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陰」可以說是很多B肝患者朋友追求的目標,但是,又有多少B肝患者真正明白B肝轉陰的真正含義呢?自我院開展網絡問診這一平臺以來,諮詢轉陰問題的朋友預計不下有三千人,每次遇到詢問自己的B肝能否轉陰的朋友,我都會首先問他一個問題:請問,你清楚什麼是B肝轉陰嗎?得到的回答大部分是模稜兩可的概念。同樣,還有很多朋友詢問B肝能否根治等等。今天,我用臨床上的幾種轉陰案例,來告訴大家什麼是B肝轉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B肝表面抗原轉陰的兩個案例
B肝表面抗原轉陰,可以說是B肝治療轉陰的終極目標,也是臨床醫學追求的最終目標。隨著我國B肝治療水平的增高,B肝表面抗原轉陰的案例在逐年增多,不過在整個B肝患者群體中佔比依然很低。
案例1:小蘇(化名),27歲,家族聚集性B肝,媽媽和外婆均是B肝病毒攜帶,外婆已72歲高齡依然健朗。小蘇,22歲出現輕微的肝損傷,體內病毒含量高。五年來一直由肖老師進行治療方案的跟進,完整存檔病歷4年,觀察期7個月,表面抗原徹底轉陰,整體治療周期4年。中間方案調整有幹擾素治療、替諾福韋治療、物理降低病毒提免治療以及保肝治療。
小蘇的情況屬於臨床上最為理想的B肝治療效果,實現B肝表面抗原的徹底轉陰。即使肖老師的患者,這種佔比也不是非常高,對治療條件要求以及患者的治療用藥史有嚴格要求。一般建議,開始治療就選擇正規的治療方案。臨床上有過非正規治療歷史的B肝患者,B肝表面抗原轉陰率會進一步下降。
案例2:劉先生,今年56歲,去年在8院檢查B肝表面抗原轉陰,在我院複查病毒dna,卻出現了較高病毒載量。劉先生的這種B肝表面抗原轉陰,屬於B肝隱匿化,就是B肝表面抗原假性消失,體內卻依然存在B肝病毒。
通過這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出,雖然B肝表面抗原轉陰是B肝治療的終極目的。但是,同樣是B肝表明抗原轉陰,並不能說明B肝徹底康復,還要結合多個檢查結果來判定。
二、B肝e抗原轉陰的案例
在臨床上,B肝e抗原轉陰一般伴隨B肝e抗體轉陽。這種變化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B肝大三陽轉為B肝小三陽。大三陽轉小三陽一般體現B肝病毒複製不再活躍,體內病毒量相對穩定。一般作為B肝治療的第一個重要目標。但是,是不是B肝e抗原轉陰就一定說明B肝病情惡化的可能性減小了呢?我們來看下我院曾經收治的一個肝硬化案例。
付先生到我院的時候已經處於肝硬化的代償期,在我院開展普查期間第一次發現病情轉為肝硬化。付先生描述,自己五年前是大三陽,但是治療了幾年已經轉為小三陽了,為什麼突然出現肝硬化呢?其實,大三陽轉小三陽只體現了病毒的數量和複製情況,在肝功能以及病毒類型方面,用藥方面的後續治療還有很大差異,治療不當也會導致病情的進一步發展,且發展較為隱匿,並非所有肝硬化都能檢查出明顯的肝功能異常。
三、B肝病毒DNA轉陰案例
B肝病毒dna轉陰在臨床治療上是相對比較容易實現的一個步驟,無論是幹擾素、核苷酸類藥物或者是物理提免治療,都能很好的控制B肝病毒量。但是,B肝病毒dna轉陰並不能徹底解決B肝病毒複製以及肝功能的進一步損傷問題。
在我院B肝臨床治療數據中,B肝病毒dna轉陰比例可高達75%以上,但是確定預後是否良好,還是要根據後續的治療方案來確定。不過,不可否認的是,B肝病毒DNA轉陰,是B肝達到臨床康復標準的一個重要步驟。
通過這三種案例,相信大家對B肝轉陰的概念會更加明確一些。無論是何種類型的B肝轉陰,都不能作為B肝康復的標準,我們也不能盲目追求B肝轉陰,更不能追求B肝的某一項轉陰。B肝是一種慢性難治性肝炎,首次治療務必選擇正規的機構,尤其是對檢查設備和醫生以及病歷歸檔要有足夠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