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人所不理解的中國文化,一個「客氣」就夠讓外國人費解了

2020-12-11 糟老頭子有話說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人是全世界上最能吃、最會吃,食物種類最繁多、工序最精密、歷史最悠久,深受傳統飲食文化影響的一個民族。相當多中國文化,只要是儒家文化圈的外國人(日韓、越南等)都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歐洲人會覺得比較奇怪,比如酒桌文化。

辦公室同事一塊去酒吧喝酒,大家喝之前碰杯,這很正常。但是當我跟越南小哥碰杯時,他居然主動把酒杯降低了兩公分,這讓我頗感意外,但突然想起來國內好像也搞這一套。我出於禮貌,也下降了兩公分,然後發現他繼續下降。旁邊的西班牙妹子問我:「你們在幹啥?」我說:「我們在敬禮,這算是一種東亞式的禮貌,我們互相自降身份。」她聽了一臉黑人問號。

大家一塊聚餐喝酒,突然一個新來的中國同學站起來說敬大家一杯,歐洲同事們愣了一下,一下子沒明白他要幹啥。我扯了扯他衣角說:「國內那套這邊不需要的。」他忽然反應過來了,又坐了下去。總體來說,東亞酒桌文化歐洲人基本無法理解。

總結如下:

① 中國人居然周末還會去工作,甚至還是主動的?居然晚上也在工作,不是五點下班嗎?

② 吃飯為什麼要爆炒?那麼多煙一看就不健康,我才不要吃!嗯真香。

③ 為什麼中國人有那麼多零食吃?有軟的脆的甜的鹹的,吃完居然還要吃飯?

④ 為什麼你們和別人說話的時候要刷手機!這是不尊重我們,即使你覺得你可以一心二用,但還請把手機收起來再與別人談話。

⑤ 為什麼中國人辦事不喜歡預約?你突然的出現會讓我們措手不及。

⑥ 什麼,你跟那個人不熟?為什麼你們中國人好像都很了解彼此一樣。

⑦ 嘿,你怎麼有那麼多群聊,群裡面的人你都認識嗎?不認識?那在裡面幹嘛?為什麼這麼多人發圖片不說話的?他們在幹嘛老發這隻熊貓?我說:我們在聊天啊。

而說到國內外老人的晚年生活對比。西方人的老年生活是遛狗,有自己的空間。而中國老人則是幫家裡的兒女帶孩子,撫養第三代,一生都奉獻給了孩子們。

在中國有一種文化叫「客氣」

跟外國人真的不用客氣,他們不懂什麼叫客氣,也不太能理解為什麼要客氣,甚至沒法找到一個直接對應翻譯成外語的詞。比如你去一個西班牙人家裡作客,主人問你想喝點什麼,你用中國式的客氣回答說不用了謝謝。那主人就認為你是真的啥都不要喝,不會用中國式的客氣讓你一定要喝點什麼的。

明白了這個之後,以後每次去作客我都會遵從自己的內心,甚至主動問有沒有啥啥啥。再比如,在一個美國人家裡,主人說你想吃什么喝什麼就直接自己開冰箱拿吧。這種事情中國人哪裡好意思做,即使在非常好的朋友家裡這麼做也會覺得很無禮,可是如果你跟美國人玩中國式的客氣,他還不高興了,覺得你矯情。

於是,之後我就真的不客氣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如果和外國人在外面吃飯,千萬不能用中國式的客氣搶著提出自己來買單。因為你這麼幹就沒有國人之間常見的為了搶買單大戰三百回合的劇情了,對方會覺得你是真心想幫他買單,欣然答應並謝謝你,但是不會有下次回請那麼回事。(這方面日本果然是和我們最接近的國家)。

基本上外國人一旦通過學習理解了中國的「客氣」文化之後,都會由衷地讚嘆中國之所以是有幾千年源遠流長文化的禮義之邦,「客氣」文化真的是一個獨特而重要的標誌。

結合當前形勢補充一下:和外國人打交道最重要的是掌握己方有利原則,客隨主便有利則客隨主便,反客為主有利便反客為主。「客氣」文化只適用於雙方都是長期薰陶於中華文化之下的人之間。

