自尊,輕則影響雙方的感情,重則人際關係的破裂,產生非常不好的影響。
真正有教養的人,都懂得如何尊重別人,他們斷然不會拿別人的短處說事。
很多人的短處有時候就是自己心底的秘密,甚至是別人永遠也不能碰觸的隱私,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來不會去揭別人的短。
一個人只有真誠地對待別人,不揭別人的短處,才會獲得別人的尊重,才能處理好人際關係。
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要揭別人的短處。對於別人的短處,我們要學會避而不談。這對別人是一種尊重,對自己是一種保護。
人與人之間,尊重是相互的,你怎麼待人,人就怎麼待你。
你揭別人的短處,別人也會說你的毛病。
無論朋友、同事,還是家人、愛人,都要有分寸。
不揭人短,該裝聾時裝聾,該做啞時做啞,才能和諧共處,才能感情穩固。
2
不讓人難堪。
有教養是一種不用說出來的美好。
很多時候,教養就是一種推己及人的周到和體諒。
前段時間,去參加一個產品交流活動。
活動開始前,一名年輕的女孩負責在店門口接待活動嘉賓,同時請大家掃二維碼領取禮品。
我和朋友站在店門外聊天。這時,來了一位五十多歲的阿姨,興致勃勃地問怎麼參加活動才能領取禮品。
我注意到阿姨拿的是一部諾基亞老年機,掃不了二維碼。阿姨可能要掃興了。
做接待的女孩子這時也注意到了阿姨的老年手機。
只見那個女孩笑盈盈地對阿姨說:「您的手機和我們這次做活動用的系統不太一樣。我直接幫您註冊一下,就可以掃二維碼了。」
隨後,阿姨開心地領了禮品到店裡參加產品交流活動了。
我想,若是換成其他人,可能會說「抱歉,您這個手機,掃不了碼。」這個回答勢必會讓對方很難堪,掃興而去。
而那個女孩卻很巧妙地替對方圓了場,幫別人避免了尷尬。
事後,她繼續熱情地招呼其他嘉賓掃碼領禮品、入場。
契訶夫說,有教養不是吃飯不灑湯,是別人灑湯的時候別去看他。
最簡單的教養,就是適當地迴避別人的難堪,並且不議論別人的私事。
教養是能體諒別人的難處,寬容別人。
火車站裡,一個女孩乘坐的車馬上就要開了,但排隊取票的隊伍依舊望不見頭,無奈之下她走到隊伍前面,對排在最前面的小夥說:「可以讓我先取嗎?我的車快開了!」
小哥欣然同意,然後默默走到隊尾,重新排隊。
網友這樣評價,「這種教養來自內心的善良,而善良的內涵之一就是能為他人著想。」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不讓人難堪。
曾國藩剛當上兩江總督去安慶上任時,地方官為了巴結他,給他置公館,送家具、被褥及細軟等。
曾國藩說,「不錯,你們當差很用心,但這麼多東西我不能收,但也不能全不收,我收下這七領草蓆就好了。」
他律己嚴,待人寬,既保持了清廉的底線,又讓地方官保全了面子,不至於在總督大人這兒碰一鼻子灰回去。
這就是曾國藩的做人原則之一,不讓他人難堪。
有教養的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讓人感到舒服。
他們會在出去時悄悄把門關上,不會打擾你睡覺;會在接到電話時走到圖書館外面,不會影響你看書;會在下雨天開車路過水坑時減速,到沒有水坑或人少處再提速;拷貝別人硬碟裡的東西,會用「複製」而不是「剪切」;觀看別人手機相冊時,未得到允許不隨意左右滑動;怕砸到後面的人,開門或門帘時不會頭也不回地鬆手走掉;坐著不抖腿,吃飯不吧唧嘴……
有教養的人,他們的所作所為都很善良。
有教養的人,總是讓人如沐春風,心生好感;沒教養的人,則讓人如梗在喉,避之唯恐不及。
教養的最高境界,是讓人舒服。而教養最直接的體現,便是不讓人難堪。
3
不炫耀自己,謙卑低調。
張愛玲和好友炎櫻就是因為炎櫻喜愛炫耀自己,導致兩人分道揚鑣直至徹底絕交的:
在張愛玲經濟拮据、生活困窘時,炎櫻卻總是誇耀自己的賺錢能力了得;張愛玲情路坎坷、孀居多年,而炎櫻卻大談特談自己婚姻的甜蜜幸福;
頻繁地炫耀自己之後,終於把張愛玲惹惱了,於是兩人徹底絕交,沒有往來。
真正有教養的人,從來不會炫耀自己。
他們不會將自己的優越感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在對方不如自己甚至是生活不如意時,過度分享自己的喜悅,包裝自己的幸福,去碾壓他人的小確幸。
即便成績斐然,他們依然低調內斂、虛懷若谷,從不在人前炫耀自己優於他人的學識、錢財、成就等。
一次作家聚會中,有個穿著華麗的青年男子,捧著自己寫的幾本小說,趾高氣昂地走來走去,四處巡視,將自己當成了聚會的焦點。
這時,他看到角落處坐著一位衣著樸素的中年女子,便跑過去炫耀:
「我是弗蘭韋爾,寫過三十多本小說。」
女子禮貌地點點頭,微微一笑。
男子卻大聲責問:「請問你有寫過多少本小說呢?」
女子回答:「我只寫過一部。」
男子十分不屑,鄙夷道:「哦?哪一部?不知有人聽說過沒。」
女子回答:「《飄》」
男子瞬間臉上就掛不住了,自討沒趣地溜走了。
原來,世界知名的作家,卻被男子當做了一位籍籍無名的炫耀對象。
