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人是全世界上最能吃、最會吃,食物種類最繁多、工序最精密、歷史最悠久,深受傳統飲食文化影響的一個民族。相當多中國文化,只要是儒家文化圈的外國人(日韓、越南等)都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歐洲人會覺得比較奇怪,比如酒桌文化。
辦公室同事一塊去酒吧喝酒,大家喝之前碰杯,這很正常。但是當我跟越南小哥碰杯時,他居然主動把酒杯降低了兩公分,這讓我頗感意外,但突然想起來國內好像也搞這一套。我出於禮貌,也下降了兩公分,然後發現他繼續下降。旁邊的西班牙妹子問我:「你們在幹啥?」我說:「我們在敬禮,這算是一種東亞式的禮貌,我們互相自降身份。」她聽了一臉黑人問號。
大家一塊聚餐喝酒,突然一個新來的中國同學站起來說敬大家一杯,歐洲同事們愣了一下,一下子沒明白他要幹啥。我扯了扯他衣角說:「國內那套這邊不需要的。」他忽然反應過來了,又坐了下去。總體來說,東亞酒桌文化歐洲人基本無法理解。
總結如下:
① 中國人居然周末還會去工作,甚至還是主動的?居然晚上也在工作,不是五點下班嗎?
② 吃飯為什麼要爆炒?那麼多煙一看就不健康,我才不要吃!嗯真香。
③ 為什麼中國人有那麼多零食吃?有軟的脆的甜的鹹的,吃完居然還要吃飯?
④ 為什麼你們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刷手機!這是不尊重我們,即使你覺得你可以一心二用,但還請把手機收起來再與別人談話。
⑤ 為什麼中國人辦事不喜歡預約?你突然的出現會讓我們措手不及。
⑥ 什麼,你跟那個人不熟?為什麼你們中國人好像都很了解彼此一樣。
⑦ 嘿,你怎麼有那麼多群聊,群裡面的人你都認識嗎?不認識?那在裡面幹嘛?為什麼這麼多人發圖片不說話的?他們在幹嘛老發這隻熊貓?我說:我們在聊天啊。
而說到國內外老人的晚年生活對比。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間。而中國老人則是幫家裡的兒女帶孩子,撫養第三代,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們。
在中國有一種文化叫「客氣」
跟外國人真的不用客氣,他們不懂什麼叫客氣,也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要客氣,甚至沒法找到一個直接對應翻譯成外語的詞。比如你去一個西班牙人家裡作客,主人問你想喝點什麼,你用中國式的客氣回答說不用了謝謝。那主人就認為你是真的啥都不要喝,不會用中國式的客氣讓你一定要喝點什麼的。
明白了這個之後,以後每次去作客我都會遵從自己的內心,甚至主動問有沒有啥啥啥。再比如,在一個美國人家裡,主人說你想吃什么喝什麼就直接自己開冰箱拿吧。這種事情中國人哪裡好意思做,即使在非常好的朋友家裡這麼做也會覺得很無禮,可是如果你跟美國人玩中國式的客氣,他還不高興了,覺得你矯情。
於是,之後我就真的不客氣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如果和外國人在外面吃飯,千萬不能用中國式的客氣搶著提出自己來買單。因為你這麼幹就沒有國人之間常見的為了搶買單大戰三百回合的劇情了,對方會覺得你是真心想幫他買單,欣然答應並謝謝你,但是不會有下次回請那麼回事。(這方面日本果然是和我們最接近的國家)。
基本上外國人一旦通過學習理解了中國的「客氣」文化之後,都會由衷地讚嘆中國之所以是有幾千年源遠流長文化的禮義之邦,「客氣」文化真的是一個獨特而重要的標誌。
結合當前形勢補充一下:和外國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掌握己方有利原則,客隨主便有利則客隨主便,反客為主有利便反客為主。「客氣」文化只適用於雙方都是長期薰陶於中華文化之下的人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