相關焦點

  • 一個外國人費解的問題
    我們對中國菜的自豪感已經上升到這是最好吃的食物,當然我們也知道每個人口味差異的原因,一些菜在不同人眼裡不一定是最好吃的,但是中國菜的豐富程度,總能讓人找到自己都喜歡吃的食物,而且怎麼吃也吃不膩,這也是我們自信中國菜的原因之一。
  • 中國稱國外的人為「外國人」,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是什麼呢!
    中國稱國外的人為「外國人」,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是什麼呢!。中國現在的發展也是很不錯的,吸引很多的外國遊客,很多外國的遊客看見中國的變化也是很驚訝的,中國是一個文化底蘊很深的國家,中國的文化也是很有影響力力的,很多傳統文化對現代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旅遊也是現在很火的一個行業,很多的國家都是大力支持這個行業的,也是可以促進相關行業的發展的,中國的經濟水平的上升,也是讓很多的人選擇旅遊的。
  • 外國人無法理解的中國詞語,網友:麻煩你再說一遍,我還沒笑夠!
    外國人無法理解的中國詞語,網友:麻煩你再說一遍,我還沒笑夠!一般來說,每個國家都有很大的文化差異,因此來到新環境的人們會經歷無法理解的事情。特別是西方人和東方人有很多不能相互理解的地方。老外無法理解的中國詞語,麻煩你再說一遍,我還沒笑夠呢!
  • 中國廚師直播「燒鍋」,外國人費解:好好的鍋,就不怕燒壞了嗎?
    中國廚師直播「燒鍋」,外國人費解:好好的鍋,就不怕燒壞了嗎?對於很多廚師來說,他們在做飯的時候肯定是少不了一個工具的,那麼對於這樣的一個工具來說,那就是很多廚師做飯必須要用到的鍋,我們都知道,在我們中國其實圓底的鐵鍋是非常受歡迎的,而且也有很多廚師在做飯的時候是非常喜歡使用這樣的一個圓底鐵鍋的。
  • 山東青島外國人插隊檢測 官方:中外人士一視同仁
    這樣的行為很無禮,插隊本身就是不對,還叫囂,有恃無恐,這是慣得麼?既然有中國人排隊,這地兒也不是什麼外國人窗口和專用,憑什麼要中國人出去呢?這些地方難道不是中國的土地,中國的地方?但是現在中國強大了、發達了,洋人來中國也就是打工、做生意、留學、旅遊,和中國人沒啥區別,生活水平、衣著也差不多。我們客氣是客氣,但是也要看人。對於不把中國人當人,覺得自己是大爺的,覺得自己有法外特權的,恣意妄為,甚至覺得自己有啥外交豁免權的,為所欲為的,應該按照中國法律、制度法辦。外國人在中國不能有特權,成為法外公民。
  • 中國「冥錢」在國外很流行,外國人仍然在網上教錢
    然而他們註定要失望的是,中國文化沒有被那些西方文化「統領」所接受,我們仍然繼承我們自己的中華文明。現在我們正慢慢地變得越來越強大,中華文明就像一個明亮的明珠,他不僅在中國傳播,而且隨著中國的日益繁榮開始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有了這樣的中國產品,西方國家的人們逐漸變得好奇起來,這個東西是中國的「冥幣」。「冥幣」是中國祭祀文化的體現,也是死者失蹤的反映。
  • 又一中國小吃走紅國外,國人:出國了就是不一樣,如今買不起
    又一中國小吃走紅國外,國人:出國了就是不一樣,如今買不起中國作為一個有深遠影響力的吃貨大國,各種美食可謂是火遍了國內國外。很多的外國人在沒有來過中國之前,都不知道中國火鍋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第一次看到很多人在一鍋紅紅的油裡面涮菜吃菜也是一時間無法接受,甚至發出了「這種東西能吃嗎」的疑問,但是在真正嘗過火鍋的味道之後,就被火鍋深深地折服了,這也太好吃了吧!
  • 國外學者讚揚中國文化軟實力
    、時代精神與世界意義搭建了優質平臺,有利於尋求中國文化與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互鑑的實現路徑;孔子學院作為海外教育機構,在講授漢語和傳播中國文化方面成果突出,增強了中國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響力,促進了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認同,切實有效地提高了中國文化軟實力。
  • 外國人:大多數西方人看到真實的中國菜,都會捏起鼻子
    外國人會怎麼認為我們吃的食物?在之前我們也講過,其實很大一部分外國人都以為我們天天吃的是一些豬蹄,雞爪,皮蛋一樣的食物。是不是覺得很搞笑?他們為什麼不會去想除了這些食物之外的肉去了那裡?並且我們也不覺得難吃,可見一些外國人並不了解我們的飲食文化。
  • 「中國話」走俏:當唐詩走出國門,外國人如何理解其中「真意」?
    尤其近些年,漢語文化的學習在全球升溫不斷,中國的唐詩也跟著漢語文化的興起的浪潮,在世界範圍為更多的人所知。 我以為,這個問題,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是從小一直在中國長大的外國人,也許他不但會背唐詩,也許是可以準確領會唐詩中所表達的真正含義,但如果是「半道出家」開始愛上中國話的外國人,他們學習背誦中國的唐詩,在對真實含義的領悟上,他們中的絕大數,對唐詩的理解,是屬於「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情況。
  • 外國人眼中「最貴的中國食物」,日本人是西瓜,英國人的最有趣