《菜根譚》有言:「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越是優秀的人,越懂得藏起鋒芒,越是低調。
真正厲害的人,不顯山,不露水。
正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行高於人,眾必非之。」
誇大炫耀自己的出眾,不僅暴露底牌,也傷害他人,招致災禍。
《西遊記》中,孫悟空拜菩提老祖為師,受到菩提老祖的單獨傳授,很快就學會了七十二變。
然而,剛學會沒有多久,他就當著眾位師兄弟的面,念誦口訣變成了一棵松樹,大肆地炫耀自己的能耐。
菩提老祖得知以後,感到非常生氣:「學了這門功夫,你怎能在人前賣弄?別人見你這本事,必然要求你傳授,你若是不傳授,別人便會加害於你,恐怕你性命難保。」
末了,孫悟空直接被菩提老祖趕下了山,甚至連師父都不許他再叫。
而此後,孫悟空依舊沒有改掉愛炫耀的毛病,西行途中,就因為炫耀唐僧的袈裟,險些釀成彌天大禍。
生活中,那些真正有修養的人,從來都不會鋒芒畢露,大肆炫耀,而是在擁有實力的同時,內心還保留著充分的尊重和無言的謙遜。
當很多人還在拼命往自己身上加東西的時候,一些牛人們已經在拼命給自己減東西了。
就像王菲的微博寫上「暫無介紹」,就像胡歌和吳京只是寫了「演員」兩個字,因為他們早已明白,真正的快樂,和內心有關,和身份無關。
作家亦舒說過:內心真正富足的人,從不炫耀擁有的一切,她從不告訴別人自己讀過什麼書,開過什麼車,去過什麼地方,有多少件衣裳,買過什麼珠寶,因為她沒有自卑感。
有句話說:你越是炫耀什麼,就越會失去什麼。
顯山露水,只會招致別人的嫉妒;四處張揚,只會顯示自己的淺薄。
得意忘形地炫耀自己擁有的一切,還有可能為自己引來滅頂之災。
唯有保持一顆低調謙卑的心,不炫耀自己,你才能越走越遠。
4
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真正有教養的人,不是事事精明,只顧自己,而是那些哪怕在瑣碎日常中,心裡也裝著別人的人。
因為只有這樣的人,才能收穫別人的信賴,支持,以及更多的好人緣。
被稱為印度國父的甘地,生前有一次外出,在火車將要啟動的時候,急匆匆地踏上車門,不小心一隻腳被夾了一下,鞋子掉在了門外。
火車啟動了,他沒有猶豫,隨即將另一隻鞋脫下來,也扔出窗外。
一些乘客不解地問他為什麼要把另一隻鞋也丟掉?
甘地說:「這一隻鞋無論多麼昂貴,對我而言已經沒有用了。如果一個窮人正好從鐵路旁經過,他就可以得到一雙鞋,而不是一隻鞋。」
由於甘地時刻想著別人,尤其是那些貧窮的人,所以甘地領導的和平獨立運動最終取得了成功,他也成為了印度歷史上最受尊敬的人。
因為心裡時刻裝著他人,給人的感覺必定如沐春風,他的善一定能使人感受得到,給人一種無需設防的親近感。
當你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時,哪怕只是個微小的細節,也足以打動人心。
都說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陷於才華,忠於人品。為別人著想,就是這樣一種值得尊敬的人格品質。
越是有教養的人,越能做到想他人之所想,急別人之所急。
因為他們始終把別人放在心裡,有根植於心的責任感,能夠在約束自己言行的同時,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
最近的幾場大雨,讓街上不少低洼處積滿了水。人們通過時只能沿著兩旁的人行道小心翼翼地行走,因為總是會有車輛快速飛馳而過,濺起一身汙水。
但有一輛車不同,司機在看到積水後,忽然踩下了剎車,讓車子以極慢的速度緩緩駛過水麵。
在司機自發的行為中,我們看到了一份無言卻真誠的善意。
真正的教養,無需刻意而為,而是源於心底,是骨子裡散發的為他人著想的行為。
人在世間,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被善待,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永遠是相互的。
如果你的眼裡只有自己,換來的也只會是別人的自私和冷漠。只有當你發自內心地為他人著想,才會贏得同樣真誠的回應。
為他人著想,也是在為自己鋪路,所有對他人的成全,最終都會回饋到自己身上。
任何時候,都能做到心裡裝著別人,設身處地地為別人著想,這是一個人最好的教養,更是最高級的善良。
《道德經》說:「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教養是生活裡無數小事的體現。
認真對待每一個平常的人,每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就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真正有教養的人,懂得珍惜所有人的付出,在任何場合,不揭人短,不讓別人難堪,不炫耀自己,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