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增強校外教育的時代性、創新性和科學性,培養具有想像與創造的青少年創新後備人才。由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振威教育科技專項基金共同主辦的「想像與創造」上海市中學生未來之星成長系列活動,於11月20日在上海市向明中學隆重開幕。
活動旨在挖掘一批品學兼優、學有餘力,對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富有濃厚興趣的學生,讓他們走進科創和文創領域,並引入社會優質教育資源,聆聽名師主題演講,發布課題研究以及未來之星成長活動項目展示。同時將結合科技創新、美育文創等內容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而發現和培養一批創新潛質突出的優秀初中學生。
本次活動自11月起至2021年5月期間持續進行。活動將針對各區中學生開展大師課特邀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師大等高校專業導師擔任課程主講。活動覆蓋全市100所初中,進校為懷揣創新夢想的學生開展專家課堂。本次活動更得到了精銳國際教育對本次活動全程學術與專家課的大力支持。
主辦方領導與高校教授名師等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於11月20日下午2點正式開始,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會長盧曉明,中國創造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主任、秘書長、上海市向明中學特級校長芮仁傑,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振威教育科技專項基金主任兼秘書長柯金書,中國創造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創造學會創造教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張中韌,上海市科技藝術教育中心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葛智偉,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理事、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社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陳勇,中國創造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創造學會上海創造教育培訓中心主任項志康等三十餘位主辦方領導與高校教授名師出席了本次活動開幕式,並做致辭及講話。
中國創造學會副理事長芮仁傑在致辭中表示,我們所處的時代是創新的時代,而創新的核心是人。培養中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時代賦予全社會的職責。希望以開展「想像與創造」—上海市中學生未來之星成長活動為契機,使學生們成長為想像與創造的人才。
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振威教育科技專項基金主任兼秘書長柯金書表示,科教興國,教育為本,唯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與扶持,方能為我國培養更多創新型人才。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一直以來都秉持著將公益落到實處的信念,通過論壇、培訓等多元化方式全面推進家庭教育,帶動提升下一代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本次未來之星成長活動為廣大中學生搭建了一個科創與文創領域學習的平臺,推動了素質教育的發展,讓上海的中學生們養成勇於探索、追求新知、敢於創新的科學精神。這是一次難能可貴的學習與拓展機會。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十分有幸能否加入到這樣一份事業中來。
啟航,擁抱想像與創造
實現「中國製造2025」需要新的動能,「想像與創造」主題VCR展示了科技創新和文化創新正是新動能的源泉。
隨著啟動儀式開始,上海市校外教育協會會長盧曉明先生,中國創造學會副理事長芮仁傑,中國下一代教育基金會振威教育科技專項基金主任兼秘書長柯金書,精銳國際教育副總經理朱珠,上海市長寧區鄔達克紀念館館長劉素華,中國管理科學與工程學會常務理事、神經管理與神經工程研究會理事長戴偉輝,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創新中心無人機教研組組長吳俊琦,同濟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李麟學這8位嘉賓共同上臺,緩緩倒下一瓶瓶金沙,宣布「想像與創造」2020年上海市中學生未來之星成長活動正式啟航。
專家及行業精英代表寄語
為全面推進與落實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從學校開始培養並加強學生的創造能力與綜合素養。兩位專家及行業精英代表在開幕式上寄語學生。
上海青年文聯理事張書嘉以非遺與創造為主題,分享了她的故事。張書嘉以自己通過麵塑這一特長直升向明中學為引,告訴了每一個學生,人的成功不止是學習一個維度。同時她告訴大家,中國傳統文化也要與時俱進,與創新進行結合。
國家一級註冊建築師廖方表示,上海的建築有著深厚的歷史積澱,與此同時又不斷創新,不斷向前出發,正是這樣的創新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建築人不斷書寫上海建築的海納百川、追求卓越。
「想像與創造」中學生未來之星課題發布
本次未來之星成長活動將圍繞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的方向,開展人工智慧、創新思維、科創研究、文創素養四大課題模塊。
特聘各高校教授名師加入講師團
「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無論是知識創新,還是技術創新,均離不開創新教育的有效支撐。為促進創新教育建設,提升了初中生創造性學習能力,主辦方特聘復旦大學、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師大等高校專業導師擔任課程主講。這些在各方領域有著尖端創新理念與學術知識的權威將為學生在創新知識汲取方面提供科學指導,推動上海創新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主辦方邀請盧曉明先生、芮仁傑先生、柯金書先生、張中韌先生、葛智偉先生作為嘉賓,為各高校教授名師頒發聘書。
精銳國際教育副總經理朱珠在接過聘書後感言:「在習近平主席倡導的教育興國,培養創新後備人才的方針下,創新教育成為時代趨勢。精銳一直認為創新是突破知識和學科邊界,建立能夠運用於生活和學習的跨學科素養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領導力、創新力與團隊協作能力。感謝組委會邀請我們作為學術支持方走進100所特色中學,給學生帶去人工智慧、創新思維、科學研究等課程的指導,為國家的教育和人才培養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這是一個崇高的使命。希望這段學習旅程能夠給同學們帶來嶄新的視野。」
第一課,打開你的想像
開幕式尾聲,中科院上海光機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向世清教授以《如何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為主題,為來自向明中學初中部的優秀學生開啟了「想像與創造」未來之星第一課。
課程從學生們的興趣入手,諄諄誘導,創設情景,以言語互動為依託,通過一個個實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科技創新的重要性,告訴了每一個學生,創新需要在生活中進行觀察與思考,創新可以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向世清教授的精彩講解幫助學生們打開了想像的大門,課堂中互動頻繁,學生們積極表達著自己的新奇想法,並將自己的設想與他人的看法緊密聯繫,促進思維的交互與碰撞,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角。
在接下來六個月的時間裡,活動將在各區陸續開展未來之星大師課,實現社會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面向各區和學校的中學生,邀請專家講師團導師、行業精英等授課,課程將注重科技創新、美育文創等綜合訓練,以及動手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的培養,為廣大青少年成長賦能。
同時面向全市100所中學,還將為學生們開展專家課堂的互動學習。幫助學生在未來之星的課題學習中,挖掘和發現自身的創意思維與文創特質,自主選擇並提交成果展示。基由平臺展示自我,逐步發掘與培養自身創造力。為塑造個人特長發展鎖定方向,制定行之有效的學業與升學發展規劃。
未來,「想像與創造」上海市中學生未來之星成長活動將繼續深入上海各大校園,當好全國創新教育發展排頭兵先行者,奮力開創新時代上海創新教育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