    隨著我國高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人自發來到中國進行文化交流,這不僅包括思想和文學的傳播,還涉及到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在這裡,山川湖海,波瀾壯闊;美食小吃,數不勝數。但是許多外國人到了中國後,就像是打開了美食界的新大門,在品味中慢慢地,深入地了解中國。當第一次面對這麼多新奇的中國美食,每一個老外都會各執己見。尤其被問到什麼是「最貴的中國食物」時,很多外國人的回答真是忍俊不禁!一、美國人vs老乾媽老乾媽究竟有多好吃,看吃過老乾媽的美國人怎麼評價就夠了。
  • 日本人看中國:外國人能翻譯中國古籍嗎?
    近年來,中國外語類專業裡的翻譯碩士課程驟增,每年有很多學生報考。這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應用型高級口筆譯。 其實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就包括一個專門針對外語的項目——「中華學術外譯項目」,主要將中國的古籍、學術著作翻譯成外語並出版,是文化輸出的重點項目。它致力於將中國文化推廣到國際,國家對它的重視程度超過了非文字文化及民俗學調查等。
  • 中國這次不客氣了!
    西方漫畫,可能政治不正確,看看還是蠻有意思的(一)中國這次不客氣了。事情很不簡單,也非常戲劇性。2018年11月20日,加拿大人謝倫伯格,因為走私毒品罪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5年,驅逐出境。這個加拿大人確實感覺太好了一些。(二)最後,中國也很不客氣,死刑。應該說傳遞了一個重磅信號:不管是加拿大人,還是哪國人,在中國販毒,罪不可赦,乃至會殺無赦。有媒體就統計,因為販毒在中國被判死刑的,至少已有6名日本人。
  • 抖音國外大火--論中國文化輸出之弊病
    別瞎猜了,其實外國的抖音和中國的內容差不多,在短視頻方面內容大同小異,無非是把中國人換成了外國人而已。很多人評價抖音,這款軟體唯一的缺點就是太迷人了,我一不小心就刷了半個小時。抖音在國外的大火,究竟給中國帶來了什麼呢?也許一下子從輕鬆愉快的話題轉變到這個問題,很多人會有點驚訝。不過,本文,筆者就是想和大家聊一聊抖音背後關於國家層面文化輸出那些弊病。
  • 《客氣中國》《紅白中國》《面子中國》
    這時客人卻再不能留了,再留主人反而不高興起來,於是作揖離去。     這就是大多數中國老百姓的「客氣」:客人舒適,同時又不過分親密。     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客氣」呢?結合《鄉土中國》的知識,可以聯想到以下原因。     中國向來以文明之國、禮儀之邦著稱。禮的文化濫觴於西周王朝,綿亙於中華千年的歷史長河,已成為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基因。
  • 熱愛傳統文化的外國人打贏了一場中國公司及個人侵權外國人原創的中國古典詩詞的官司
    耗時一年多,2020年6月6日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終於做出了公證的判決,使得一個不遠萬裡來到中國、為中國傳統文化創意事業矢志不渝奮鬥的外國人,打贏了一場中國公司及個人侵權外國人原創的中國古典詩詞的離奇案件,連法官也表示這幾乎是建國以來頭一個該類型的案件。
  • 教外國人漢語 侃侃文化背景先
    >王興福(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考評委員會理事)事由:參加成都市教育系統首屆「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認證」開班儀式昨日,在市教育局國際交流中心和青羊區教育局主辦的成都市教育系統首屆「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認證」開班儀式上,「IPA國際註冊漢語教師資格認證」考評委員會理事王興福用自己十幾年的教學經驗,向青羊區50餘名學員老師介紹了對外漢語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教外國人漢語
  • 中國廚師燒鍋在國外火了,老外很不理解:好好的鍋非要給燒壞?
    中國廚師燒鍋在國外火了,老外很不理解:好好的鍋非要給燒壞?我們知道各國的文化都有不同,而在美食上面更是大有不同。器皿上就有很大的區別。我們一般都是用鐵鍋炒菜的,還是那種圓底的。而國外的話,一般都是用平底鍋的,現在當然很多人也在用平底鍋了。
  • 我國受外國人喜歡的3座城市,北京一線城市可以理解,為何還有它
    首先要談一談的就是我們國家的首都北京,北京作為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城市,可以說不僅是外國人喜歡國內的朋友也是喜歡來到北京這樣的城市有玩的,而且還有很多年輕人會來到北京這樣的一線大城市工作學習。北京這座城市不僅擁有現代化的建築,還有一些富有歷史感的古老建築,而且在這裡能夠學習到最前沿的科技文化,可以增長自己的見識。
  • 外國人稱為「惡魔之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
    漢語是我們中國人日常經常要用到的語言之一,而且基本上每個人都是從小學起,並沒有感到有什麼特別困難,即便是一個從不識字的人,長大以後也能用漢語順利的交流,實際上這也和每個人生活的環境有很大關係,如果是一個自幼生活在國外的人,那麼他日常所接觸到的語言自然是拉丁文,學起來也不費勁。