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社會不能只有一種聲音」這句話在留學匠腦海中迴蕩許久,由此產生了開設留學界「圓桌訪談」專欄的想法。每一期欄目將討論一個大家關注的熱點話題,邀請不同領域和背景的同學分享自己的觀點,為大家提供不同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從而幫助小夥伴們結合自身實際作出明智的選擇。
本期珠海留學匠邀請到了UIC 2017屆的張學長,針對時下大家最關心的「疫情之下,到底還要不要留學?」這個世紀難題分享自己的看法。
一開始我傾向於國內升學,所以之前我在投暑期實習,五月份以來陸陸續續十幾份,結果簡歷被刷3家,面試被刷一家,筆試被刷一家,其他統統還沒有回音。
近來一些心態變化又讓我重新考慮出國。這個決定無關疫情,是因為個人原因,國內環境種種壓力以及自身心理因素讓我重新思考這個問題。
首先國內讀研畢業了找工作,還是和同一批相當優秀學生競爭,而且疫情現在雖然好轉,但是我國的經濟還是受到了相當大的影響,再加上近年來的經濟形勢本就不太好,多重連環打擊下來,我不知道在我碩士畢業的那年,中國會達到怎樣一個內卷程度。
知識卡片:內卷
簡而言之就是:日復一日,越混越掉坑裡。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京滬的白領,每天早出晚歸加班成常態,典型的996,但是他過了一些年才發現,他以前所得到的升職加薪,本質都是教育和年齡的紅利,等到黃金年齡一過,如果沒有升到一個不可或缺的位置上,絕大部分人迅速進入下行通道,似乎越努力掉得越深,周而復始地循環。
可能大部分人認為這沒有多大影響,但是經濟和就業崗位不是疫苗一針打下去就好的,惡劣的就業環境很可能持續2~3年,也就是到21屆碩士畢業的那年,經濟很可能還沒有恢復過來。如果出國的話,在做好自我保護的前提下,讀研對我來說有以下好處:
1.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不少大學放寬了要求,比如語言成績類型、GPA門檻等在某些大學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成功申請名校不再那麼遙不可及。
2. 部分學校減免部分費用,比如我申請的杜倫大學2020/21學年商科和經濟類碩士減免25%學費(如下圖),給家庭減輕不少經濟壓力。
3.去年我已經考了雅思,分數雖然不高,但是起碼能夠得著一些大學的門檻,提前申請優勢很大,那些原本需要衝一衝的名校更有把握了。
如果在政府和學校的雙重保障前提下,出國留學將成為你實現彎道超車的好機會。疫情帶來了全球化的停擺,沒有人知道全球將什麼時候、以什麼方式重啟互通。但開闊的世界觀,和多角度的辯證思考方式,恰恰是在逆境中創造出新價值的關鍵。
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希望能給小夥伴們帶來幾個不同的思考角度,作出不讓自己後悔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